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81a靶向抑制ATM表达促进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 被引量:9
1
作者 华佳叶 冯莹 +3 位作者 庞缨 周旭红 徐兵 颜慕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7-351,共5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81a(miR-181a)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miR-181a小分子类似物转染人AML细胞系HL-60细胞,采用CCK-8计数法检测miR-181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文献分析预测miR-181... 目的:研究microRNA181a(miR-181a)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miR-181a小分子类似物转染人AML细胞系HL-60细胞,采用CCK-8计数法检测miR-181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结合文献分析预测miR-181a潜在的靶基因,通过双荧光报告实验在HL-60细胞内以及白血病患者体内多方面对靶基因进行验证。结果:miR-181a能显著促进人HL-60细胞恶性增殖(P<0.05);在线软件预测发现,抑癌基因ATM可能是白血病细胞miR-181a潜在的靶基因;双荧光报告实验结果表明,miR-181a能显著地抑制含3'-UTR的ATM报告基因活性,荧光素酶活性下降56.8%(P<0.01),而对含3'-UTR突变位点的ATM报告基因载体没有抑制作用。在HL-60细胞中过表达miR-181a,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可以显著抑制内源性ATM的表达(P<0.01),而在白血病患者中miR-181a的表达增高,与ATM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6)。结论:miR-181a通过抑制抑癌基因ATM表达以促进人AML细胞恶性增殖,从而在AML发病中起着类似"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81a 靶基因 ATM 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TA对TP53突变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华佳叶 周旭红 +1 位作者 王焱 徐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80-1784,共5页
目的:研究RITA对TP53突变的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ino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ino细胞,不同浓度(0-16μmol/L) RITA作用于Mino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8μmol/L浓度RITA作用于Min... 目的:研究RITA对TP53突变的人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株Mino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培养Mino细胞,不同浓度(0-16μmol/L) RITA作用于Mino细胞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0-8μmol/L浓度RITA作用于Mino细胞48 h,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术检测RITA对Mino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BCL-2、Caspase-3、Cleaved Caspase-3、PARP、MDM2、P53的表达。结果:RITA能显著抑制TP53突变细胞株Mino增殖,经0.5、1、2、4、8、16μmol/L的RITA作用Mino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5.6)%、(14.9±4.9)%、(41.7±5.0)%、(61.8±2.4)%、(70.2±2.8)%和(70.8±2.4)%,随着RITA作用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增加(r=0.767)。Mino细胞经4μmol/L的RITA作用24、48和72 h后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5.2±3.8)%、(61.8±2.4)%和(87.0±0.7)%,随着RITA作用时间增加,抑制率亦增加(r=0.978)。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Mino细胞经0、2、4、8μmol/L的RITA作用48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5.4±0.4)%、(15.3±0.6)%、(38.7±1.7)%和(50.8±1.1)%,随着RITA作用浓度增加,诱导Mino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r=0.96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RITA浓度的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r=0.932),出现PARP切割和Caspase-3激活,而MDM2、P53蛋白表达无变化。结论:P53小分子RITA对套细胞淋巴瘤TP53突变细胞株Mino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依赖于Caspase途径,而与P53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53突变 RITA 套细胞淋巴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对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K562的凋亡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华佳叶 周旭红 +1 位作者 欧阳舒婷 吴泳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K562(K562R)的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浓度梯增法建立耐伊马替尼K562细胞系。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分别作用K562和K562R细胞24 h、48 h后,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的效果。使用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K562(K562R)的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浓度梯增法建立耐伊马替尼K562细胞系。应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硼替佐米分别作用K562和K562R细胞24 h、48 h后,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的效果。使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别检测硼替佐米单独或联合伊马替尼作用于K562R细胞48 h后的细胞凋亡。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硼替佐米作用K562R细胞48 h后,Mcl-1、Bcl-2、Bcr/Abl蛋白表达的异同。结果成功将对伊马替尼敏感的K562细胞诱导为K562R,耐药倍数为31.8;硼替佐米对K562及K562R细胞的增殖抑制呈浓度、时间依赖(P均<0.05);随着硼替佐米浓度增加,对K562R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增强,且硼替佐米与伊马替尼联合具有协同作用(P<0.05);硼替佐米可抑制K562R细胞Mcl-1,Bcr/Abl蛋白的表达,Bcl-2无变化。结论硼替佐米具有对K562R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K562R细胞Bcr/Abl和MCL-1的表达以及促进MCL-1发生切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K562细胞 抗药性 伊马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变形杆菌聚磷酸盐激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彭亮 区静怡 +3 位作者 潘嘉韵 邓聪 陈景红 曹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表达、纯化奇异变形杆菌聚磷酸盐激酶(PPK)蛋白,制备PPK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奇异变形杆菌PPK的抗原性、疏水性等参数,选取N端较保守的309个氨基酸,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以利于原核表达。合成新的基因序... 目的表达、纯化奇异变形杆菌聚磷酸盐激酶(PPK)蛋白,制备PPK多克隆抗体。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奇异变形杆菌PPK的抗原性、疏水性等参数,选取N端较保守的309个氨基酸,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以利于原核表达。合成新的基因序列后插入pET28b(+)质粒,转化入转化宿主菌BL21(DE3),诱导、表达融合蛋白。通过镍琼脂糖亲和层析技术,将获得的融合蛋白进行纯化。以纯化的蛋白作为免疫原并结合使用佐剂,背部多点注射新西兰大白兔,ELISA检测兔血清效价,Western Blotting验证抗体特异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奇异变形杆菌PPK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可在0.5 mmol/L IPTG、37℃条件下获得较好的诱导、表达;利用镍柱纯化后的PPK蛋白与免疫佐剂一起,采用背部多点接种新西兰大白兔,制备了效价高的兔抗血清。ELISA检测血清效价达到1∶512 000,Western Blotting对ppk基因缺失株及其野生株进行验证显示抗体特异性良好。结论利用pET28b(+)载体可构建奇异变形杆菌PPK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表达、纯化后的蛋白与佐剂共同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可获得效价高、特异性良好的兔多克隆抗体血清,为奇异变形杆菌聚磷酸盐激酶的检测以及深入研究PPK在奇异变形杆菌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聚磷酸盐激酶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