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定 被引量:153
1
作者 陈玉平 刘雪琴 蔡德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39-341,共3页
目的分析翻译和修订的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对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进行翻译和修订,并测试291例社区中老年人。随机抽取其中66例进行重测。结果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0.83~0.87。重测Pearson相关系数0.75... 目的分析翻译和修订的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方法根据中国文化背景对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进行翻译和修订,并测试291例社区中老年人。随机抽取其中66例进行重测。结果内部一致性信度α系数0.83~0.87。重测Pearson相关系数0.75~0.82(P<0.001),配对t检验,P<0.05。条目分析除第3条外,均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高低分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骨质疏松症知识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良好,项目设置适用于骨质疏松症知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表 信度 效度 骨质疏松症 知识问卷 内部一致性信度 骨质疏松症 知识问卷 效度测定 Pearson 中国文化背景 配对T检验 相关系数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再手术治疗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辉 李森 +2 位作者 靳安民 于博 闵少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 目的:分析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失败患者32例,均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再手术方式分别采用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影响脊柱稳定性的患者加用内固定融合术。对所有再次手术患者进行3个月~8年(平均3.1年)的随访。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其再次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并对其再次手术术后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2例患者首次手术时,手术方式选择不当者16例,术中减压不彻底者10例,术后出现腰椎不稳或滑脱者3例;手术时遗漏突出节段者2例;手术不成功导致术后原有症状加重并出现马尾神经损伤症状者1例。再次手术后,疗效评价参考Arnoldi标准,本组患者疗效优良率达到93.7%。结论:选择合适的术式、术中彻底减压、必要时加用内固定融合术是减少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首次手术失败,并且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失败 再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联合化疗对K562/AO2细胞体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魏红梅 郭坤元 +4 位作者 梅家转 常红 宋朝阳 邓兰 牛新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724-728,共5页
本研究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对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AO2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诱导凋亡及对Bcl-2及P-gp表达的影响。以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进行化疗,以40、41和42℃体外加热K562/AO2。加热前及加热后48小时采用台盼蓝拒染... 本研究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对耐药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AO2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诱导凋亡及对Bcl-2及P-gp表达的影响。以MTT法确定阿霉素的工作浓度进行化疗,以40、41和42℃体外加热K562/AO2。加热前及加热后48小时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MTT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Bcl-2及P-gp表达,观察热疗联合阿霉素的抗肿瘤效果。作用48小时的IC50值作为实验的工作浓度。结果表明:与单纯培养相比,40、41和42℃热疗60分钟对K562/AO2细胞有明显地抑制作用(p<0.01),并随温度增高而增强;热疗+化疗组在40、41和42℃时,K562/AO2增殖抑制明显(p<0.01),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强。热疗组、化疗组及热疗+化疗组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Bcl-2蛋白及P-gp的表达均下降,各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疗联合阿霉素能增强对K562/AO2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提高肿瘤细胞的凋亡率,下调Bcl-2及P-g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阿霉素 K562/AO2 细胞凋亡 BCL-2蛋白 P-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或异氟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脑氧供需平衡的变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侯景利 徐世元 +2 位作者 刘合年 周乐顺 刘英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下头低位气腹期间脑氧供需平衡及能量代谢的改变。