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实现地理信息服务的GIS应用服务器框架
1
作者 张运 黄建明 钟凯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109,共4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运用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对外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服务成为了可能。另一方面,人们对地理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也促使了GIS从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向地理信息服务的转变。为此,介绍了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结合应用服务器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运用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对外提供空间地理信息服务成为了可能。另一方面,人们对地理信息需求的日益增长也促使了GIS从地理信息系统逐步向地理信息服务的转变。为此,介绍了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结合应用服务器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应用服务器的地理信息服务框架,并分析了该框架的特点及其关键技术。最后,指出应用服务器技术是实现地理信息服务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结构 应用服务器 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服务 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结构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雪艳 吴建平 +3 位作者 张超群 闫文婷 廖紫吟 苏泳娴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9-1538,共20页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其内部结构不仅是决定鸟类多样性组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还在维持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的森林退化和恢复、毁林和造林事件的持续发生,森林结构...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其内部结构不仅是决定鸟类多样性组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还在维持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的森林退化和恢复、毁林和造林事件的持续发生,森林结构发生了显著而复杂的变化。鸟类多样性如何响应森林结构及其变化成为森林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梳理了常见森林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并对其含义和影响进行了总结。进而对不同尺度上森林结构影响鸟类多样性的现象、规律和内在机制进行了归纳。总体而言,森林结构能够通过改变食物资源、栖息地、微气候条件、种间关系等对鸟类多样性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鸟类的生活史和生态特征在对森林结构的响应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尺度上森林结构的影响机制也有所不同,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展望了新兴观测手段在推动森林结构与鸟类多样性关系研究方面的作用,并强调了开展多尺度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倡导生态学家、保护生物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以解决复杂的保护挑战,为森林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结构 鸟类多样性 影响机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场景划分的湖库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短时预测研究
3
作者 鲍建涛 李昭 +9 位作者 张雪容 邓应彬 李晓芳 彭小燕 陈仁容 贾翊文 李彤 邓琰 杨骥 吴希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8-1403,共16页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升高,导致藻华现象的时有发生,而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是监测湖库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能准确体现湖库的水质状况以及藻华程度。由于季节、天气和水体富营养程度的差异,使得传统模型不能满足复杂场景下Chl-a质...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升高,导致藻华现象的时有发生,而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是监测湖库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能准确体现湖库的水质状况以及藻华程度。由于季节、天气和水体富营养程度的差异,使得传统模型不能满足复杂场景下Chl-a质量浓度高精度预测的需求。文章探讨了以因子交互作用、昼夜差异和营养化状况等3种类型的场景划分方法,针对每种类型的数据特征进行多场景划分,并分别运用机器学习(RF、GBDT、XGBoost)和线性回归模型对湖库水体Chl-a质量浓度进行短时预测。结果表明:1)以因子交互作用进行场景划分的预测效果最好,平均RMSE为0.0045,比场景划分前的平均RMSE提高了4.26%;2)按昼夜差异进行场景划分的预测效果较差,平均RMSE为0.00474,比场景划分前的RMSE降低了0.9%;3)在富营养场景中,RF、GBDT、XGBoost和线性回归4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是最高的,RMSE分别为0.0034、0.0036、0.0035和0.0039,其中RF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质量浓度 场景分割 机器学习 短时预测 因子交互作用 湖库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地表主动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算法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万侠 王娟 +1 位作者 刘凯 钟凯文 《热带地理》 2007年第5期411-415,450,共6页
