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常规T2WI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参数鉴别诊断卵巢实性肿瘤良恶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董天发 麦慧 +3 位作者 魏慧慧 毛义菲 唐文艳 陈展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77-138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T2WI的灰度共生矩阵(GLCM)纹理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实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卵巢原发实性良性肿瘤和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MRI和临床资料。采用Image J软件于轴位T2WI提取病灶的GLCM纹理参...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T2WI的灰度共生矩阵(GLCM)纹理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实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卵巢原发实性良性肿瘤和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前MRI和临床资料。采用Image J软件于轴位T2WI提取病灶的GLCM纹理参数,包括能量、对比、相关、逆差距和熵,比较卵巢实性良恶性肿瘤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鉴别诊断卵巢实性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卵巢实性恶性肿瘤的熵和对比高于良性肿瘤,逆差距和能量低于良性肿瘤(P均<0.05);而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ROC曲线结果显示,能量、对比、逆差距和熵诊断卵巢实性良恶性肿瘤的AUC值分别为0.70、0.68、0.74和0.81(P均<0.05),敏感度分别为68.4%、74.1%、73.7%和77.8%,特异度分别为77.8%、68.4%、77.8%和73.7%。结论基于T2WI的GLCM纹理参数鉴别诊断良恶性卵巢实性肿瘤具有一定价值,其中熵值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诊断 鉴别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MRI在胎盘植入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3
2
作者 陈永露 宋亭 +2 位作者 刘祎 黄健威 何永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0-473,477,共5页
目的评估MRI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初步探讨胎盘植入MRI征象与胎盘植入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收集54例具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的产前临床资料及产后手术病理资料,并行常规盆腔MRI检查,扫描序列主要包括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目的评估MRI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初步探讨胎盘植入MRI征象与胎盘植入类型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收集54例具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的产前临床资料及产后手术病理资料,并行常规盆腔MRI检查,扫描序列主要包括T2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及平衡式快速场回波序列横断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观察MRI征象,并选取胎盘内在3个方位均表现为低信号的区域测量面积,分析T2WI上胎盘低信号带面积与胎盘植入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54例患者的胎盘植入发生率为64.8%(35/54)。主要MRI征象:T2WI呈低信号带37例(68.5%),胎盘内信号不均匀31例(57.4%);胎盘穿透的主要MRI征象为膀胱"帐篷征"(75.0%,6/8)。胎盘植入类型与T2WI低信号带面积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胎盘植入的典型间接征象为T2WI上低信号带及胎盘内信号不均匀,且T2WI上胎盘内低信号带面积越大,胎盘植入深度越深。具有胎盘植入高危因素的孕产妇产前需进行影像学评估,特别是MRI检查,以提高疾病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 侵入性 磁共振成像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8
3
作者 何婉玲 袁惠萍 罗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80-4182,共3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川弓嗪治疗基础上颅内动脉瘤介入围手术期中对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上均利...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川弓嗪治疗基础上颅内动脉瘤介入围手术期中对预防和改善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上均利用川弓嗪进行围手术期预防处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共56个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大部分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康复出院。通过对比,观察组CVS发病率3.57%,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川弓嗪预防处理基础上,针对性护理可进一步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围手术期的CVS发生率,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降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围手术期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征象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子宫切除风险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永露 刘照然 +3 位作者 李心怡 汤卓鹏 宋亭 唐文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21-825,827,共6页
