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腹腔镜在妇科盆底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周星楠 符华影 刘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一个或多个盆腔器官(如子宫、阴道、膀胱及直肠)的下降甚至脱出,在已产妇女中发病率高达40%~60%[1].POP的类型包括:阴道顶端脱垂(子宫或穹隆脱垂),阴道前...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一个或多个盆腔器官(如子宫、阴道、膀胱及直肠)的下降甚至脱出,在已产妇女中发病率高达40%~60%[1].POP的类型包括:阴道顶端脱垂(子宫或穹隆脱垂),阴道前壁脱垂(包括膀胱脱垂、尿道脱垂和阴道旁缺陷)、阴道后壁脱垂(包括小肠脱垂、直肠脱垂和会阴体缺损).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且术式多样.骶骨固定术被认为是治疗阴道顶端脱垂的金标准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肉 单孔腹腔镜 盆腔器官脱垂 阴道顶端脱垂 手术中 妇科 阴道前壁脱垂 阴道后壁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汪志辉 林晓玲 +2 位作者 吴晓健 胡勤斐 生秀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11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妊娠结局、随访结果等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11例妊娠合并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妊娠结局、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随访至2023年10月,其中卵巢原发肿瘤6例,卵巢转移性肿瘤5例。6例卵巢原发肿瘤中,上皮性肿瘤5例(ⅠA期1例,ⅠC期2例,ⅢA期1例,ⅢB期1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ⅠA期);Ⅰ期4例,孕早期发现1例,要求继续妊娠,分娩后行分期手术,孕晚期发现3例,剖宫产同时或产后行分期手术;Ⅲ期2例,孕早期发现1例,终止妊娠后行分期手术,孕晚期发现1例,剖宫产同时行分期手术;5例成功分娩,早产2例,足月产3例,新生儿均健在;随访时间为18~133个月,均生存。卵巢转移性肿瘤5例,其中卵巢Krukerberg瘤4例,子宫颈癌卵巢转移1例;孕早期发现2例,均终止妊娠后行减瘤术;孕中期发现1例,要求继续妊娠,分娩后行减瘤术;孕晚期发现2例,剖宫产同时行卵巢肿物手术1例,产后行减瘤术1例;成功分娩3例,均为早产,均健在;失访1例,余4例随访时间为3~22个月,均死亡。结论:妊娠合并卵巢原发肿瘤预后较好,而妊娠合并卵巢转移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卵巢恶性肿瘤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林琼燕 刘文利 刘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TU-LESS)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行手术治疗患者共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TU-LESS手术组)16例和...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TU-LESS)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行手术治疗患者共3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TU-LESS手术组)16例和对照组(传统腹腔镜手术组)14例,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总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指标、术后止痛药使用频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结局、分娩方式以及分娩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发生。结论:TU-LESS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具有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似的手术效果和妊娠结局,并且具有创伤更小、切口更美观、切除囊肿高效、标本取出方式更优、治疗费用更少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传统腹腔镜手术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 治疗效果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汪志辉 刘艳 +1 位作者 周冬梅 生秀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例,分析应...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例,分析应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83.33%),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1例(4.17%),疾病进展1例(4.17%),疾病复发2例(8.33%);20例完全缓解中1例未婚,余19例中成功妊娠10例(52.63%),其中4例足月分娩,3例孕中期双胎流产,2例孕早期流产,1例孕早期随访中;2例疾病复发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后均完全缓解,其中1例自然受孕后足月分娩。6例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完全缓解3例(50.00%),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2例(33.33%),疾病进展0例,疾病复发1例(16.67%);疾病稳定2例最终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余4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目前未成功妊娠。结论:密切随访下,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孕激素 保留生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汪志辉 李娟 +2 位作者 温启荣 梁纯 生秀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6,CDC6)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宫颈组织石蜡标本12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组织中CDC6蛋白的表达。结果:CDC6阳... 目的:通过检测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6,CDC6)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宫颈组织石蜡标本122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组织中CDC6蛋白的表达。结果:CDC6阳性着色位于细胞核及胞浆,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宫颈正常组5.00%(1/20)、CINI组35.00%(7/20)、CINⅡ~Ⅲ组71.43%(30/42)、宫颈癌组87.50%(35/4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57,P〈0.001)。在122例宫颈石蜡标本中,HPV感染阳性者83例,其中CDC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3.49.45%(61/83);HPv感染阴性者39例,其中CDC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30.77%(12/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15,P〈0.005);CDC6蛋白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69)。