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脆弱性:灾害社会学研究的新范式 被引量:58
1
作者 周利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28,共9页
社会脆弱性是指社会群体、组织或国家暴露在灾害冲击下潜在的受灾因素、受伤害程度及应对能力的大小。它有三个主要讨论面向,即脆弱性是一种灾前既存的条件、是灾害调适与因应能力、是一个特定地点的灾害程度;有两个基本研究命题,"... 社会脆弱性是指社会群体、组织或国家暴露在灾害冲击下潜在的受灾因素、受伤害程度及应对能力的大小。它有三个主要讨论面向,即脆弱性是一种灾前既存的条件、是灾害调适与因应能力、是一个特定地点的灾害程度;有两个基本研究命题,"灾害风险不平等命题"与"社会分化命题"。而将社会脆弱性评估模型具体化为空间整合模型、灾害周期模型、微观与宏观模型及函数关系模型,目的在于能真正确认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和体现出预测的特质,真正了解灾害中不同群体应对灾害风险能力的差异,真正为防灾与减灾规划提供有针对性建议。然而,毋庸讳言,这一研究范式也存在着"技术决定论"、"结构式减灾"及难以量化等一些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灾害社会学 自然脆弱性 社会脆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儿童看护服务缺失的社会学思考 被引量:5
2
作者 栾俪云 饶涛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0-205,共6页
我国大多数城市目前还不能提供多样化的儿童看护机构与服务形态以补充家庭的亲职功能。儿童看护服务的缺失会造成妇女就业率下降,加大妇女照顾负担及角色冲突,加剧社会性别不平等及损害妇女社会地位,造成婚姻满意度下降、家庭冲突增多... 我国大多数城市目前还不能提供多样化的儿童看护机构与服务形态以补充家庭的亲职功能。儿童看护服务的缺失会造成妇女就业率下降,加大妇女照顾负担及角色冲突,加剧社会性别不平等及损害妇女社会地位,造成婚姻满意度下降、家庭冲突增多影响家庭稳定和夫妻关系,也导致生育意愿改变及生育率下降,更严重的会导致儿童意外事件增加、死亡或致残从而给儿童家庭造成致命打击等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看护 妇女权益 儿童福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社会学的初步构建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俊贵 谢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9-41,共3页
统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现实社会中的统计行为及其与社会认知、社会建构、社会管理、社会运行等的关系的学问。它既是统计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又分别是统计学和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文章对统计社会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等进行... 统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现实社会中的统计行为及其与社会认知、社会建构、社会管理、社会运行等的关系的学问。它既是统计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又分别是统计学和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文章对统计社会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行为 统计职业 统计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建构 被引量:7
4
作者 谢俊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0-76,共7页
网络虚拟社会需要管理,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共识。但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设法探求和建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成为一种现实的必要。依据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 网络虚拟社会需要管理,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共识。但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设法探求和建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成为一种现实的必要。依据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技术控制与社会管治相结合、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要有效实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必须设法建构四类工作机制,即网络空间管理工作机制、网民群体管理工作机制、网络运营管理工作机制和网络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网络社会 虚拟社会 社会管理 工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网络分析及核心维度 被引量:8
5
作者 林靓 徐博雅 +2 位作者 杨莹 张庆鹏 寇彧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2-1265,I0002-I0017,共30页
早期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包括遵规−公益、关系、利他、特质四个维度。本研究探索了中国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到高中,N=9160)亲社会行为四维度和15题项的网络结构,发现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性别及学段网络,遵规−公益维度的预期影... 早期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概念包括遵规−公益、关系、利他、特质四个维度。本研究探索了中国青少年(小学高年级到高中,N=9160)亲社会行为四维度和15题项的网络结构,发现无论是整体网络,还是性别及学段网络,遵规−公益维度的预期影响指数都最高,之后依次是利他、关系及特质维度。网络比较结果显示,亲社会行为的维度网络结构和题项网络结构均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但存在学段间的差异,高中生的网络整体强度显著弱于初中生和小学生。这项研究为理解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提供了新视角,拓宽了亲社会行为的研究领域,提示未来研究可通过干预遵规−公益维度和利他维度来促进青少年整体亲社会行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 青少年 网络分析 网络比较 核心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脆弱性到社会脆弱性:灾害研究的范式转型 被引量:36
6
作者 周利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5,共5页
