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方燕龄 魏裕涛 +5 位作者 肖新怀 徐米清 蓝丹 徐洁仪 江幸钻 姚建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3250-3255,共6页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的120例老年T2DM伴CAAS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糖尿... 目的调查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AAS)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某三甲医院住院的120例老年T2DM伴CAAS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方差检验和相关分析筛选出与QOL相关的因素,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模型分析影响患者QOL的因素,通过绘制ROC曲线图遴选出预测QOL的指标。结果共纳入的120例老年T2DM合并CAAS患者,其中男61例,女59例,平均年龄(68.06±6.69)岁,受试者DSQL得分为(70.97±21.41),其中心理维度的QOL最差,SDSCA得分为(36.92±12.39),其中血糖监测能力最差。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家族史和自我管理行为与QOL得分相关(P<0.05),建立回归方程模型显示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糖控制以及自我管理行为越差的患者,QOL越差。SDSCA得分用于预测QOL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8(95%CI:0.604~0.793,P<0.001),自我管理能力是预测QOL的重要指标。结论老年T2DM伴CAAS患者的QOL普遍较差,需要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血糖监测能力;积极改善患者精神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年龄和病程等危险因素的影响,以提高患者生存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生存质量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干细胞抗原-1阳性骨髓干细胞调控年老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2
作者 吕饶 于佳迪 +5 位作者 李柳蓁 湛楚蓝 赵立越 李月亮 董珺 黎佼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69-2374,共6页
目的探讨Sca-1骨髓干细胞对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C)凋亡的影响,阐明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优势。方法比较年轻与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凋亡及细胞存活率。将Sca-1骨髓干细胞与年... 目的探讨Sca-1骨髓干细胞对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C)凋亡的影响,阐明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调控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及其优势。方法比较年轻与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在缺氧条件下,细胞凋亡及细胞存活率。将Sca-1骨髓干细胞与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共培养。通过TUNEL染色、q RT-PCR、Western Blot、CCK8试剂盒分别检测年轻或年老Sca-1骨髓干细胞对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存活的影响。通过qRT-PCR、ELISA检测年轻与年老小鼠Sca-1骨髓干细胞旁分泌生长因子并鉴定其功能。结果随年龄增加,年老小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减少。与年老细胞相比,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可明显减少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存活。机制研究发现,与年老细胞相比,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可旁分泌更多的生长和分化因子5(GDF5)(P<0.05)。中和GDF5后,使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失去对年老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存活的调控作用。结论年轻Sca-1骨髓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GDF5减少年老心脏成纤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心脏成纤维细胞 凋亡 细胞存活 生长因子 年轻干细胞抗原-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与凝血状态的相关性及预后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罗辉遇 李奕华 +10 位作者 胡燕怡 詹丽璇 伍尚伟 杨文娟 周旭红 任海红 黄淑妍 宫雅南 陈飞鹏 许博裳 徐米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331-3334,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AECCP)患者炎症与血液凝固状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预后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41例AECCP患者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成分3... 目的:研究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AECCP)患者炎症与血液凝固状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预后影响。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41例AECCP患者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补体成分3(C3)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1Tr)的水平,并与30例正常人比较,研究患者炎症与血液凝固状态的量变关系及其预后影响。结果:患者WBC、NEUT、hs—CRP、PT、APrr、FIB、TT高于正常人(均P〈0.001),c3低于正常人(P〈0.001);WBC、NEuT与nB呈正相关(分别为r=0.196和r:0.199,均P〈0.05);hs£RP与A盯r、FIB呈正相关(分别为r=0.234,P〈0.01和r=0.466.P〈0.001);C3与FIB呈正相关(r=0.466,P〈0.001),与PT、A即r、1Tr呈负相关(分别为r=-0.258,P〈0.01;r=-0.279,P〈0.01和r=-0.168,P〈0.05)。死亡组WBC、NEUT高于生存组(均P〈0.01);WBC、NEUT预计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95%c,0.552—0.780;P〈0.01)和0.695(95%C,0.558-0.801;P=0.001)。结论:炎症与凝血功能紊乱通常同时存在于AECCP患者当中.两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WBC、NEUT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凝血机制 炎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1-7)通过抑制ClC-3通道减轻高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少艾 陈景福 +6 位作者 陈美姬 林健聪 冯鉴强 林凯 智喜梅 张伟杰 吴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5-901,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能否通过调控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建立损伤模型。Ang-(1-7)或氯通道抑制剂与心肌细胞共处理24 h观察对高糖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能否通过调控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高糖引起的损伤。方法应用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建立损伤模型。Ang-(1-7)或氯通道抑制剂与心肌细胞共处理24 h观察对高糖诱发的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双氯荧光素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测定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测定活性;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ClC-3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35 mmol/L葡萄糖处理H9c2心肌细胞24 h明显地增加ClC-3通道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1μmol/LAng-(1-7)与葡萄糖共处理心肌细胞24 h显著地抑制葡萄糖对ClC-3通道蛋白表达的上调作用(P<0.01);1μmol/LAng-(1-7)或100μmol/L氯通道抑制剂氯通道抑制剂与葡萄糖共处理心肌细胞24 h减轻葡萄糖引起的损伤作用,表现为增加细胞存活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小细胞凋亡数量,胞内活性氧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丢失(P<0.01)。结论 ClC-3通道参与葡萄糖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Ang-(1-7)通过抑制ClC-3通道保护心肌细胞对抗葡萄糖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1-7) ClC-3通道 高糖 心肌细胞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