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PT1-AS1靶向miR-324/TWIST1轴调控上皮性卵巢癌细胞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
1
作者 王爱萍 戚莹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36-543,共8页
目的探究肿瘤蛋白翻译调控1反义RNA1(TPT1-AS1)靶向miR-324/核转录因子扭曲相关蛋白1(TWIST1)轴调控上皮性卵巢癌(EO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从而影响卵巢癌(OC)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29例OC灶及癌旁组织样本... 目的探究肿瘤蛋白翻译调控1反义RNA1(TPT1-AS1)靶向miR-324/核转录因子扭曲相关蛋白1(TWIST1)轴调控上皮性卵巢癌(EO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血管生成从而影响卵巢癌(OC)发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29例OC灶及癌旁组织样本中TPT1-AS1和miR-324的表达;构建“TPT1-AS1过表达”与“miRNA324敲除”的两种OC细胞模型,并采用CCK-8、Transwell TM和划痕试验法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TWIST1、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实验、RNA下拉实验验证TPT1-AS1与miR-324之间的相互作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argetscan生物信息学分析验证miR-324的表达对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及血管生成有负调控作用。结果TPT1-AS1在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而miR-324的表达水平在OC组织中则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在TPT1-AS1过表达的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中,miR-324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PT1-AS1与miR-324呈显著负相关。实验还发现,TPT1-AS1与miR-324在OC细胞中共同表达,并且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结合关系。下调miR-324显著促进了SKOV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miR-324与EMT关键转录因子TWIST13′-UTR端有结合位点,抑制miR-324表达可以上调TWIST1的转录水平,从而导致E-cadherin蛋白表达的下降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上升。此外,miR-324下调时,VEGF-A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结论本研究揭示了TPT1-AS1通过负调控miR-324/TWIST1轴促进EO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以及血管生成,从而促进OC的发展,这些发现为O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OC) 上皮-间质转化(EMT) TWIST1 miR-324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T2WI纹理分析在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罗锦文 何月明 +2 位作者 张婷 关玉宝 戚莹莹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8,共9页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分析在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前后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MR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T2WI全瘤定量纹理分析,以子宫肌瘤非灌注体积比率(NPV)达80...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分析在预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HIFU消融术治疗前后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MR图像及临床资料,进行T2WI全瘤定量纹理分析,以子宫肌瘤非灌注体积比率(NPV)达80%及以上为消融显著,分析肌瘤术前全瘤纹理参数与术后消融效果的相关性,使用3D-slicer软件勾画容积感兴趣区(VOI),PyRadiomics提取867个组学特征,采用MaZda软件内置FPM(Fisher系数、交互信息、分类错误概率组合平均相关系数联合)法保留30个最优特征,使用最小绝对选择与收缩算子(LASSO)降维得到最优的纹理特征,并将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用于评价预测模型诊断性能,绘制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LASSO最终选择得到9个最优特征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833、0.926、0.651,验证集中对应的AUC、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0.829、0.667、0.944;决策曲线在组学特征训练集、验证集中的净收益分别为14.1和13.5。结论:采用MR放射组学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术前预测子宫肌瘤HIFU消融术后疗效有较大价值,预测效果好,可为子宫肌瘤HIFU消融术后疗效评估及术前患者选择提供个性化及量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子宫肌瘤 高强度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超分重建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血管浸润的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月明 罗锦文 +1 位作者 张婷 戚莹莹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3-1220,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MR深度迁移学习超分重建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CC)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0例早期CC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对矢状面T 2WI抑脂非增强序列原始图像(OI)进行深度迁... 目的:探讨基于MR深度迁移学习超分重建图像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CC)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VS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00例早期CC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对矢状面T 2WI抑脂非增强序列原始图像(OI)进行深度迁移学习超分重建图像(SRI),并采用ITK-SNAP软件在OI及SRI上对全肿瘤区域进行3D标注,根据病理结果分为LVSI阳性与LVSI阴性组,并按照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和验证集(20例)。