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沟槽性胰腺炎1例
1
作者 卓静薇 冯巨滨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143-146,共4页
沟槽性胰腺炎是侵犯胰腺和十二指肠之间解剖区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这个特殊的解剖区域为胰腺沟区域[1,2]。沟槽性胰腺炎最早由德国学者Becher首次报道[3],其病变特点是胰腺和十二指肠之间的“滑动面”瘢痕形成、血管受压、十... 沟槽性胰腺炎是侵犯胰腺和十二指肠之间解剖区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这个特殊的解剖区域为胰腺沟区域[1,2]。沟槽性胰腺炎最早由德国学者Becher首次报道[3],其病变特点是胰腺和十二指肠之间的“滑动面”瘢痕形成、血管受压、十二指肠肠壁增厚、十二指肠狭窄僵硬、十二指肠壁内囊肿、胆总管腔内狭窄、胰管狭窄或扩张等[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槽性胰腺炎 案例分析 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毅毅 卢逸 严志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2期75-77,108,共4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止血加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护理治疗,试验...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止血加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护理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d,比较两组的出血控制率、出血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系统性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出血控制率更高(对照组24h、48h、72h的控制率分别为63.33%、71.67%、81.67%;试验组24h、48h、72h的控制率分别为78.33%、81.67%、91.67%);且试验组的出血控制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34.81±7.76)h、(6.62±1.95)d]均短于对照组[(39.61±12.56)h、(8.97±2.46)d]。从两组患者治疗中或治疗后的系统性血流动力学比较来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表现为心输出量(CO)显著降低,治疗后均表现为心率(HR)降低,平均动脉压(MAP)降低,但试验组CO、HR降低程度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相比于常规内镜止血加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护理治疗的手段,在此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输血量,稳定血流速度,提升控制率,降低出血控制时间,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止血 奥曲肽 控制时间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相关性肌减少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甘静娣 周靖 +4 位作者 涂艳梅 钟彩珍 谭姣燕 叶梁莹 周继远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55-60,共6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肌减少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进行肌减少评估、甲烷⁃氢呼气试验、C13⁃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分析肌减少...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肌减少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硬化患者进行肌减少评估、甲烷⁃氢呼气试验、C13⁃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分析肌减少的发生与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化患者肌减少的发生率高达50.85%,并随肝功能分级的进展,肌减少发生率上升(P<0.05);肝硬化患者肌减少的发生与肠道细菌过度生长呈正相关(χ^(2)=3.33,P<0.01);肝硬化患者肌减少的发生与幽门螺杆感染呈正相关(χ^(2)=4.05,P<0.05)。结论:通过检测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是否失衡,可初步提示患者肌减少发生的风险程度。肝硬化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需及时根治,同时加强健康教育以预防肌减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肌减少 肠道菌群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蓝激光成像NICE分型及JNET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贵德 马东升 +1 位作者 周伟新 杨辉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评估及比较内镜下蓝激光成像(blue laser imaging,BLI)基础上的国际结直肠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NICE)分型及日本窄带成像技术专家组(Japan Narrow-Band Imaging Expert Team,... 目的评估及比较内镜下蓝激光成像(blue laser imaging,BLI)基础上的国际结直肠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endoscopic,NICE)分型及日本窄带成像技术专家组(Japan Narrow-Band Imaging Expert Team,JNET)分型诊断结直肠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下BLI观察的130处结直肠息肉,应用NICE分型及JNET分型进行分类,对比分析内镜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结果病理诊断非肿瘤性息肉37处,肿瘤性息肉93处。NICE分型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79.6%、86.5%、93.7%、62.7%和81.5%,JNET分型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89.2%、97.3%、98.8%、78.3%和91.5%。放大镜观察JNET分型诊断肿瘤性病准确率明显优于非放大镜观察的NICE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P<0.05)。在直径臆5 mm的92处息肉中,NICE分型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7.8%、87.9%和75.0%,JNET分型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总体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4.7%、97.0%和89.1%,两者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P=0.012)。而>5 mm的38处息肉先后依据NICE分型和JNET分型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蓝激光内镜下JNET分型诊断肿瘤性病变明显优于NICE分型,其主要优势在于诊断微小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蓝色激光成像 放大内镜 NICE分型 JNE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