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8例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MRI影像解剖分析
1
作者 邹文锦 侯乐 +5 位作者 黄癸卯 施海珊 杜碧茵 黄建伟 刘莎 陈俊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107-110,共4页
目的 应用MRI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颅内段、眶内段及海绵窦段的影像学征象。方法以28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2岁,均于3.0T MR扫描仪上行MRI检查,扫描平面除常规的平面扫描,还包括特定的斜平面扫描... 目的 应用MRI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颅内段、眶内段及海绵窦段的影像学征象。方法以28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2岁,均于3.0T MR扫描仪上行MRI检查,扫描平面除常规的平面扫描,还包括特定的斜平面扫描,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3D-COSMIC序列扫面,层厚0.8 mm;海绵窦段采用头线圈,层厚2.0 mm,FSE T1WI扫描;眼眶段则采用表面线圈,层厚2.0 mm,FSE T1WI扫描,运用多层面重建技术分别在沿神经长轴的层面显示3对眼球运动神经的走行及毗邻关系,观察各对眼运动神经的MRI影像特征。结果脑池段的动眼神经与展神经显示率为28/28(100%),滑车神经显示率为27/28(96.4%);海绵窦段的动眼神经显示率为28/28(100%),展神经及滑车神经显示率为20/28(71.4%);眶内段动眼神经显示率为27/28(96.4%),展神经显示率为25/28(89.2%),滑车神经显示率为13/28(46.4%)。结论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眼球运动神经及其毗邻关系,是神经影像学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 眼球运动神经 MRI影像 解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
2
作者 石喆 左夏林 +2 位作者 彭林辉 卢志伟 李孔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38-3145,共8页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电凝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的局灶性皮层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术后1~4周的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电凝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的局灶性皮层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术后1~4周的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丘脑VPN区NeuN、GFAP、Iba-1和Iba-1^(+)/CD68^(+)(M1型小胶质细胞)及Iba-1^(+)/CD206^(+)(M2型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通过免疫印迹检测丘脑VPN区IL-1β、TNF-α、IL-10和Arg-1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4周时NeuN免疫阳性细胞减少(P<0.05),GFAP和Iba-1免疫阳性细胞增多(P<0.05),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M2型小胶质细胞相比,模型组4周梗死同侧丘脑VPN区M1型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论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可能参与了大脑皮层梗死后同侧丘脑损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远隔损害 丘脑 小胶质细胞极化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缺血性卒中后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伍晓梅 彭林辉 +1 位作者 李孔平 左夏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3-699,共7页
水通道蛋白4(AQP4)为大脑中最为丰富的水通道蛋白成员,其功能活动与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过程紧密相关。缺血性卒中后,机体通过转录过程以及翻译后修饰等多种方式影响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磷酸化状态以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极性分布。作者综述... 水通道蛋白4(AQP4)为大脑中最为丰富的水通道蛋白成员,其功能活动与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过程紧密相关。缺血性卒中后,机体通过转录过程以及翻译后修饰等多种方式影响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磷酸化状态以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极性分布。作者综述了AQP4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在缺血性卒中后的动态表达变化与作用机理,具体讨论了AQP4在缺血性卒中后脑组织水肿形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和神经炎症加剧中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探索针对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质4 缺血性卒中 脑水肿 血-脑屏障 神经胶质 神经炎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降低癫痫大鼠共患抑郁症风险的机制研究
4
作者 潘楠楠 胡雅纯 +2 位作者 廖雪珍 石喆 施海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 探讨氯沙坦降低癫痫大鼠共患抑郁症风险的有效性及相关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匹罗卡品-氯沙坦(pilocarpine and losartan,PL-L)组接受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建模,后给予氯沙坦干预;匹罗卡品(pilocarpine,PL)组... 目的 探讨氯沙坦降低癫痫大鼠共患抑郁症风险的有效性及相关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匹罗卡品-氯沙坦(pilocarpine and losartan,PL-L)组接受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建模,后给予氯沙坦干预;匹罗卡品(pilocarpine,PL)组接受锂-匹罗卡品腹腔注射建立癫痫大鼠模型;对照(control,Ctrl)组接受氯化锂腹腔注射。采用体质量增长量和蔗糖偏爱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分析,并采用RT-PCR检测大鼠海马区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PL组大鼠与Ctrl组相比,出现体质量增长量[(12.68±5.23)g vs.(41.08±15.87)g,P<0.01]和糖水偏爱率(53.85%±10.14%vs. 88.56%±16.53%, P<0.01)下降,大鼠海马区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4.17±1.23 vs. 1.00±0.02, P<0.01),同时IL-1β(4.95±1.67 vs. 1.02±0.27, P<0.01)、IL-6(2.75±1.20 vs. 1.01±0.19, P<0.05)mRNA相对表达量也增加;PL-L组大鼠与PL组相比,体质量增长量[(37.97±10.24)g vs.