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蒙与“人文精神讨论” |
郭宝亮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图文共同体”的建构与失落——“红色经典”小说文本与插图的互动考察 |
赵树勤
彭婧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从移民艺术到移居国主流艺术——新加坡粤剧本土化研究 |
沈有珠
|
《戏剧之家》
|
2025 |
0 |
|
4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
周盼
蔡歆
|
《海外英语》
|
2025 |
0 |
|
5
|
感性经验中的文学理论——郁达夫“主情”论话语建构的实践取径 |
伍世昭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身体、记忆与伦理——当代科幻电影叙事的文化逻辑与审美方向 |
陈静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7
|
中国当代修辞学理论研究的话语转向——科学化与实用化的提升 |
黄海玲
|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
2024 |
2
|
|
8
|
灵光、微光、霞光:魏微小说的情感模式与叙事策略 |
刘亚娟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探寻存在本质:中年群体的精神困境书写——以骆平《过午不食》为例 |
何嘉欣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0
|
《我脑袋里的怪东西》的空间叙事与记忆重构 |
林曼萍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24 |
0 |
|
11
|
论《港岛大街的背后》中林江的身份之变与情感选择 |
薛芳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2
|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虹影小说创作考察 |
林宋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3
|
走向世俗的知识分子--谈刘震云《一地鸡毛》《手机》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
苏桂宁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4
|
浮世烟火中的仰望与救赎——《烟火漫卷》与迟子建的人文关怀 |
李宜萱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5
|
青春视域内《再见,少年》的范式重构 |
王燕萍
徐桃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6
|
“讲故事的人”——记忆诗学与《一日三秋》 |
张明
赵树勤
|
《阴山学刊》
|
2023 |
0 |
|
17
|
论保罗·维利里奥的速度美学 |
何泽宇
周静
|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22 |
0 |
|
18
|
别样的人文关怀:韩松“医院”三部曲的迷宫叙事 |
刘伟云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9
|
《日光之下》的情感叙事机制研究 |
王雪
徐桃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20
|
《过春天》中女性话语叙事里的“深港”城市隐喻 |
徐桃
|
《艺苑》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