目的探讨MRI征象评估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子宫切除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7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产前盆腔检查的9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依据手术结果分为子宫切除组42例及对照组54... 目的探讨MRI征象评估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子宫切除风险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7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产前盆腔检查的9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依据手术结果分为子宫切除组42例及对照组54例,评估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内T2暗带、子宫下段膨隆、胎盘内血管异常、膀胱帐篷征、子宫肌层变薄、宫颈突出征、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等征象。两组以上征象行单因素分析,并依据独立危险因素的回归系数建立评分系统,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进行评估。结果子宫切除组剖宫产次数(2比1;Z=-3.638,P=0.000)、术中出血量更多[(1744.19±1018.16)ml比(863.00±637.12)ml;t=-4.732,P=0.000],且胎盘植入性疾病发生率更高(100.00%比59.26%)。子宫切除组中子宫肌层变薄(95.24%比59.20%)、胎盘信号不均匀(100.00%比88.89%)、胎盘内T2暗带(97.61%比81.48%)、膀胱帐篷征(42.86%比7.41%)和胎盘内异常血管(95.24%比55.56%,χ^(2)=18.838)更常见(P均<0.05)。子宫切除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胎盘内血管异常、子宫肌层变薄和膀胱帐篷征,回归系数分别为2.264、2.401和1.683(P均<0.05)。依据其回归系数生成6分评分系统,对子宫切除术的预测能力良好,曲线下面积为0.829,当分值≥3.5,敏感度为95.20%,特异度为57.40%。结论基于MRI征象(胎盘内血管异常、子宫肌层变薄和膀胱帐篷征)的评分系统能有效预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子宫切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子宫切除 磁共振成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腹腔妊娠 被引量:6
5
作者 麦慧 董天发 +3 位作者 郭美芬 毛义菲 彭晞 宋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腹腔妊娠与患者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腹腔妊娠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5例产前MRI均准确诊断腹腔妊娠,其中1例为原发性,4例为继发性,并发现子宫破... 目的探讨MRI在诊断腹腔妊娠与患者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例腹腔妊娠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分析其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5例产前MRI均准确诊断腹腔妊娠,其中1例为原发性,4例为继发性,并发现子宫破裂口的位置;5例胎盘MRI表现与手术结果相吻合;1例MRI检出腹腔大量新鲜出血,2例显示羊水过少,2例检出胎儿和脐带异常,均与手术所见相符。结论术前MRI诊断腹腔妊娠准确率较高,可显示胎儿和胎盘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有助于规划临床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腹腔 磁共振成像 诊断 临床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表化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22
6
作者 何婉玲 梁月娥 +1 位作者 谭倩妍 蔡名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820-3823,共4页
目的探寻量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中的运用,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30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志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 目的探寻量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护理中的运用,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放射科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治疗30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且志愿参加本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探视、术中及术后护理,观察组予以我科室护理团队制定的围手术期介入护理量表方案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的成功率均为100%,两组患者出院时治疗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观察组伤口血肿的情况小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量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介入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介入护理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量表化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MRI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 被引量:12
