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耐受的神经保护作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思考
1
作者 徐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281-283,共3页
尽管目前对脑缺血所致的细胞损伤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临床上仍缺乏确实有效的药物用以治疗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死亡。近年的研究表明,多种器官,包括大脑短时间暴露于某种亚致死量的损伤因素后,机体会启动内在相应的耐受机制,从而使... 尽管目前对脑缺血所致的细胞损伤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临床上仍缺乏确实有效的药物用以治疗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死亡。近年的研究表明,多种器官,包括大脑短时间暴露于某种亚致死量的损伤因素后,机体会启动内在相应的耐受机制,从而使这些器官对后续或之前发生的缺血起保护作用,这一过程被称为缺血耐受( ischemic tolerance, IT)[1-2]。对脑IT的研究有助于阐明机体潜在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为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药物研发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转化医学研究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4在缺血性卒中后的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伍晓梅 彭林辉 +1 位作者 李孔平 左夏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3-699,共7页
水通道蛋白4(AQP4)为大脑中最为丰富的水通道蛋白成员,其功能活动与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过程紧密相关。缺血性卒中后,机体通过转录过程以及翻译后修饰等多种方式影响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磷酸化状态以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极性分布。作者综述... 水通道蛋白4(AQP4)为大脑中最为丰富的水通道蛋白成员,其功能活动与缺血性卒中后的病理过程紧密相关。缺血性卒中后,机体通过转录过程以及翻译后修饰等多种方式影响AQP4蛋白的表达水平、磷酸化状态以及其在细胞膜上的极性分布。作者综述了AQP4的基本结构、生理功能及其在缺血性卒中后的动态表达变化与作用机理,具体讨论了AQP4在缺血性卒中后脑组织水肿形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和神经炎症加剧中作用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探索针对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质4 缺血性卒中 脑水肿 血-脑屏障 神经胶质 神经炎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血通抑制Bim依赖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3
作者 潘甚豪 曹东芳 +5 位作者 赵凡一 赵思捷 张承皓 梁建峰 伍健伟 袁忠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9-556,共8页
【目的】探究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成熟7 d的CGNs分为存活对照组(用含K+浓度为25 mmol/L的培养基,即25 K组)、凋亡组(用含K+浓度为5 mmol/L的培养基,即... 【目的】探究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对Sprague-Dawley(SD)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成熟7 d的CGNs分为存活对照组(用含K+浓度为25 mmol/L的培养基,即25 K组)、凋亡组(用含K+浓度为5 mmol/L的培养基,即5 K组)、以1/50、1/40、1/30、1/20、1/10浓度(稀释50、40、30、20、10倍)疏血通注射液处理组(25 K以及5 K合并疏血通处理组)以及对应不同浓度(2 U/mL、2.5 U/mL、3.34 U/mL、5 U/mL、10 U/mL)水蛭素处理组(25 K以及5 K合并水蛭素处理组),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并统计凋亡率。在蛋白印迹实验中,在25 K和5 K条件下用1/50、1/10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以及对应2 U/mL、10 U/mL浓度水蛭素处理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Bim、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核染色结果显示,与25 K存活对照组比较,5 K凋亡组凋亡率增加;与25 K存活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与5 K凋亡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注射液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凋亡率下降,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凋亡率下降越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5 K凋亡组比较,不同浓度疏血通与水蛭素处理细胞后Cleaved Caspase-3、Bim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疏血通及其主要成分水蛭素通过抑制Bim表达,进而抑制线粒体依赖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颗粒神经元 凋亡 疏血通 水蛭素 BIM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G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9
4
作者 姚海燕 黄清梅 +7 位作者 邱伟 徐辉明 刘天妮 杨华才 陈百铿 刘思 高聪 龙友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646-65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NMOS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NMOSD患者57例、多发性硬化(multip...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MOG)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 NMOS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NMOSD患者57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患者29例,回顾性分析MOG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9/57(15.8%)NMOSD患者血清MOG抗体阳性,其中1例患者血清MOG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抗体双阳性,2/29(6.9%)MS患者血清MOG抗体阳性,两组患者MO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G抗体阳性NMOSD患者男女比例为1:7,平均起病年龄为(41.4±11.5)岁,与MOG抗体阴性组以及AQP4抗体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G抗体阳性NMOSD组、MOG抗体阴性NMOSD组的病程均比AQP4抗体阳性NMO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MOG抗体阳性NMOSD组与MOG抗体阴性NMO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以复发为主,平均复发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G抗体阳性NMOSD患者出现视神经炎比例为62.5%,AQP4抗体阳性组比例为43.