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图文互文实践缺陷刍议 被引量:6
1
作者 龙其林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3-106,共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的图文互文实践虽然方兴未艾,但就其总体实践而言仍有不少缺陷:图像与文字的错位,导致意义的错乱或缺失,而编著者入史现象则损害了文学史著的客观性;图文语境的消解、破碎与解构,使得图文的价值被削弱甚至走向对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的图文互文实践虽然方兴未艾,但就其总体实践而言仍有不少缺陷:图像与文字的错位,导致意义的错乱或缺失,而编著者入史现象则损害了文学史著的客观性;图文语境的消解、破碎与解构,使得图文的价值被削弱甚至走向对立;文学史著的图文关系缺乏创新,使读者的期待视野日渐趋同。凡此种种,使得现当代文学史著运用图像的成果数量趋多而精品少、视觉冲击性强而思想性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 文学史著 图文互文 实践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辛亥到癸丑的早期话剧新考——以上海为中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凤霞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74,共14页
1911年到1913年是中国早期话剧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早期话剧在官方压制中顽强地成长,与清廷的对立日益明显,所受的政治迫害也达到顶点。辛亥革命的发生使国家力量转移到武装镇压方面而无暇他顾时,新剧所受的摧残骤然减... 1911年到1913年是中国早期话剧的重要发展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早期话剧在官方压制中顽强地成长,与清廷的对立日益明显,所受的政治迫害也达到顶点。辛亥革命的发生使国家力量转移到武装镇压方面而无暇他顾时,新剧所受的摧残骤然减轻。民国初立,新剧迎来发展契机,活跃一时。这具体表现为:新剧在长江流域渐渐普及,内地城市亦有发展,上海演剧日趋频繁;义务性、临时性演出仍在继续,商业化演出进入攻坚阶段。1913年,在经过上半年短暂的沉寂之后,上海商业化新剧进入兴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话剧 义务性演剧 商业化演剧 戏剧艺术 长江流域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评介
3
作者 王凤霞 《戏剧之家》 2014年第2期5-6,共2页
一《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一书由浙江大学徐永明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陈靝沅联合主编,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如题所示,该书主要选译了发表或出版于1970年到2013年之间,研究汤显祖及其戏剧的代表性英语论文或论著。... 一《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一书由浙江大学徐永明与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陈靝沅联合主编,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于2013年3月出版。如题所示,该书主要选译了发表或出版于1970年到2013年之间,研究汤显祖及其戏剧的代表性英语论文或论著。在时间跨度上,该书选文具有当代性,可以反映英语世界对汤显祖研究的最新成果。该书主编徐永明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古代文学与文献学。主编陈靝沅博士为新加坡人,2006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论著 英语世界 《牡丹亭》 文学院教授 古代文学 英语论文 新加坡人 中国古典戏曲 选文 夏志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文化视野中的人心——解读肖仁福小说
4
作者 龙其林 《昌吉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0-33,共4页
佛教文化在肖仁福的小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内化为作家的文学想象,而且还成为他文学创作的一种潜在思维方式。佛教文化的引入使肖仁福作品发生了文化精神上的突变,并通过其小说所创造的一系列受佛教影响的人物形象和意境传达出佛... 佛教文化在肖仁福的小说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内化为作家的文学想象,而且还成为他文学创作的一种潜在思维方式。佛教文化的引入使肖仁福作品发生了文化精神上的突变,并通过其小说所创造的一系列受佛教影响的人物形象和意境传达出佛教文化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仁福 佛教文化 审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溃退的自然见证——D.H.劳伦斯诗歌的生态叙事 被引量:4
5
作者 龙其林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56,共4页