社会脆弱性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定义:分别是"冲击论"、"风险论"、"社会关系呈现论"和"暴露论"等。同时,社会脆弱性范式有三个基本理论假设即(1)脆弱性是一种灾前既存的条件;(2)脆弱性是灾害调适... 社会脆弱性存在着四种典型的定义:分别是"冲击论"、"风险论"、"社会关系呈现论"和"暴露论"等。同时,社会脆弱性范式有三个基本理论假设即(1)脆弱性是一种灾前既存的条件;(2)脆弱性是灾害调适与因应能力;(3)脆弱性是一个特定地点的灾害程度。这一范式还包括两个基本研究命题即"风险不平等"与"社会分化"命题。只有通过社会脆弱性分析才能真正确认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才能真正了解灾害中不同群体应对灾害风险能力的差异,才能真正为防灾与减灾规划提供有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脆弱性 自然脆弱性 社会脆弱性 灾害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风险治理创新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利敏 谷玉萍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5,106,共9页
人工智能促进了社会风险治理系列创新,正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烈讨论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与理论研究发现,就“技术治理”而言,在人工智能时代,风险治理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只有对技术做出最佳选择,才能促使治理效果最佳化。就“... 人工智能促进了社会风险治理系列创新,正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烈讨论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与理论研究发现,就“技术治理”而言,在人工智能时代,风险治理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技术问题,只有对技术做出最佳选择,才能促使治理效果最佳化。就“政府社会”而言,人工智能不仅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而且通过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社区参与与社区赋权促进了民间社会成为治理主体。就“挑战前景”而言,人工智能将在许多方面迅速使人类智能落后,最重要的风险治理技术问题将由人工智能负责,出现所谓的“技术奇异性”或“奇异性”现象而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就“不足陷阱”而言,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比人类大脑要危险得多,它可能逃脱人类控制并制造更大的社会风险,在治理社会风险的同时,也可能制造了新的社会风险。尽管如此,人工智能是社会的一部分,不仅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而且具有快速性、准确性与广泛性其他功能,促进了风险治理的重大变革,治理者应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主动适应其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风险 风险治理 治理创新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联时代的社会福祉与社会风险 被引量:11
8
作者 谢俊贵 谭敏茵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93,共8页
万联时代即万物互联时代,是当代网络技术发展所形塑的一个特定时代或特定社会的理想类型化称谓,是近来兴起的一个具有未来性质的社会学概念。在万联时代行将到来之时,对这一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图景、社会福祉和社会风险进行必要的预估... 万联时代即万物互联时代,是当代网络技术发展所形塑的一个特定时代或特定社会的理想类型化称谓,是近来兴起的一个具有未来性质的社会学概念。在万联时代行将到来之时,对这一时代的社会特征、社会图景、社会福祉和社会风险进行必要的预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借由文献研究法和网络记实法的探讨可知,万联时代是社会网络发展过程的关键性阶段,网络技术跃升塑造的新社会形态,网络技术逻辑支配的新经济时代,网络技术构建秩序的新治理时代,网络技术嵌入民生的新生活时代。万联时代带给人类社会的福祉是:网民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人们的劳动负担更能减轻,民众的身心健康更有保证,组织的管理方式更为先进,社区的智慧治理更可创新,社会的就业创业机会更多。万联时代具有比以往的信联时代更大的社会风险,主要表现在:社会分化风险更为明显、群体失业风险更易升高、网络安全风险更显突出、网络犯罪风险更加严重。面对行将到来的万联时代,一是需提升万联时代的社会认知;二是应加强社会福祉的现实转化;三是要重视社会风险的预防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联时代 万物互联 社会福祉 社会风险 网络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地域化视域中中国内地与西方社会工作教育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利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114,共5页
对中国内地与西方社会工作教育关系的研究,学界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全盘西化"、"西为中用"、"本土化"、"全球化"和"扩散论"等,然而这些观点都不能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互动关... 对中国内地与西方社会工作教育关系的研究,学界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全盘西化"、"西为中用"、"本土化"、"全球化"和"扩散论"等,然而这些观点都不能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全球地域化则提供了另一种新的范式。当前,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是由全球化强势扩散所致,也并非是本土实务经验不足,而是全球化趋势中的地域性反思不足,全球化并没有与地域化进行真正的对话,从而导致社会工作教育的主体性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教育 全球地域化 全球化 全球场域 地域化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记实法:离场状态的社会现实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俊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2-113,共12页