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颅内病灶的形态以及部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OG抗体阳性NMOSD患者多为单发长节段脊髓病灶,脊髓病灶数量比MOG抗体阴性组和AQP4抗体阳性组更少,但三组单个脊髓病灶所对应的中位椎体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G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女性比例更高,以复发为主,病程较短,易合并视神经炎,影像学表现与AQP4抗体阳性的NMOSD相比无明显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临床特点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G蛋白OsRab5b的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军丽 龙跃生 徐增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9-145,共7页
旨在研究水稻Os Rab5b亚细胞定位及第二位甘氨酸在蛋白定位中的作用。利用药物、细胞器标记物和示踪染料处理Os Rab5b-GFP与Os Rab5b(Gly2Ala)-GFP的转基因BY-2细胞,然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Os Rab5b-GFP转基因细胞呈现... 旨在研究水稻Os Rab5b亚细胞定位及第二位甘氨酸在蛋白定位中的作用。利用药物、细胞器标记物和示踪染料处理Os Rab5b-GFP与Os Rab5b(Gly2Ala)-GFP的转基因BY-2细胞,然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Os Rab5b-GFP转基因细胞呈现出大量的分散点状结构和少量细胞质弥散信号;wortmannin处理可以使Os Rab5b-GFP标记的点状结构膨胀成小的环状结构;采用100μg/m L布雷菲德菌素A(BFA)处理可使Os Rab5b-GFP标记的结构聚集。大部分的Os Rab5b-GFP信号都可以与前液泡区标记蛋白VSRAt-1共定位。在内吞示踪染料FM4-64摄取的第60 min,Os Rab5b-GFP标记的结构大部分被FM4-64标记。突变体Os Rab5b(Gly2Ala)-GFP弥散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而且不受wortmannin或BFA药物处理的影响。Os Rab5b定位于BY-2细胞的前液泡区,Gly2在蛋白准确定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Rab5b 亚细胞定位 前液泡区 内吞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通过下调MCM 2-7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慧锋 袁忠民 +5 位作者 吴森斌 马莹 赵凡一 何伟文 梁建峰 伍健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30-538,共9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251和H4细胞,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帕比司他(LBH589)和M344、伏立诺他(SAHA)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s)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U251和H4细胞,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帕比司他(LBH589)和M344、伏立诺他(SAHA)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改变,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法分别检测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MCM)蛋白家族成员MCM2、MCM3、MCM4、MCM5、MCM6和MCM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包括帕比司他和曲古霉素(TSA)处理U251细胞后,Brd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DNA复制能力。用MCM抑制剂环丙沙星(CPX)处理U251和H4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进程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DACIs降低了U251和H4活细胞数量(P<0.05);HDACIs组BrdU的掺入率降低(P<0.05);HDACIs减少细胞周期S期的比率(P<0.05);Western blotting和qPCR结果显示,HDACIs降低MCM2-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CPX降低了U251和H4活细胞数量(P<0.05),减少细胞周期S期的比率(P<0.05)。【结论】HDACIs通过下调MCM2-7表达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MCM2-7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M失活诱导GADD45α依赖的小脑颗粒神经元凋亡
7
作者 吴森斌 伍健伟 +5 位作者 马莹 赵凡一 曹东芳 梁建峰 胡坤华 袁忠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8-767,共10页
【目的】探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激酶失活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成熟7 d的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分别用含25 mmol/L KCl(25 K)培养基、5 mmol/L KCl(5 K)培养基和含ATM特异性抑制剂(Ku55933,10μmol/L;K... 【目的】探究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ATM)激酶失活诱导神经元凋亡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体外成熟7 d的小脑颗粒神经元(CGNs)分别用含25 mmol/L KCl(25 K)培养基、5 mmol/L KCl(5 K)培养基和含ATM特异性抑制剂(Ku55933,10μmol/L;Ku60019,15μmol/L)的25 K培养基后进行免疫印迹检测ATM、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或培养8 h后进行Hoechst染色分析。在C6细胞和CGNs中转染ATM和GADD45α特异性siRNA,q-PCR和免疫印迹验证其干扰效率。体外成熟5 d的CGNs通过磷酸钙转染ATM特异性siRNA和pCMV-EGFP 48 h后进行Hoechst染色和凋亡分析。体外成熟7 d的CGNs用含ATM特异性抑制剂的25 K培养基培养8 h后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鉴定和通路富集分析。体外成熟5 d的CGNs通过磷酸钙转染GADD45α特异性siRNA和pCMV-EGFP 48 h,用含15μmol/L Ku6的25 K培养基处理8 h或5 K培养基处理8 h后进行Hoechst染色和凋亡分析。【结果】与25 K组相比,5 K处理组和ATM特异性抑制剂处理组的CGNs ATM蛋白表达降低、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细胞核固缩率增加。C6细胞和CGNs中转染ATM和GADD45α特异性siRNA后有效降低ATM和GADD45α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相比,CGNs转染ATM特异性siRNA后,细胞核固缩率升高。在Ku55933处理组中鉴定出835个基因表达上调,848个基因表达下调;在Ku60019处理组中鉴定出454个基因表达上调,314个基因表达下调;274个基因在Ku5处理组和Ku6处理组中共同上调,179个基因在Ku5处理组和Ku6处理组中共同下调,其中ATM下游靶标GADD45α表达上调;通路富集结果显示TNF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和凋亡信号通路等被显著富集。与对照相比,抑制剂处理组和5K组GADD45α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相比,转染GADD45α特异性siRNA后用含15μmol/L Ku60019的25 K培养基处理8 h或5 K培养基处理后的CGNs细胞核固缩率降低。【结论】ATM活性降低诱导GADD45α依赖的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凋亡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发 生长停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α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
