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级任务型组织的结构特征、运作机制及其制度功效——基于W国家级功能区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萌 叶林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8,共11页
任务型组织因特定任务而设置,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显示多重形态及其制度功效。国家级、省级的议事决策型任务型组织、市级的协调型任务型组织和区级的执行型任务型组织,其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和制度功效各具特点,根据多重任务属性及所需... 任务型组织因特定任务而设置,具有灵活性与适应性,显示多重形态及其制度功效。国家级、省级的议事决策型任务型组织、市级的协调型任务型组织和区级的执行型任务型组织,其结构特征、运行机制和制度功效各具特点,根据多重任务属性及所需制度功效,各级政府会选择不同的任务型组织类型。这些任务型组织根据任务需求,形成临时性或常设性的任务组织的形式,将不同层级政府以灵活的方式组织起来构建具有“多层级科层矩阵”特征的决策、协调、执行系统,共同推动功能区重大事项决策、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型组织 功能区 议事协调机制 领导小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拖以待变:地方政府化解政策执行阻滞的逻辑解释——基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土地审批案例的研究
2
作者 张俊 叶林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69,共11页
基层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主要场域,解决在政策执行中的复杂问题是提升地方政府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在面对难以按时推进的政策时,根据政策执行的激励程度和问责强度,可能采取“拖延”策略,包括象征执行、观望调整、... 基层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主要场域,解决在政策执行中的复杂问题是提升地方政府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地方政府在面对难以按时推进的政策时,根据政策执行的激励程度和问责强度,可能采取“拖延”策略,包括象征执行、观望调整、共谋分担、转移视线等表现形式,达到避免风险、推进政策执行的效果。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中土地审批的多案例考察可以发现,“拖延”策略的逻辑本质是基于政策执行考量而做出的选择,体现了对谋求政策执行最优化及风险最小化的权衡,更是在新的政策之窗出现之前的有效准备,构成了考察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鲜明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避责 政策执行阻滞 拖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场、转场与退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府新闻发布机制创新——以广东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侯迎忠 杜明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9-124,共6页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中,新闻发布会是政府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对话的重要场所。基于场域理论分析了广东省新闻办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中的入场、转场与退场表现,发现地方政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中能够通过顶层设计周密策划... 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过程中,新闻发布会是政府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对话的重要场所。基于场域理论分析了广东省新闻办在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中的入场、转场与退场表现,发现地方政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闻发布中能够通过顶层设计周密策划组织;发挥政府官员和权威专家的在场效应;紧跟热点设置主题内容;多方联动全媒体发布;直接回应引导舆论;研判评估自我调整等。但仍存在发布形式与流程单一固化;发布渠道狭窄;边缘公众缺乏入场端口等可能造成公众离场的因素。因此应健全新闻发布制度体系;推进新闻发布常态化与全员参与机制;发挥各级融媒体机构的舆论引导作用;构建完善的全媒体新闻发布矩阵;加强多元场域沟通,保障对话回路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新闻发布 公共卫生事件 危机传播 公共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派记者跨文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佳梅 洪宇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7-162,共6页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须提高外派记者的跨文化能力,根据拜拉姆跨文化能力多维度模型探讨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通过自评问卷和深度访谈,考察广州外派记者的跨文化能力,发现外派记者的跨文化知识储备较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理解不同文化...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须提高外派记者的跨文化能力,根据拜拉姆跨文化能力多维度模型探讨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通过自评问卷和深度访谈,考察广州外派记者的跨文化能力,发现外派记者的跨文化知识储备较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理解不同文化的态度开放积极,跨文化采访突破能力是跨国报道最关键的技能,跨文化意识须结合态度维度和知识维度的能力才能真正形成。