7
作者 谭昱 李成威 +3 位作者 吴松鑫 唐雯 麦慧 江魁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产前MRI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证实的24胎消化道闭锁胎儿的产前MRI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产前MRI特点。结果 24胎消化道闭锁胎儿中,食管闭锁5胎,2胎Vogt分型Ⅲa型T2WI未显... 目的探讨产前MRI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证实的24胎消化道闭锁胎儿的产前MRI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产前MRI特点。结果 24胎消化道闭锁胎儿中,食管闭锁5胎,2胎Vogt分型Ⅲa型T2WI未显示胃泡,3胎Ⅲb型T2WI表现为食管上段囊状扩张,胃泡微小。十二指肠闭锁4胎,MRI均表现为"双泡征"。小肠闭锁10胎,5胎无合并症,其中1胎为空肠闭锁,T2WI示肠管信号均匀,4胎回肠闭锁T2WI示肠管呈等低混杂信号;1胎合并肠重复畸形,4胎合并胎粪性腹膜炎。1胎幽门闭锁合并回肠闭锁和结肠闭锁,T2WI示胃泡扩张。4胎肛门闭锁胎儿中,3胎低位闭锁,表现为胎粪聚集致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扩张,1胎中位闭锁,其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管腔均发育细小。结论产前MRI对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消化道闭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观察颅内基底动脉、上矢状窦和中脑导水管的生理流动模式 被引量:6
8
作者 钟熹 汤日杰 +4 位作者 江魁明 凌国辉 李建生 麦慧 唐文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97-1800,共4页
目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 MRI)观察颅内基底动脉(BA)、上矢状窦(SSS)和中脑导水管(AM)的生理流动模式。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7名,采用PC MRI测量BA、SSS和AM流体的流动模式。观察时相-流速曲线特征,记录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峰值流速及达... 目的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 MRI)观察颅内基底动脉(BA)、上矢状窦(SSS)和中脑导水管(AM)的生理流动模式。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37名,采用PC MRI测量BA、SSS和AM流体的流动模式。观察时相-流速曲线特征,记录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峰值流速及达峰时相点,并计算两峰值时相差率,记录心动周期内每搏流量、净流量。结果 BA呈单向高幅流动,时相-流速曲线为"缓降-速升-缓降"型;SSS呈单向低幅流动,曲线为"缓降-缓升-缓降"型,两波峰时相差率最小;AM脑脊液呈双向振动式流动,呈"缓升-缓降-缓升型",时相差率最大,绝对每搏流量(74.03±33.22)×10-3 ml,向4脑室净流量为(3.70±2.78)×10-3 ml。BA心动周期内两流速波峰间时相差率小于SSS、AM(F=26.63,P<0.01)。结论 BA、SSS及AM的生理流动模式不同。脑室系统、脑组织容积在心动周期内发生动态变化。PC MRI时相-流速曲线可直观、准确地观察脑血管、脑脊液的流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 脑脊液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兆子痫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MRI表现及其与横窦引流模式的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谭昱 江魁明 +3 位作者 沈敏 刘永熙 钟熹 麦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PE)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表现及其与横窦引流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PE患者临床及MRI资料,其中早发型21例(孕周<32周),晚发型24例(孕周≥32周),根据是否伴有PRES分为PRES组(n=21)和无PRES组(n=... 目的探讨先兆子痫(PE)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表现及其与横窦引流模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PE患者临床及MRI资料,其中早发型21例(孕周<32周),晚发型24例(孕周≥32周),根据是否伴有PRES分为PRES组(n=21)和无PRES组(n=24)。观察两组中横窦的引流模式、PRES组中PRES的发生部位及信号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发型PE患者中PRES发生率高于晚发型[66.67%(14/21)、29.17%(7/24),χ2=6.19,P=0.02]。PRES组常规MRI均呈长T1长T2,T2WI/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ADC图呈高信号。45例PE患者中横窦引流模式为单侧优势型34例,PRES发生率为55.88%(19/34),均衡型11例,PRES发生率为18.18%(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2)。结论 PE患者并发PRE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单侧横窦引流模式与PRES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横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诊断胎儿眼部发育异常1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健威 宋亭 +1 位作者 陈永露 魏慧慧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4-494,共1页