方法24例ASAⅠ或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两组均在局麻下行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达颈静脉球,行桡动脉置管。分别以丙泊酚和... 目的探讨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下头低位气腹期间脑氧供需平衡及能量代谢的改变。方法24例ASAⅠ或Ⅱ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和异氟醚组。两组均在局麻下行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达颈静脉球,行桡动脉置管。分别以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诱导及维持,术中维持通气条件不变(潮气量7ml/kg,频率14次/分)。记录麻醉前(T1)、气腹前(T2)、气腹10min(T3)、20min(T4)及60min(T5)时桡动脉及颈静脉球血气、血糖、乳酸以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计算脑葡萄糖摄取(Da-jglu)、动静脉氧含量差(Da-jO2)及颈静脉球乳酸含量(Jlac)等。结果T3~T5时两组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O2)、PETCO2较T2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Da-jO2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Da-jglu及J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5时丙泊酚组SjO2显著低于异氟醚组,T2、T4时Da-jO2高于异氟醚组(P<0.05)。结论丙泊酚或异氟醚麻醉下头低位气腹期间脑氧供大于氧需,异氟醚麻醉下脑过度灌注更明显,但未出现能量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异氟醚 气腹 脑氧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人大脑和小脑空间记忆认知功能的fMRI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金龙 吴永明 +7 位作者 舒斯云 韩立新 刘颂豪 郭周义 包新民 张增强 金梅 马翰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研究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检测了健康人大脑和小脑参与空间记忆的认知过程。通过对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一项短时空间记忆任务作业的同时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 本研究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检测了健康人大脑和小脑参与空间记忆的认知过程。通过对10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一项短时空间记忆任务作业的同时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任务与对照任务交替进行,数据采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显示:当统计阈值设定为P<0.0001时,大脑皮层和右侧小脑一起被显著激活;大脑皮层所激活的脑区有双侧顶叶的楔前叶、顶上小叶、缘上回(BA7/40,BA:Brodma-nn Area),双侧前额上、中、下回(BA6/9/47),双侧枕叶和枕颞交界处(BA18/19/37),右侧海马回;左侧中脑黑质及被盖部也被激活。上述结果提示:小脑和大脑皮层一起参与了空间记忆的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空间记忆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大脑和小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术后镇痛专家建议 被引量:148
6
作者 徐建国 罗爱伦 +14 位作者 吴新民 田玉科 岳云 王国林 俞卫锋 米卫东 李天佐 马虹 徐世元 赵国栋 卿恩明 缪长虹 石学银 黄焕森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1-922,共2页
地佐辛是近年来我国术后镇痛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但文献中关于此药的应用一直缺乏循证医学的指引。为规范化和优质化用药,经国内专家组讨论,提出下述用法建议,并希望对此药有进一步严格的实验研究以及科学的临床验证,以造福于患者,促进... 地佐辛是近年来我国术后镇痛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但文献中关于此药的应用一直缺乏循证医学的指引。为规范化和优质化用药,经国内专家组讨论,提出下述用法建议,并希望对此药有进一步严格的实验研究以及科学的临床验证,以造福于患者,促进术后疼痛治疗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专家组 术后疼痛治疗 循证医学 临床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与乳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世乐 李凤仙 +3 位作者 袁柳青 许平 邢祖民 徐世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85-987,共3页
目的:观测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与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切皮时予2ku/kg乌司他丁,随后以1ku/(kg·h)泵注至术... 目的:观测乌司他丁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供需平衡与乳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U组切皮时予2ku/kg乌司他丁,随后以1ku/(kg·h)泵注至术毕。A组于相同时点予等量0.9%生理盐水。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1)、切皮前(T2)、切硬脑膜后1h(T3)、缝硬脑膜时(T4)、手术结束(T5)及术后24h(T6)6个时点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足背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血氧饱和度(SjvO2)、氧分压(PjvO2),动脉乳酸(aLac)、颈内静脉球乳酸(jvLac),计算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球血氧含量(CjvO2)、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脑氧摄取率(CERO2)、乳酸生成率(LacPR),乳酸氧指数(LOI)。