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影响孕妇妊娠中晚期及产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邓悦滢 耿雅雯 +6 位作者 彭婷婷 丘峻朝 何丽娟 谢丹 陈姿任 欧阳石 阎升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5-1002,共8页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与健康对照在妊娠中晚期至产后阶段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差异,系统评估HBV感染对孕妇HRQoL的影响。方法运用前瞻性队列设计,纳入2023年4月17日~2023年9月25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与健康对照在妊娠中晚期至产后阶段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差异,系统评估HBV感染对孕妇HRQoL的影响。方法运用前瞻性队列设计,纳入2023年4月17日~2023年9月25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周为16~24周的孕妇,每入组1例符合条件的乙肝孕妇,同时期匹配年龄、孕期、胎次相同的健康孕妇1例。最后入组70例乙肝孕妇及70例健康孕妇,分别在孕16~24周、孕32周~分娩和产后5~13周3个时间点进行动态随访及HRQoL评估。两组在各时间点的HRQoL评分比较使用t检验,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其变化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识别HRQoL降低的预测因子。结果在3个随访节点上,乙肝孕妇的HRQoL总评分均低于健康孕妇,同时在孕32周~分娩时两组评估得分均处于最低值。具体表现在孕32周~分娩时,乙肝孕妇组在心理分量表总分(74.27±13.43 vs 80.21±12.9,P=0.009)显著低于健康孕妇组;在产后5~13周,乙肝孕妇组在心理分量表总分(76.52±16.19 vs 85.02±6.51,P<0.001)和生理分量表得分(77.17±14.71 vs 83.09±10.1,P=0.009)显著低于健康孕妇组;乙肝病毒感染是孕妇孕晚期及产后的HRQoL降低的独立风险因子,同时自费支付医药、配偶对此次怀孕的中立态度及孕前合并其他疾病也是产后HRQoL较低的独立风险因子(P<0.05)。结论随着孕期负荷的加重,孕妇在孕晚期的HRQoL会出现下降,而乙肝病毒感染负向影响妊娠中晚期及产后HRQoL的生理功能和情感职能维度。在管理妊娠期的乙肝母亲时,应充分重视其HRQoL,进行及时合理的关怀及干预,有效改善其HRQ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孕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PCR在HBV极低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邱功钦 谢丹 +1 位作者 陈姿任 欧阳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88,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高敏PCR在HBV极低病毒载量(HBV DNA 10~99 IU/mL)人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48周且经普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100 IU/mL)结果为低于检测下... 目的探讨使用高敏PCR在HBV极低病毒载量(HBV DNA 10~99 IU/mL)人群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2年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48周且经普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100 IU/mL)结果为低于检测下限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一步行高敏HBV DNA检测(检测下限10 IU/mL),根据结果分为极低病毒载量(VLVL,HBV DNA 10~99 IU/mL)组和完全病毒学应答(CVR,HBV DNA<10 IU/mL或未检测到)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血清病毒学指标、生化学指标、无创肝纤维化指标,评价相关血清病毒学指标对高敏HBV DNA高于检测下限的预测价值,并探讨未实现CVR的影响因素。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血清病毒学指标对高敏HBV DNA高于检测下限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未实现CVR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06例CHB患者,其中VLVL组24例、CVR组82例。VLVL组年龄小于CVR组(P=0.004),VLVL组qHBsAg水平(P=0.002)、HBeAg阳性率(P=0.002)、pgRNA阳性率(P=0.010)及ALT水平(P=0.017)高于CVR组。qHBsAg水平预测CHB患者采用高敏HBV DNA检查结果高于检测下限(>10 IU/m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P=0.002),最佳cut-off值为1214.5 IU/mL,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53.9%。HBe Ag阳性(OR=3.654,95%CI:1.162~11.489,P=0.027)和qHBsAg(OR=2.985,95%CI:1.058~8.422,P=0.039)是未实现CV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CHB患者经普敏检测HBV DNA低于<100 IU/mL,但经高敏PCR检测实际仍存在VLVL。VLVL患者炎症损伤水平、pgRNA阳性率以及HBeAg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VR者。HBeAg阳性和高qHBsAg水平是CHB患者未实现CVR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不应忽视CHB患者中VLVL人群,需及时行高敏HBV DNA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聚合酶链反应 极低病毒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陈蒿汤协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所释放的外泌体对急性肝衰竭及肝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谢丹 欧阳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3034-3042,共9页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协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体内外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肝损及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相较单一药物作用的区别。方法分离ucMSCs,通过电镜及流式鉴定。超...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协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对体内外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肝损及肝细胞焦亡的影响及相较单一药物作用的区别。方法分离ucMSCs,通过电镜及流式鉴定。超速离心法分离ucMSCs外泌体(ucMSCs⁃exo),采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软件(NTA)、透射电镜、Western blot鉴定ucMSCs⁃exo的CD63、CD9。通过100 ng/mL脂多糖(LPS)和5 mmol/L三磷酸腺苷(ATP)刺激人肝细胞株LO_(2)细胞构建ALF体外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治疗组、ucMSCs⁃exo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LO_(2)形态改变,流式分析检测LO_(2)细胞的死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及Cleaved⁃Caspase⁃1的表达,ELISA检测焦亡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18的表达。再将50只6~8周龄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茵陈蒿汤治疗组、ucMSCs⁃exo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内注射10μg/kg LPS和800 mg/kg D⁃氨基半乳糖(D⁃GalN)构建ALF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ucMSCs⁃exo组和联合治疗组尾静脉注射ucMSCs⁃exo干预,持续给药3 d。干预12 h后收集各组血清标本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表达水平,HE染色肝脏组织观察其病理改变。结果在ALF体外模型中,茵陈蒿汤治疗组、ucMSCs⁃exo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抑制肝细胞死亡(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肝细胞死亡率下降的最显著(P<0.05)。通过初步探索其对肝细胞焦亡的作用,发现相较于单一药物治疗组而言,联合治疗组能显著降低焦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1及细胞因子IL⁃1β、IL⁃18的表达(P<0.05),但Caspase⁃1的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在ALF体内模型中,单一茵陈蒿汤治疗组、单一ucMSCs⁃exo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能够有效降低血清ALT、AST水平(P<0.05),减轻肝细胞坏死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并且与单一药物治疗组相比较而言,联合治疗组在血清ALT、AST的降低程度及肝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浸润、细胞死亡程度均有进一步的降低(P<0.05)。结论茵陈蒿汤联合ucMSCs⁃exo对ALF体内外模型的保肝作用显著优于单一茵陈蒿汤治疗或单一ucMSCs⁃exo治疗,且在体外ALF模型中能够显著抑制肝细胞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茵陈蒿汤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焦亡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