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情景模拟教学中引导性反馈实践方法的证据总结
1
作者 徐文婷 林克兰 +6 位作者 何家欣 潘靖达 刘红利 潘珊 陈昊 张澍芳 凌冬兰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46-552,共7页
目的:总结医学情景模拟教学中引导性反馈实践方法的相关证据,为促进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遵循“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相关数据库及学科专业网站,从建库至2024年11月17日有关医学情景模拟教学中引导性反馈实践方法的文献。研究者... 目的:总结医学情景模拟教学中引导性反馈实践方法的相关证据,为促进教学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遵循“6S”证据模型自上而下检索相关数据库及学科专业网站,从建库至2024年11月17日有关医学情景模拟教学中引导性反馈实践方法的文献。研究者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筛查,汇总证据后进行翻译、归纳和综合。结果:共纳入文献8篇,包括最佳实践1篇、指南2篇和系统评价5篇。汇总形成5个类别,分别为反馈前准备、反馈时机及时长、反馈形式、反馈时实践方法、教师的技能要求,共22条证据。结论:教师应结合临床教学情况,选择和应用相应证据进行引导性反馈,以提升医学情景模拟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性反馈 医学情景模拟 临床教学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在COPD稳定期患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月 陈海燕 +2 位作者 管癸芬 陈燕霞 黄华兴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评估。方法:将13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咨询服务,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互联网... 目的: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效果评估。方法:将13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咨询服务,研究组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护理。8周后再次电话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慢阻肺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及六分钟步行试验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CAT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CAT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六分钟步行距离及Bo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六分钟步行距离及Borg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对疾病认知欠缺,“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帮助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疾病控制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互联网+ “互联网+”的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模式 慢阻肺评估测试量表 六分钟步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及远程照护感知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陈海燕 管癸芬 +2 位作者 郭月 刘红利 林少娜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及远程护理感知的影响。方法将2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远程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的... 目的探讨远程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及远程护理感知的影响。方法将25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远程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8周后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同时采用远程照护感知问卷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远程照护感知问卷得分(62.48±4.50)分。结论远程护理可有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患者对远程照护的感知持积极态度,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远程护理 远程照护感知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基于微信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 被引量:27
4
作者 郭月 管癸芬 +2 位作者 陈海燕 陈燕霞 黄华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87,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出院后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 目的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69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出院后护理。干预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即由医院专科护士、社区护士、患者三主体构成医院延续护理干预轨道和社区干预轨道。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Borg评分。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6 min步行距离及Borg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P<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模式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微信平台 三主体双轨道交互式护理 6 min步行距离 延续护理 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22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段林立 金川 +2 位作者 陈嵘 罗丽红 何梦璋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2-18,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CIP的诊治过程,记录患者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和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8例...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肺炎(CIP)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CIP的诊治过程,记录患者用药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CT表现和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年龄(57.09±12.52)岁。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史的有3(13.6%)例。有吸烟史6(27.3%)例。22例发病前均使用了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但仅2(9.1%)例为单药PD⁃1治疗,其余合并放疗或化疗或靶向药物治疗。主要症状:干咳11(50%)例、咳嗽咳痰5(22.7%)例、乏力8(36.4%)例、发热7(31.8%)例、呼吸困难7(31.8%)例、胸痛1(4.5%)例。实验室检查中白细胞总数(7.9±6.2)∗10^(9)/L,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比例高17(77.3%),常伴有轻中重度贫血18(81.9%)例及血小板下降10(45.5%)例。合并低蛋白血症比例高达94.7%(18/19)。18例患者中分别有9(50%)例、8(44.4%)例合并肌酸激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胸部CT最常见的是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10(45.5%)例及网格状间质性肺炎9(41.0%)例的改变。13(59.1%)例患者静脉滴注全身糖皮质激素(1-2 mg/kg·d),3(13.6%)例需要机械辅助通气。17(77.3%)例治疗后好转,2例病情进展,2例死亡,其中1例为再次重启免疫治疗。1例放弃治疗。结论:CI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症状为咳嗽、呼吸困难、乏力。胸部CT表现多样,以多发弥漫性磨玻璃影及间质性改变常见,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预后差,发生CIP后再次重启免疫治疗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炎 胸部影像学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