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姑息性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观察和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葳 陈国权 +2 位作者 余灏涛 钟志宏 张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42-49,63,共9页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姑息性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姑息减压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 目的:探讨影响脊柱转移瘤患者姑息性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临床外科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0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姑息减压手术治疗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共56例。通过病历和电话随访收集每位患者的病历资料、术后治疗情况及愈后。满足术后疼痛缓解≥3个月定义为疗效良好,否则定义为疗效不佳,若3个月内死亡亦定义为疗效不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VP术和减压手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56例患者中成功随访52例,随访结束时41例患者死亡,其中10例3月内死亡,33例1年内死亡。PVP术治疗的患者,23例(67%)满足疗效良好。减压术治疗的患者,13例(72%)满足疗效良好。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营养状态、术前生活状态、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期间脊柱转移、脊柱外骨转移、内脏转移、术后放疗、Frankel分级对手术疗效存在影响(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为:术前营养不良、术前生活状态不佳、原发灶控制不佳、术后无放疗、神经功能差是手术治疗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PVP和姑息减压手术能使大多数的患者直接获益。手术疗效与原发灶器官和位置无明显相关性,原发灶的控制情况、术前营养状况、生活状态、术后是否继续接受放疗、术前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姑息减压手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蒲元广 冉玲 +2 位作者 龙昌权 秦础强 杨波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2-67,共6页
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生于颈椎多见。我国OPLL患病率较高,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外伤后常表现为四肢瘫痪或其他脊髓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OPLL高危人群并及时随访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十分重要。本文... 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发生于颈椎多见。我国OPLL患病率较高,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外伤后常表现为四肢瘫痪或其他脊髓病,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OPLL高危人群并及时随访治疗,对预防严重并发症十分重要。本文对近年来颈椎后纵韧带骨化(C‑OPLL)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临床早期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meta分析
3
作者 廖子坤 夏暑阳 +1 位作者 陶晖 张平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9期29-35,共7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手术(PET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Rev Man 5.3软件,采用相对风险(... 目的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评估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手术(PETFA)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筛选随机对照试验(RCTs),使用Rev Man 5.3软件,采用相对风险(RR)和标准化平均差异(SMD)进行统计。结果纳入8篇高质量研究,涉及462例患者。结果显示PETFA手术的多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手术,包括更短的手术时间[平均差(MD)=-6.51],较少的术中出血(MD=-7.09),更短的住院时间(MD=-2.85),以及更佳的术后疼痛缓解(MD=-1.68)和功能恢复(MD=-0.89)。结论PETFA微创手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具显著优势,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微创手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中上段胸椎转移瘤溶骨性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葳 陈国权 +2 位作者 钟志宏 余灏涛 张平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上段胸椎(T1⁃T6)转移瘤溶骨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采用PVP治疗T1⁃T6水平椎体肿瘤(共21个椎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中上段胸椎(T1⁃T6)转移瘤溶骨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采用PVP治疗T1⁃T6水平椎体肿瘤(共21个椎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情况;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总结分析治疗选择、PVP穿刺操作技术、术后并发症和生存随访结果等。结果:所有患者成功完成手术,末次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及SF⁃36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疼痛缓解率为93.70%。所有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7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包括2个椎体硬膜外渗漏、1个椎间盘渗漏、3个椎体椎旁组织渗漏、1个椎体静脉渗漏,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结论:PVP治疗中上段胸椎转移瘤溶骨性骨折,可有效缓解胸背痛,提高生活质量,较为安全有效,尤其适合tomita评分>5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中上段 胸椎 转移瘤 溶骨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椎体成形术后的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
5
作者 冯志强 张平 余灏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4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进行椎体成形术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iacture,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椎体成形... 目的:探讨进行椎体成形术后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iacture,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进行椎体成形术并保留完整影像学资料的28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这28例患者术后X线检查的结果,将其中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的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中发生骨水泥渗漏的9例患者作为渗漏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骨密度的绝对值、骨水泥的注射量、手术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手术前后椎体中部的高度、手术前后椎体后缘的高度、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与中部高度的均值、手术前后椎体压缩的比例和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进行椎体成形术后的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的相关性。结果:渗漏组患者骨密度的绝对值、术后椎体前缘的高度和术后椎体前缘与中部的均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后OVCF患者椎体高度的变化与其发生骨水泥渗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对OVCF患者进行椎体成形术的过程中,若过度纠正其椎体前缘和中部的高度会增加其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 高度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骨水泥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寇程新 杨波 +2 位作者 龙昌权 蒲元广 秦础强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70-75,共6页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的后纵韧带在相关因素作用下发生骨化并增厚、增宽,使得脊髓受到挤压被推向后方,发生不可逆性损害,造成人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腱反射等生理反射...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脊柱的后纵韧带在相关因素作用下发生骨化并增厚、增宽,使得脊髓受到挤压被推向后方,发生不可逆性损害,造成人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障碍、腱反射等生理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肌张力增高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该病在中老年男性患者中常见,疾病分布范围以东亚地区为主,日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患病率为1.9%~4.3%,在颈椎和胸椎的发生率分别为70%、15%[1⁃2],而我国颈椎OPLL的发病率约为0.07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减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临床研究
7
作者 卢冬焱 王延斌 +6 位作者 高洪辉 王霄汉 杨波 王簕 寇程新 蒲元广 蒋柒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5-31,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钉置入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选取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椎间融合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随...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辅助腰椎椎弓根钉置入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选取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骨伤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病变行腰椎椎间融合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虚拟三维模型辅助置钉组)和对照组(传统徒手置钉组),每组20例,试验组予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辅助置入腰椎椎弓根钉,对照组采用解剖标志及术者经验置入腰椎椎弓根钉。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4天、术后第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置钉完成平均时间、平均失血量、总透视次数、钉道调整次数、置钉准确度(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率及置钉优良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第14天、术后第1个月、末次随访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置钉完成平均时间(试验组为5.25±1.33 min,对照组为10.10±3.42 min)、平均失血量(试验组为10.05±1.82mL,对照组为17.20±3.05mL)、总透视次数(试验组为2.35±0.59次,对照组为3.35±0.76次)、钉道调整次数(试验组为1.2±0.52次,对照组为1.90±0.73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7.23%)(P<0.05)。结论:脊柱手术中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应用数字骨科3D重建技术进行虚拟三维模型重建可获得更满意的置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骨科技术 前瞻性研究 术前规划 腰椎椎弓根螺钉 3D重建 虚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