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三行与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初建 被引量:8
1
作者 冷东 刘桂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4-190,共7页
广州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广州成为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的基地和中心。西方医学最初以十三行为依托之地,以传入牛痘术为突破,以引进现代医疗体制为发展,在广州扎根并逐步向中国... 广州城市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广州城市近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三行直接或间接地促成广州成为西方医学进入中国的基地和中心。西方医学最初以十三行为依托之地,以传入牛痘术为突破,以引进现代医疗体制为发展,在广州扎根并逐步向中国各地发展。西方医学进入广州后,在医疗机构及队伍建设、医疗管理、医疗救济等方面为广州市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医疗保障,使清代中后期广州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得以初建并不断发展,为近代广州城市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行 广州 城市发展 医疗卫生 清代中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广州十三行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3
2
作者 冷东 林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20,共8页
广州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中心,清朝中期从事对外贸易的"十三行"起了重大的作用。长达85年的岁月里,广州十三行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开放的人文意识和悠久的商贸传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商船,与处于工业... 广州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的中心,清朝中期从事对外贸易的"十三行"起了重大的作用。长达85年的岁月里,广州十三行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开放的人文意识和悠久的商贸传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商船,与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进行了全面交流,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行 广州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十三行与中西绘画艺术交流 被引量:6
3
作者 冷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清代中期广州成为西方国家与中国进行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广州十三行在引进西方绘画艺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与交流,推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对岭南绘画艺术产生了一定影响。
关键词 十三行 西洋绘画 外销画 岭南画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的考究与利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宏烈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747,共11页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已构成一个时空大系统,虽然当时地面上的历史建筑较少,但遗址地名可考,后续相关建筑很多。研究"十三行"地名,不仅可了解其产生、沿袭和变革情况,还可鉴识遗址环境参照物及所涵丰富的中外贸易...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已构成一个时空大系统,虽然当时地面上的历史建筑较少,但遗址地名可考,后续相关建筑很多。研究"十三行"地名,不仅可了解其产生、沿袭和变革情况,还可鉴识遗址环境参照物及所涵丰富的中外贸易关系史。为培育广州世界文化名城,亮出"十三行"国际名牌,构建国际性的"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项目。文章梳理了有关"十三行"的主要地名系列,分析了"十三行"地名文化的构成特色,揭示了其沿江近水的分布规律和时空传播的文化功能,提出了保护运用"十三行"地名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行 地名文化 保护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十三行街”历史文化景观复兴设计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宏烈 《广东园林》 2016年第2期8-12,共5页
广州十三行路是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区一条历史景观定位轴。对其街道入口景观、街面水平景观、建筑立面景观、人物动态景观、植物水体景观、业态氛围景观、雕塑小品景观等的设计,拟采取历史与现代承接、保护与创新统一、务实与务虚结合... 广州十三行路是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区一条历史景观定位轴。对其街道入口景观、街面水平景观、建筑立面景观、人物动态景观、植物水体景观、业态氛围景观、雕塑小品景观等的设计,拟采取历史与现代承接、保护与创新统一、务实与务虚结合、静态与动态呼应、物质与非物质兼容、规划与管理相辅相成的营造手法,突出十三行文化主题,以取得可观、可游、可居,可促产业提升发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街区 十三行街 旅游景观 复兴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世界名城文化景观发展内涵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宏烈 《广东园林》 2016年第4期27-32,共6页