孕妇25岁.孕1产0,孕21周,无家族病史。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发现胎儿面部右眼位置未见止常眼球回声(图1A),左眼约8.8mm×8.3mm(图1B)。超声诊断:左眼球偏小,右眼球缺如待除外,建议行MR检查及胎儿医学科咨询。
关键词 胎儿面部 发育异常 MR诊断 眼部 产前超声检查 左眼球 家族病史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生理流动模式的相位对比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麦慧 董天发 +3 位作者 钟熹 江魁明 李黎 郭美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5-828,共4页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观察上矢状窦(SSS)不同解剖段的生理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取1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V定位,对SSS的前、中及后段分别行PC-MRI扫描,在工作站采用Q-Flow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各段的时相...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观察上矢状窦(SSS)不同解剖段的生理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取1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V定位,对SSS的前、中及后段分别行PC-MRI扫描,在工作站采用Q-Flow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各段的时相-流速曲线,测量和记录各解剖段的平均流量(MF)、平均流速(MV)、血管面积、收缩期最高流速(PSV)和舒张期最低流速(PDV)及其对应的时相点(TH),计算峰值时相差率(R_(△TH))及峰值流速差(△V)。结果:前、中及后段SSS在心动周期内呈单向、低幅、振荡式流动,时相-流速曲线平滑,呈"缓降-缓升-缓降"型,三段间R_(△TH)及△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时相差率=3.70,P=0.16;F_(△V)=0.43,P=0.65)。前、中及后段SSS的血管面积及MF依次递增,各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_(血管面积)=35.18,H_(MF)=41.98;P<0.01);三段间M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4,P<0.01),其中前段与中段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段的MV显著高于前段和中段(P<0.01)。结论:前、中及后段上矢状窦的生理流动模式相似,PC-MRI能直观、准确地评估上矢状窦的流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血流动力学 流动模式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leman病MRI表现
12
作者 董天发 刘庆余 陈明春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分析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5例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分析肿瘤部位、形态、大小、数量、边缘、周围结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I特点。结果 5例腹盆部Castl... 目的分析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5例伴发副肿瘤天疱疮的腹盆部Castelman病,分析肿瘤部位、形态、大小、数量、边缘、周围结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MRI特点。结果 5例腹盆部Castleman病均为透明血管型,4例位于腹膜后,1例位于右侧髂窝;均为单发肿块,呈卵圆形,边界清楚,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的动脉晚期肿块呈中度强化(n=1)或高度强化(n=4);平衡期及延迟期均呈持续强化。1例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肿瘤内裂隙状或斑片状低信号区在平衡期及延迟期逐渐缩小或消失。结论 MRI对伴发副肿瘤天疱疮腹盆部Castelman病的检出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天疱疮 巨淋巴结增生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附件扭转MRI表现及其临床特点 被引量:10
13
作者 魏慧慧 宋亭 +4 位作者 程岑 李敏 黄健威 陈永露 刘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34-1238,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附件扭转(AT)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妊娠期AT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4例AT中,原发性2例,继发性12例(卵巢囊肿5例、卵巢畸胎瘤4例、输卵管积水2例、输卵管间皮囊肿1例);右侧5例,左侧9... 目的探讨妊娠期附件扭转(AT)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妊娠期AT患者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14例AT中,原发性2例,继发性12例(卵巢囊肿5例、卵巢畸胎瘤4例、输卵管积水2例、输卵管间皮囊肿1例);右侧5例,左侧9例;扭转角度180°~1720°。MRI示,除3例孤立性输卵管扭转外,其余11例均见卵巢增大,12例于盆腔或腹腔内见异常信号肿块,包括8例囊性肿块、4例囊实性肿块;肿块旁见扭转蒂7例,其中6例呈“鸟嘴征”,1例旋涡征,DWI均呈混杂高信号;附件出血6例,盆腔积液8例。6例孕妇分娩足月健康胎儿,8例分娩早产儿。结论妊娠期A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附件 异常扭转 卵巢 输卵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CT、MRI表现 被引量:13