主动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等特点,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和光学遥感获取土壤水分的局限。文中在分析植被对微波信号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基于主动微波遥感监测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水分的... 主动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等特点,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和光学遥感获取土壤水分的局限。文中在分析植被对微波信号影响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内外基于主动微波遥感监测植被覆盖地表土壤水分的原理和方法,指出利用"水-云模型"从总的极化雷达后向散射中去除植被影响后,能够改进后向散射系数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利用ENVISAT ASAR数据,结合实地采样获得的土壤含水量数据拟合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作物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变化的估算算法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以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微波 土壤水分 植被 后向散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演变的遥感分析研究——以北江下游为例 被引量:21
5
作者 钟凯文 刘万侠 黄建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3期69-73,共5页
以近30a来共7个时相的MSS、TM遥感影像和相关地区的1:5万地形图作为数据源,在建立遥感识别标志和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对北江下游河岸变迁、洲滩和河道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75~2002年间,北江下游河道具有明显演变过程... 以近30a来共7个时相的MSS、TM遥感影像和相关地区的1:5万地形图作为数据源,在建立遥感识别标志和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对北江下游河岸变迁、洲滩和河道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75~2002年间,北江下游河道具有明显演变过程,岸、滩冲淤变化明显,部分地区发生淤积。在获取河道横向演变特性的基础上,对比该时段内北江下游河道纵向演变情况得出:河道的纵向变形影响横向变形,总体变化两者成反比关系,河势向着稳定的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河道演变 北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级“数字林业”系统模型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钟凯文 李岩 黄建明 《热带地理》 2004年第4期311-315,共5页
根据数字林业的基本思想,分析了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存在问题,探讨了省级"数字林业"建设的原则。从软、硬件的选择、系统的架构、系统的主要功能入手,提出一个典型的省级"数字林业"系统模型及其建设内容与... 根据数字林业的基本思想,分析了我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存在问题,探讨了省级"数字林业"建设的原则。从软、硬件的选择、系统的架构、系统的主要功能入手,提出一个典型的省级"数字林业"系统模型及其建设内容与目标。最后还就数字林业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林业 “3S”技术 专业数据模型 系统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SR-E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的广东省土壤水分变化监测 被引量:6
7
作者 刘万侠 刘旭拢 +1 位作者 翁丰惠 周常萍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7,共6页
概述了植被覆盖地表微波辐射传输模型的原理和表示方法,指出在地表粗糙度、植被层和大气等影响相似的情况下,微波极化差异指数的变化突显土壤水分变化。利用AMSR-E星载被动微波遥感亮度温度数据,计算分析地表微波极化差异指数(MPDI)的... 概述了植被覆盖地表微波辐射传输模型的原理和表示方法,指出在地表粗糙度、植被层和大气等影响相似的情况下,微波极化差异指数的变化突显土壤水分变化。利用AMSR-E星载被动微波遥感亮度温度数据,计算分析地表微波极化差异指数(MPDI)的月平均分布,以广东省为试验区,获得了2004―2009年10月份广东省10.7GHz通道的MPDI月距平值△MPDI的统计分布,绘出研究区土壤水分变化程度分布图,并与研究区降水情况作比较。结果表明,距平值的大小反映了研究区土壤水分发生异常的程度,能为监测研究区干旱洪涝发生的等级提供了一种有效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微波 土壤水分 AMSR-E MP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的广东省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黎景良 后斌 +2 位作者 危双峰 张晓东 钟凯文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57,共5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在受珠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影响的广东山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 DEM 的基础上,分析1993~2003年来广东省山区韶关市的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近年来,随着广东省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在受珠江三角洲地区辐射影响的广东山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 DEM 的基础上,分析1993~2003年来广东省山区韶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993~2003年来广东省山区韶关市的土地利用变化在高程、坡度和坡向有很大差异,这些因素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促进该地区的土地可持续利用,需进一步因地制宜,结合高程、坡度和坡向等影响因素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和改善地表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山区 土地利用变化 DEM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农作物覆盖区土壤水分ENVISAT-ASAR与MODIS数据联合反演算法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万侠 刘旭拢 +1 位作者 王娟 曾文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3,共5页