8
作者 石喆 左夏林 +2 位作者 彭林辉 卢志伟 李孔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38-3145,共8页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电凝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的局灶性皮层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术后1~4周的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电凝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的局灶性皮层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术后1~4周的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丘脑VPN区NeuN、GFAP、Iba-1和Iba-1^(+)/CD68^(+)(M1型小胶质细胞)及Iba-1^(+)/CD206^(+)(M2型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通过免疫印迹检测丘脑VPN区IL-1β、TNF-α、IL-10和Arg-1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4周时NeuN免疫阳性细胞减少(P<0.05),GFAP和Iba-1免疫阳性细胞增多(P<0.05),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M2型小胶质细胞相比,模型组4周梗死同侧丘脑VPN区M1型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论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可能参与了大脑皮层梗死后同侧丘脑损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远隔损害 丘脑 小胶质细胞极化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 被引量:33
9
作者 徐恩 温海霞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20-26,共7页
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率较高且易复发,是临床病死和病残的重要原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众多,不可干预因素包括高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等;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 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率较高且易复发,是临床病死和病残的重要原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众多,不可干预因素包括高龄、性别、低出生体重、种族和遗传等;可干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及其他心脏疾病、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肥胖、吸烟、不健康生活方式、酗酒、代谢综合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其中高血压为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和管理,能够减少或延缓脑血管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危险因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局部梗死后继发远隔损害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左夏林 侯清华 +1 位作者 李昕雨 徐恩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39-542,共4页
大脑局部梗死的损伤并不局限在梗死病灶及其周围组织,远离原发病灶的部位也会出现功能异常。大脑局部梗死后继发远隔部位损害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神经轴突变性、神经递质调节失衡、炎性反应、神经毒性物质产生、神经营养障碍以及... 大脑局部梗死的损伤并不局限在梗死病灶及其周围组织,远离原发病灶的部位也会出现功能异常。大脑局部梗死后继发远隔部位损害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神经轴突变性、神经递质调节失衡、炎性反应、神经毒性物质产生、神经营养障碍以及自噬激活等有关。由于大脑局部梗死后继发远隔损害具有延后性,针对远隔部位的治疗可能延长大脑梗死治疗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远隔损害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ip60(KAT5)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郅程 袁忠民 +3 位作者 赖妙玲 廖德贵 郝卓芳 张新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与Tip60(KAT5)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口腔鳞状细胞共49例及癌旁正常口腔组织36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p60(KAT5)的表达状态。体外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及UM1细胞株,Tip60(KAT5)抑制剂Nu9...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分化程度与Tip60(KAT5)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口腔鳞状细胞共49例及癌旁正常口腔组织36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ip60(KAT5)的表达状态。体外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及UM1细胞株,Tip60(KAT5)抑制剂Nu9056处理Cal27及UM1细胞株后,MTT比色法检测Nu9056对Cal27及UM1细胞株增殖的影响。[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Tip60(KAT5)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00);随着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降低,Tip60(KAT5)的表达增高,且其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程度的降低呈明显正相关(r=0.461,P=0.001);随着浓度及时间的增加,Nu9056对Cal27及UM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加,呈浓度及时间依赖关系(P<0.05)。[结论]T ip60(KAT5)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其的组织学分化程度相关,Tip60(KAT5)可作为预测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Tip60(KAT5) Nu90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SCN1A突变的Dravet综合征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晓蓉 赖锦星 +5 位作者 刘柳 余璐 孙辉 舒江红 黎冰梅 廖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39-1843,共5页
