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艾蒿花粉诱导小鼠过敏性哮喘及其内在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玲慧 李林梅 +3 位作者 谢焕城 宋仕杰 何颖 陶爱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构建艾蒿花粉诱导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并探讨其内在型,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方法。方法:采用艾蒿花粉粗提物(MPE)腹腔致敏和滴鼻激发的方式构建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致敏PBS激发组(P-P)、MPE致敏PBS激发... 目的:构建艾蒿花粉诱导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并探讨其内在型,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方法。方法:采用艾蒿花粉粗提物(MPE)腹腔致敏和滴鼻激发的方式构建BALB/c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BS致敏PBS激发组(P-P)、MPE致敏PBS激发组(M-P)、MPE致敏MPE激发模型组(M-M)。最后1次滴鼻激发24 h后,测定小鼠气道反应性;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对BALF各类炎症细胞进行分类统计;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α-SM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肺组织和血清IFN-γ、IL-4、IL-5、IL-13和IL-17A,以及血清总IgE、MPE特异性IgE、IgG1和IgG2a水平。结果:MPE诱导小鼠呈现哮喘典型病理学特征,包括气道反应性升高、气道周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杯状上皮细胞化生增多、气道平滑肌增厚和气道周围纤维蛋白沉积等,BALF细胞总数由对照组的<1×10^(5)个/ml增加到模型组的>5×10^(5)个/ml,肺部炎症细胞浸润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且肺组织IL-4、IL-13和IL-17A、血清IL-5、IL-13水平均升高,血清总IgE水平及MPE特异性IgE、IgG1和IgG2a水平均显著升高。结论:MPE致敏激发可成功诱导小鼠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过敏性哮喘,并伴有2型和17型炎症因子分泌增加,IgE、IgG1和IgG2a等抗体水平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蒿 过敏性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蝇蛋白质激酶Pitslre通过调控抗菌肽表达参与天然免疫反应
2
作者 刘燕 谢欣雨 +4 位作者 陈赖强 苏方 王欢 焦仁杰 刘继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75-1383,共9页
为鉴定新的参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及作用机制,应用果蝇的Gal4/UAS系统敲低54个蛋白质激酶编码基因,分别利用革兰氏阳性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或革兰氏阴性菌(Erwinia carotot... 为鉴定新的参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调控的分子及作用机制,应用果蝇的Gal4/UAS系统敲低54个蛋白质激酶编码基因,分别利用革兰氏阳性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或革兰氏阴性菌(Erwinia carototovovora carototovovora15,Ecc15)感染基因敲低果蝇,筛选参与果蝇天然免疫反应的蛋白质激酶。结果显示,全身性敲低蛋白质激酶Pitslre的果蝇感染E.faecalis或Ecc15后,生存率降低,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降低为对照组的667%和286%。相应的,Pitslre功能缺失导致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分别感染后,Toll及IMD通路下游抗菌肽Drosomycin和Diptercin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在脂肪体和血淋巴细胞中特异性敲低Pitslre基因,导致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感染后的果蝇半致死时间LT50分别缩短75%和90%,细菌载量分别升高约10倍。在果蝇S2细胞中,敲低Pitslre基因,导致细胞的抗菌肽Drosomycin、Attacin和Diptercin表达水平分别降低约50%。此外,通过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Pitslre与预测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TSC1、Rcd5和pbl之间的相互作用。综上所述,蛋白质激酶Pitslre参与果蝇天然免疫反应,在正向调控果蝇天然免疫Toll和IMD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蛋白质激酶 天然免疫 细菌感染 抗菌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诱导的小鼠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及局部免疫微环境分析
3
作者 曾月玲 范立民 +3 位作者 陈惠芳 何颖 陶爱林 刘雪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1-2036,共6页
目的:建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诱发的小鼠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模型,分析内在型,为精准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局部涂抹4%SDS建立小鼠ICD模型,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剂量和频率与模型组保持一致... 目的:建立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诱发的小鼠刺激性接触性皮炎(ICD)模型,分析内在型,为精准治疗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局部涂抹4%SDS建立小鼠ICD模型,对照组涂抹生理盐水,剂量和频率与模型组保持一致,观察皮损情况。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表皮厚度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定量PCR分析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D模型组小鼠颈背部皮肤表皮增厚、真皮层炎症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T细胞增加;Il17a及Il17f mRNA表达上调。