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费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繁 +51 位作者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 班奕 白波 李广洪 严越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I的住院情况和住院费用,并按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和医院类型等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共2392例EPI与ELBWI进入分析,整体患儿的中位住院天数为52(4,73)d,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为2060(1441,3404)元,中位住院总费用为78044(20176,134440)元。死亡/转院组(n=1117)与存活/非转院组(n=1275)比较,存活/非转院组的中位住院天数和中位住院总费用均大于死亡/转院组(Z=-35.600、-29.394,均P<0.001),但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低于死亡/转院组(Z=-24.511,P<0.001)。在存活/非转院组中,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年份呈正相关(r=0.302、0.259,均P<0.001),各年的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相当于当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6、3.74、4.11、4.10和4.05倍;中位住院天数、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均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仅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医院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92,均P<0.001);综合性医院的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均低于专科医院(Z=-2.230、-3.373,P=0.026、P<0.001)。结论EPI与ELBWI的救治费用与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医院类型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低出生体质量 住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831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13
2
作者 蔡勇 黄楚鑫 +6 位作者 周蕾 刘升 王丹瑜 蒋惠 梁文雅 刘文宽 陈德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094-3097,共4页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8 313例CAP住院患儿为观察对象,取咽拭子为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流行病学特点。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8 313例CAP住院患儿为观察对象,取咽拭子为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MPV、流感病毒A(influenza virus A,infA)、流感病毒B(influenza virus B,inf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1~4型、腺病毒(adenovirus,ADV)、鼻病毒(rhinovirus,HRV)、肠病毒(entero virus,EV)、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冠状病毒(coronavirus,CoV)。结果CAP住院患儿HMPV检出率为2.68%(223/8 313)。不同年份HMPV检出率存在差异(χ2=96.16,P<0.000 1)。2010-2018年9年间HMPV检出率呈波浪状变化。不同年龄段CAP住院患儿HMPV检出率存在差异,1~3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χ2=26.751,P<0.000 1)。CAP住院患儿HPMV检出率以春季最高,其次为冬季(χ2=81.503,P<0.000 1)。重症肺炎患儿HMPV检出率2.2%。HMPV阳性CAP患儿中6.73%表现为重症肺炎,HMPV阴性CAP患儿中8.23%表现为重症肺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4,P=0.419)。18.83%HMPV阳性CAP住院患儿同时检出其他病毒,其中以冠状病毒、RSV最多见。CAP住院患儿病毒检出率41.68%,不同年份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χ2=141.927,P<0.000 1),2010-2018年9年间病毒检出率呈波浪状变化。不同年龄段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1~3岁年龄段检出率最高(χ2=204.904,P<0.000 1)。CAP住院患儿春季病毒检出率最高(χ2=72.696,P<0.000 1)。重症肺炎患儿病毒检出率47.28%较非重症肺炎患儿41.18%高(χ2=9.575,P=0.002)。结论广州CAP住院儿童病毒检出率高,HMPV检出率低;病毒、HMPV检出率呈波浪状变化,存在年度差异;1~3岁儿童是病毒、HMPV感染致CAP的重点防控人群;春季是广州地区病毒致CAP的重点防控季节;春季、冬季是广州地区HMPV致CAP的重点防控季节。病毒感染可能与CAP患儿发展为重症肺炎有关。HMPV可能并非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人偏肺病毒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IGFBP-3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范茜 崔其亮 +6 位作者 张慧 吴繁 梁少珍 谭岱峰 林苑清 谭慧园 朱力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33-838,共6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生后早期生长的关系。方法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将32例VLBW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给予相同的营养摄入...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生后早期生长的关系。方法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将32例VLBW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给予相同的营养摄入量,监测两组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时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和体质指数(BMI),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应日龄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计算IGF-1/IGFBP-3摩尔比率。结果两组VLBW新生儿在出生时及生后第7、14天的体质量、身长、头围、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生后第28天时,SGA组的体质量、BMI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IGF-1、IGFBP-3、IGF-1/IGFBP-3以及AGA组IGF-1/IGFBP-3出生后随日龄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GA组的IGF-1、IGFBP-3水平随日龄增长而升高,IGF-1于生后第14、28天时高于出生时水平,而IGFBP-3于生后第28天时高于出生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后第28天,SGA组IGF-1、IGFBP-3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新生儿的IGF-1、IGFBP-3水平低于AGA,低水平的IGF-1、IGFBP-3可能会导致生长迟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小于胎龄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谭岱峰 胡结明 崔其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97-3399,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开始喂养时间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和VLBWI各60例,每例出生后lh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其中VLBWI采用静脉营养结合母乳及早产奶混合喂养,分为早喂养组(生... 