结果:(1)组内比较:与T1比较,两组CaO2、CjvO2于T2~T6时点均降低(P<0.05),而aLac及jvLac在T5、T6时点均较T1升高(P<0.05);余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不同时点Ca-jvO2、SjvO2、CERO2、LacPR及LO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余时点SjvO2、PjvO2、CaO2、CjvO2、Ca-jvO2、CERO2、aLac、jvLac、LacPR及LOI组间及组内均无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不能改善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术后早期乳酸代谢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切除术 乌司他丁 脑氧供需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破裂的治疗 被引量:7
8
作者 何旭英 段传志 +3 位作者 李铁林 汪求精 尹方明 徐如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评估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中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9例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处理,分析动脉瘤在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原因,预防及治疗。结果7例患者好转,2例死亡。结论脑动脉瘤栓塞过程中破裂的合理治疗是有效的。
关键词 脑动脉瘤 栓塞治疗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对脑能量代谢及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盛恒炜 徐世元 +1 位作者 张庆国 许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观测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下妇科腹腔镜(GL)手术过程中脑能量代谢及氧供需平衡的变化。方法15例行GL手术病人,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0、20和60 min时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2)、血氧饱... 目的观测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下妇科腹腔镜(GL)手术过程中脑能量代谢及氧供需平衡的变化。方法15例行GL手术病人,观察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10、20和60 min时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分压(PjvO2)、血氧饱和度(SjvO2)、血氧含量(C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和动、静脉血糖(GluA、GluV)、乳酸(LacA、LacV)及差值(GluA-V、LacA-V)的变化。结果(1)与麻醉前比较,气腹前SjvO2、CjvO2和Ca-jvDO2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气腹后各时间段较气腹前的SjvO2和PjvO2显著升高(P<0.05),而Ca-jvDO2显著降低(P<0.05);(2)与气腹前比较,麻醉前LacA、LacV和LacA-V均有明显降低(P<0.05),气腹后LacA和LacV显著升高(P<0.05);(3)气腹前GluA、GluV和GluA-V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气腹后GluA和GluV极显著升高(P<0.01),而GluA-V有减小趋势,气腹后60 min明显低于其他时间段(P<0.01)。结论异氟醚-芬太尼静吸复合全麻对脑氧供需平衡无明显影响,而在头低足高截石位下行GL手术时对于病人的脑氧供需平衡和能量代谢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芬太尼 腹腔镜 能量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迷路瘘管诊治体会(附32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万良财 郭梦和 +4 位作者 谢南屏 文忠 陈浩 龚剑 陈帅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7年收治的32例(36耳)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眩晕史者24例(75.0%),诉耳鸣者28例(87.5%),瘘管试验阳...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征及其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2007年收治的32例(36耳)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迷路瘘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眩晕史者24例(75.0%),诉耳鸣者28例(87.5%),瘘管试验阳性12例(37.5%)。对于小于2mm的骨性半规管瘘,在彻底清除病变后予肌筋膜覆盖。对瘘管大于2mm者,如迷路瘘管处病变难以清除,予保留一薄层胆脂瘤基质,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如能彻底清除病变者,予带筋膜的耳屏软骨片封闭瘘管,外面再覆盖一层肌筋膜。对瘘管破坏严重者,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同时行半规管阻塞术。22耳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I期行鼓室成形术,14耳行改良乳突根治术。结果胆脂瘤型28耳,骨疡型8耳;瘘管位于外半规管30耳(83.4%),上半规管3耳(8.4%),两者同时有瘘管1耳(2.7%),鼓岬部瘘管2耳(5.5%);面神经骨管破坏致神经裸露16例,3例位于垂直段,7例位于水平段,同时合并有面神经水平段或锥曲段骨管部分缺损6例。30例患者于术后1~12天内(平均3.5天)眩晕缓解。2例行半规管填塞者,术后16天眩晕逐渐缓解。术后纯音测听平均骨导阈值(0.5kHz、1kHz、2kHz和4kHz),12耳与术前相同,较术前下降10~20dB者16耳,较术前下降20dB以上者8耳。随访3月~6年,眩晕无复发。结论前庭症状存在与否,瘘管试验是否为阳性,以及影像学的改变等都不是术前确诊迷路瘘管的可靠指标,术中探查所见是确诊迷路瘘管最重要的依据。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对瘘管区病变的处理应根据瘘管的部位、大小及患者听力状况和术者的手术经验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中耳炎 迷路炎 瘘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rs1042522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郁馨 莫雯驭 +2 位作者 宗利丽 林蒋海 刘泽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8-623,共6页