对OI、SRI标注图像3D VOI进行特征提取及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分别建立LightGBM影像组学模型,使用AUC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基于O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鳞癌LVSI状态,训练集AUC=0.795(95%CI:0.696~0.894),敏感度为0.533,特异度为0.920;验证集AUC=0.637(95%CI:0.350~0.924),敏感度为0.429,特异度为0.923。基于S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宫颈鳞癌LVSI状态,训练集AUC=0.817(95%CI:0.722~0.913),敏感度为0.920,特异度为0.717;验证集AUC=0.815(95%CI:0.625~1.000),敏感度为0.667,特异度为0.786。两组图像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校准和区分能力,SRI较OI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提高,DCA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论:基于MR深度迁移学习S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预测宫颈癌LVSI状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较OI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有所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超分重建 影像组学 淋巴血管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城市化进程育龄期妇女稽留流产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悦 马钰 +1 位作者 王翠荣 姜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9-310,共2页
目的:探讨后城市化进程育龄期妇女稽留流产的主要原因。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200例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和同期200例正常孕妇作对比,通过详细的个人信息采集,进行感染四项、优生优育... 目的:探讨后城市化进程育龄期妇女稽留流产的主要原因。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200例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和同期200例正常孕妇作对比,通过详细的个人信息采集,进行感染四项、优生优育免疫四项、优生四项、糖尿病两项、甲功五项、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培养、TORCH检查、染色体检查及病理检查等各项相关检查。并对稽留流产患者进行随访,了解下次妊娠情况。结果:内分泌异常、支原体感染、阴道炎症感染、宫内炎症感染、孕妇染色体异常、接触有毒环境因素是引起后城市化进程育龄期妇女稽留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TORCH感染、衣原体感染、优生优育免疫四项异常不是引起稽留流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治疗炎症感染、纠正内分泌异常、避免接触有毒环境可以降低后城市化进程育龄期妇女稽留流产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后城市化进程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在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何月明 范良生 +3 位作者 罗锦文 李新春 关玉宝 王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0-156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所建立的分类预测模型对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连续90例FIGO-Ⅱ期宫颈癌患者的MRI资料,其中FIGOⅡB期宫旁浸润组45例,FIGO-ⅡA期非宫...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所建立的分类预测模型对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连续90例FIGO-Ⅱ期宫颈癌患者的MRI资料,其中FIGOⅡB期宫旁浸润组45例,FIGO-ⅡA期非宫旁浸润组45例。使用Mazda软件在MR-T2WI上提取宫颈癌的794个纹理参数,经过特征选择降维得到10个纹理参数,比较2组中这10个MR纹理参数值的差异,选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决策树分类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决策树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卡方自交互侦测决策树(CHAID)、穷举CHAID、快速无偏和高效统计树(QUEST)和分类回归树(CRT)四种决策树方法成功建立了能够判断宫旁浸润与非宫旁浸润的预测模型,4种决策树预测模型的分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83.3%、92.2%和82.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833、0.922和0.822,敏感度分别为91.1%、77.8%、93.3%和82.2%,特异度分别为82.2%、88.9%、91.1%和82.2%。结论: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能准确判断FIGOⅡ期宫颈癌的宫旁浸润情况,其中以分类回归树(CRT)生长法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决策树 宫颈癌 肿瘤侵袭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纹理特征的RBF神经网络在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罗锦文 朱光斌 +2 位作者 关玉宝 周斯琴 何月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0-39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宫颈癌MR图像纹理特征,建立用于FIGOⅡ期宫颈癌诊断宫旁浸润的RBF神经网络分类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本院9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FIGOⅡ期宫颈癌MR影像资料,其中FIGOⅡB期宫旁浸润组45例,FIGOⅡA期非宫旁浸润组45例。用M... 目的:探讨基于宫颈癌MR图像纹理特征,建立用于FIGOⅡ期宫颈癌诊断宫旁浸润的RBF神经网络分类预测模型。方法:纳入本院90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FIGOⅡ期宫颈癌MR影像资料,其中FIGOⅡB期宫旁浸润组45例,FIGOⅡA期非宫旁浸润组45例。用Mazda软件提取宫颈癌MR图像的794种纹理参数,经过特征选择降维得到10种纹理参数特征,对其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参数作为自变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立,并构建ROC曲线分析RBF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成功建立了能够判断宫旁浸润与非宫旁浸润的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经过10次反复随机法训练后验证后建立的RBF神经网络分类预测最佳模型的培训整体正确率为84.5%,训练整体正确率为84.4%,ROC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结论:基于MR图像纹理特征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FIGOⅡ期宫颈癌能提高MR亚分期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师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径向基函数 神经网络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