记者跨文化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外派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有组织的系统培训和前瞻性的专业教育,从记者个体、媒体机构和学校教育层面共同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派记者 跨文化能力 国际传播 多维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主流报纸涉“一带一路”报道框架研究——以《南华早报》《经济日报》和《明报》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侯迎忠 蔡思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5-89,共5页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而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之一的香港如何融入这一倡议之中,把握发展机遇,有着特殊的意义。选取《南华早报》《经济日报》和《明报》三家媒体涉"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而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之一的香港如何融入这一倡议之中,把握发展机遇,有着特殊的意义。选取《南华早报》《经济日报》和《明报》三家媒体涉"一带一路"的报道,从新闻选择和新闻建构框架出发,通过内容分析呈现港媒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观点演变与典型解读。研究发现,《经济日报》重点关注"一带一路"的政治经济议题,以传递政府和权威人士意见为主;《明报》对政治议题探讨深入,总体报道态度受中央行动影响较大;《南华早报》注重平衡报道,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采取多方信源,新闻内容的建构上平衡多方意见。最后提出:"一带一路"报道应寻求更多接地气的方式,扩大社会性议题报道,拓宽对沿线国的报道空间,以消除民众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香港媒体 新闻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发展背景下边缘城市的空间治理与融入策略--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梁邦兴 陈浩然 朱竑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1-389,共9页
中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点在于统筹各区域当中边缘城市的发展,以实现全区域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各城市参与区域分工的重要场域空间。因此,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边缘... 中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点在于统筹各区域当中边缘城市的发展,以实现全区域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各城市参与区域分工的重要场域空间。因此,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边缘城市如何依托高新区带动全市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究边缘城市通过一定的空间治理和融入策略来服务构建区域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①中山市积极构建高新区的“超地方性”,强调空间治理的目标是服务区域协同发展;②推动多个城市职能尺度上移是边缘城市整体融入区域的重要策略,是中山市避免被继续边缘化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治理 融入策略 区域协调发展 边缘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思潮下巴西的想象地理——基于弗雷雷《热带中国》的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鲍雨 陈浩然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4-732,共9页
20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达到高潮,巴西也受到后殖民思潮的影响,尝试重构其与西方之间的我者-他者关系。文章以该时期巴西人文地理学宗师吉尔贝托·弗雷雷(Gilberto Freyre)的著作《热带中国》(China Tropical)及其相关思想... 20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达到高潮,巴西也受到后殖民思潮的影响,尝试重构其与西方之间的我者-他者关系。文章以该时期巴西人文地理学宗师吉尔贝托·弗雷雷(Gilberto Freyre)的著作《热带中国》(China Tropical)及其相关思想为分析对象,探究弗雷雷认为巴西是“热带中国”的空间他者化过程。研究发现:弗雷雷通过想象巴西的“热带性”和“中国性”,从地缘文化和地缘政治2个方面构建其关于巴西的民族国家发展的后殖民主义思想体系;弗雷雷从“历史科学”的文化决定论视角开展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分析,反对当时西方学界最为盛行的“自然科学”环境决定论,重塑了人-地关系框架中的视阈平衡;弗雷雷的“热带中国”概念是巴西后殖民思潮萌芽阶段的突出成果,也是当代中巴交往合作的重要思想基础。文章聚焦前殖民地国家巴西的想象地理学研究,有利于促进中国进一步理解巴西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地理学 后殖民主义 巴西的“热带性”与“中国性” 中国-巴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行政的数字阴影:数字政府建设中的伦理冲突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雪帆 蒋忠楠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4-181,M0007,共19页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推动了数字政府的建设。然而,由于数字政府建设的应然性基础存在多重对立的认知,技术的进步反而带来了数字治理手段和其行政目的之间的冲突,并直接影响政府和公众对数字政府建设活动进行有效问责。论文运用组织...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推动了数字政府的建设。然而,由于数字政府建设的应然性基础存在多重对立的认知,技术的进步反而带来了数字治理手段和其行政目的之间的冲突,并直接影响政府和公众对数字政府建设活动进行有效问责。论文运用组织阴影的行政伦理框架,根据不同的手段-目的冲突类型,将各种伦理冲突归为四类:工具理性论、专家治国论、无人决策制、理论终结论。该分类为数字政府建设实践中产生的问责困难提供了伦理方面的分析视角,并为总结纷繁复杂的伦理冲突现象提供了有行政伦理理论依据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行政伦理 组织阴影 二律背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