广州原本就是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网络上的东方大港世界名城,城市的主题文化就是国际商埠文化。这一本质特征在今天还在持续发展,并由此派生出各个侧面、各个时段的特色文化景观。培育城市主体的审美素质,梳理广州世界名城的主题文化景... 广州原本就是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网络上的东方大港世界名城,城市的主题文化就是国际商埠文化。这一本质特征在今天还在持续发展,并由此派生出各个侧面、各个时段的特色文化景观。培育城市主体的审美素质,梳理广州世界名城的主题文化景观遗产资源,维护和发展有影响力的海上丝路商埠文化景观,坚持渗透到各种正常态的城市建设项目之中;按照"旅游链"的框架模式开拓旅游市场和配套产品,用特定的文化景观符号衍生更多国际化的旅游空间和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景园林,力促广州重新跻身世界名城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路商埠” 文化景观遗产 世界名城 培育建设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黄埔古村商埠文化特色旅游规划构想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宏烈 肖佑兴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5-451,共7页
广州黄埔古村非一般古村落,而具有深厚的商埠历史文化积淀。她是十三行时期大清帝国“一口通商”的外贸港口、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特区”、一个名人辈出的华侨之乡、一个“港一村(镇)”建筑规格卓尔不凡的“名村”;她在广州发展史... 广州黄埔古村非一般古村落,而具有深厚的商埠历史文化积淀。她是十三行时期大清帝国“一口通商”的外贸港口、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特区”、一个名人辈出的华侨之乡、一个“港一村(镇)”建筑规格卓尔不凡的“名村”;她在广州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本就具有国际性的影响力。200年来的沧桑历史转了一个圈,对外贸易的“广交会”回到了黄埔古村。面对黄埔古村众说纷纭的开发意图,作者通过现场踏勘与问卷调查分析、站在全市、全省或更高角度,探讨其文化遗产保护方略,力举实施商埠文化特色旅游规划,打造不落常套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项目;主张以古村村民为开发主体,勇于吸收民间资金保护古村文化遗产,并采用产业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让黄埔古村重新走向国际舞台,实现历史文化的伟大复兴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古村 外贸古港 文化遗产 特色旅游 国际品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沥滘古村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希文 杨宏烈 《南方建筑》 2013年第6期86-90,共5页
名城广州海珠区沥滘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为使众多颇具历代营造特色的古祠寺、古民居,民国别墅建筑及古树名木、河涌水体等文化景观,避免遭遇到卷地毯式的拆迁破坏。本文呼吁纠正当前这种错误性的开发模式,采取抢救文物、... 名城广州海珠区沥滘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为使众多颇具历代营造特色的古祠寺、古民居,民国别墅建筑及古树名木、河涌水体等文化景观,避免遭遇到卷地毯式的拆迁破坏。本文呼吁纠正当前这种错误性的开发模式,采取抢救文物、恢复生态作为公共绿地、敬畏历史自然的设计手法,制定抽疏保留原有建筑组建新型城(社)区的低碳绿色规划政策,为培育世界名城多做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沥滘村 历史文化遗产 抢救保护 规划建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黄埔古村游憩商业设施的开发构想
9
作者 杨宏烈 肖佑兴 《南方建筑》 2011年第3期83-87,共5页
广州黄埔古村现为高层楼宇包围的"城中村",因在广州外贸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年被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幸免连根铲除、全部拆掉的命运。有趣的是:黄埔古村现毗邻"广交会"新展馆,有幸获得与当年十三行"港-... 广州黄埔古村现为高层楼宇包围的"城中村",因在广州外贸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年被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幸免连根铲除、全部拆掉的命运。有趣的是:黄埔古村现毗邻"广交会"新展馆,有幸获得与当年十三行"港-市"关系重构的发展机遇,可望实现保护历史文化与推动游憩商业的"双赢"。对此,本文主张认定真正的保护、开发、经营主体,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依托古村遗存兴办文化创意产业;发挥区位优势,把有地方性特色的游憩业嫁接到广交会的国际化会展业上;发挥通商口岸开放性的文化精神,保持古村社区空间的环境艺术魅力,有机结合城中村市政设施的改良,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品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古村 保护开发 从“十三行”到“广交会” 游憩商业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凭借岭南园林“软实力”营造广州世界名城特色
10
作者 杨宏烈 《广东园林》 2017年第3期36-39,共4页
