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罗森波 罗秋红 +1 位作者 谢炯光 梁桂雄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7-573,共7页
利用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850hPa、500hPa)以及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了2002~2004年广州市10个典型的空气污染过程与各种天气系统以及气象要素间的联系,得出了秋冬季、春季和夏季广州市大气污染与各种天气类型的一些关系,并对地面... 利用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850hPa、500hPa)以及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了2002~2004年广州市10个典型的空气污染过程与各种天气系统以及气象要素间的联系,得出了秋冬季、春季和夏季广州市大气污染与各种天气类型的一些关系,并对地面各种气象要素与污染过程的关系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得出了广州市大气污染过程的一些天气概念模型及气象要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天气系统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百年来广东省3地(广州、汕头、澳门)气温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许争艳 孙武 +2 位作者 罗森波 李勇 蒋海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在对1949年之前广州、汕头、澳门气温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3站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分析了广东省东南沿海近百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广州、汕头、澳门百年来年均温分别上升了0.61℃、0.62℃、0.43℃,增幅在全球平均范围之内.... 在对1949年之前广州、汕头、澳门气温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3站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分析了广东省东南沿海近百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广州、汕头、澳门百年来年均温分别上升了0.61℃、0.62℃、0.43℃,增幅在全球平均范围之内.同我国其他城市主要由冬季增温不同,广东省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是冬季.广州、澳门、汕头的增温分别由最高、最低、最高和最低气温共同引起.此外,3站普遍存在20年、12年与5年左右的3个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年均温 年均最高气温 年均最低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东干旱逐日动态模拟与评估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春林 董永春 +2 位作者 李春梅 黄珍珠 何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4,共5页
参考帕默尔(Palm er)旱度模式中土壤水分平衡概念,提出以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逐日滚动模拟土壤有效水分,并以下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构建干旱强度动态指数(DD I).借助G IS技术和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5个环境因子的地理订正模型... 参考帕默尔(Palm er)旱度模式中土壤水分平衡概念,提出以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逐日滚动模拟土壤有效水分,并以下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构建干旱强度动态指数(DD I).借助G IS技术和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5个环境因子的地理订正模型,对离散DD I资料进行1 km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化反演,能够清晰刻画地形、地貌对干旱程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结合土地利用信息,开发业务系统,实现对广东干旱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估,为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指挥决策依据,并对作业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旱 干旱指数 地理订正 GIS技术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CM3对东亚环流和中国气候模拟能力的检验 被引量:71
4
作者 张冬峰 欧阳里程 +3 位作者 高学杰 赵宗慈 PAL Jeremy S GIORGI Filippo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4-452,共9页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年(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分析了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及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的特征和中国地区降水、地面气温的年... 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嵌套ERA40再分析资料,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5年(1987~2001年)时间长度的数值积分试验,分析了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及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东亚平均环流的特征和中国地区降水、地面气温的年、季地理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对气温和降水年际变率的模拟也较好。此外模式模拟在测站稀少地区,可以提供局地如降水分布更可靠的信息。模式对气温的模拟存在1-3℃的系统性冷偏差;对中国地区降水地理分布的模拟也存在一定偏差,如对年平均降水的模拟中,降水最大值位置与观测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冬季降水中心的模拟存在较大偏差。模式模拟的夏季降水,在中国北方地区总体偏大100-200 mm,南方总体偏小100-200 mm。模式对地面气温的模拟效果好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模拟 检验 东亚地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杜鹃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良勋 黄忠 +3 位作者 刘燕 李天然 梁键 蔡安安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65,70,共5页
台风杜鹃是继7908号台风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最强的台风,对其观测事实进行分析发现,台风杜鹃的路径和强度及其造成的天气分布等具有明显特点,这些特点与大气环流演变、影响台风的天气系统、相关物理量分布、“杜鹃”的结构及结构变化... 台风杜鹃是继7908号台风后正面袭击珠江三角洲最强的台风,对其观测事实进行分析发现,台风杜鹃的路径和强度及其造成的天气分布等具有明显特点,这些特点与大气环流演变、影响台风的天气系统、相关物理量分布、“杜鹃”的结构及结构变化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强度 路径 杜鹃 成因分析 特点 天气系统 结构变化 珠江三角洲 环流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娜”台风登陆后的路径和降水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64