D.H.劳伦斯的诗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所表现,关于自然尊严、人类处境以及社会异化颇多论及,他对生态问题的文学思考具有现代价值。劳伦斯诗歌既彰显自然中所包含的神秘力量与生命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对工业化进程下的自然生态怀有深深忧虑... D.H.劳伦斯的诗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所表现,关于自然尊严、人类处境以及社会异化颇多论及,他对生态问题的文学思考具有现代价值。劳伦斯诗歌既彰显自然中所包含的神秘力量与生命之间的平等关系,也对工业化进程下的自然生态怀有深深忧虑,其诗歌的奇崛意象和对比结构属于生态审丑,传达出劳伦斯对生态问题的文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伦斯 人类处境 自然尊严 生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审美现代性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建华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2年第11期20-24,共5页
20世纪西方哲学完成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同样,在美学上,也有一个从"主体性美学"向"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转向。"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洛-庞蒂等。该理论主张人与世界的主... 20世纪西方哲学完成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同样,在美学上,也有一个从"主体性美学"向"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转向。"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主要代表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梅洛-庞蒂等。该理论主张人与世界的主体间性关系只能在审美中才能得以实现。其审美现代性批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现代性和工具理性的批判、对主体性美学的批判、对艺术和审美维度的高度张扬。中国当代美学要获得现代性转型,必须批判主体性实践美学,转向"审美主义的主体间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理论 审美主义 现代性意义 主体性美学 现代性批判 梅洛-庞蒂 现代性转型 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讲史演义小说编创与评点的互动
7
作者 纪德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5-130,共6页
明清时期,讲史演义小说的编创与评点始终处在一种交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当其初兴时,通俗、补史的观念比较盛行,它虽然为讲史演义的编创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限制了作家虚构、想象力的发挥。万历二十年后,小说编创格局发生变化,评... 明清时期,讲史演义小说的编创与评点始终处在一种交互影响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当其初兴时,通俗、补史的观念比较盛行,它虽然为讲史演义的编创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限制了作家虚构、想象力的发挥。万历二十年后,小说编创格局发生变化,评点者结合新出现的小说类型对讲史演义的编创方式进行了反思,提出真与幻、虚与实相结合的编创理念,促使讲史演义打破了"按鉴"演义的编创陈规,自觉地向着虚幻的审美空间拓展。但是,当讲史演义过涉虚诞时,主张小说由"虚"向"实"回归的声音再次响起,又一次发挥了评点对编创的影响力。可见,讲史演义小说评点与编创是在互动过程中演进的,它对讲史演义编创史、评点史均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讲史演义 编创 评点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堂情本诗学及其理论建构
8
作者 马将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9,共7页
明清鼎革之际,易堂九子崛起于赣南,蜚声天下,于学术、文学俱有建树。易堂论诗,以"真情"为本,倡导"自标风概,自具机柚"的"真诗"之说,既吸收了明代性灵诗学的精髓,又力避其弊,以正"品"而矫其或... 明清鼎革之际,易堂九子崛起于赣南,蜚声天下,于学术、文学俱有建树。易堂论诗,以"真情"为本,倡导"自标风概,自具机柚"的"真诗"之说,既吸收了明代性灵诗学的精髓,又力避其弊,以正"品"而矫其或泛滥失统、或幽邃险涩之弊;同时也对明代的模拟之风予以针砭廓清。以情本论为核心,他们对诗歌之如何"发生"做出阐发,提出"感兴"论,在前人物感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感兴"有二义:一为"有为而为",一为"无待而起兴",前者强调诗歌的温柔敦厚,后者强调"自鸣之意",即诗人的一己情怀。易堂诸子的情本诗学,本末兼重,视野融通,体现了鼎革之际诗学发展的新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堂 情本诗学 诗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目模糊的科技形象——从《地心引力》看美国电影里的中国新形象