岭南园林具有特色鲜明、兴旺发达的文化软实力。广州具有兴造岭南园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扣住城市的文化主题,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切实可行的手法,营造广州世界名城独特的文化景观形象,可持续性地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中华民... 岭南园林具有特色鲜明、兴旺发达的文化软实力。广州具有兴造岭南园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人文基础。扣住城市的文化主题,采取多种有效途径和切实可行的手法,营造广州世界名城独特的文化景观形象,可持续性地对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中华民族高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园林 “软实力” 广州世界名城 景观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古村落“沥滘八景”的文化要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宏烈 《广东园林》 2016年第6期17-22,共6页
以广州沥滘古村落为例,传统"八景"景观文化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上运用的普遍性、城镇发展历史学上的经久性、社会学上的大众公益性、文学美学上体验传播的深刻性等特征,为保持先人优化选择创造的城乡结构形态、生态环境、人文特... 以广州沥滘古村落为例,传统"八景"景观文化在中国城市规划学上运用的普遍性、城镇发展历史学上的经久性、社会学上的大众公益性、文学美学上体验传播的深刻性等特征,为保持先人优化选择创造的城乡结构形态、生态环境、人文特色、民俗风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时下城乡景观特色日益泯灭的状态,正有保护开发研究运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古村落 集成景观 文化要义
全文增补中
行商园林里的涉外活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刘涛 《广东园林》 2012年第5期24-27,共4页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半官半商组织。行商们借助垄断地位获得巨额财富,营建了许多大型私家园林。行商园林里发生了许多涉外活动:政府对外交涉;定期供外商人员散心游赏;平时接待应酬外国要员及其家属;西方先进器物在此... 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半官半商组织。行商们借助垄断地位获得巨额财富,营建了许多大型私家园林。行商园林里发生了许多涉外活动:政府对外交涉;定期供外商人员散心游赏;平时接待应酬外国要员及其家属;西方先进器物在此试用或展示等等。行商园林成了中西文化、科技和国务商务交流、碰撞的前沿地,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某种划时代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商园林 涉外活动 中西关系 文化特质 岭南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陵园设计思想的革命--广州先烈路西式陵园艺术认知与保护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宏烈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1-55,共5页
广州先烈路是一条近代纪念性陵园荟萃之路。陵园一改中国5000年之风格形制,体现出可歌可泣反封建之革命精神,展现了勇于争取民主共和之思想作风。此国中独有之陵园艺术,犹如一股清泉,拟合世界洪波,凝聚成中国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中... 广州先烈路是一条近代纪念性陵园荟萃之路。陵园一改中国5000年之风格形制,体现出可歌可泣反封建之革命精神,展现了勇于争取民主共和之思想作风。此国中独有之陵园艺术,犹如一股清泉,拟合世界洪波,凝聚成中国第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中西文化相结合的纪念性墓园景观孤例。探讨其历史文化背景、总结其设计构思手法、规划其可持续发展之路,实为要事,不可等闲视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纪念性陵园 风格形制革新 思想艺术手法 传承 继往开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乾隆末年荷兰使团出使缘起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香玉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继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1794年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派遣德胜使团赴京。副使范罢览在促成遣使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已为学界所接受,但两广总督长麟的主动邀请这一点却被忽略。通过细致解读范罢览写给吧城荷印当局要求遣使... 继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华,1794年巴达维亚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派遣德胜使团赴京。副使范罢览在促成遣使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已为学界所接受,但两广总督长麟的主动邀请这一点却被忽略。通过细致解读范罢览写给吧城荷印当局要求遣使的信件、德胜抵粤后对此所展开的调查文件,以及英国商馆和西班牙商馆大班对此事所提供的证词,可以重建荷兰遣使缘起的一些关键性环节,从而揭示德胜使团的成行与马嘎尔尼使团的挫折之间所隐藏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兰使团 范罢览 长麟 出使缘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园林动物景观艺术的审美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宏烈 《风景园林》 2017年第7期117-124,共8页