准确、及时地获取大面积地表土壤水分信息在农业科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地域特色突出的广东省徐闻县为试验区,联合使用双极化ENVISAT-ASAR数据和光学遥感MODIS数据,充分利用MODIS数据的高重复覆盖率,提取试验日期内的归一... 准确、及时地获取大面积地表土壤水分信息在农业科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以地域特色突出的广东省徐闻县为试验区,联合使用双极化ENVISAT-ASAR数据和光学遥感MODIS数据,充分利用MODIS数据的高重复覆盖率,提取试验日期内的归一化差分水指数(NDWI),计算各试验点所对应的植被含水量(VWC)数据,相较于NDVI,NDWI具有不易饱和的特点,更加适合于本次研究所在的高植被覆盖区。最后利用"水—云模型"从ASAR数据总的后向散射中去除植被的影响,建立裸土后向散射系数与实测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拟合结果VV极化优于HH极化,相关系数为VV极化R=0.865,HH极化R=0.676,总体上针对农作物覆盖地表土壤水分变化的估算算法还需要更进一步发展和改进,以提高反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土壤水分 后向散射系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分析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7
10
作者 周文 李晓军 +2 位作者 罗雷 于德宪 陈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研究开发一个基于GIS技术的流行病学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分析。方法利用visual basic.net编程集成GIS组件Mapinfo MapX5.0、广州市电子地图(1∶10000)和Access数据库建立系统。结果建立的基于GIS技术的流行病学调... 目的研究开发一个基于GIS技术的流行病学信息管理系统,用于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和分析。方法利用visual basic.net编程集成GIS组件Mapinfo MapX5.0、广州市电子地图(1∶10000)和Access数据库建立系统。结果建立的基于GIS技术的流行病学调查系统具有地理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管理、疫情分析以及结果显示和输出功能,能够现场即时制作标点地图,动态显示疾病疫情时间与空间的分布。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系统为现场流行病调查分析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简易和便利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地理信息系统 现场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跨边界合作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的启示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德宁 吴康敏 +2 位作者 吴家瑜 马仁锋 姜炎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是21世纪区域合作的核心动因,跨边界合作议题备受学界关注。欧盟在区域一体化实践方面有丰硕的理论与实证成果,其发展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提供了指引,二者均涉及到跨制度、边界的协作和权力的尺度重组。...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是21世纪区域合作的核心动因,跨边界合作议题备受学界关注。欧盟在区域一体化实践方面有丰硕的理论与实证成果,其发展经验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提供了指引,二者均涉及到跨制度、边界的协作和权力的尺度重组。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系统分析了1993—2020年欧盟跨边界合作研究动向。结果发现:1)欧盟跨边界合作研究主要集中在边界区域互动、跨边界合作模式、跨边界合作领域、跨边界合作障碍等方面;2)欧盟跨边界合作的发展得益于国家之间政治上的互动互信、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协调和合作范围的扩大与深入,然而在双边差异、跨边界可达性、移民和安全等方面仍存在不足;3)欧盟跨边界合作的实践经验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治理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增强价值与文化认同,创设特殊制度安排,构建多尺度合作空间与多维度治理体系是实现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核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 边界 边境毗邻区 粤港澳大湾区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遥感中基于多尺度的土壤粗糙度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万侠 钟凯文 +1 位作者 曾文华 王娟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98,共4页
利用雷达进行地表观测的过程中,土壤粗糙度情况对雷达后向散射有重要影响,是地表土壤水分获取模型中的关键输入参数。目前,遥感领域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单尺度利用均方根高度s和相关长度l来描述水平和垂直方向土壤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为此... 利用雷达进行地表观测的过程中,土壤粗糙度情况对雷达后向散射有重要影响,是地表土壤水分获取模型中的关键输入参数。目前,遥感领域大多数研究都是基于单尺度利用均方根高度s和相关长度l来描述水平和垂直方向土壤表面粗糙度的情况。为此,针对农用地地表不同粗糙度情况,分析了不同尺度的实际测量剖面数据,结果表明:表征粗糙度大小的s和l值变化不仅与表面粗糙情况有关,还与不同空间尺度相关;使用单一尺度来描述地表粗糙度情况是不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粗糙度 雷达 遥感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7—2018年赣江源区水源涵养时空变化特征
13
作者 徐飞 温天福 +1 位作者 刘佳嘉 赵玲玲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水源涵养是一项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供给水源、径流调节、削丰补枯等重要功能。然而,目前基于长时间序列细致分析河流源区水源涵养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以赣江源区为对象,使用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水量平衡方程,分析1... 水源涵养是一项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供给水源、径流调节、削丰补枯等重要功能。然而,目前基于长时间序列细致分析河流源区水源涵养时空演变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以赣江源区为对象,使用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与水量平衡方程,分析1957—2018年水源涵养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1957—2018年赣江源区多年平均水源涵养量为552.3 mm,以0.85 mm/a的速率不显著增大;年平均水源涵养量范围为44.2~1178.6 mm,呈现出北部与南部较多,而西部较少的分布特征;赣江源区水源涵养变化趋势范围为-1.99~5.45 mm/a,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变差系数的范围为0.27~2.91,变差系数低于0.55的区域高达82.68%,这些区域水源涵养量的波动相对较小;降水是影响水源涵养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源区水资源及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时空变化 WEP-L水文模型 赣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赣江源区水源涵养的影响
