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阳解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单胺类递质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俊东 吴升伟 +2 位作者 卢秋伶 章慧 李一兰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温阳解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单胺类递质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PS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 目的探讨温阳解郁汤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单胺类递质水平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PS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温阳解郁汤。两组治疗周期8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抑郁情绪和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单胺类神经递质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观察组PSD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D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Daily Activity Level,ADL)评分高于治疗前,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SD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而HAMD评分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protein,hs-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SD患者血清TNF-α、hs-CRP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D患者血清NE、5-HT和DA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SD患者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和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D患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高于治疗前,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PSD患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高于对照组,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解郁汤对PSD患者疗效良好,可显著减轻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单胺类递质水平,及改善肠道菌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解郁汤 脑卒中 抑郁 炎症因子 单胺类神经递质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氘丁苯那嗪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应用指导建议
2
作者 刘登堂 司天梅 +4 位作者 况利 王强 郑英君 黄满丽 江开达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71,共7页
氘丁苯那嗪(deutetrabenazine,DTBZ)是一种选择性的囊泡单胺转运体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VMAT2)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其药理作用为抑制VMAT2,减少突触前多巴胺的释放,进而减轻因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所致的迟发性运动... 氘丁苯那嗪(deutetrabenazine,DTBZ)是一种选择性的囊泡单胺转运体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VMAT2)口服小分子抑制剂。其药理作用为抑制VMAT2,减少突触前多巴胺的释放,进而减轻因长期使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症状。氘丁苯那嗪较丁苯那嗪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较低的血浆浓度峰值及较小的血浆浓度波动。临床研究显示,氘丁苯那嗪可显著改善患者异常不自主运动,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本文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和实践经验,对氘丁苯那嗪的适用人群、药物剂量、治疗时间、抗精神病药联合应用、疗效评估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等临床常见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运动障碍 氘丁苯那嗪 VMAT2抑制剂 药理学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引导的抗排异治疗患者他克莫司精准用药专家共识
3
作者 陈冰 左笑丛 +12 位作者 李新刚 尚德为 周佩军 丁俊杰 相小强 邱晓燕 王卓 李晓宇 张弋 赵维 王玉珠 高建军 焦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3-445,共13页
抗排异治疗患者服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后,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导致患者间疗效与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可出现免疫不足引起的排异,或药物过量导致的毒性反应。采用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model informed precision dosing,MI... 抗排异治疗患者服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后,体内药动学与药效学个体差异较大,导致患者间疗效与不良反应存在差异,可出现免疫不足引起的排异,或药物过量导致的毒性反应。采用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model informed precision dosing,MIPD)方法,根据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和生理病理特征信息,预测、制定和调整TAC个体化给药方案,改善患者临床结局。本专家共识探讨抗排异治疗患者服用TAC后常用的MIPD方法,及其在患者初始给药方案制定与给药方案调整、不良反应预测、用药依从性及经济性方面的应用,推动TAC的临床精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模型引导的精准用药 治疗药物监测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南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2024)
4
作者 司天梅 陆峥 +7 位作者 杨甫德 王小平 石川 刘登堂 郑英君 邓红 胡少华 于欣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61-574,共14页