目的评价肿瘤抑制基因p53 rs1042522位点(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月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CNKI)以及维普数据库(VIP),选出有... 目的评价肿瘤抑制基因p53 rs1042522位点(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1995年1月-2012年1月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CNKI)以及维普数据库(VIP),选出有关p53基因rs1042522位点多态性与EM发病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有7篇文献纳入本研究,对p53基因rs1042522位点多态性进行评价,累计病例组(EM组)968例,对照组(非EM组)1282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rs1042522位点的GG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6,95%CI 0.45~0.96,P=0.0004),GC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基因频率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19,95%CI 0.74~1.91,P=0.002)。等位基因G(OR=0.74,95%CI 0.66~0.84,P=0.0002)及等位基因C(OR=1.34,95%CI 1.18~1.52,P=0.0002)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53基因rs1042522位点SNP与EM发病相关,其中携带GG基因型或携带G等位基因可能降低EM发病风险,携带C等位基因可能增高EM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基因 p53 多态性 单核苷酸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治疗(附136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梦和 陈浩 万良财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介绍我们对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方法,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的关系。方法136例鼓室硬化症病人按Wielinga等的分类方法分成四型:Ⅰ型41例,Ⅱ型49例,Ⅲ型36例,Ⅳ型10例。鼓膜完整者56例,鼓膜干性穿孔者54例,鼓膜穿孔伴耳流脓者26例... 目的介绍我们对鼓室硬化症的手术方法,分析不同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的关系。方法136例鼓室硬化症病人按Wielinga等的分类方法分成四型:Ⅰ型41例,Ⅱ型49例,Ⅲ型36例,Ⅳ型10例。鼓膜完整者56例,鼓膜干性穿孔者54例,鼓膜穿孔伴耳流脓者26例。手术前常规进行纯音测听和中耳分析,得出各型不同情况下的气骨导差均值。硬化灶的手术处理分为:(1)对Ⅰ型病例适度剔除鼓膜上的硬化灶;(2)对Ⅱ型病例多数采用单纯剔除硬化灶+撼动听骨链的方法,少数病人切除砧骨和锤骨头,用人工听骨重建听骨链;(3)Ⅲ型和Ⅳ型病例,一律将砧骨和锤骨头切除,清除上鼓室病灶,采用PORP或TORP重建听骨链。对镫骨底板不活动的病例,采用特氟隆活塞型人工镫骨重建听骨连接;对于镫骨底板不活动而炎症尚未控制者,行二期镫骨小窗手术。结果由于术后流脓以及听骨赝复物脱出等原因,总失败率为10.29%。剔除失败病例后,术后1年的纯音测听结果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I型病例气骨导差平均改善13.75dB,Ⅱ型平均改善22.93dB,Ⅲ型和Ⅳ型平均改善29.14dB,所有病例听力均恢复到实用水平。结论手术处理是治疗鼓室硬化症的主要手段,手术方式则根据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程度决定。根据我们的资料,对Ⅱ型以上的鼓室硬化症均可采用听骨赝复物重建听骨链,且采用人工听骨赝复的远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硬化症 传导性聋 人工听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蛋白酶在骨关节炎表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阮佳莉 田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和表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7-05/2012-08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Osteoarthritis;Pro...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在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和表达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7-05/2012-08相关文献。在标题、摘要、关键词中以"Osteoarthritis;Proteinase;Cartilage;Cartilage matrix;Metalloprotease"或"骨关节炎;蛋白酶;软骨;金属蛋白酶;软骨基质"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金属蛋白酶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进行分析。结果初检得到206篇文献,排除134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纳入7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论经分析得出金属蛋白酶在骨关节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基因表达由多种因子参与转录调控,而其酶活性由相关抑制因子或活化因子抑制或活化其活性,此外,机械负荷也参与调控金属蛋白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蛋白酶 软骨 金属蛋白酶 软骨基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川芎嗪注射液单一或联合用药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SOD、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世乐 李凤仙 +2 位作者 邢祖民 徐世元 袁柳青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68-1670,共3页