14
作者 徐飞 温天福 +1 位作者 刘佳嘉 赵玲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3-46,共4页
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赣江源区水源涵养的影响,利用1980、2000、2014年3期土地利用资料,分析赣江源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水与能量转化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水文模型),设置3种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源涵养... 为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赣江源区水源涵养的影响,利用1980、2000、2014年3期土地利用资料,分析赣江源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水与能量转化过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水文模型),设置3种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源涵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980~2014年期间,赣江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呈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主要是林地和草地略有减少,耕地略有增加;林地的减少和耕地的增加会减少年平均、丰水期和枯水期水源涵养。研究结果可为源区土地规划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水源涵养 WEP-L水文模型 赣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水平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钊骏 吴大放 +4 位作者 李升发 梁逸璇 高子雅 黄思喻 黄思凯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9-379,共11页
[目的]综合评测广东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及其子系统发展水平,探究其在2017—2021年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机制,为乡村振兴工程的持续推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5个子系统构建测... [目的]综合评测广东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及其子系统发展水平,探究其在2017—2021年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机制,为乡村振兴工程的持续推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5个子系统构建测算体系,运用TOPSIS法测评广东省乡村振兴水平;运用冷热点分析法探究广东省乡村振兴水平与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乡村振兴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各因子交互作用规律。[结果](1)研究时序内,广东省乡村振兴水平小幅度上升,同时研究单元的演变类型以等级跃升为主,珠三角地区始终为高值单元聚集区。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变化相对一致,但研究单元的类型演变存在明显差异。(2)研究时序内,研究单元的各类属性整体上均以热点聚集为主要联系类型,且各属性的高值聚集区始终是珠三角地区。(3)2017—2021年,广东省乡村振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财政支撑、产业优度和经济基础,各因子的交互类型在两个研究年均为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结论]研究时段内广东省乡村振兴水平呈现小幅提升,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则具有不同的演变态势,但均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同时乡村振兴是多元要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时空特征 影响因素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陆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及其胁迫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耿守保 孙中宇 +5 位作者 张敏 徐卫 周霞 叶玉瑶 戴佳玲 刘郑倩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9-371,共13页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识别及其胁迫因素的分析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研究大多将物种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状况结合起来确定需优先保护的热点区域,缺乏在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基础上对其胁迫状况的深入分析。文... 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识别及其胁迫因素的分析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有效途径。当前研究大多将物种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状况结合起来确定需优先保护的热点区域,缺乏在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基础上对其胁迫状况的深入分析。文章基于广东省动植物物种、生态系统林分类型、土地利用等多源数据,利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构建陆地生物多样性热度指标,进而识别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受胁迫程度及主导胁迫因子。结果表明:1)广东省陆地生物多样性热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干扰相对较小的山区,基于热度值分区识别出云雾山、南岭、罗浮山、莲花山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总面积达59931.82 km^(2),占广东省陆域面积的33.58%。2)热点区域内各类保护区面积合计6594.39 km^(2),约为广东省所有陆域保护区面积的61.33%,涉及广东省全部204个陆域保护区中的122个。热点区域内保护区的面积仅为热点区域总面积的11.00%,生物多样性仍有大量潜在的保护需求。3)在4个热点区域中,云雾山生物多样性普遍受到中度至重度胁迫,主导胁迫因子为经济发展强度;其他3个热点区域生物多样性广泛受到轻度至中度胁迫,最主要的胁迫因子均为地质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物多样性 热点区域 胁迫因素 保护与恢复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产业生态化时空分异特征及转型空间策略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2 位作者 谭俊涛 王长建 杨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121,共8页