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布南色林是多巴胺D 2、D 3和5-HT 2A受体拮抗剂。临床证据显示,布南色林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改善非劣效于氟哌啶醇、利培酮等其他抗精神病药,且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损害和社会功能,安全性较高,是精神分裂症... 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布南色林是多巴胺D 2、D 3和5-HT 2A受体拮抗剂。临床证据显示,布南色林对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改善非劣效于氟哌啶醇、利培酮等其他抗精神病药,且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认知损害和社会功能,安全性较高,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选择之一。布南色林在中国已积累丰富的临床应用经验,为了给精神科医生提供更适合中国人群的布南色林合理用药参考,本文在系统梳理最新证据,尤其是中国人群数据的基础上,整合临床专家用药经验对第一版布南色林临床应用中日专家建议进行了更新,形成2024年中国专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布南色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国专家共识(2025)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相宜 张秀 +10 位作者 薛菁心 亢清 龙翔云 唐培源 韦思嘉 刘佳琪 佘生林 郑英君 刘登堂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精神医学分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3-210,共18页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的难点与重点,约20%~40%患者经过数种抗精神病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仍疗效不佳,最终被诊断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氯氮平是目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治疗手段。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的难点与重点,约20%~40%患者经过数种抗精神病药物足量足疗程治疗仍疗效不佳,最终被诊断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氯氮平是目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治疗手段。早期识别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尽快控制症状、降低自杀率、提高生活质量。本共识在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30位精神科专家反复讨论及改良德尔菲(Delphi)法匿名调研,最终形成了17项针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共识意见,涉及危险因素及预防、诊断及评估、氯氮平规范化治疗方案、不良反应处理、氯氮平抵抗及不能耐受时的治疗方案以及心理社会干预等多个方面。共识制定过程中同时结合了循证证据,有助于规范和指导中国成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治疗抵抗 氯氮平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心理健康素养与抑郁和焦虑及失眠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杨雨青 黄婧 +5 位作者 林子新 余彤 陈夕圆 杨宁 钟少玲 周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究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18~23岁的青年人10273名,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SI)进行调查。结... 目的:探究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18~23岁的青年人10273名,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SI)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素养达标1137人(11.1%),存在抑郁症状2758人(26.8%)、焦虑症状1355人(13.2%)、失眠症状4936人(4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人口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后,心理健康素养未达标是抑郁、焦虑、失眠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1.93、1.49,95%CI:1.74~2.48、1.52~2.46、1.31~1.70)。结论: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足,且心理健康素养缺乏与出现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心理健康素养 抑郁 焦虑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还是认知努力的损害?抑郁症努力奖赏动机评估及计算模型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温秀娟 马毓璟 +2 位作者 谭斯祺 李芸 刘文华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22,共16页
动机损害是抑郁症的常见特征,患者常表现出异常的奖励评估或体验等行为。理解抑郁症患者努力奖赏动机活动中不愿意付出努力的类型——是不愿意付出身体努力还是不愿意付出认知努力,对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 动机损害是抑郁症的常见特征,患者常表现出异常的奖励评估或体验等行为。理解抑郁症患者努力奖赏动机活动中不愿意付出努力的类型——是不愿意付出身体努力还是不愿意付出认知努力,对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缺少研究探讨努力类型(身体或认知努力)对研究认识的影响,同时,计算模型方法具有能够精细评估动机相关变量的优势,这一方法在该领域中并未得到普及应用。通过实验方法区分评估抑郁症患者“认知努力”和“身体努力”这两种不同的努力决策,并结合计算模型的数据分析方式,从努力奖赏动机这一角度探索抑郁症动机损害行为,对揭示这一损害潜在的认知神经基础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快感缺失 动机损害 身体努力 认知努力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抑郁风险的列线图识别模型构建
8
作者 邓咏妍 田霄翌 +5 位作者 张婷婷 徐沛琳 贾娜·木海 周亮 黄悦勤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7-584,共8页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在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异,并构建双相抑郁列线图识别模型。方法:基于“中国精神障碍队列研究”数据库,纳入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患者2643例和双相抑郁患者250例,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临床... 目的:探索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在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异,并构建双相抑郁列线图识别模型。方法:基于“中国精神障碍队列研究”数据库,纳入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单相抑郁患者2643例和双相抑郁患者250例,比较两组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临床检查结果等方面差异,疾病严重程度通过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相抑郁的关联因素,并构建列线图识别模型。结果:男性(OR=1.48)、有工作(OR=1.38)、发作无忧郁特征(OR=2.33)、体质指数(BMI)在正常至肥胖范围(OR=2.48、2.49、4.65)、有精神病性特征(OR=2.14)、发作具有混合特征(OR=9.36)、共患躯体疾病(OR=2.47)、抑郁发作次数为4次及以上(OR=1.67)、发病年龄更早(OR=0.95)、病程更长(OR=1.03)、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得分更高(OR=1.02)是双相抑郁的特征。列线图模型AUC为0.81(95%CI:0.78~0.84),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为χ^(2)=6.96(P>0.05),校准曲线拟合良好,模型拟合度良好,决策曲线(DCA)显示当双相抑郁风险处于较大区间范围0~0.9时,列线图的净获益水平高于“不干预”和“全干预”方案,说明模型有良好的临床获益和适用性。结论:基于筛出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相关变量构建的列线图可较准确地识别双相抑郁风险,为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双相抑郁 单相抑郁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甲基化水平与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疗效的关系
9
