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感染性供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肾移植受者预防策略——单中心经验总结 被引量:4
1
作者 赖兴强 陈丽 +6 位作者 张磊 方佳丽 李光辉 徐璐 何静雯 马俊杰 陈正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肾移植受者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及对应803例受者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行气道分泌物、尿液、血液及供肾灌洗液培养,观察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 目的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肾移植受者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及对应803例受者临床资料,所有供者均行气道分泌物、尿液、血液及供肾灌洗液培养,观察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和构成比,根据供者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腹部外伤情况、体液培养结果等因素进行评分,受者根据评分采用不同的感染预防方案,分析供者来源性感染(DDI)的发生率及受者预后。结果41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中共有243例存在感染,感染率59.0%,共分离出病原菌456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气道分泌物(71.7%)。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主要为酵母型真菌。共有3例受者(分别接受来自2例供者的肾脏)发生DDI,发生率0.4%。结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感染率较高,对供者感染风险进行分级评分,根据评分采取合理预防方案,可有效预防DD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 肾移植 供者来源性感染 病原菌 气道分泌物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林岚 刘路浩 +1 位作者 张磊 熊石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71-2075,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共54例,比较有移植胰血栓和无移植胰血栓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3、7 d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比较移...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我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胰肾联合移植术患者共54例,比较有移植胰血栓和无移植胰血栓患者术前1 d与术后1、3、7 d的D-二聚体水平变化情况;比较移植胰有血栓时和无血栓时的D-二聚体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移植胰血栓形成时D-二聚体水平对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血栓的诊断效能。结果胰肾联合移植术后患者中,有移植胰血栓组和无移植胰血栓组的术前1 d的D-二聚体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分别与术后1、3、7 d的D-二聚体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术后1、3、7 d的D-二聚体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胰血栓形成时的D-二聚体水平与无血栓形成的术后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预测移植胰动静脉血栓的最佳临界值为3.305 mg/L,AUC为0.828,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7.8%,约登指数为66.7%。结论胰肾联合移植术后D-二聚体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发生移植胰血栓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幅度更大,可将D-二聚体3.305 mg/L作为筛查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胰血栓的“风险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胰肾联合移植 移植胰 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对肾移植长期存活的影响
3
作者 郭予和 陈伟翔 +3 位作者 尹威 潘光辉 马俊杰 陈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31-1034,1038,共5页
目的:分析术前PRA水平与肾移植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1 162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前PRA水平分组,将PRA≤10%分为阴性组,PRA>10%为阳性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 目的:分析术前PRA水平与肾移植长期存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我中心2001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首次肾移植术的1 162例受者临床资料,根据受者术前PRA水平分组,将PRA≤10%分为阴性组,PRA>10%为阳性组,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PRA阴性者1、5、10年人存活率为96.8%、89.4%、78.6%,阳性者为93.5%、81.6%、65.4%,而术前PRA阴性者1、5、10年肾存活率为95.9%、84.8%、63.1%,阳性者为92.3%、74.1%、51.9%,两组移植人/肾间生存曲线均有统计学差异(人/肾log-rank检验χ2=9.623/11.019,P=0.002/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RA水平是影响人/肾存活的重要因素(P<0.001),PRA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相关(OR=8.25,95%CI=2.86-5.72,P<0.001)。术前PRA阴性受者术后5年、10年血肌酐均较术前PRA阳性者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者术后1年血肌酐无统计学差异。此外,PRA与术后抗供体特异性抗体(DSA)出现相关(OR=6.89,95%CI=4.52-9.17,P<0.05)。结论:PRA是肾脏移植术前筛选致敏受者的重要指标,术后更应注重PRA阳性受者急性排斥反应及DSA的监测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群体反应性抗体 HLA 急性排斥反应 抗供体特异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