9
作者 周文萍 《电影评介》 2014年第6期6-8,共3页
2013年11月20日,美国3D影片《地心引力》在国内上映,中国观众惊喜地发现中国太空站“天宫一号”在影片后半段闪亮登场,成为女主角回到地球的唯一希望.一时间,“中国的科技成果客观上拯救了美国航天员”,“俄罗斯惹祸,美国遭殃,靠中国救... 2013年11月20日,美国3D影片《地心引力》在国内上映,中国观众惊喜地发现中国太空站“天宫一号”在影片后半段闪亮登场,成为女主角回到地球的唯一希望.一时间,“中国的科技成果客观上拯救了美国航天员”,“俄罗斯惹祸,美国遭殃,靠中国救人,……中国航天器最终成功帮助美国宇航员脱险.”[1]的说法遍布网络,令国人小小的兴奋了一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影 操作系统设计 凭记忆 美国影片 满城尽带黄金甲 傅满洲 拯救者 《卧虎藏龙》 投名状 《英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女子新剧的“甲寅之兴”及其意义
10
作者 王凤霞 《戏剧之家》 2013年第11期10-14,共5页
一、女子新剧之'甲寅之兴'1914年被称为新剧的'甲寅中兴'之年。该年,男子职业新剧继清末的初兴之后而再度兴盛,同时女子新剧也悄然兴起。较少有人注意到伴随男子新剧发展起来的女子新剧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意义。我们认... 一、女子新剧之'甲寅之兴'1914年被称为新剧的'甲寅中兴'之年。该年,男子职业新剧继清末的初兴之后而再度兴盛,同时女子新剧也悄然兴起。较少有人注意到伴随男子新剧发展起来的女子新剧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意义。我们认为,女子新剧之'甲寅之兴'应该得到重视。对于1914年的女子新剧,笔者曾在《'甲寅中兴'之上海新剧团体考》中有过较为详细的考述。该文钩沉、证实了1914年上海至少有11个女子新剧团体曾经进行公开的宣传或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剧 女子 中国现代戏剧 男子 演出 上海 女演员 女性观 剧目 清末民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剧《灵魂拒葬》在校园中的流行及其原因
11
作者 王凤霞 《戏剧之家》 2014年第1期10-12,共3页
《灵魂拒葬》是美国作家欧文·肖的成名作,近年来它在中国的校园里广为流行。该剧的流行不仅与当下校园戏剧活动的活跃有关,与该剧的风格、题材及戏剧结构有关,也与该剧的反战主题及现实隐喻密切相关。《灵魂拒葬》是诉求被压抑者... 《灵魂拒葬》是美国作家欧文·肖的成名作,近年来它在中国的校园里广为流行。该剧的流行不仅与当下校园戏剧活动的活跃有关,与该剧的风格、题材及戏剧结构有关,也与该剧的反战主题及现实隐喻密切相关。《灵魂拒葬》是诉求被压抑者的呼喊,命运被掌控者的申诉,绝对个体价值的宣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拒葬》 校园 流行 个体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影像的艺术--全球化背景下电影审美特征的一点思考
12
作者 周文萍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5期7-7,25,共2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影受市场要求、科技发展、观众变化及电视、网络竞争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将越来越注重其"电影性",也即是视觉表现的效果,这将使电影更加影像化,成为一门近乎完全的影像艺术。其具体表现有:场面的宏大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影受市场要求、科技发展、观众变化及电视、网络竞争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将越来越注重其"电影性",也即是视觉表现的效果,这将使电影更加影像化,成为一门近乎完全的影像艺术。其具体表现有:场面的宏大化、画面的精美化、动作的优美化及演员的俊美化。这种影像化的倾向如果处理不好会有削弱电影叙事性与思想内涵的负面影响,但处理得当的话,将会为观众带来制作精良的好看而优秀的影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影像化 视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时代的魅力——谈《西厢记》教学过程中对崔莺莺形象的解读
13
作者 仝婉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4年第4期112-113,共2页
在大学语文《西厢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莺莺内外兼修的美、主动追求爱情的执着、大家闺秀的顾虑三方面入手,用问题带动学生深入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同时也能让学生了解塑造人物对于文学作品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西厢记 莺莺 形象 张生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