目的:观察不同开始喂养时间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足月新生儿和VLBWI各60例,每例出生后lh均采集空腹静脉血,其中VLBWI采用静脉营养结合母乳及早产奶混合喂养,分为早喂养组(生后3d内开奶。生后2周补充维生素D600U)及迟喂养组(生后7—10d开奶,生后3周补充维生素D600U)各30例,分别于生后14d及28d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IJP)、骨钙素(OC)及25.0H耽的浓度。两组VLBWI于生后2周起每天由理疗师做早期干预操10min。结果:生后lhVLBWI的Ca、P、25-OHD,血浓度较足月儿显著低下(P〈0.05).VLBWI中早喂养组14d及28dCa、P、25-OHD,的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增高(P〈0.05),早喂养组OC血浓度较迟喂养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VLBWI出生时已存在骨代谢异常,及早经口喂养及补充维生素D可明显改善骨代谢异常.动态观察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对预防和治疗VLBWI代谢性骨病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谢 代谢性骨病 极低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水解蛋白质配方奶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朱剑东 吴繁 +3 位作者 贾春宏 钟鑫琪 黄卫亮 崔其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2期62-69,共8页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质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PF)对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肠内营养建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质配方奶(extensively hydrolyzed protein formula,eHPF)对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早产儿肠内营养建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5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VLBW早产儿,将其分为eHPF组和早产儿配方奶(premature formula,PF)组,每组各20例。除所用配方奶不同外,两组早产儿均采用类似的喂养方案。监测并比较两组早产儿的肠内喂养进程,生长发育情况及血液生化指标、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肉碱浓度。结果出生后第14天,eHPF组早产儿奶量显著高于PF组(P=0.017)。eHPF组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内达到全肠内喂养的比例显著高于PF组(P=0.038)。出生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和出院时,两组早产儿的体重、身长、头围和生长迟缓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生后第28天,两组早产儿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肌酐、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酸盐、钙、铁、镁、锌、锰、铜、23种氨基酸和26种肉碱浓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HPF喂养可加速VLBW早产儿肠内营养的建立,且对新生儿期VLBW早产儿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水解蛋白质配方奶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早产儿配方奶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对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涛 廖嘉仪 +2 位作者 张费通 谭小华 崔其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2-1575,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1(Vitamin K1,Vit K1)、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和冷沉淀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应用维生素K1(Vitamin K1,Vit K1)、新鲜冰冻血浆(血浆)和冷沉淀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2月至2012年9月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1 134例,按照胎龄28-31+6周、32-33+6周、胎龄34-36+6周、胎龄≥37周进行分组,每组均分析使用Vit K1、Vit K1联合血浆以及Vit K1联合冷沉淀等干预措施前后PT、APTT、Fbg、TT的变化。结果:(1)各胎龄组使用Vit K1治疗后,PT、APTT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胎龄组使用Vit K1联合血浆后,PT、APTT、Fbg、TT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各胎龄组使用Vit K1联合冷沉淀后,PT、APTT、Fbg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Vit K1联合血浆对PT、APTT改善最大,Vit K1联合冷沉淀对Fbg改善最大。结论:使用维生素K1、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能有效干预不同出生胎龄新生儿凝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1 血浆 冷沉淀 凝血指标 胎龄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表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蓝国锋 王艺瑾 +5 位作者 黎云芳 韦清华 石丰浪 崔其亮 Hussnain Mirza 史学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634-2638,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过表达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原代细胞分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过表达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原代细胞分离技术得到BMSCs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干细胞标志物CD44、CD106的表达,以及构建稳定过表达VEGF的BMSCs(BMSC-VEGF)。通过高氧环境构建BPD幼鼠模型,静脉注射BMSC-VEGF,检测其对幼鼠肺呼吸阻力、肺部发育和重构的影响。结果VEGF可以维持BDP动物模型中肺部组织的增殖活性,改善肺内血管形成以及抑制TGF-β通路活化所致肺组织重构等作用。结论在幼鼠中,过表达VEGF对BPD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VEGF有可能成为治疗BPD的候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