作者 蓝玉婷 周燕玲 +4 位作者 刘冠希 黎伟城 蓝晓凤 赵存友 宁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239,共8页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TRD患者在接受为期2周、共6次氯胺酮注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浆BDNF水平,用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价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BDNF甲基化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目标CpG位点的甲基化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TRD患者在完成6次重复氯胺酮输注后,治疗有效组与治疗前的基线水平相比,MADRS评分[(25.20±7.54)分vs.(8.10±5.32)分]和血浆BDNF浓度[8.74(5.26,13.46)ng/mL vs.16.59(7.41,24.46)ng/mL]均显著改善(P<0.01)。基线水平时,BDNF上有35个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在不同疗效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有2个位于BDNF启动子区域的CpG位点(rs1240718851和cg06260077)呈现出高甲基化低表达的关系,其中一个CpG位点经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其可能影响BDNF的表达。结论TRD患者血浆BDNF浓度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而上升,BDNF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预测重复静脉注射氯胺酮抗抑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难治性抑郁 氯胺酮 抗抑郁治疗 治疗效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NA甲基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失调与青春期社交隔离小鼠认知障碍的关联性及关键致病菌群鉴定
10
作者 敬金洲 李泽林 +1 位作者 罗争意 胡玉莹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000-3007,共8页
目的阐明青春期社交隔离(adolescent social isolation,ASI)诱发小鼠认知障碍的肠道菌群机制,并鉴定关键致病菌群。方法将16只出生后21~23 d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群养,每笼4只,n=8)和社交隔离实验组(单笼饲养,每笼1只,n=8)... 目的阐明青春期社交隔离(adolescent social isolation,ASI)诱发小鼠认知障碍的肠道菌群机制,并鉴定关键致病菌群。方法将16只出生后21~23 d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群养,每笼4只,n=8)和社交隔离实验组(单笼饲养,每笼1只,n=8)。持续单笼饲养干预5周(5-ASI)后,收集小鼠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以分析肠道菌群,并通过Y迷宫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其认知功能。最后,联合菌群丰度与行为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与认知障碍相关的差异菌属。结果(1)行为学:Y迷宫实验表明5-ASI组小鼠自发交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新物体识别实验显示5-ASI组小鼠的认知指数显著降低(P<0.001),证实其空间记忆与识别记忆受损。旷场实验显示5-ASI组小鼠运动距离无显著变化,提示运动能力未受损。(2)菌群分析:16S rRNA测序显示,5-ASI组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显著降低(P<0.05),表明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β多样性显示两组菌群结构显著分离(P<0.001),表明整体肠道菌群的一些菌丰度发生明显改变。LEfSe分析发现5-ASI组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Tyzzerella、Allobaculum、Ruminococcus菌属丰度显著降低,而另一些Butyricicoccus、Lachnoclos⁃tridium菌属丰度显著升高。(3)相关性:行为学与差异菌属相关性分析表明,某些菌属(如: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Allobaculum、Ruminococcus菌)的丰度与认知水平呈正相关,而另一些菌属(如:Butyricicoccus、Lachnoclostridium菌)的丰度则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青春期长期社交隔离可导致小鼠的认知受损(空间记忆和识别记忆显著降低),并伴随肠道菌群结构与多样性的显著紊乱。相关性分析提示,特定菌属(如: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Allobaculum、Ruminococcus菌属)的增加和(如:Butyricicoccus、Lachnoclostridium菌属)减少可能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春期 社交隔离 认知障碍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测评大学生的效度和信度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东方 孙梦 +1 位作者 欧阳萱 范方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178,共7页
目的:考察简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CAPE-P8)的效度和信度。方法:对1451名大学生进行CAPE-P8施测,采用精神病前驱期问卷(PQ-16)作为效标工具,217名大学生在7~14天后完成CAPE-P8重测,90名大学生在一个月内完成电话访谈。结果:CAPE-P8内部一... 目的:考察简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CAPE-P8)的效度和信度。方法:对1451名大学生进行CAPE-P8施测,采用精神病前驱期问卷(PQ-16)作为效标工具,217名大学生在7~14天后完成CAPE-P8重测,90名大学生在一个月内完成电话访谈。结果:CAPE-P8内部一致性(α=0.82~0.84)、重测信度(α=0.80~0.83)、自评-访谈一致性(α=0.64~0.78)均良好;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CAPE-P8的妄想体验和幻觉体验的双因子模型拟合良好;CAPE-P8频率维度与痛苦维度呈正相关(r=0.72~0.89,P<0.001),且CAPE-P8各维度与PQ-16呈正相关(r=0.50~0.67,P<0.001);大学生精神病样体验终身检出率、现患检出率分别为83.5%和58.6%,终身痛苦率、现患痛苦率分别为15.9%和9.9%。结论:本研究显示简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CAPE-P8)测评大学生的精神病样体验效度信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版社区心理体验评估 终身精神病样体验 现患精神病样体验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考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怡帆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73,共3页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必须完善财务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收支结构,加强防疫物资管控,搭建财务与业务共享平台,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和内部风...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立医院的运营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也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公立医院必须完善财务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收支结构,加强防疫物资管控,搭建财务与业务共享平台,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和内部风险管控,为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态化疫情防控 财务管理 应急管理 财务共享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实现策略:基于海氏三要素评估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欧阳明 关颖 +3 位作者 刘小艳 范阳东 李姗姗 高明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9-812,共4页