6
作者 许爱华 叶成志 +1 位作者 欧阳里程 程锐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9-236,共8页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实时高空、地面加密探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和下垫面对“云娜”台风登陆后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云娜”登陆后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实时高空、地面加密探测等资料,综合分析了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和下垫面对“云娜”台风登陆后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云娜”登陆后的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在登陆时发生西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500hPa副高调整为带状分布,台风北侧的东风气流明显加强,而且台风北侧最大东风风速与南侧的最大西风风速之差陡增;(2)冷空气的入侵是“云娜”登陆后的台风低压在其路径折向西南的主要原因,表现为850hPa台风西侧的北风加大,东侧的最大南风分量和西侧的最大北风分量的绝对值差变为负值;此外,冷空气在前期还有利于台风低压的维持,后期则使台风低压填塞;(3)“云娜”在进入鄱阳湖地区后其垂直运动、散度、水汽通量散度等各物理量场均表现出有利于降水加大的特征,这与下垫面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作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娜”台风 路径 降水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林小气候特征及其与大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春林 董永春 +1 位作者 刘锦銮 何健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7-352,共6页
利用2002-2003年间荔枝林小气候梯度观测资料,分析荔枝林小气候特征及其与背景大气候之间的关系。受“山谷风”下沉气流影响,荔枝林冠层气温与背景大气候相比,夜间气温明显偏低,其日变化幅度偏高,年平均偏低0.35-0.75℃,冬春季和夜间更... 利用2002-2003年间荔枝林小气候梯度观测资料,分析荔枝林小气候特征及其与背景大气候之间的关系。受“山谷风”下沉气流影响,荔枝林冠层气温与背景大气候相比,夜间气温明显偏低,其日变化幅度偏高,年平均偏低0.35-0.75℃,冬春季和夜间更加明显。因此在冬季冷空气过程中,荔枝林将承受较长的低温时间。不同梯度气温相比,冠层气温比冠层上偏高0.2-0.4℃,夏秋季和白天更加明显。荔枝林具有显著而稳定的增湿效应,全年月平均相对湿度均高于背景大气候7%左右。荔枝林气温、相对湿度等小气候因素与背景大气候相比,具有相同的时间变化趋势,并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此研究结果可为应用常规气象站监测、预测气象资料推算荔枝林小气候状况,开展农用天气服务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荔枝 小气候 农用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PES中尺度模式对2005年长江流域重大灾害性降水天气过程预报性能的检验分析 被引量:49
8
作者 叶成志 欧阳里程 +1 位作者 李象玉 徐双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3-399,共7页
GRAPES是中国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使用在国家气象中心业务运行的最新版本的GRAPES模式、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分析资料(1°×1°),对2005年主汛期发生在长江流域的重要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模... GRAPES是中国新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使用在国家气象中心业务运行的最新版本的GRAPES模式、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分析资料(1°×1°),对2005年主汛期发生在长江流域的重要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模拟和检验,重点分析了该模式对这一地区西风带影响系统的预报能力及可信度,从而得到GRAPES模式对于2005年长江流域重大灾害性降水天气预报性能的初步评价,并对该模式的应用及进一步改进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PES模式 降水 长江流域 预报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成因初探 被引量:16
9
作者 罗秋红 纪忠萍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7-434,共8页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 通过对广东省1961~2003年19个代表站盛夏(7~8月)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热夏或凉夏)的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并研究分析其前期和同期500hPa高度距平场和海温距平场的特征,得到了预测广东省盛夏气温异常的一些结果和判据:第一特征向量对应的标准化时间系数显示异常高温的年份有6年:1962、1983、1990、1993、1998、2003年;异常低温的年份有5年:1973、1975、1976、1994、1997年。异常高温年份盛夏前期的副高已经异常偏强,而且东亚的大气环流的经向度不大,极涡不强,冷空气势力不强、东亚槽不深等特征也有利于副高的进一步加强;到盛夏,副高异常偏强,异常低温年份的情形恰恰相反;异常高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厄尔尼诺分布,对预报盛夏副高异常偏强有一定作用;而异常低温年份冬春季的海温呈拉尼娜分布,可预报盛夏副高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气温异常 EOF分析 500hPa高度场 海温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气压场中南海东北部海浪预报失败典型个案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镇国 林良根 林永堂 《海洋预报》 2006年第4期104-108,共5页
目前在广东气象界里对海浪预报服务情况分析是比较少的,针对2005年12月底到2006年1月初南海东北部石油平台用户对海浪预报产品服务的意见反馈,本文通过分析该时段的天气背景,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实况风浪情况,综合我们提供给用户的海浪... 目前在广东气象界里对海浪预报服务情况分析是比较少的,针对2005年12月底到2006年1月初南海东北部石油平台用户对海浪预报产品服务的意见反馈,本文通过分析该时段的天气背景,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实况风浪情况,综合我们提供给用户的海浪预报产品进行对比,目的是找出该次预报不成功的事实和原因,给用户有所交代;同时希望通过这类总结分析,对海上风浪预报服务提出警示,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出现,提高专业预报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预报 失败个例 对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