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133和p5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媛媛 青青 +1 位作者 陈科全 肖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77-2681,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8%和5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133和p53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3.8%和55.4%,二者表达阳性率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及组织学类型均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133和p53的表达并无相关性。结论 CD133和p5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诊疗及预后的重要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肿瘤干细胞 CD133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770作为结直肠癌的诊断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学虎 黎淑玲 +4 位作者 吴小兵 伍尚标 江庆萍 陈戎 孙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94-2997,共4页
目的:从微小RNA(micro RNA,mi RNA)表达谱中筛选出具有结直肠癌诊断潜能的mi RNA。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阵列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 RNA表达水平,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 RNA。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mi R-4770诊断结直肠... 目的:从微小RNA(micro RNA,mi RNA)表达谱中筛选出具有结直肠癌诊断潜能的mi RNA。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阵列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 RNA表达水平,筛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 RNA。通过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mi R-4770诊断结直肠癌的特异性与敏感性。结果 :从结直肠癌样本中筛选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mi RNA共102个,其中92个下调,10个上调。mi R-4770对结直肠癌的诊断特异性是71.43%,敏感性为95.24%,曲线下面积为0.952 4。结论:mi R-4770具有结直肠癌筛查和提示预后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MI R-4770 诊断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食管胃曲张静脉内镜治疗术后饮食策略与预后的关系:系统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青青 袁丹凤 +3 位作者 谢玥 余建林 毛华 张绍衡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4-88,93,共6页
目的:从初次进食时间、食物性质、进食途径等方面探讨食管胃曲张静脉(GOV)及其出血(EVB)的胃镜下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注射及套扎等治疗术后的饮食策略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外文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数据、重庆维普、PubMed、Web o... 目的:从初次进食时间、食物性质、进食途径等方面探讨食管胃曲张静脉(GOV)及其出血(EVB)的胃镜下硬化剂/组织粘合剂注射及套扎等治疗术后的饮食策略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中、外文数据库(包括CNKI、万方数据、重庆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自建库至2019年04月30日),检索GOV/EVB内镜术后与饮食管理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报道,评价其饮食方案与预后指标等的关系,必要时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文献检索共检出文献207篇;其中,8项研究(n=592)被纳入系统评价。经分析得出:内镜术后早期进食(≤8 h)并不增加病人出血风险(OR=0.64,P=0.29)、死亡率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早期进食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术后应首先考虑主动经口饮食,忌食粗硬、适量进食。结论:GOV/EVB内镜治疗术后早期经口的合理进食是总体安全的;有必要增加对术后病人饮食管理的关注、制定科学规范的饮食策略以减少GOV/EVB术后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内镜治疗 饮食策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MELD-Na评分及KCH标准对妊娠期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璞青 孙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探讨MELD、MELD-Na评分及欧洲皇家学院医院标准(KCH标准)对妊娠期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以妊娠合并急性肝衰竭为首要诊断入院的妊娠期患者50例,根据预后情况... 目的探讨MELD、MELD-Na评分及欧洲皇家学院医院标准(KCH标准)对妊娠期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以妊娠合并急性肝衰竭为首要诊断入院的妊娠期患者50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根据MELD、MELD-Na及KCH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评估不同模型与患者预后转归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h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各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衡量3种模型对妊娠期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50例妊娠期急性肝衰竭患者中,死亡14例,生存36例,病死率为28.0%。与生存组入院时比较,死亡组MELD评分[(39.66±5.17)分vs(29.63±6.19)分]、MELD-Na评分[(43.89±9.85)分vs(31.32±7.29)分]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5.36、4.94,P值均<0.05);入院3 d后,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44.24±3.96)分vs(28.74±3.84)分]、MELD-Na评分[(46.34±5.14)分vs(32.42±4.95)分]亦显著高于生存组(t值分别为-12.68、-8.82,P值均<0.05)。满足KCH标准的患者其病死率与不满足KCH标准的患者病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5 vs 6/25,χ~2=0.397,P=0.754)。ROC曲线分析显示,基线MELD、MELD-Na及KCH标准的AUC分别为0.885[95%可信区间(95%CI):0.781~0.988,P<0.01]、0.873(95%CI:0.764~0.982,P<0.01)、0.548(95%CI:0.392~0.670,P<0.05),敏感度分别为71.4%、78.6%、57.1%,特异度分别为94.4%、88.9%、52.7%。将基线MELD和MELD-Na评分根据ROC曲线临界值进行分组,分析结果显示,随着MELD和MELD-Na分值升高,患者病死率亦增高(χ~2值分别为21.337、17.294,P值均<0.001)。结论 MELD、MELD-Na评分及KCH标准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妊娠期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且MELD和MELD-Na评分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妊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肝衰竭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宝忠 周鹏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418,共5页
妊娠期肝衰竭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妊娠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根据病因、肝衰竭临床分型分期、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肝脏B超、并发症的种类及数量、产科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是否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等方面可初步预测妊娠... 妊娠期肝衰竭是严重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的妊娠并发症之一,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根据病因、肝衰竭临床分型分期、实验室指标的动态变化、肝脏B超、并发症的种类及数量、产科处理方式的选择以及是否行人工肝支持治疗等方面可初步预测妊娠期肝衰竭的近期预后。认为临床医师对妊娠期肝衰竭的近期预后进行综合全面地评估和判断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指导临床治疗,还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 预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肝衰竭的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宝忠 周鹏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012-2016,共5页