如何对医院管理岗位进行价值评估是当下研究重点。本研究介绍了海氏三要素评估法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状况,对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基于海氏三要素评估法的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实现策略:... 如何对医院管理岗位进行价值评估是当下研究重点。本研究介绍了海氏三要素评估法基本原理及其在我国应用状况,对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基于海氏三要素评估法的我国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实现策略:一是基于海氏三要素评估法构筑科学合理的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二是在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中植入人力资源一般系统理论;三是将医院发展战略与政府期望绩效融入医院管理岗位价值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氏三要素评估法 岗位价值 医院 管理岗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患者人口学和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莉 谢依玲 +14 位作者 张婷婷 黄悦勤 周亮 刘燕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李中才 李弼 李志鹏 曾庆园 沈宗霖 陈文明 刘肇瑞 卢瑾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 目的:比较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特征和生理指标。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双相障碍的患者381例,其中Ⅰ型302例(79.27%),Ⅱ型74例(19.42%),其他特定及相关障碍5例(1.31%)。用自编临床资料访谈表收集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因素分析。结果:与双相II型障碍相比,双相I型障碍患者更容易伴有精神病性特征(OR=5.75,95%CI:2.82~11.76),病程更长,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较多(OR=3.09,95%CI:1.02~9.35),尿酸、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更高,汉族更常见(OR=11.50,95%CI:1.76~75.30)、受教育程度更低(OR=10.22,95%CI:1.16~89.77),更少有精神病家族史(OR=2.34,95%CI:1.01~5.42)。结论: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生理指标有差异,可为探讨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Ⅰ型障碍 双相Ⅱ型障碍 临床特征 生理指标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临床队列着手努力提升我国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水平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刚 宁玉萍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07,F0002,共2页
随着疾病分子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以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脑机接口为代表的新型治疗策略和技术正逐渐和有望应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疗效的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以神经... 随着疾病分子机制探索的不断深入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突飞猛进,以疾病修饰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脑机接口为代表的新型治疗策略和技术正逐渐和有望应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带来疗效的明显提升;与此同时,以神经精神疾病临床队列的建设、维护和产出为基础,近年来我国学者主导的一系列临床试验(如脑血管病领域的TRACE研究等)正在改写多项国际治疗指南和共识,成为国际舞台上引领神经精神疾病治疗策略制定和推广的最重要力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疾病 治疗策略 治疗指南 脑血管病 临床试验 脑机接口 队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
16
作者 石喆 左夏林 +2 位作者 彭林辉 卢志伟 李孔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38-3145,共8页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电凝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的局灶性皮层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术后1~4周的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电凝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的局灶性皮层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术后1~4周的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丘脑VPN区NeuN、GFAP、Iba-1和Iba-1^(+)/CD68^(+)(M1型小胶质细胞)及Iba-1^(+)/CD206^(+)(M2型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通过免疫印迹检测丘脑VPN区IL-1β、TNF-α、IL-10和Arg-1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4周时NeuN免疫阳性细胞减少(P<0.05),GFAP和Iba-1免疫阳性细胞增多(P<0.05),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M2型小胶质细胞相比,模型组4周梗死同侧丘脑VPN区M1型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论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可能参与了大脑皮层梗死后同侧丘脑损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远隔损害 丘脑 小胶质细胞极化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尔夫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干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天乐 李日照 +8 位作者 黄啟洋 刘大明 夏达凯 冯婷 伊尔夏提·阿肉甫江 伍洁怡 孙彬 郑欣燕 戴迎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进行奥尔夫音乐治疗是否有促进康复的效果。方法在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开展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纳入68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在维持原有药物、常规... 目的探究对精神分裂症长期住院患者进行奥尔夫音乐治疗是否有促进康复的效果。方法在2023年4月至2023年9月开展随机、单盲、对照试验,纳入68例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在维持原有药物、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奥尔夫音乐治疗,对照组仅维持原有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干预8周。