结论:成功建立SDS诱导的ICD模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T细胞显著浸润,并伴有17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内在型 中性粒细胞 17型炎症 白细胞介素17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过敏原蛋白Lit v 1.2的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惠芳 赖荷 +4 位作者 黄于艺 邹泽红 何颖 陶爱林 李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诱导表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过敏原蛋白Lit v 1.2,并利用6-His标签获得纯化蛋白。方法:用NdeⅠ和PstⅠ双酶切实验室前期构建保存的p GEM-T-Lit v 1.2质粒,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 ET44a连接,转入表达菌株Rosetta,通... 目的:诱导表达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过敏原蛋白Lit v 1.2,并利用6-His标签获得纯化蛋白。方法:用NdeⅠ和PstⅠ双酶切实验室前期构建保存的p GEM-T-Lit v 1.2质粒,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 ET44a连接,转入表达菌株Rosetta,通过氨苄青霉素(Amp)抗性基因筛选,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Lit v 1.2蛋白。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蛋白,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纯化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44a-Lit v 1.2,SDS-PAGE结果显示Lit v1.2基因在大肠杆菌Rosetta中获得高效的可溶性表达,蛋白质分子量与理论值相符,且获得的目标蛋白纯度高。结论:本研究通过原核表达及亲和层析获得高产量、高纯度的凡纳滨对虾过敏原蛋白Lit v 1.2,为进一步研究Lit v 1.2的免疫学特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过敏原 原肌球蛋白 重组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免疫复合物致小鼠肠道黏膜损伤机制的初步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珊 郑俊斌 +1 位作者 邹泽红 丁元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探讨IgG免疫复合物对小鼠肠黏膜损伤的局部组织病理特点,以及相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为临床上食物不耐受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机制及分子诊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用6周龄的BALB/c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造模,分为对照组(A组)、兔... 目的:探讨IgG免疫复合物对小鼠肠黏膜损伤的局部组织病理特点,以及相应的细胞与分子机制,为临床上食物不耐受诱发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病机制及分子诊断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用6周龄的BALB/c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进行造模,分为对照组(A组)、兔肠黏膜蛋白免疫组(B组)、DSS诱导组(C组)、兔肠黏膜蛋白免疫合并DSS诱导组(D组)共4组。造模成功后收集血清与结肠组织进行相关检测。结果:B组小鼠血清及结肠黏膜中IgG水平上升,肠黏膜组织中少量肥大细胞活化,以及炎性细胞浸润;C组小鼠表现为典型急性溃疡性结肠炎表征,黏膜和黏膜固有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肠黏膜组织中炎症因子水平上升,黏膜上皮紧密连接减弱;D组小鼠血清及结肠黏膜中IgG水平显著升高,组织学表现与DSS诱导组相似,并有显著肥大细胞浸润与活化。结论:IgG免疫复合物通过介导肥大细胞活化脱颗粒,诱发肠黏膜上皮损伤,可能与肥大细胞释放的促炎因子导致的局部炎症以及对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黏膜 损伤 肥大细胞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特征基因挖掘及其对哮喘发作的预测前景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于艺 张俊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30,共5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以探索哮喘急性发作的机制,寻找精准提前识别哮喘急性发作的检测指标。方法:从GEO平台库获取GSE103166芯片数据集,在对数据集进行清洗和整理后,对急性哮喘发作的儿...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分析,以探索哮喘急性发作的机制,寻找精准提前识别哮喘急性发作的检测指标。方法:从GEO平台库获取GSE103166芯片数据集,在对数据集进行清洗和整理后,对急性哮喘发作的儿童和非哮喘儿童的表达谱进行差异分析。利用R语言进行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功能注释。利用基因互作信息,构建DEGs互作网络,并对网络进行结构拆解,筛选出关键基因和调控子网络。结果:GSE103166数据集包含87例儿童(56例急性哮喘发作的儿童和31例非哮喘儿童)鼻拭子样本。筛选出63个显著DEGs,其中上调基因39个,下调基因24个。DEGs主要富集在内吞小泡与内吞小泡膜中,其中CD163是这两个细胞组件唯一显著上调基因。对互作网络进行结构拆解,得出4个主要互作子网络。其中CD163涉及子网络Ⅰ,此网络由CD163、ARG2、CAT、GSTA2、SCNN1G、MT2A组成,其中ARG2、CAT处于调控网络中心。结论:CD163及CD163、ARG2、CAT、GSTA2、SCNN1G、MT2A组成的基因调控网络可能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基因与主要调控网络,为精准提前识别哮喘急性发作的检测指标和治疗靶点提供了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哮喘 基因 调控网络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7N9流感病毒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及其与HLA-Ⅱ类等位基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刘雪婷 王珊 +6 位作者 张俊艳 刘兆宇 陈惠芳 邹泽红 肖兰艳 及志恒 何颖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分析H7N9流感病毒的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H7N9流感病毒相关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及易感人群。方法:软件分析HA、NA的同源性、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以及与HA、NA结合力强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并根据该等位基因在亚洲不同地域的基... 目的:分析H7N9流感病毒的HA、NA蛋白的抗原表位;预测H7N9流感病毒相关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及易感人群。方法:软件分析HA、NA的同源性、B细胞表位、T细胞表位以及与HA、NA结合力强的HLA-Ⅱ类等位基因;并根据该等位基因在亚洲不同地域的基因频率,预测H7N9的易感人群。