在现场调研难以开展且可靠文献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如何采用网络记实信息开展社会现实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网络社会中,网络记实法作为一种借由社会事实的网络记录以搜集研究资料的社会研究方法,正是一种离场状态的社会现实研究... 在现场调研难以开展且可靠文献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如何采用网络记实信息开展社会现实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网络社会中,网络记实法作为一种借由社会事实的网络记录以搜集研究资料的社会研究方法,正是一种离场状态的社会现实研究方法。网络记实法的形成机理在于网络空间的在场记录机理、网播传输机理、众人参与机理、信息易获机理。网络记实法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离场研究功能,二是现实研究功能。网络记实法的方法特性主要体现在社会研究信息资料的获得方面,同其他的社会研究方法比较,网络记实法通过深入发掘各种网络记实资料,可以获得大量的有用信息,包括远程信息、原始信息、互动信息、评价信息。网络记实法适用范域相当广泛,但最能发挥其独特作用的社会研究范域主要包括:危险场景中的社会研究、隐匿状态中的社会研究、难入场合中的社会研究、网络空间中的社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记实法 社会研究 离场状态 现实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社会之变:大数据催生创意社会 被引量:6
11
作者 谢俊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5-195,共11页
人类当前所处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开发出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产生了大数据,让人类逐步登上了信息社会之巅,较好地保证了人类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对信息的迫切需求。然而,在信息社会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社会的异化、矛盾和问题也开始凸... 人类当前所处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开发出大量的信息资源,并产生了大数据,让人类逐步登上了信息社会之巅,较好地保证了人类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对信息的迫切需求。然而,在信息社会的大数据时代,信息社会的异化、矛盾和问题也开始凸显,给信息社会带来风险,造成危机。面对信息社会的危机,人类需要将自身的智力资源设法注入信息社会的大数据时代,以克服信息社会的异化,化解信息社会的矛盾,解决信息社会的问题,从而实现信息社会的变革。从这个层面来讲,大数据时代也许正是引发信息社会变革,催生创意社会形态,并使人类社会走向基于信息社会变革基础上的创意社会的社会变迁原点。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尽早做好准备,以迎接创意社会的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信息资源 信息社会 智力资源 创意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房资源、生活方式与阶层认同——基于广州青年中间阶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蓉 任婉婷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30,共18页
本研究考察了住房资源占有状况对城市青年中间阶层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基于社会经济、文化、心理三重视角,以住房相对剥夺感为中介变量,检验了住房对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房产数量、住房支出等经济因素不仅塑造阶层消费惯习... 本研究考察了住房资源占有状况对城市青年中间阶层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基于社会经济、文化、心理三重视角,以住房相对剥夺感为中介变量,检验了住房对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房产数量、住房支出等经济因素不仅塑造阶层消费惯习、形成不同类型生活方式,而且对主观阶层认同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以住房产权认同感为代表的文化符号,影响了个体在与同龄人比较时的阶层认同;同时,个体的心理感受具有重要的中介效应,经济、文化等结构性因素亦通过住房相对剥夺感间接影响阶层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分层 生活方式 主观阶层认同 住房相对剥夺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佛教运动”、旅游经济与非营利部门——当代台湾佛教与社会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利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本着"积极入世"而非"消极出世"的理念,台湾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新佛教运动",佛教从传统的山林、寺院中走出,转变成融入都市社会,参与世俗经济的发展,以回应现代化、都市化的结构性变迁。台湾佛教界根据... 本着"积极入世"而非"消极出世"的理念,台湾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新佛教运动",佛教从传统的山林、寺院中走出,转变成融入都市社会,参与世俗经济的发展,以回应现代化、都市化的结构性变迁。台湾佛教界根据宗教非营利性的特点,积极拓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大幅度地改变了佛教在台湾的社会地位。佛教文化旅游经济的开发过程中,虽然在人才、资讯与金钱上,道场已像企业一样,有了新风貌,但利用宗教敛财的事情也时有发生,若社会各界不予以重视,教团不仅无法扮演稳定人心的力量,甚至宗教自身也会变成社会隐患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院经济 人间佛教 新佛教运动 佛教文化旅游经济 宗教非营利性 宗教社会福利 佛教新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经济风险管理——兼论典型案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利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2,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与思维可为经济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主要应用于信用风险评估、投资风险管理、财务风险预测、市场风险预测与金融风险预测等领域,这一管理模型由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代理-风险模拟-风险决策五要素构成。虽然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与思维可为经济风险管理提供新思路,主要应用于信用风险评估、投资风险管理、财务风险预测、市场风险预测与金融风险预测等领域,这一管理模型由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代理-风险模拟-风险决策五要素构成。虽然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还并不成熟,但能很好地弥补人类对经济风险复杂性、多元性、巨量性和易变性等分析的不足。通过分析百度公司、用钱宝公司、新加坡华侨银行、万事达卡等国内外机构运用人工智能进行经济风险管理的实践,可发现它在预防经济风险方面的独特优势和某些缺陷。人工智能这一跨学科管理工具的成效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社会肯定,成为实践和研究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经济风险 风险管理 人工神经网络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方英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1,共3页
