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水处理生物出水中COD构成的解析——以焦化废水为例 被引量:31
1
作者 曹臣 韦朝海 +5 位作者 杨清玉 吴超飞 吴海珍 胡芸 任源 卢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94-1501,共8页
以焦化废水为例,采用连续过滤及化学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悬浮组分、胶体组分及溶解组分对生物出水残余COD的贡献,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GC/MS图谱定性解析各形态组分的有机构成特征,构建了一种废水生物出水COD构成解析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 以焦化废水为例,采用连续过滤及化学分析的方法考察了悬浮组分、胶体组分及溶解组分对生物出水残余COD的贡献,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和GC/MS图谱定性解析各形态组分的有机构成特征,构建了一种废水生物出水COD构成解析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显示,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出水中悬浮态和胶体态组分对残余COD的贡献分别占COD总量的25.9%—46.3%和18.7%—44.4%,建议优先考虑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去除约35.0%—45.0%的COD,使处理出水基本能够达标排放;溶解组分的COD占COD总量的24.6%—40.7%,其中4.3%—15.8%的COD由硫化物、硫氰化物等还原性物质贡献,其余部分主要由链状烃类、酯类及醇类等溶解有机组分贡献,建议采用氧化或吸附工艺进行处理,以满足更高的出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COD COD组分 胶体组分 还原性无机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行业废水水质变化影响因素及污染控制 被引量:35
2
作者 韦朝海 朱家亮 +4 位作者 吴超飞 吴海珍 卢彬 李国宝 陈金贵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5-232,共8页
根据对国内38家焦化厂资料及部分厂家现场的调查,从炼焦方法和行业管理方面介绍了炼焦的工艺发展,从焦炉炉型与大小和熄焦工艺等方面比较了焦化废水的产生量,从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工艺、地域不同引起的煤质差别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根据对国内38家焦化厂资料及部分厂家现场的调查,从炼焦方法和行业管理方面介绍了炼焦的工艺发展,从焦炉炉型与大小和熄焦工艺等方面比较了焦化废水的产生量,从炼焦化学产品的回收工艺、地域不同引起的煤质差别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分析了焦化废水组成的变化,综合上述指出影响废水水质变化的因素。考虑炼焦新技术的开发,结合焦化废水处理过程单元工艺强化与多种技术的集成,以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可以成为解决行业污染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焦化行业 焦化废水 污染控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废水生物处理A/O/H/O工艺中氰化物的去除特性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会静 韦朝海 +3 位作者 吴超飞 冯春华 吴海珍 卢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145,共5页
针对焦化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极少涉及基于氰化物浓度变化与考察分析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已经运行的广东韶钢集团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统计数据的辨析,提出实现总氰化物高效去除的技术与运行强化方法。分析数据发现,在降解的过程中,氰化物... 针对焦化废水处理工程设计过程中极少涉及基于氰化物浓度变化与考察分析的实际问题,通过对已经运行的广东韶钢集团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统计数据的辨析,提出实现总氰化物高效去除的技术与运行强化方法。分析数据发现,在降解的过程中,氰化物滞后于酚类代表的有机物,络合氰的降解比游离氰慢,生物处理过程中由水力停留时间控制的碳源利用与金属离子的存在影响氰化物的降解,而A/O1/H/O2工艺在有效分配除碳过程与脱氮过程中实现了氰化物的高效降解。进一步工程实践证明,焦化废水处理全部指标达标的高效性可以通过充分考虑复杂组分降解动力学的协同与优化操作条件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氰化物 A/O/H/O工艺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废水处理技术分析及生物流化床耦合工艺的应用实践 被引量:6
4
作者 曹臣 吴海珍 +2 位作者 吴超飞 韦朝海 卢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9-455,462,共8页
针对高浓度、高色度、高硫酸盐及难降解有机物多的酵母废水,介绍了其难降解特性,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酵母废水的处理技术,重点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并强调高效生物反应器的重要性。尝试将自行研制的新型生物流化床耦合工艺工程应用于... 针对高浓度、高色度、高硫酸盐及难降解有机物多的酵母废水,介绍了其难降解特性,总结了目前国内外酵母废水的处理技术,重点分析了生物处理工艺的特点,并强调高效生物反应器的重要性。尝试将自行研制的新型生物流化床耦合工艺工程应用于两个酵母厂的废水处理,在总HRT低于54 h的操作条件下,当进水COD负荷分别为9.00~9.53 kg/(m3.d)和7.84~8.67 kg/(m3.d)时,其COD平均去除率均达到99.6%,NH3-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4%和98.3%,色度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0%和98.5%,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的一级排放标准。实践表明,选用的流化床耦合工艺停留时间较短、有机负荷高及运行成本低,是酵母废水处理的适用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流化床 酵母行业 环境工程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