结论:CDC6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与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C6 宫颈病变 筛查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HLA基因易感及NK细胞受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斯晨 刘瓅 肖雪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究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HLA基因易感及NK细胞受体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并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子宫颈癌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取外周... 目的:探究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HLA基因易感及NK细胞受体免疫应答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诊治,并经病理活检证实为子宫颈癌的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0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均在入院时取外周血2 ml,采集观察组的宫颈细胞样品用来进行细胞学观察和HPV的DNA探查,观察两组人员HPV感染率和HLA分型。结果:两组入组人员HPV感染阳性率分别为91%、1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LA-KIR*1003、HLA-KIR*14、HLA-KIR*17、HLA-KIR*02、HLA-KIR*12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1%、39%、35%、15%、53%,对照组分别为18%、15%、14%、52%、8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HLA-KIR*1003、HLA-KIR*14、HLA-KIR*17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LA-KIR*02、HLA-KIR*12的分布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HLA-KIR*1003、HLA-KIR*14、HLA-KIR*17等位基因易感,而HLAKIR*02、HLA-KIR*12等位基因可减少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癌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NK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EG3基因异常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赵琴 李剑琦 +3 位作者 周艳清 谭琳玉 李娟 生秀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02-1905,共4页
目的:研究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母系表达基因(MEG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47例卵巢癌组织(蜡块标本)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蜡块标本)中MEG3基因启... 目的:研究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母系表达基因(MEG3)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47例卵巢癌组织(蜡块标本)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蜡块标本)中MEG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EG3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在卵巢癌组织(42.6%)中高于正常卵巢组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年龄〉60岁患者MEG3基因甲基化发生率略高于年龄≤60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Ⅲ~Ⅳ期患者MEG3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低于临床Ⅰ~Ⅱ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EG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卵巢癌不同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EG3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发生相关,与其临床病理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MEG3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在卵巢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剑琦 生秀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86-1493,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组织和卵巢癌细胞系中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生物学特性,初步探讨LINC00467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基因表达谱交... 目的通过检测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组织和卵巢癌细胞系中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生物学特性,初步探讨LINC00467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首先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的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评估LINC00467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使用Starbase数据库预测LINC00467可能的miRNA作用靶点。再采用定量实时PCR(qPCR)检测66对卵巢癌组织和正常卵巢组织中LINC00467和miR-302a-3p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通过基因沉默技术,降低LINC00467的表达后,再采用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测定LINC00467对卵巢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使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LINC00467和miR-302a-3p的结合关系,降低LINC00467的表达后检测miR-302a-3p的表达量。