目的:观测尼莫地平、川穹嗪单一或联合应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尼莫地平组(N组)、川芎嗪组(C组)、尼莫地... 目的:观测尼莫地平、川穹嗪单一或联合应用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尼莫地平组(N组)、川芎嗪组(C组)、尼莫地平联合川穹嗪组(NC组)。N组在麻醉开始时静脉注射尼莫地平15μg/(kg.h)至术毕。C组将80 mg盐酸川芎嗪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于切开硬脑膜时20 min内静脉输入。NC组同时应用尼莫地平与川芎嗪注射液,方法同N、C组。A组在与NC组相同给药时点输入等量0.9%生理盐水。于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开硬脑膜即刻(T3)、切开硬脑膜后1 h(T4)、缝硬脑膜时(T5)、术后24 h(T6)测定颈内静脉球部血清SOD、MDA浓度。结果:(1)组内不同时点间SOD及MDA差异有显著性。A组与N组T3~T6、C组T3~T5,NC组T5SOD均较T1降低(P<0.05);N、C、NC组MDA T4~T6较T1降低(P<0.05)。(2)组间比较:N、NC组T3~T6与C组T4~T6SOD高于A组(P<0.05);NC组T3、T5时点SOD高于C组(P<0.05)。N、NC组T3~T6与C组T4~T6MDA低于A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川芎嗪能提高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两者联合使用优于单一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肿瘤切除术 尼莫地平 川芎嗪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与中文配对词语联想学习记忆的脑区和神经机制--脑功能磁共振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金龙 舒斯云 +6 位作者 刘颂豪 郭周义 吴永明 包新民 张增强 金梅 马翰章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第5期38-45,共8页
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健康人参与语言的词语配对联想学习记忆任务的脑区和神经机制。对16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一项词语配对联想学习记忆任务作业的同时,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实验任务(包括记忆编码相和记忆... 通过脑功能磁共振技术,研究健康人参与语言的词语配对联想学习记忆任务的脑区和神经机制。对16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一项词语配对联想学习记忆任务作业的同时,进行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实验采用组块设计,实验任务(包括记忆编码相和记忆提取相)与对照任务(共两个相)交替进行;数据采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表明:左侧额叶,特别是左侧额叶的额中下回和枕叶的18,19区在词语联想学习记忆的编码阶段中起重要作用;而左侧顶上小叶、缘上回和角回则在进行记忆提取阶段起重要作用;左侧纹状体边缘区参与了人脑词语联想学习记忆作业的编码阶段。揭示了人大脑完成语言联想学习记忆任务时,除额、顶、枕和颞叶的皮层结构参与外,还新发现有皮层下结构如纹状体参与了词语联想学习记忆。在配对词语的编码和提取阶段,激活的脑区有所变化,显示了这两个语言阶段的神经活动变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功能磁共振 配对词语 语言 联想学习记忆 皮层和皮层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线导引下针刺诱导兔椎间盘退行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伟 盛娜萍 +4 位作者 江永焰 叶刚 林波淼 全显跃 俞志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诱导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模型,并对椎间盘进行T2Mapping检测,为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MR)定量检测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5只,在X线导引下采用穿刺髓核和穿刺软骨终板两种手术方式,分别在穿... 目的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诱导建立兔椎间盘退行性变(退变)模型,并对椎间盘进行T2Mapping检测,为深入研究椎间盘退变的磁共振(MR)定量检测奠定基础。方法选择新西兰大白兔5只,在X线导引下采用穿刺髓核和穿刺软骨终板两种手术方式,分别在穿刺前、穿刺后30 min、4和8周进行常规T2WI、T2Mapping成像和CT三维重建等影像学检查,8周时对诸椎间盘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造模后30 min,各椎间盘MR信号未见明显异常;4周穿刺髓核组T2WI信号明显降低,高信号区范围缩小;T2Mapping显示高值范围明显缩小;8周髓核变化与4周类似,未见明确退变进展;正常对照组和穿刺软骨终板组的椎间盘信号和量值改变不明显。病理学检查发现穿刺髓核组的髓核组织发生非常明显的退变,而穿刺软骨终板组发生轻度退变。结论采用X线导引下针刺椎间盘髓核的方式成功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此模型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并发症低、影响因素少等优势,并且证明了T2Mapping技术可用于兔椎间盘退变的检测,为深入研究MR定量技术对椎间盘退变的价值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磁共振 穿刺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基质细胞-牙根-珊瑚羟基磷灰石复合体体内再植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涂小丽 刘宏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评价体外构建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珊瑚-羟磷灰石支架(CHA)、牙根复合体植入体内后牙根周组织的再生情况。