目的:对Dravet综合征误诊误治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在我院近3年就诊经SCN1A基因检测确诊的Dravet综合征患者的病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曾被误诊为其他癫痫综合征并使用钠通道阻滞剂错误治疗分为诊治正确... 目的:对Dravet综合征误诊误治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在我院近3年就诊经SCN1A基因检测确诊的Dravet综合征患者的病程进行分析,根据患者是否曾被误诊为其他癫痫综合征并使用钠通道阻滞剂错误治疗分为诊治正确组和误诊误治组,对两组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共收集Dravet综合征患者35例,其中误诊误治组14例,误诊率为40.0%,被误诊为症状性局灶性癫痫最为常见。误诊误治组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龄为(5.50±3.56)个月,平均确诊年龄为(83.57±105.62)个月。误诊误治组脑电图异常的比例、以部分性发作起病的患者比例、起病最初1年中发作频率、以无热发作为起病形式的患者比例、出现持续状态和簇集发作的患者比例均高于诊治正确组,但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误诊误治组中确诊前就有生长发育迟滞且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诊治正确组(P=0.005,P=0.002)。结论:Dravet综合征在临床上常被误诊,最常被误诊为症状性局灶性癫痫。确诊前有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伴有生长发育迟滞是其被误诊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应及时进行基因筛查以协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AVET综合征 钠通道 基因突变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miR-203对人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之虎 韦思羽 +6 位作者 农朝赞 韦仕喻 农少云 郭凌霄 李育敏 何金花 杨林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过表达的微小RNA-203(microRNA-203,miR-20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miR-203的真核表达载体pmiR-203转染K56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内miR-203的表达。将K562细胞分...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过表达的微小RNA-203(microRNA-203,miR-203)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miR-203的真核表达载体pmiR-203转染K562细胞,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内miR-203的表达。将K56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s2O3组、pmiR-203组、空质粒对照组、As2O3联合空质粒对照组和As2O3联合pmiR-203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内Bcr/abl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Bcr/abl 3'UTR和Bcr/abl mut-3'UTR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将其与pmiR-203共转染K562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判断miR-203是否与Bcr/abl基因的3'UTR结合。结果:miR-203的真核表达载体pmiR-203转染K562细胞后,细胞内miR-20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表达miR-203联合As2O3使K562细胞对As2O3的敏感性提高到单用As2O3的4.86倍,IC50从3.4μmol/L降低至0.7μmol/L,两者联用表现为协同作用。As2O3联合pmiR-203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As2O3联合空质粒对照组[(29.97±3.19)%vs(10.77±1.71)%,P<0.05]。过表达miR-203显著下调K562细胞内Bcr/abl蛋白的表达水平。Bcr/abl 3'UTR中带有明确的miR-203结合位点。结论:miR-203可提高白血病K562细胞对As2O3的敏感性,miR-203和As2O3联用对K562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iR-203直接下调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微小RNA-203 白血病 K562细胞 BCR/A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有效灌注压的无创检测及其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兵 袁芳 +4 位作者 梁云云 傅贤 解龙昌 殷建瑞 高庆春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8期638-644,共7页
目的探索脑血流有效灌注压(eff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e)的无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CPPe与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 目的探索脑血流有效灌注压(eff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e)的无创检测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CPPe与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1例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评估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大脑中动脉无创血压、有创血压及血流速度,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计算CPPe,比较TCD、DSA评价CPPe的有效性。同时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研究(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NASCET)标准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比较各组间的血管狭窄危险因素、CPPe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CPPe和NIHSS评分与颈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创和无创CPPe比较,结果发现有创CPPe的中位数为56.6 mmHg,无创CPPe的中位数为57.8 mmHg,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3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创CPPe的中位数分别为60.6 mmHg、42.5 mmHg和1.6 mmHg;无创CPPe的中位数分别为62.2 mmHg、42.7 mmHg和0.27 mmHg;NIHSS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4、3和8;比较CPPe、NIHSS评分在各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H值分别为26.906、26.906及11.233(P<0.01)。