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体肾移植供、受者80例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光辉 马俊杰 +6 位作者 方佳丽 徐璐 张磊 赖兴强 尹威 潘光辉 陈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556-3559,共4页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及受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n=80)及受者(n=80)为研究对象,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供者与常模生存质量;同时... 目的探讨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及受者术后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亲属活体肾移植供者(n=80)及受者(n=80)为研究对象,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供者与常模生存质量;同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血透患者作为活体肾移植受者的对照组,比较活体肾移植受者与对照组SF-36评分。运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供者与常模、受者与常模的心理状况。结果供者SF-36量表的生理健康维度中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供者躯体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模(P<0.05);供者SF-36量表的心理健康维度中的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供者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受者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维度各个项目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供者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5),但均低于50分,说明供者无焦虑、抑郁状态。受者SAS焦虑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5),受者SDS抑郁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者SAS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受者SDS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SAS焦虑评分、SDS抑郁评分均高于50分。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不会影响供者的生存质量及心理状态,但是可以提升受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其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者 受供者 生存质量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陈荣鑫 赖兴强 +8 位作者 张磊 方佳丽 徐海林 刘路浩 张鹏 吴佳林 曹米布 马俊杰 陈正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9-335,共7页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危险因素,建立PTDM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5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发生PTDM,分为PTDM组(78例)和非PTDM组(837例)。收集受者的主要指标,对肾移植受者发生PTD... 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发生移植后糖尿病(PTDM)的危险因素,建立PTDM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5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否发生PTDM,分为PTDM组(78例)和非PTDM组(837例)。收集受者的主要指标,对肾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PTDM预测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结果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BMI)、术前餐后2 h血糖、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是肾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PTDM预测模型为logit(P)=2.199×糖尿病家族史(有=1,无=0)+0.109×BMI+0.151×餐后2 h血糖(mmol/L)+0.508×糖化血红蛋白(%)-9.123。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联合4种预测因子预测肾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0[95%可信区间(CI)0.786~0.873],界值为0.0608,灵敏度为0.821,特异度为0.700,约登指数为0.521(P<0.05)。结论糖尿病家族史、BMI、术前餐后2 h血糖、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是肾移植受者发生PTDM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4种预测因子的PTDM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后糖尿病(PTDM)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糖化血红蛋白 糖耐量减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体肾移植中单发结石供肾的处理与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正 张磊 +5 位作者 马俊杰 方佳丽 李光辉 徐璐 赖兴强 潘光辉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中有单发结石的供肾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3例术前发现单侧肾结石的活体肾移植供肾的处理经验。切取该侧肾脏作为供肾,并在体外行输尿管镜完整取石,之后按常规术式行肾移植术。结果 3例受体术后均未出现移植物... 目的探讨活体肾移植中有单发结石的供肾的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总结3例术前发现单侧肾结石的活体肾移植供肾的处理经验。切取该侧肾脏作为供肾,并在体外行输尿管镜完整取石,之后按常规术式行肾移植术。结果 3例受体术后均未出现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等早期并发症。3对供、受体分别随访34、45、62个月,行移植肾泌尿系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供体保存肾及受体移植肾均未见新发结石及尿路梗阻表现。所有供、受体肾功能良好。3例供体随访至今,未发现尿常规异常。其中1例受体术后发生Ig A肾病,考虑为肾病复发,与结石无关。结论对于活体肾移植术中的单发结石,采用供肾切取后体外输尿管镜取石是处理供肾结石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 肾结石 输尿管镜取石 体外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muKnow检测免疫细胞功能在肾移植术后免疫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磊 陈正 +6 位作者 张异蕊 郭予和 马俊杰 方佳丽 李光辉 徐璐 潘光辉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Immu Know检测免疫细胞功能在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实施肾移植手术的106例尿毒症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内发生感染或急性排斥反... 目的探讨Immu Know检测免疫细胞功能在监测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器官移植科实施肾移植手术的106例尿毒症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2个月内发生感染或急性排斥反应时抽取血液标本。采用Immu Know测定CD4+T细胞内的三磷腺苷(ATP)含量。观察与比较不同临床状态肾移植患者的ATP含量,包括术前组、稳定组、急性排斥反应组和感染组(含重症肺炎)。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T细胞、CD8+T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了解ATP值与他克莫司(FK506)和环孢素(Cs A)血药谷浓度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患者ATP含量低于术后稳定组患者(P<0.001),其中发生重症肺炎患者ATP含量低于发生其他感染的患者(P<0.05)。感染组患者的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稳定组患者(P<0.05)。ATP含量与移植患者术后FK506和Cs A血药谷浓度无相关性。结论 Immu Know检测可用于监测肾移植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状态。