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卵巢癌组织LINC0046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实时定量PCR(qPCR)提示66例OC组LINC00467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卵巢癌细胞系中LINC00467的表达亦明显高于人卵巢上皮细胞系(HOSEpi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验证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的结果。LINC0046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卵巢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FIGO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低表达LINC00467的卵巢癌患者总生存期优于高表达LINC00467的卵巢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沉默LINC00467表达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活性、集落形成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都受到明显抑制,反而miR-302a-3p的表达量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NC00467与miR-302a-3p可以直接结合。结论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在卵巢癌组织及细胞中高表达,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转移能力相关,与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LINC00467靶向调控miR-302a-3p而达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7 卵巢癌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林芝市农村地区妇女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及亚型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剑琦 李肖杰 +4 位作者 朗珍 吴俊东 德吉措姆 央青卓嘎 曲西旺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数据拟对西藏林芝市农村地区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状况和HR-HPV亚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完善国内HR-HPV流行病学数据和为国内HPV疫苗的研发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19年至2021... 目的本研究数据拟对西藏林芝市农村地区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状况和HR-HPV亚型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为完善国内HR-HPV流行病学数据和为国内HPV疫苗的研发提供数据。方法收集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西藏林芝市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结果,应用PCR荧光法对筛查的标本进行HR-HPV亚型基因检测,统计分析西藏林芝市农村妇女HPV感染率、不同HR-HPV亚型感染率以及不同年龄组HR-HPV亚型感染率,并与青藏高原以外农村地区妇女HPV感染率、不同HR-HPV亚型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13741例样本纳入研究,西藏林芝市农村地区妇女HR-HPV总体感染率为12.81%(1760/13741),高于青藏高原以外农村地区妇女HPV感染率7.82%(9249/118237)(χ^(2)=532.2,P<0.001)。35~39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高,为14.99%(441/2942),高于青藏高原以外农村地区同年龄组妇女7.22%(1827/25322)(χ^(2)=215.9,P<0.001)。50~54岁年龄组HPV感染率最低,为9.47%(209/2208),与青藏高原以外农村地区同年龄组妇女HPV感染率8.14%(1604/19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75,P=0.032)。西藏林芝市农村地区妇女HR-HPV感染亚型前三位为HPV52型(19.94%,351/1760)、HPV16型(12.33%,217/1760)和HPV58型(11.88%,209/1760);青藏高原以外农村地区妇女前三位HR-HPV感染亚型与西藏林芝市农村地区妇女HR-HPV感染亚型一致。西藏林芝市农村地区妇女35~39岁年龄组、40~44岁年龄组和45~49岁年龄组前三位的HR-HPV感染亚型分别为HPV52型、HPV16型和HPV58型,与青藏高原以外农村地区一致。结论西藏林芝市农村地区妇女HRHPV感染率明显高于青藏高原以外农村地区妇女,两地区前三位HR-HPV感染亚型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R-HPV HR-HPV亚型 农村妇女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生理流动模式的相位对比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麦慧 董天发 +3 位作者 钟熹 江魁明 李黎 郭美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25-828,共4页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观察上矢状窦(SSS)不同解剖段的生理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取1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V定位,对SSS的前、中及后段分别行PC-MRI扫描,在工作站采用Q-Flow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各段的时相... 目的:利用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PC-MRI)观察上矢状窦(SSS)不同解剖段的生理流动模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选取19例健康志愿者,采用MRV定位,对SSS的前、中及后段分别行PC-MRI扫描,在工作站采用Q-Flow软件包进行后处理,获得各段的时相-流速曲线,测量和记录各解剖段的平均流量(MF)、平均流速(MV)、血管面积、收缩期最高流速(PSV)和舒张期最低流速(PDV)及其对应的时相点(TH),计算峰值时相差率(R_(△TH))及峰值流速差(△V)。结果:前、中及后段SSS在心动周期内呈单向、低幅、振荡式流动,时相-流速曲线平滑,呈"缓降-缓升-缓降"型,三段间R_(△TH)及△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时相差率=3.70,P=0.16;F_(△V)=0.43,P=0.65)。前、中及后段SSS的血管面积及MF依次递增,各段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_(血管面积)=35.18,H_(MF)=41.98;P<0.01);三段间M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14,P<0.01),其中前段与中段M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段的MV显著高于前段和中段(P<0.01)。结论:前、中及后段上矢状窦的生理流动模式相似,PC-MRI能直观、准确地评估上矢状窦的流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血流动力学 流动模式 磁共振成像 相位对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治疗不同类型纵隔子宫的对比研究
11
