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赖耀铭 高升 +1 位作者 陈泓鑫 吴红波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蜂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蜂针组、Bobath疗法组和联合组(蜂针+Bobath疗法治疗),各30例,蜂针组用蜂针进行治疗,每隔3 d进行1次治疗,每周进行2次治疗,连续治疗4周;... [目的]探讨蜂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90例随机分为蜂针组、Bobath疗法组和联合组(蜂针+Bobath疗法治疗),各30例,蜂针组用蜂针进行治疗,每隔3 d进行1次治疗,每周进行2次治疗,连续治疗4周;Bobath疗法组予Bobath疗法治疗,每天1次,每周6次,休息1天后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4周;联合组采用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治疗方法及疗程同上。[结果]治疗28d后,三组Ashworth痉挛评分降低,Brunnstrom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升高,但联合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蜂针组和Bobath疗法组(P<0.05)。[结论]蜂针联合Bobath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可改善患者痉挛程度,提高神经功能、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痉挛性偏瘫 蜂针 BOBATH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_(2.5)处理后的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及其功能与信号通路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秋秋 刘兆宇 +4 位作者 李本 殷威达 杨志凯 陈纪涛 刘季芳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5期11-15,共5页
目的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PM_(2.5)处理后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及其功能与信号通路。方法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对照组(无处理)和PM_(2.5)组(100μg/mL PM_(2.5)处理),分别处理24 h后提取两组细胞RNA进行转... 目的应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PM_(2.5)处理后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及其功能与信号通路。方法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对照组(无处理)和PM_(2.5)组(100μg/mL PM_(2.5)处理),分别处理24 h后提取两组细胞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后,利用差异分析软件edgeR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使用clusterProfile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择KEGG富集分析中化学致癌通路的10个较感兴趣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q-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分别计算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q-PCR法、转录组测序得到的PM_(2.5)组/对照组比值,对比q-PCR法测出的基因表达变化是否与转录组测序测出的基因表达变化一致,以验证测序的准确性。结果共筛选到115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下调基因688个,上调基因483个。GO功能与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胆固醇代谢、调节趋化作用、细胞黏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功能及化学致癌性、细胞外基质—受体交互、类固醇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等通路上。选择Gstt1、Gsta1、Gstm1、Gstm7、Gsta3、Gstp2、Ptgs2、Gsta4、Aldh3b1、Aldh3b2进行差异表达基因验证,其中Gsta1、Gsta3、Gsta4、Gstm1、Gstm7、Gstt1、Gstp2属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家族;q-PCR法检测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均显示,Gsta1、Gsta3、Ptgs2、Gsta4、Aldh3b1、Aldh3b2表达上调,Gstt1、Gstm1、Gstm7、Gstp2表达下调,q-PCR法测得各基因表达变化均与转录组测序的趋势一致(P均<0.05)。结论PM_(2.5)可导致MLE-12细胞基因表达谱发生变化,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胆固醇代谢、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功能及化学致癌性、谷胱甘肽代谢等信号通路,PM_(2.5)导致细胞毒性的机制可能为通过减弱GST的解毒功能而影响化学致癌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转录组测序 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基因表达谱 信号通路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PM_(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损伤作用及SP-B表达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本 彭倩 +3 位作者 高永峰 肖瑶 陈纪涛 刘季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7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_(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损伤作用及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加入12.5、25、50、100、200μg/mL PM_(2.5)混悬液的D...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细颗粒物(PM_(2.5))对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的损伤作用及肺表面活性蛋白-B(SP-B)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加入12.5、25、50、100、200μg/mL PM_(2.5)混悬液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对照组采用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培养24 h或48 h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RTCA仪观察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SP-B蛋白;qRT-PCR法检测细胞中SP-B mRNA。结果随着PM_(2.5)浓度的升高,实验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受损程度逐渐加重,可见板层小体受损等细胞器损伤现象,对照组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正常;与对照组相比,PM_(2.5)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实验组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SP-B蛋白和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下调(P均<0.05)。结论PM_(2.5)可呈剂量依赖性损伤小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MLE-12,并下调SP-B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PM_(2.5)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表面活性蛋白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