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著中图文互文实践缺陷刍议 |
龙其林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6
|
|
2
|
从辛亥到癸丑的早期话剧新考——以上海为中心 |
王凤霞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3
|
《英语世界的汤显祖研究论著选译》评介 |
王凤霞
|
《戏剧之家》
|
2014 |
0 |
|
4
|
佛教文化视野中的人心——解读肖仁福小说 |
龙其林
|
《昌吉学院学报》
|
2011 |
0 |
|
5
|
为溃退的自然见证——D.H.劳伦斯诗歌的生态叙事 |
龙其林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4
|
|
6
|
审美主义主体间性理论的审美现代性意义 |
肖建华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2 |
1
|
|
7
|
明清讲史演义小说编创与评点的互动 |
纪德君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8
|
易堂情本诗学及其理论建构 |
马将伟
|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9
|
面目模糊的科技形象——从《地心引力》看美国电影里的中国新形象 |
周文萍
|
《电影评介》
|
2014 |
0 |
|
10
|
上海女子新剧的“甲寅之兴”及其意义 |
王凤霞
|
《戏剧之家》
|
2013 |
0 |
|
11
|
话剧《灵魂拒葬》在校园中的流行及其原因 |
王凤霞
|
《戏剧之家》
|
2014 |
0 |
|
12
|
电影,影像的艺术--全球化背景下电影审美特征的一点思考 |
周文萍
|
《电影评介》
|
2009 |
0 |
|
13
|
超越时代的魅力——谈《西厢记》教学过程中对崔莺莺形象的解读 |
仝婉澄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