14
作者 魏慧慧 宋亭 +4 位作者 张桂元 陈永露 黄健威 程岑 李雨濛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SS的11例患者的CT、MRI资料。11例中,5例接受CT检查,6例接受MR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理结果为低级别ESS9例,未分化肉瘤2例。11例病灶均为单发...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SS的11例患者的CT、MRI资料。11例中,5例接受CT检查,6例接受MR检查,均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理结果为低级别ESS9例,未分化肉瘤2例。11例病灶均为单发,病灶位于宫腔内7例、肌壁间4例,其中类圆形肿块8例、不规则形肿块3例,病灶最大径(9.18±1.36)cm,肿块边界清晰4例、边界不清7例;病灶CT、MRI表现以实性为主4例、呈囊实性6例、以囊性为主1例。CT平扫示5例病灶实性部分密度均近似于或低于子宫肌层,其中4例病灶密度不均,1例密度均匀。MRI平扫示6例病灶ADC图信号均减低,其中5例呈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且DWI呈明显高信号,另1例(以囊性为主)呈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且DWI呈中心高信号。10例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性、持续性强化,1例以囊性为主的病灶未见强化。8例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6例肿瘤浸润、破坏子宫深肌层。11例中,伴子宫腺肌症2例、子宫肌瘤5例,合并少量盆腔积液5例、宫腔内积血1例、输卵管积液2例。结论ESS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婴幼儿先天性肺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海莲 宋亭 +4 位作者 唐文艳 陈永露 陈庭威 董天发 温美青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9-966,共8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T)在婴幼儿先天性肺畸形(CL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手术并确诊的CLM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CT与产前超声(US)对CLM的诊断准确性,并分析术前CT的CLM影像特点及鉴... 【目的】探讨计算机体层成像(CT)在婴幼儿先天性肺畸形(CL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手术并确诊的CLM患者,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CT与产前超声(US)对CLM的诊断准确性,并分析术前CT的CLM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探索CT在婴幼儿CLM术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纳入患有CLM婴幼儿76例,其中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36例,肺隔离症(PS)26例,先天性肺气肿(CLE)8例,混合型CLM6例。US和CT诊断CLM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65,P<0.05),CT诊断准确率为85.5%,高于US诊断(69.7%),McNemar检验结果为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婴幼儿CLM的CT影像学特征表现为:CPAM为大小不等囊性病变为主;PS为肺部肿块伴异常供血动脉,主要来自于主动脉分支;CLE为肺叶过度膨胀,肺血管变细。【结论】在CLM诊断中,术前CT是产前US的重要补充,是CLM术前评估的主要检查手段;不同类型的婴幼儿CLM的CT表现不一,CT可诊断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婴幼儿CLM,为术前临床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 先天性肺畸形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 肺隔离症 先天性肺气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输卵管造影不同征象在盆腔粘连性不孕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桂元 蔡名金 +3 位作者 魏慧慧 周咪咪 程岑 王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不同征象在诊断盆腔粘连性不孕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117例女性不孕症行HSG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HSG诊断盆腔粘连的征象包括输卵管积水合并伞端碘化油聚集,...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不同征象在诊断盆腔粘连性不孕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117例女性不孕症行HSG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HSG诊断盆腔粘连的征象包括输卵管积水合并伞端碘化油聚集,输卵管壶腹部碘化油残留,盆腔碘化油堆积,输卵管伞端上举。结果 HSG提示盆腔粘连109例,经腹腔镜确诊94例,HSG对盆腔粘连的阳性预测值86.2%(94/109);8例HSG未提示盆腔粘连,腹腔镜下亦未见异常。94例中,HSG只有单一征象41例,合并多个征象53例;输卵管积水合并伞端碘化油集聚单一征象25例;盆腔碘化油堆积合并其他征象45例,输卵管积水合并伞端碘化油集聚合并其他征象39例。