岭南园林动物景观艺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具有多样的审美功能,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然而多年来这一造景艺术日益衰落,理论上与实践中都有被遗忘的危险。对此,必须坚持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理念,采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园林化手法,保护... 岭南园林动物景观艺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具有多样的审美功能,深受广大民众喜爱。然而多年来这一造景艺术日益衰落,理论上与实践中都有被遗忘的危险。对此,必须坚持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理念,采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园林化手法,保护生物群落体系的完整、稳定和美丽,营造丰富多彩的地域性动物景观,实现人与动物的共生共荣与和谐发展,方为正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动物景观 岭南园林 历史渊源 审美价值 营造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东浸会吴雨三的教女经 被引量:1
16
作者 蔡香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9-167,共9页
吴雨三在1917至1934年间担任汕头礐石美国浸信会的国文教席。在居礐的岁月里,他与家乡揭阳桂岭的小女儿吴韵香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既安排家事,又在学习与生活上给予诸多的教导和劝慰。现存的110封书信,时间约在1923年至1932年这十年之间,... 吴雨三在1917至1934年间担任汕头礐石美国浸信会的国文教席。在居礐的岁月里,他与家乡揭阳桂岭的小女儿吴韵香一直保持书信往来,既安排家事,又在学习与生活上给予诸多的教导和劝慰。现存的110封书信,时间约在1923年至1932年这十年之间,信中承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向读者展示民国时期一位年长的潮汕浸会国文教师如何在当地社会风俗和基督信仰的双重影响下,为陷入婚姻困境的女儿指点出路。同时也可看到,基督信仰虽然给予潮汕女子受教育的机会,但在婚姻和职业选择上,她们仍受所属教派规章、地方传统观念和家长意见的严格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东 浸信会 基督教信仰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人张汝霖与香山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春晨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清人张汝霖曾两任广东香山县令、两任澳门同知,是中国首部系统介绍澳门的著作《澳门记略》的两作者之一。关于他同澳门的关系以及在写作《澳门记略》一书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界已有不少论述,但对于他在香山的活动及作出的贡献,却甚少有人... 清人张汝霖曾两任广东香山县令、两任澳门同知,是中国首部系统介绍澳门的著作《澳门记略》的两作者之一。关于他同澳门的关系以及在写作《澳门记略》一书中所发挥的作用,学界已有不少论述,但对于他在香山的活动及作出的贡献,却甚少有人论及。本文即就此挖掘有关史料,作一简论,以期收拾遗补阕之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汝霖 香山 活动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亚胜档案与清代文书制度
18
作者 冷东 吴东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1-167,共7页
清朝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晚,中国人黄亚胜在广州被外国水手杀死,其后凶手被指控为英国水手,中英双方就此案件进行长期交涉,成为鸦片战争前中英商贸、外交及司法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黄亚胜事件保留了一批珍贵档案,深刻反映了清代文... 清朝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夜晚,中国人黄亚胜在广州被外国水手杀死,其后凶手被指控为英国水手,中英双方就此案件进行长期交涉,成为鸦片战争前中英商贸、外交及司法关系的一个重要事件,黄亚胜事件保留了一批珍贵档案,深刻反映了清代文书制度的内容特点,影响了鸦片战争前后中英商贸、外交关系、涉外法权、条约口岸体制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黄亚胜 十三行 文书制度 档案 鸦片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亚胜案件辨析
19
作者 冷东 沈晓鸣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2-121,160,共10页
清朝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10年1月16日)夜晚,鞋铺工人黄亚胜在广州商馆区被外国水手杀死,其后凶手被指控为英国水手,广东官府、十三行商与英国就此案件进行长期交涉,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中英商贸、外交关系及涉外法权,也反映了清代中... 清朝嘉庆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810年1月16日)夜晚,鞋铺工人黄亚胜在广州商馆区被外国水手杀死,其后凶手被指控为英国水手,广东官府、十三行商与英国就此案件进行长期交涉,深刻影响了当时的中英商贸、外交关系及涉外法权,也反映了清代中期外国水手的生理需求及由此带来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亚胜 十三行 治外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山仙馆”相关历史画卷的识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宏烈 《广东园林》 2015年第1期8-11,共4页
古人云"诗画不分家",由此引申诗画与园林同在。"诗"近似造景的理论线索或景观题咏,"画"犹如园林的设计构思、施工造景的蓝本或效果图案。研究行商园林"海山仙馆"遗址地带历代相关画卷,有益于... 古人云"诗画不分家",由此引申诗画与园林同在。"诗"近似造景的理论线索或景观题咏,"画"犹如园林的设计构思、施工造景的蓝本或效果图案。研究行商园林"海山仙馆"遗址地带历代相关画卷,有益于深刻体验该园所富有的诗情画意、追寻其自然与人文空间的艺术境界、探讨口岸城市构园特色的演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荔枝湾 历代名园 海山仙馆 园林史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