相关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CPPe与DSA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2和-0.814,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NIHSS评分与DSA显示的血管狭窄程度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22,差异无显著性(P>0.05)。〈br〉 结论通过TCD无创检测并计算CPPe的新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CPPe,而且CPPe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这使得CPPe可能可以为脑血管病患者无创脑血流检测、指导个体化血压调控提供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血流有效灌注压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曲文 翁洁玲 +9 位作者 李文斌 胡斌 邓悦 石奕武 郝卓芳 王进纲 姚建玲 刘晓蓉 黎冰梅 廖卫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3178-3180,共3页
目的:分析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癫痫中心近5年内经病理诊断为颞叶FCD患者术前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人口社会学、临床症状学及术前IQ测量结果等。结果:FCD智力低下发... 目的:分析颞叶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患者术前智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本癫痫中心近5年内经病理诊断为颞叶FCD患者术前各方面的资料,包括人口社会学、临床症状学及术前IQ测量结果等。结果:FCD智力低下发生率为42.6%。文化程度及服用托吡酯(topiramate,TPM)与FCD术前IQ相关,且文化程度是术前IQ的预测因子。结论 :颞叶FCD患者术前智力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并可能与TPM服用有关,对低文化程度的该类患者建议避免TPM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托吡酯 智力 前颞叶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oro-Jade B染色与蛋白免疫荧光多标的染色方法
16
作者 左夏林 金吉子 +2 位作者 刘丹丹 孙卫文 徐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71-674,共4页
目的寻找一种Fluoro-Jade B(FJB)染色结合目的蛋白免疫荧光多标的合适方法。方法通过电凝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诱导皮层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变性。实验分为FJB染色结合蛋白免疫荧光组以及目的蛋白免疫荧光结合FJB染色组。大... 目的寻找一种Fluoro-Jade B(FJB)染色结合目的蛋白免疫荧光多标的合适方法。方法通过电凝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诱导皮层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变性。实验分为FJB染色结合蛋白免疫荧光组以及目的蛋白免疫荧光结合FJB染色组。大鼠MCAO后5d断头取脑,脑组织冰冻切片后,按上述两种染色顺序染色,观察两组实验双标的效果。结果 FJB染色结合目的蛋白免疫荧光组中,FJB和蛋白免疫荧光阳性细胞形态清楚,免疫双标效果良好;而蛋白免疫荧光结合FJB染色组,虽然FJB阳性细胞较为清晰,但与之免疫双标的蛋白免疫荧光阳性细胞不清楚,背景模糊,效果不佳。结论在两种免疫双标的方法中,先行FJB染色后再做目的蛋白免疫荧光染色,不会影响蛋白免疫荧光的染色效果,有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O-JADE B 神经元变性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荜茇酰胺通过诱导口腔鳞癌细胞自噬抑制增殖 被引量:5
17
作者 许小鸿 郅程 袁忠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3-549,共7页
【目的】探讨荜茇酰胺(PPLGM)对口腔癌存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及UM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的荜茇酰胺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荜茇酰胺对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胞内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3-Ⅱ(LC3-I、LC3... 【目的】探讨荜茇酰胺(PPLGM)对口腔癌存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口腔鳞状细胞癌Cal27及UM1细胞株,经不同浓度的荜茇酰胺处理后,MTT比色法检测荜茇酰胺对增殖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胞内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I、3-Ⅱ(LC3-I、LC3-Ⅱ)、Beclin1、p62、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ribosomal S6(S6)的表达或活性变化;用自噬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或者Bafilomycin A1(BAFA1)和荜茇酰胺共处理细胞后,检测LC3-Ⅱ、p62表达和细胞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荜茇酰胺显著抑制Cal27及UM1细胞株增殖能力,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1.0、3.0和5.0μmol/L)荜茇酰胺处理细胞均使LC-I、LC3-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Beclin1和p6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荜茇酰胺处理组中p-mTOR和p-S6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单独荜茇酰胺处理比较,3-MA和荜茇酰胺共处理使胞内LC3-I和LC3-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62表达升高(P<0.05),但BAFA1和荜茇酰胺共处理使细胞内p62表达升高(P<0.05),LC3-Ⅱ表达水平无明显改变;3-MA和B AFA1处理都能拮抗荜茇酰胺对细胞活力的抑制效应。【结论】荜茇酰胺通过抑制mTOR/S6通路活性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发生自噬,进而抑制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荜茇酰胺 口腔鳞状细胞癌 自噬 LC-3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硫化氢供体对癫痫大鼠模型海马Nrf2蛋白表达和S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艺泷 黄宝怡 +7 位作者 黄文幸 钟宇婷 詹芷晴 邓镇 汪鹏 刘国辉 朱晓琴 苏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究新型硫化氢(H_(2)S)供体对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 目的探究新型硫化氢(H_(2)S)供体对癫痫大鼠海马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蛋白表达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e,PTZ)制备急性大鼠癫痫模型,并经侧脑室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组),致痫组(epilepsy,EP组),硫化氢干预组(H_(2)S+EP组),硫化氢干预+Nrf2蛋白抑制剂(鸦胆子苦醇,brusatol)组(H_(2)S+Brusatol+EP组)。