结论 HSG依据某些影像特征对盆腔粘连做出初步诊断,其中输卵管积水合并伞端碘化油聚集及盆腔碘化油堆积是最常见的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影 腹腔镜 盆腔粘连 不孕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冯梓燕 梁思宇 +5 位作者 韩伟 李若兰 蔡名金 严宝妹 邹慧敏 刘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究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肾移植手术的86例患者,所有患者在移植术后3~5 d均接受CEUS检查,观察移植肾CEUS的增强模式,选择皮质和髓质作为感兴趣区(ROI)生... 目的:探究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超声造影(CEU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行肾移植手术的86例患者,所有患者在移植术后3~5 d均接受CEUS检查,观察移植肾CEUS的增强模式,选择皮质和髓质作为感兴趣区(ROI)生成时间-强度曲线(TIC),比较DGF组与移植肾功能正常恢复(NGF)组的时间参数、强度参数和参数差值。结果:DGF组较NGF组移植肾内各级动脉阻力指数(RI)升高、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降低,CEUS检查DGF组出现“脉冲式”增强的概率大于NGF组(P<0.001),DGF组ATTP大于NGF组(P<0.01),AUC低于NGF组(P<0.01),DGF组皮质与髓质的ATTP差值(ATTP)大于NGF组(P<0.05)、皮质AUC与髓质AUC的差值(AUC)小于NGF组(P<0.05)。结论:CEUS可观察移植肾的增强模式以及微循环灌注情况,对早期诊断DGF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 肾功能延迟恢复 超声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粪性腹膜炎产前MRI及产后CT表现1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龙文 麦慧 +2 位作者 陈永露 宋亭 邱迎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75-1276,共2页
孕妇26岁,孕34^+4周,自觉胎动减少3天,超声发现胎儿可疑先天性结构畸形1天;孕22+2周超声示胎儿未见异常,孕33^+5周超声示胎儿肠管扩张,胸腔积液,羊水量过多。查体:胎心音稍缓,余未见特殊。MRI示胎儿腹腔及膈下各见一囊性包块,范围广,囊... 孕妇26岁,孕34^+4周,自觉胎动减少3天,超声发现胎儿可疑先天性结构畸形1天;孕22+2周超声示胎儿未见异常,孕33^+5周超声示胎儿肠管扩张,胸腔积液,羊水量过多。查体:胎心音稍缓,余未见特殊。MRI示胎儿腹腔及膈下各见一囊性包块,范围广,囊壁薄且均匀,T2WI示包块边缘及内部条絮状低信号(图1A、1B);病变沿缝隙蔓延,胎儿右膈肌受压上抬,右肺受压缩小,肠管显示不清;诊断为腹腔包裹性积液、胎粪性腹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炎 胎粪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包被性乳头状癌CT及MRI表现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美芬 麦慧 +3 位作者 宋亭 唐文艳 董天发 陈展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76-477,共2页
患者女,39岁,因“右乳头溢液3月余,右乳肿物2个月”就诊。查体:右乳外上及外下象限触及不规则形、无痛、可活动肿物,皮肤见酒窝征,挤压乳头见淡黄色清亮溢液。
关键词 包被性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和骨代谢标志物组合模型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20
作者 麦家杰 张金山 +1 位作者 颜卓恒 符立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8-512,共5页
目的采用SPECT、CT和骨代谢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ALP)、Ca^2+水平诊断肺癌骨转移,并评估多种组合模型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20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癌患者,检测其血清ALP、Ca^2+水平,然后进行SPECT全身骨扫描,并针对骨侵犯处进... 目的采用SPECT、CT和骨代谢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ALP)、Ca^2+水平诊断肺癌骨转移,并评估多种组合模型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206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肺癌患者,检测其血清ALP、Ca^2+水平,然后进行SPECT全身骨扫描,并针对骨侵犯处进行CT扫描,判断有无骨质破坏;无骨质破坏者6个月后再次进行CT扫描,复查CT判断患者有无骨转移。并建立组合模型对肺癌骨转移进行评价。结果经CT初次扫描和复查结果证实,171例患者存在多发骨转移,35例未发生骨转移。SPECT诊断骨转移的敏感度为96.49%,特异度为45.71%,准确率为87.86%,阳性预测值为89.67%,阴性预测值为72.73%。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患者血清ALP浓度[(113.63±32.72)U/ml比(88.47±25.29)U/ml]、血清Ca2+浓度[(2.24±0.26)mmol/L比(2.08±0.19)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9)。应用组合模型(ALP、Ca^2+和SPECT)诊断肺癌骨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74%、71.43%、90.78%、94.19%和73.53%,其中特异度与SPECT独立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应用血清ALP、Ca^2+和SPECT组合模型能显著提高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效能,弥补SPECT特异度低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代谢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