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及其时空演变规律,探讨地方政府在产业生态化转型方面的策略性互动形态,有助于制定更加精确的对策建议,促进产业生态化协同转型。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间产... 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及其时空演变规律,探讨地方政府在产业生态化转型方面的策略性互动形态,有助于制定更加精确的对策建议,促进产业生态化协同转型。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间产业生态化水平的差异不断增加,具有显著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现象;②产业生态化转型力度整体呈先降后升趋势,由空间不相关向空间显著集聚转变,局部区域表现出显著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现象,与产业生态化水平的空间错位程度不断增加;③2010—2014年空间策略性互动形态表现为无策略,2014—2019年空间策略性互动形态表现为模仿策略。最后,从顶层设计、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生态化 转型 策略性互动 两区制空间杜宾模型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9—2018年增江流域多时间尺度水源涵养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飞 杨骥 +3 位作者 荆文龙 邓应彬 赵玲玲 李泽华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9-1561,共13页
随着水资源短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水源涵养功能已成为流域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关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多集中于使用水源涵养的多年平均值,鲜有研究关注长序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时间尺度变... 随着水资源短缺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水源涵养功能已成为流域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服务功能之一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关于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多集中于使用水源涵养的多年平均值,鲜有研究关注长序列水源涵养功能的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为此,文章以广州重要的水源区和生态屏障的增江流域为例,基于WEP-L分布式水文模型和水量平衡方程,分析了1959—2018年增江流域水源涵养年、月、日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探讨水源涵养的供给、调节和削峰补枯功能。结果表明:1959—2018年增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源涵养685.7 mm,以-1.30 mm/a速率不显著减少;1959—2018年增江流域多年平均月水源涵养1—9月为正值,10—12月为负值,1、3、6、11和12月水源涵养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其他月份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变化趋势范围为-0.04~-0.67 mm/a;近60 a增江流域Max1day、Max3day、Max5day和Max7day为正值,而Min1day、Min3day、Min5day和Min7day为负值,除Min5day和Min7day的水源涵养不显著减少外,其他6个日极端水源涵养指标都呈不显著增加趋势;空间上,年尺度水源涵养变化呈东南和北部低,西南高的态势;1959—2018年增江流域年、月、日水源涵养分别体现其供给、调节、削峰补枯的功能;水源涵养与降水的相关性较大,且明显高于蒸散发和地表径流的相关系数,表明降水是水源涵养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多时间尺度 WEP-L水文模型 水量平衡法 增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面浮油膜光谱测量及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旭拢 邓孺孺 +2 位作者 秦雁 梁业恒 刘永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3-70,共8页
为深入解析水面浮油膜光谱特征,采用水面以上光谱测量方法,去除太阳直射和天空光两部分反射的影响,获取了珠江口水域不同厚度水面柴油膜光谱信息,对其光谱响应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面柴油膜光谱对背景水体光谱具有依赖性... 为深入解析水面浮油膜光谱特征,采用水面以上光谱测量方法,去除太阳直射和天空光两部分反射的影响,获取了珠江口水域不同厚度水面柴油膜光谱信息,对其光谱响应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面柴油膜光谱对背景水体光谱具有依赖性,但水面柴油膜光谱在可见光波段高于背景水体,且随着油膜厚度增加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油膜反射光谱在蓝、紫光区域出现明显反射峰;360-500 nm区域油膜反射率与厚度相关系数大于0.8,有利于油膜厚度的遥感估算。最后指出,水面浮油膜类似于光学薄膜的单层增反膜,导致光谱反射率的增加,在360-420 nm区域的反射峰和石油类物质的荧光性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水域溢油污染遥感监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浮油膜 光谱特征 遥感反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技术的北江下游河道岸滩演变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万侠 钟凯文 刘凯 《热带地理》 2006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以1975~2001年共7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GIS支持下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比各个时期北江下游河道岸滩形态及位置变化,结合河道的地质、地貌、水文泥沙、整治工程等信息,分析洲滩消长的原因,获取河道横向演变特性,预测岸滩... 以1975~2001年共7个时相的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在GIS支持下采用动态分析方法,对比各个时期北江下游河道岸滩形态及位置变化,结合河道的地质、地貌、水文泥沙、整治工程等信息,分析洲滩消长的原因,获取河道横向演变特性,预测岸滩变化趋势以及整治工程效果。对比该时段内北江下游河道纵向演变情况,得出河道的纵向变形影响横向变形,总体变化两者成反比关系,河势向着稳定的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S技术 岸滩演变 GIS 冲淤 北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