方法:体外分离纯化的狗BMSCs分别与牙根及CHA支架共培养形成复合体后植入体内生长,16周后取材,组织切片观察牙根周组织... 目的:评价体外构建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珊瑚-羟磷灰石支架(CHA)、牙根复合体植入体内后牙根周组织的再生情况。方法:体外分离纯化的狗BMSCs分别与牙根及CHA支架共培养形成复合体后植入体内生长,16周后取材,组织切片观察牙根周组织的再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所不同的是:有更趋成熟、致密的牙槽骨生成;牙根与牙槽骨之间形成了清晰的软组织间隙———类牙周膜结构,主要由纤维组织、毛细血管组成。结论:BMSC-CHA-牙根复合物植入体内后有效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组织工程学方法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基质细胞 牙周组织工程 珊瑚羟基磷灰石 体内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窦前卵泡体外培养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芍 何援利 王雪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74-137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体外培养窦前卵泡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鉴定。机械分离性成熟前大鼠卵巢中的窦前卵泡置于培养液中,并分为实验组(窦前卵泡与第3代MSC共培养)和对照组(仅培养分离的窦...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体外培养窦前卵泡的影响。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鉴定。机械分离性成熟前大鼠卵巢中的窦前卵泡置于培养液中,并分为实验组(窦前卵泡与第3代MSC共培养)和对照组(仅培养分离的窦前卵泡),每组30个卵泡。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第35、7、天窦前卵泡生长的形态变化,计算生发泡(GV)出现率,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第35、7、天培养液中的雌二醇(E2)含量。结果第3天时点实验组卵母细胞清晰可见,位于卵泡中央,结构较对照组清晰;第5天时点对照组有60%卵泡闭锁;第7天时实验组中53.3%的卵母细胞出现生发泡(GV);对照组有26.7%的卵母细胞出现G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7天的MSCs与窦前卵泡共培养液中,E2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s可提高体外培养的大鼠窦前卵泡存活率并促进其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卵泡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助腹腔镜外科技术在腹部外科疾病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小伍 方驰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6期533-534,共2页
关键词 腹部外科疾病 手助腹腔镜 外科医生 普通外科 外科技术 腹腔镜技术 手术操作 大出血 电视腹腔镜 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磷酰胺氮芥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霞霏 何援利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67-969,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磷酰胺氮芥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雌性Wistar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加入磷酰胺氮芥(30μmol/L)至培养的颗粒细胞中,再与MSCs以不同比例共培养72h。实验分为4组:①颗粒细...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磷酰胺氮芥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雌性Wistar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加入磷酰胺氮芥(30μmol/L)至培养的颗粒细胞中,再与MSCs以不同比例共培养72h。实验分为4组:①颗粒细胞单独培养组(对照组);②共培养组1,MSCs∶颗粒细胞=1∶1;③共培养组2,MSCs∶颗粒细胞=1∶5;④共培养组3,MSCs∶颗粒细胞=1∶10。采用AnnexinⅤ检测凋亡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ELISA法检测MSCs培养基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浓度。结果对照组化疗药物引起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为35.04%±5.75%,而共培养组1、2、3的凋亡率分别为12.80%±2.42%,13.94%±3.86%,22.31%±5.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显示与MSCs共培养后,颗粒细胞Bcl-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Bax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MSCs能分泌VEGF、HGF和IGF-1。结论MSCs对体外化疗药物诱导的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其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途径发挥作用,以及Bcl-2在颗粒细胞中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粒层细胞 药物疗法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