(12.68±5.23)g, P<0.01]和糖水偏爱率(77.50%±7.35%vs. 53.85%±10.14%, P<0.05)增加,海马区HMGB1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0.76±0.27 vs. 4.17±1.23, P <0.01),同时IL-1β(0.67±0.21 vs. 4.95±1.67, P<0.01)、IL-6(0.95±0.27 vs. 2.75±1.20, P<0.05)mRNA相对表达量也下降。结论 氯沙坦可以减少癫痫大鼠共患抑郁症的发生,其可能的机制是氯沙坦减少HMGB1释放,从而减轻大鼠海马区炎症因子(IL-1β、IL-6)的表达,降低癫痫共患抑郁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炎症因子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癫痫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彭琪 钟笑梅 +8 位作者 吴章英 王艳华 陈贲 麦乃铿 陈辛茹 张蔚茹 欧阳聪 刘莎 宁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9-204,共6页
目的探讨遗忘型和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MCI)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特点。方法纳入遗忘型MCI(amnesicMCI,aMCI)患者25例,非遗忘型MCI(non-amnesticMCI,naMCI)患者21例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15名进行静... 目的探讨遗忘型和非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on impairment,MCI)患者局部自发脑活动特点。方法纳入遗忘型MCI(amnesicMCI,aMCI)患者25例,非遗忘型MCI(non-amnesticMCI,naMCI)患者21例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15名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计算每个给定体素与其最邻近26个体素时间序列的相似性获得全脑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图,比较三组被试全脑ReHo差异。结果 aMCI组右侧额叶ReHo值低于NC组,左侧颞中回和左侧小脑ReHo值高于NC组(P<0.05,Alphasim校正);naMCI组前扣带回和右侧额中回ReHo值低于NC组,右侧海马旁回、右侧颞中回和右侧楔前叶ReHo值高于NC组(P<0.05,Alphasim校正);aMCI左侧前额叶和左侧颞中回ReHo值高于naMCI组,右侧小脑ReHo值低于naMCI组(P<0.05,Alphasim校正)。结论 aMCI和naMCI患者左侧前额叶、左侧颞中回及右侧小脑自发脑功能活动存在差异,这为区别aMCI和naMCI两者脑功能活动特点提供了初步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功能磁共振 局部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治疗抑郁症患者吸烟与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沐钦 周燕玲 +5 位作者 詹妍妮 刘伟健 施海姗 黎伟城 张志沛 宁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76-480,共5页
目的研究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吸烟与其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211例,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50例、非吸烟组161例。使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对患者吸烟情况进行调查,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17-i... 目的研究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吸烟与其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纳入未治疗的抑郁症患者211例,根据吸烟情况分为吸烟组50例、非吸烟组161例。使用尼古丁依赖严重程度量表对患者吸烟情况进行调查,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使用MATRICS公认认知成套测验检测认知功能。结果吸烟组患者HAMD-17分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连线测验得分高于非吸烟组(P<0.01),符号编码测验、言语记忆测验得分低于非吸烟组(均P<0.01)。吸烟组抑郁症状中的迟滞因子与每日吸烟量呈正相关(r=0.30,P=0.04),认知功能中符号编码测验与烟龄呈负相关(r=-0.39,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每日吸烟量与迟滞因子相关联(β=0.33,P=0.02),烟龄与认知功能中符号编码测验相关联(β=-0.49,P<0.01)。结论相比非吸烟的抑郁症患者,吸烟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更重、认知功能受损更明显,提示吸烟可能是加重抑郁症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抑郁症状 吸烟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阿尔茨海默病血清差异表达microRNA靶基因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罗新妮 宁玉萍 +2 位作者 施海珊 侯乐 方子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16-721,共6页
目的分析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表达谱,为深入探讨miRNA与AD发病机制的关联及寻找AD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例重度AD患者和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miRNA表达... 目的分析重度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表达谱,为深入探讨miRNA与AD发病机制的关联及寻找AD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7例重度AD患者和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miRNA表达谱进行检测,并进行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重度AD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miRNA(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DEmiRNA)共有112个,其中上调57个,下调5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DEmiRNA参与蛋白结合、离子结合、转运金属结合、细胞器与细胞膜生物代谢和调节等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是靶基因的重要作用通路。结论重度AD患者血清miRNA表达发生变化,其中可能存在AD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并且DEmiRNA的靶基因与AD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微小核糖核酸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