进入消费社会,女性身体消费被大众媒体、时尚和产业运作所推动而迅速扩张,从私人领域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具有了明显的符号价值和区分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而身处其中的个体也会面临和应对各种组合与选择的可能性。身体消费成为... 进入消费社会,女性身体消费被大众媒体、时尚和产业运作所推动而迅速扩张,从私人领域进入社会公共领域,具有了明显的符号价值和区分作用,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本,而身处其中的个体也会面临和应对各种组合与选择的可能性。身体消费成为一种建构自我认同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社会 女性 身体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管理:国际前沿及理论综述 被引量:10
16
作者 周利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6,185,共11页
现代社会灾害具有涟漪效应、破窗效应、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等特点,国际灾害管理也因此出现了重大变革。20世纪以来,灾害管理经历了"准军事""自然灾害应变""灾害管理周期""环境安全管理"... 现代社会灾害具有涟漪效应、破窗效应、蝴蝶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等特点,国际灾害管理也因此出现了重大变革。20世纪以来,灾害管理经历了"准军事""自然灾害应变""灾害管理周期""环境安全管理"和"公共安全管理"等理念转变,管理策略发生了从朴素主义向工程技术、从结构式向非结构式减灾、从防灾向减灾、从技术管理向灾害管理、从危机向善用灾害带来的机会等转变。灾害管理重心主要有"整合性灾害管理""全灾害管理""社区防灾为主轴""移动的灾后管理系统""灾害碎片管理""灾害废物管理"和"国家风险评估"等。研究强调灾害发生后会形成许多物质、组织、制度与精神等碎片,加强碎片管理已成为国际灾害管理新趋势。同时,通信技术有助于构建灾后信息共享环境及形成智能化管理系统。最后,多数研究认为有效与可持续灾后应对措施至关重要,这几乎是全球每个谨慎管理灾害国家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管理 灾害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疫情社会防控:机理、功能与适用情境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俊贵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2,共8页
重大疫情防控的关键在医学防控,但由于重大疫情的社会特性和社会危害,往往又离不开社会防控。重大疫情社会防控是指根据重大疫情的社会特性,通过整个社会的组织体系,运用特定社会规范和应急管理措施对社会系统中与疫情相关的社会行为进... 重大疫情防控的关键在医学防控,但由于重大疫情的社会特性和社会危害,往往又离不开社会防控。重大疫情社会防控是指根据重大疫情的社会特性,通过整个社会的组织体系,运用特定社会规范和应急管理措施对社会系统中与疫情相关的社会行为进行调节和约束,以有效防控重大疫情蔓延并减轻其社会危害的过程。重大疫情社会防控的创设机理是传染病学机理、人口流动机理、社会控制机理。重大疫情社会防控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主要有疫病传播的社会阻隔功能、疫情态势的社会监控功能、疫时秩序的有效维护功能、疫情应对的社会参与功能等。重大疫情社会防控的适用情境主要有疫病强势侵入社区的情境、医学防控相对被动的情境、医疗资源发生挤兑的情境、社会恐慌明显加剧的情境、社会秩序面临失稳的情境等。实践证明,医学防控和社会防控是重大疫情科学防控的一体两面,不失时机地启动重大疫情社会防控,对于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入防疫抗疫行列,保证医学防控顺利推进,有效落实国家联防联控机制、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疫情 医学防控 社会防控 创设机理 适用情境 医学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主义世界中的国际社会排斥——基于对非洲信息化发展的关注 被引量:3
18
作者 谢俊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4-73,共10页
信息主义世界是由社会信息化发展形塑而成的一种新的国际社会类型或社会体系。但在信息主义世界中,由于信息分化的存在,不少信息贫乏国家或地区,在社会排斥的作用下陷入了国际信息体系的边缘位置。产生这种国际社会排斥的原因很多,主要... 信息主义世界是由社会信息化发展形塑而成的一种新的国际社会类型或社会体系。但在信息主义世界中,由于信息分化的存在,不少信息贫乏国家或地区,在社会排斥的作用下陷入了国际信息体系的边缘位置。产生这种国际社会排斥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第四世界本身的贫穷落后、信息分化的指数增长、流动空间的流向选择和发达国家的信息殖民。当前,处于国际信息化体系边缘的边陲国家,迫切希望真正融入国际信息体系中来,并为此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也已有相应行动,但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的意图,因而在社会减排和社会接纳的目标、性质、程度和方式上还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主义世界 信息化发展 社会排斥 社会接纳 国际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工”的职业认同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被引量:4
19
作者 方英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1,共3页
本文阐述了建立“农民工”的职业认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从改善工作待遇,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体系;树立正面形象,消除社会排斥和社会歧视;有计划的开展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逐步建立“农民工”的职业认同。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认同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自组织参与涉外社区的治理--以广州市JL社区中非足球队居民自组织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亮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114,共6页
社区居民自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社区自组织是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实施社区治理的重要依托,是推动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源泉。具体体现为社区居民自治可减低社区治理的成本、增加社区资源、促进社区邻里关系的和谐等方面。
关键词 社区自组织 社区治理 社区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