结果:H7N9流感病毒株之间氨基酸序列相对保守;HA具有10个B细胞表位和15个T细胞表位;NA有12个B细胞表位和9个T细胞表位;HLA等位基因DRB1*0701与HA、NA具有强结合力,在新疆、哈尔滨、山东、辽宁、北京、石家庄、天津等多个中国北方地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较高,高于广东、云南、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结论:预测了HA、NA的抗原性表位,为H7N9流感病毒的疫苗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HLA-DRB1*0701与H7N9流感病毒高度相关;H7N9流感病毒在新疆、哈尔滨、山东、辽宁、北京、石家庄、天津地区更易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7N9流感病毒 抗原性表位 HLA 易感性 血凝素 神经氨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毒性金葡萄球菌肠毒素A D227A突变体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雪婷 曾丽萍 +3 位作者 谢洋 张建国 邹泽红 陶爱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82-886,891,共6页
目的:获得低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活性、高纯度的重组D227A突变型金葡菌肠毒素A蛋白(rSEA_(D227A))。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含D227A突变的SEA基因并原核表达,用盐酸胍溶解包涵体并进行梯度透析复性;使用StrepⅡ亲和层析来纯化蛋白;免疫印迹... 目的:获得低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活性、高纯度的重组D227A突变型金葡菌肠毒素A蛋白(rSEA_(D227A))。方法:利用PCR技术克隆含D227A突变的SEA基因并原核表达,用盐酸胍溶解包涵体并进行梯度透析复性;使用StrepⅡ亲和层析来纯化蛋白;免疫印迹和LC-MS/MS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克隆SEA的D227A突变体,获得了高纯度的rSEA_(D227A)蛋白。LCMS/MS分析证实,胰酶消化后的rSEA_(D227A)肽段序列与数据库中SEA的序列匹配。结论:获得了高纯度rSEA_(D227A)蛋白,为SEA的进一步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A D227A突变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体外诱导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向成熟肥大细胞分化
9
作者 陈惠芳 何颖 +3 位作者 张兰珍 刘兆宇 邹泽红 陶爱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5-1258,共4页
目的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培养,获得人源化、纯度高的成熟肥大细胞。方法用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rh SC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 IL-6)定向诱导从脐带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使其分化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收集不同时... 目的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定向诱导培养,获得人源化、纯度高的成熟肥大细胞。方法用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rh SC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 IL-6)定向诱导从脐带血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使其分化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收集不同时间段的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染色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膜上FcεRⅠ受体,以鉴定其成熟程度。成熟的肥大细胞经过敏原激发后,检测细胞上清中的组织胺及类胰蛋白酶。结果在加入rh SCF和rh IL-6诱导2周以后,肥大细胞即开始表达FcεRⅠ受体,诱导3周后达到高峰,同时细胞质内嗜碱性颗粒增多。诱导成熟后的细胞经过敏原激发后,能有效释放类胰蛋白酶和组织胺。结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可定向诱导成为成熟的肥大细胞,可用于过敏原性的体外评价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肥大细胞 组织胺 类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素化HLADRB1*07:01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
10
作者 李敏英 李文 陶爱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诱导表达可生物素化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7:01蛋白,以制备MHC四聚体,为后续研究肽段与MHCⅡ的结合力、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必要工具。方法从Gen Bank中获得HLA-DRB1~*07:01的c DNA序列,人工合成基因片段时,α链、β链的... 目的诱导表达可生物素化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07:01蛋白,以制备MHC四聚体,为后续研究肽段与MHCⅡ的结合力、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提供必要工具。方法从Gen Bank中获得HLA-DRB1~*07:01的c DNA序列,人工合成基因片段时,α链、β链的跨膜区加入亮氨酸拉链,其中β链还在跨膜区加入Avi标签。α链和β链分别与表达载体p ET-44a和p ETduet-1-Bira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构建原核表达体系,通过氨苄青霉素(Amp)抗性基因筛选,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获得目的蛋白,并用免疫印迹法分析鉴定目的蛋白。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44a-HLA-DRB1~*07:01α链和p ETduet-1-HLA-DRB1~*07:01β链-Bir A,0.25 mmol/L的IPTG可高效诱导目的蛋白表达,α链可被HLA-DRA抗体特异识别,目的蛋白可生物素化且可被链霉素特异识别。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经反复洗涤可获得高纯度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HLA-DRB1~*07:01蛋白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得到纯化的可生物素化重组表达蛋白,为进一步制备HLA-肽四聚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DRB1*07:01 重组表达 可生物素化 MHC四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