行为学观察评估大鼠癫痫发作情况,BL-420系统监测各组大鼠脑电波的变化。分光光度法检测海马组织SOD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海马组织Nrf2蛋白的表达。结果行为学观察显示,与EP组相比,H_(2)S+EP组癫痫发作潜伏期延长,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发作级别降低;与H_(2)S+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大鼠癫痫发作潜伏期缩短,发作级别增加。脑电图结果显示,与EP组相比,H_(2)S+EP组癫痫发作波幅减小;与H_(2)S+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大鼠癫痫发作波幅增大。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与EP组相比,H_(2)S+EP组大鼠海马组织SOD活性显著增高(P<0.05);与H_(2)S+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EP组相比,H_(2)S+EP组海马组织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H_(2)S+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与EP组相比,H_(2)S+Brusatol+EP组Nrf2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_(2)S可以抑制癫痫发作,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上调Nrf2蛋白的表达,增高SOD活性,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癫痫 NRF2 超氧化物歧化酶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与HLA⁃B*1502、HLA⁃B*1301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民福利 王晓 +2 位作者 范翠霞 郭静 秦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080-2083,2088,共5页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cADRs)与HLA⁃B*1502、HLA⁃B*1301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联合多中心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募集服用OXC后出现cADRs的患者、OXC耐受...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导致的皮肤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reactions,cADRs)与HLA⁃B*1502、HLA⁃B*1301基因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联合多中心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募集服用OXC后出现cADRs的患者、OXC耐受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提取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Sanger测序法检测HLA⁃B基因型;采用χ2检验比较病例组和耐受对照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HLA⁃B*1502、HLA⁃B*1301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募集到15例OXC⁃cADRs、64例OXC耐受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1例OXC导致Stevens⁃Johnson综合症(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患者为HLA⁃B*1502基因阳性,14例OXC导致轻度斑丘疹(maculopapular exanthem,MPE)患者中HLA⁃B*1502基因阳性率为14.29%(2/14),HLA⁃B*1502的阳性率在OXC导致MPE组与OXC耐受对照组、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C⁃MPE组的HLA⁃B*1301基因阳性率为42.86%,显著高于OXC耐受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OXC导致SJS/TEN可能与HLA⁃B*1502有关系;OXC导致MPE可能与HLA⁃B*1301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轻度皮疹 SJS/TEN HLA⁃B*1502 HLA⁃B*13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喹莫德对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
20
作者 柳晓蕊 袁忠民 +3 位作者 郅程 张媚媚 简晓顺 彭怀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029-2036,共8页
目的 探索他喹莫德(Tasquinimod,Tasq)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细胞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干细胞特性等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开发Tasq作为潜在治疗GBM的药物... 目的 探索他喹莫德(Tasquinimod,Tasq)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细胞增殖、迁移、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干细胞特性等恶性表型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开发Tasq作为潜在治疗GBM的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通过CCK-8法、细胞凋亡染色、Transwell实验、克隆形成实验评价Tasq对不同GBM细胞系(U87、U251)增殖、凋亡、迁移和集落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EMT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肿瘤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Tasq对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GSC)球体形成能力的影响,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GSC中干细胞特性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Tasq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抑制U87和U251的增殖;Tasq能抑制U87和U251迁移和集落形成,诱导其发生凋亡;Tasq促进凋亡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的同时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和EMT相关蛋白(Snail、Vimentin)的表达;Tasq能显著降低GSC的成球能力及干细胞特性相关蛋白(SOX2、Nestin)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asq能在体外抑制GBM细胞增殖、迁移、集落形成,诱导其凋亡,Tasq可能通过抑制GBM细胞的EMT和干细胞特性抑制其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喹莫德 胶质母细胞瘤细胞 上皮间质转化 干细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