在基线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npatient psychosis rehabilitation observe scale,IPRO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ale,PSP)评估。结果在治疗前,两组PANSS、IPROS、PSP得分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均P>0.05)。干预8周后,PANSS量表显示: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在阴性症状(-3.20±4.13vs.-0.17±2.43,P<0.001)、一般症状(-2.79±3.83 vs.-0.17±2.99,P=0.003)、总分(-5.88±6.36 vs.0.00±4.08,P<0.001)指标上优于对照组,而在阳性症状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PROS量表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参与工疗情况(-0.82±2.08 vs.0.23±2.10,P=0.041)、社交能力(-0.59±1.94 vs.0.53±1.69,P=0.014)和生活能力(-0.94±2.50 vs.0.15±1.48,P=0.033)方面,干预前后的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P量表表明:研究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在社会活动[0(-1,0)vs.0(0,0),P=0.011]、自我照料[0(-1,0)vs.0(-0.25,0),P=0.012]上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奥尔夫音乐疗法能有效缓解精神症状、促进社会功能、提升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奥尔夫音乐 音乐治疗 精神康复 精神状态 社会功能 长期住院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8
18
作者 中国睡眠研究会 张斌 +7 位作者 艾思志 李馨 刘帅 刘响 马靓 谢小磊 张捷 周俊英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90,共10页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但引起个体的健康损害,而且可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传统的失眠治疗模式存在过程复杂、成本较高等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便捷和低成本的失眠数字疗法(DTI)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然而,目前国...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但引起个体的健康损害,而且可带来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传统的失眠治疗模式存在过程复杂、成本较高等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便捷和低成本的失眠数字疗法(DTI)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然而,目前国内外尚缺乏DTI的相关规范。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和医学工程领域的专家,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制订《失眠数字疗法中国专家共识》,针对DTI的定义、适应证、核心原理、研发设计、推广应用、教育培训、数据保护、伦理监管等进行阐述,以期为DTI提供全面而规范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疗法 失眠症 睡眠障碍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比较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20
19
作者 罗传琳 李媛媛 +14 位作者 刘肇瑞 何燕玲 周亮 刘波 章杰 龚元东 刘燕 卢瑾 周艳萍 高长青 董青 蔡德芳 杨润许 张婷婷 黄悦勤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 目的:描述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方法:选取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诊断标准,来自住院、门诊或社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16例、抑郁症患者903例和双相障碍患者381例,使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诊断精神障碍并评估自杀风险,精神症状维度评定量表(CRDPSS)评估症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3类精神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差异及相关因素。结果:37例(1.8%)精神分裂症患者、516例(57.1%)抑郁症患者、102例(26.8%)双相障碍患者近1个月有自杀风险。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抑郁症(OR=36.50)和双相障碍患者(OR=20.10)自杀风险增加。女性(OR=1.87)、目前吸烟(OR=1.76)、有自杀家族史(OR=5.09)、CRDPSS幻觉条目得分高(OR=1.80)、CRDPSS抑郁条目得分高(OR=1.54)是患者有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抑郁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杀风险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上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重点关注存在幻觉和抑郁症状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 双相障碍 自杀 精神病性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及其成分柚皮苷促进牵张成骨新骨愈合作用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家敏 朱洁英 +1 位作者 庞祖才 孙丙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7,I0023,I0024,共6页
目的中药骨碎补是中医骨伤科的常用药,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及其成分柚皮苷均能促进牵张成骨过程。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观察比较骨碎补总黄酮和柚皮苷对牵张成骨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15只,按前期研究造模步骤完成牵张成... 目的中药骨碎补是中医骨伤科的常用药,现代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及其成分柚皮苷均能促进牵张成骨过程。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观察比较骨碎补总黄酮和柚皮苷对牵张成骨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雄性新西兰兔15只,按前期研究造模步骤完成牵张成骨模型兔造模;将模型兔分为3组(n=5),在术后第2天开始分别予生理盐水、骨碎补总黄酮[200 mg/(kg·d)]和柚皮苷[100 mg/(kg·d)]灌胃给药。术后第56天处死动物,观察各组骨标本牵张区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行显微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查、生物力学检测。结果与柚皮苷组相比,骨碎补总黄酮组骨骼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表面积组织体积比值(Bone volume to tissue volume,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碎补总黄酮组骨小梁分离度(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柚皮苷组相比,骨碎补总黄酮组骨标本能承受的最大应力(Maximum stress,N/mm^(2))和最大载荷(Maximum loading,N)均更大(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骨碎补总黄酮和柚皮苷对牵张成骨骨愈合均有促进作用,而总黄酮比其成分柚皮苷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张成骨 骨碎补总黄酮 柚皮苷 骨愈合 MICRO-CT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