CD4+T细胞内ATP含量检测对术后感染,特别是对重症肺炎有提示和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免疫细胞功能检测 三磷腺苷 T 细胞亚群 重症肺炎 急性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肾联合移植受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荣鑫 方佳丽 +7 位作者 张磊 李光辉 刘路浩 张鹏 吴佳林 马俊杰 郭泽彬 陈正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0-287,共8页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供、受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胰肾联合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供、受者标本采用VITEK-2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供受者标本病原菌来源分布与构成比、多重耐药菌... 目的探讨胰肾联合移植供、受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1例胰肾联合移植供、受者的临床资料。供、受者标本采用VITEK-2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供受者标本病原菌来源分布与构成比、多重耐药菌分布特征、受者感染发生情况及病原菌耐药特征。结果供者1294份标本共培养出395株病原菌,检出率为30.53%。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受者10507份标本共培养出269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25.60%。革兰阴性菌以嗜麦芽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屎肠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供者395株病原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耐药菌16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8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21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2株、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1株;受者2690株病原菌中,ESBL阳性耐药菌73株、CR-PA 44株、CR-AB 31株、MDR/PDR-PA 3株。受者发生供者来源性感染1例,术后1年内发生肺炎69例、泌尿系统感染52例、腹腔感染35例、血行感染2例。革兰阴性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结论革兰阴性菌是SPK受者主要感染病原菌,对部分抗生素耐药,未获得培养结果前可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后根据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以提高SPK受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肾联合移植 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真菌 供者来源性感染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供肾在青年受者体内的病理学改变 被引量:6
6
作者 方佳丽 陈正 +6 位作者 马俊杰 李光辉 徐璐 张磊 郭予和 张异蕊 潘光辉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5期335-339,共5页
目的研究老龄供肾在青年受者体内的病理学改变,探讨老龄供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实施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14例老龄供者(年龄>55岁)和14例青年受者(年龄<30岁... 目的研究老龄供肾在青年受者体内的病理学改变,探讨老龄供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移植科实施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14例老龄供者(年龄>55岁)和14例青年受者(年龄<30岁)。对每例老龄供肾进行零时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接受老龄供肾的青年受者在移植后6个月进行常规的移植肾活检。观察老龄供肾移植后的肾脏组织病理结构改变。结果老龄供肾移植至青年受者体内6个月后组织病理结构发生改变:肾小动脉病变程度较移植前减轻;肾小动脉硬化指数较移植前减轻(P<0.05);肾小球硬化比例移植前后变化不大(P>0.05)。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较移植术前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黏连蛋白(LN)表达水平较移植前降低(P<0.05)。结论老龄供肾移植到青年受者体内后,其组织病理学结构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肾移植 年龄 供者 肾小球硬化 肾间质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亲属活体供肾在青年受体内病理学改变的长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方佳丽 陈正 +8 位作者 马俊杰 李光辉 徐璐 张磊 尹威 赖兴强 郭予和 张异蕊 潘光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81,共7页
目的通过长期病理随访探讨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根据供体年龄不同,将28例青年受体分为观察组(14例,高龄供体)和对照组(14例,中青年供体)。分别比较两组移植肾术后7年的存活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 目的通过长期病理随访探讨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的安全性。方法根据供体年龄不同,将28例青年受体分为观察组(14例,高龄供体)和对照组(14例,中青年供体)。分别比较两组移植肾术后7年的存活情况及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cr)水平;比较两组在零时、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活组织检查(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评分;比较两组受体术后6个月、术后7年移植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指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层黏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及细胞衰老相关指标细胞间连接蛋白(Cx)43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移植肾术后7年存活率分别为78.5%和9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术后7 d Scr水平分别为190、160μmol/L,术后1个月Scr水平分别为170、125μmol/L,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S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移植肾组织零时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后7年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组内各时间点比较,术后7年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高于零时活检及术后6个月活检的慢性病理损伤总评分(均为P<0.05)。两组术后7年移植肾组织中CTGF、TGF-β、LN、FN、mTOR、Cx43表达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长期随访结果显示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与接受中青年供肾的病理学改变相似,从病理学角度考虑青年受体接受高龄供肾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高龄供体 边缘供体 慢性病理损伤评分 肾小球硬化 肾小动脉硬化 肾间质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肾脏衰老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猫抓病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尹威 陈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4-96,共3页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又名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通过猫、狗抓或咬伤所致的传染病,由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以抓、咬伤处皮肤感染及引流区的淋巴结肿大或化脓为特征。由于该病的发生率低,...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又名良性淋巴网状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通过猫、狗抓或咬伤所致的传染病,由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以抓、咬伤处皮肤感染及引流区的淋巴结肿大或化脓为特征。由于该病的发生率低,多以散发为主,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常易造成误诊、误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移植科近期收治1例肾移植术后猫抓病的患者,借助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明确诊断,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学 猫抓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