妊娠期肝衰竭是发生于妊娠期间的﹑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是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危重症之一。将妊娠期肝衰竭的病因归纳为病毒性因素、非病毒性因素、妊娠特发因素以及不明原因四大类,叙述了不同病因导致的妊娠期肝衰竭的... 妊娠期肝衰竭是发生于妊娠期间的﹑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伤,是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危重症之一。将妊娠期肝衰竭的病因归纳为病毒性因素、非病毒性因素、妊娠特发因素以及不明原因四大类,叙述了不同病因导致的妊娠期肝衰竭的发病率、病死率及地域分布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比较了不同病因之间临床特点的差异性。认为对不同病因导致的妊娠期肝衰竭,治疗方案及预后可截然不同,病因诊断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临床上对怀疑该病的重症孕产妇应及时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及早给予相应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妊娠并发症 病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衰竭预后评估模型及其在妊娠期肝衰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璞青 孙嫣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5-640,共6页
妊娠期肝衰竭发病率相对升高,是孕产妇死亡主要病因之一。妊娠期肝衰竭症状复杂、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真实客观地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是指导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介绍了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单因素指标及各种多因素模型,以及常... 妊娠期肝衰竭发病率相对升高,是孕产妇死亡主要病因之一。妊娠期肝衰竭症状复杂、并发症多,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真实客观地判断肝衰竭患者预后是指导临床工作的重点内容。介绍了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单因素指标及各种多因素模型,以及常用模型在妊娠期患者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妊娠并发症 预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肝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吕苏聪 张宝忠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56-2760,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衰竭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TPL预测模型[即结合TBil、PTA(凝血酶原活动度)、LACT(乳酸)三种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妊娠期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衰竭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TPL预测模型[即结合TBil、PTA(凝血酶原活动度)、LACT(乳酸)三种指标建立的预测模型]对妊娠期肝衰竭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为肝衰竭的妊娠期患者共69例。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22)和生存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预后等,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期肝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TPL预测模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衡量TPL模型评估妊娠期肝衰竭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69例妊娠期肝衰竭患者中,病死率为31.9%。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为妊娠期肝衰竭最常见的病因(37.7%),其次为病毒性肝炎(27.5%),不同病因之间妊娠期肝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5)。妊娠期肝衰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黄疸(79.7%)、纳差(63.8%)、双下肢水肿(52.2%),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各临床表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死亡组患者TBil、LACT、INR均高于生存组,PTA、PLT均低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691、Z=-1.998、Z=-2.640、t=-2.545、Z=-2.222,P值均<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将TBil、PTA、LACT纳入方程并建立TPL模型(P值均<0.05),TPL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9%、68.1%、57.1%、94.1%。TPL模型的AUC为:0.833(95%CI:0.771~0.965,P<0.05),高于TBil模型[0.702(95%CI:0.594~0.805,P<0.05]、PTA模型[0.673(95%CI:0.550~0.796,P<0.05]、LACT模型[0.650(95%CI:0.494~0.772,P<0.05]。根据ROC曲线临界值进行分组,结果显示,随着TPL模型评分的升高,患者病死率亦增高(χ^2=20.312,P<0.05)。结论AFLP和病毒性肝炎均为妊娠期肝衰竭的常见病因,妊娠期肝衰竭常见临床表现有黄疸、纳差、双下肢水肿,TPL模型对妊娠期肝衰竭预后预测效能较单一指标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因此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并发症 肝功能衰竭 体征和症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特有性肝病的预后新模型分析
9
作者 吕苏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88-2391,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特有性肝病(PSLD)患者的预后因素,使用统计学方法构建简便有效的预后模型(NEW模型),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模型)与NEW模型对PSLD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以... 目的探讨妊娠期特有性肝病(PSLD)患者的预后因素,使用统计学方法构建简便有效的预后模型(NEW模型),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模型)与NEW模型对PSLD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以黄疸和肝功能不全入院,且诊断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子痫前期或HELLP综合征的妊娠期患者共84例。根据预后情况,将上述病例分为死亡组(n=14)和生存组(n=70),分别以MELD模型、NEW模型对患者进行评分,计算各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最后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衡量2种模型评估PSLD预后的能力。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PSLD预后模型。结果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TBil、DBil、血清肌酐、INR、ALP、血清总蛋白、Alb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 33、-5. 38、-3. 38、-11. 56、-4. 63、3. 00、2. 19,P值均<0. 05)。选择INR,以此建立NEW模型(R=5. 812×INR-11. 3)。MELD模型和NEW模型均表达出良好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952(95%可信区间:0. 906~0. 997,P <0. 05)、0. 982(95%可信区间:0. 958~1. 000,P <0. 05);敏感度分别为92. 9%、100. 0%;特异度分别为87. 3%、94. 4%。随着分值升高,患者病死率亦呈上升趋势,MELD <25分,病死率为0,MELD> 40分,病死率达81. 8%;当R <-3分,病死率为0,R> 0分时,病死率达84. 6%。结论 MELD模型和NEW模型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反应PSLD患者的预后,且NEW模型在仅参考INR的基础上即得到良好的评估预后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妊娠并发症 预后 MELD模型 NEW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