作者 刘文利 许培 +3 位作者 马凯驰 陆瑶 邓清文 刘明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6-630,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纵隔子宫经宫腔镜纵隔子宫电切术后的生殖结局,探讨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后患者的生育力是否与纵隔子宫的类型有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纵隔子宫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 目的:评估不同类型纵隔子宫经宫腔镜纵隔子宫电切术后的生殖结局,探讨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后患者的生育力是否与纵隔子宫的类型有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20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纵隔子宫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患者共179例,分为A组(完全纵隔子宫组)56例,B组(不全纵隔子宫组)123例,比较两组患者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术后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前A组56例患者有4例活产(6.90%),在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后1~5年随访期内,活产率升高至66.18%,早期流产率由术前的82.76%下降至2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123例患者术前有13例活产(8.44%),术后活产率升高至71.63%,早期流产率由78.57%下降至2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经宫腔镜纵膈子宫电切术后不孕率、早期及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可改善不同类型纵隔子宫患者的生殖结局,提高活产率,降低早期流产率,对于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术后生育力提高与纵隔子宫的类型无关,不同类型纵隔子宫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建议对于有强烈生育要求的纵隔子宫患者可考虑经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切除纵隔后试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纵隔子宫 不全纵隔子宫 宫腔镜下纵隔子宫电切术 活产率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苗勒氏管激素对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卵巢功能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宁宁 唐毅 +4 位作者 岑东芝 黎璞 苏榕 黄隽 熊之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941-9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等对出现化疗诱导闭经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否卵巢功能衰竭(ovarian failure,OVF)的预测价值,以优化辅助治疗策略及保护生育功能。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 目的:探讨血清标志物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等对出现化疗诱导闭经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是否卵巢功能衰竭(ovarian failure,OVF)的预测价值,以优化辅助治疗策略及保护生育功能。方法:前瞻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60例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含环磷酰胺化疗方案的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监测化疗前后血清中的AM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变化。根据化疗结束后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时,E2、FSH是否维持在绝经后参考范围内,分为OVF组和卵巢功能恢复(ovarian recovery,OVR)组,分析对化疗后OVF的预测价值。结果:化疗前AMH预测化疗后24个月卵巢功能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37(95%CI为0.719~0.920),年龄联合化疗前血清AMH等预测的AUC为0.924(95%CI为0.826~0.977)。化疗前的AMH≤1.05 ng/mL,1个疗程化疗后AMH≤0.56 ng/mL,化疗结束后3~6个月FSH>25.01 U/L及诊断年龄>37岁的阴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血清AMH联合E2和FSH检测对鉴别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是否OVF有重要价值,可将AMH纳入化疗前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抗苗勒氏管激素 化疗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缺陷8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祥翠 王倩青 +3 位作者 陈贝贝 吴纯华 符华影 刘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中盆腔缺陷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收治的83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的中盆腔缺陷患者,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女性中盆腔缺陷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8月新乡市中心医院妇瘤科收治的83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的中盆腔缺陷患者,记录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并发症等指标,客观评估围手术期安全性,术后随访应用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20(PFDI-20)、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生活问卷-12(PISQ-12)评价手术疗效。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8.05±16.14分钟,术中出血量20.75±7.34 ml,术后留置尿管3.01±0.25天;残余尿量6.39±5.93 ml。随访期间1例(1.20%)出现阴道残端感染、网片暴露,积极治疗后治愈。术后全部患者随访1、6、12个月,其中46例患者完成24个月随访,POP-Q评分中阴道总长度(TVL)无明显改变(P>0.05),其余指示点Aa、Ba、Ap、Bp、C等位置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PFIQ-7、PFDI-20、PISQ-12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髂耻韧带固定术治疗中盆腔缺陷术后患者盆腔解剖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性生活满意度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满意度高,手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耻韧带固定术 盆腔器官脱垂 经脐单孔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