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林晓圳 罗承锋 熊龙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onset-to—balloontime,SOTBT)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8例行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STE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SOTBT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symptom-onset-to—balloontime,SOTBT)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8例行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STE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SOTBT分为A组(SOTBT〈6h)和B组(6—12h),比较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术后1hST段50%回落率、CK-MB与eTnI峰值、术前与术后24h及1周BNP、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A组PCI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3级血流率、TMP3级率及ST段50%回落率均显著高于B组,CK—MB、eTnI峰值显著低于B组;两组术前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h及1周A组BNP均显著低于B组,LVEF显著高于B组。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缩短SOTBT能够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ST段抬高 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异黄酮抑制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肥厚及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璟 成传访 +2 位作者 李惠波 罗燕华 区文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060-4063,共4页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使用腹主动脉缩窄(TAAC)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TAAC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以及毛蕊异黄酮处理组(calycosin组),术后1周每天腹腔给药。8周后行超声心动... 目的探讨毛蕊异黄酮对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使用腹主动脉缩窄(TAAC)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TAAC组、溶剂对照组(vehicle组)以及毛蕊异黄酮处理组(calycosin组),术后1周每天腹腔给药。8周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左心室有创压以及心脏组织中JAK1、STAT3蛋白表达量。结果 8周后,与TAAC组、vehicle组相比较,calycosin组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IVS、LVESD、LVESV均明显降低(P <0.05),LVEDD、LVEDV明显升高(P <0.05),LVEF无明显改变(P> 0.05);calycosin组大鼠心室收缩末压及±dp/dt明显升高(P <0.05);calycosin组心肌组织JAK1、STAT3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AAC组与vehicl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毛蕊异黄酮在大鼠压力负荷心肌肥厚中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异黄酮 心肌肥厚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及动脉僵硬度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田朝伟 晋荣 +2 位作者 王丽 钟赟 刘世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4-1038,共5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动脉僵硬度与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92例,健康对照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相关血液生化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及动脉僵硬度与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EH患者92例,健康对照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相关血液生化检查,检测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和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结果:EH组的血清UA明显高于对照组[(361.51±83.81)μmol/L vs(317.03±62.22)μmol/L,P<0.05];EH组IMT及异常检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69±0.14)mm vs(0.60±0.12)mm,42.39%vs 10.00%,P<0.05];45例EH患者检出颈动脉斑块,随着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增高,血清UA水平依次增高[(285.25±78.41)μmol/L、(341.19±63.99)μmol/L和(401.33±88.49)μmol/L,P<0.05];软斑块组(n=11)的血清UA水平较硬斑块组(n=34)显著增高[(389.00±69.45)μmol/L vs(323.03±72.71)μmol/L,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FPWV与年龄(r=0.414)、收缩压(r=0.224)、脉压(r=0.270)和血清UA(r=0.219)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UA水平增高是EH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UA水平可反映颈动脉斑块的严重程度及稳定性,EH患者随着血清UA水平增高大动脉弹性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尿酸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僵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外泌体释放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郭贵显 成传访 +5 位作者 顾杰蕾 周文怡 汤晓燕 钟赟 陈颜芳 刘世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13-2119,共7页
目的:探讨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释放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TALEN技术靶向性敲除Rab27a基因构建外泌体释放缺失小鼠模型,随后分离、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培养基中的外泌体,并用... 目的:探讨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释放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TALEN技术靶向性敲除Rab27a基因构建外泌体释放缺失小鼠模型,随后分离、培养并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外泌体提取试剂盒提取培养基中的外泌体,并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计数外泌体的数量,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大小及形态。利用Ed U实验及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来评价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TUNEL染色及MTS实验检测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结果:敲除Rab27a的间充质干细胞释放外泌体的数量明显减少,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释放能显著降低其增殖及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结论:抑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释放可导致其增殖能力及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LEN技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ab27a基因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