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移植术后行非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
1
作者 刘亚泓 邱源 +3 位作者 林富荣 龙布 张灿洲 蓝岚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70-772,共3页
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LT)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方法[1],该项技术为终末期肺病患者提供了延长寿命的机会。自2015年起,我国开展肺移植手术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肺移植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肺移植患者术后1、5年... 肺移植(lung transplantation,LT)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有效方法[1],该项技术为终末期肺病患者提供了延长寿命的机会。自2015年起,我国开展肺移植手术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肺移植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肺移植患者术后1、5年生存率也逐渐升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移植手术 肺移植 麻醉管理 终末期肺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在间质性肺炎患者胸腔镜下肺活检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玲 陈磊 +3 位作者 钟运兰 黄俊 梁丽霞 董庆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4146-4149,共4页
目的研究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在间质性肺炎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活检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60例行胸腔镜下肺活检手术的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术中发生心律失常、躁动、咳嗽和中转气管内插管全麻... 目的研究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在间质性肺炎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活检术中的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对60例行胸腔镜下肺活检手术的间质性肺炎患者采用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记录术中发生心律失常、躁动、咳嗽和中转气管内插管全麻的例数,分析开胸前、开胸后15 min及30min、关胸时、关胸后30 min的呼吸循环(HR、AP、SpO_2、RR、BIS)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pH、PaO_2、PaCO_2、BE、HCO_3^-)。结果患者在关胸时MAP、RR、BE、HCO_~3-与开胸前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HR、SpO_2、pH、PaO_2、PaCO_2与开胸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自主呼吸全凭静脉麻醉在间质性肺炎患者行胸腔镜下肺活检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炎 自主呼吸 肺活检 全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时影响罗库溴铵输注速率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少娟 冉建 +2 位作者 董庆龙 詹鸿 欧阳葆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521-1523,共3页
目的:探寻全身麻醉维持肌松状态恒定时影响罗库溴铵静脉输注速率的因素。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中青年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性别和麻醉维持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女性七氟醚吸入麻醉组(F-S 组)、男性七氟醚吸入麻醉组(M-S 组)、女... 目的:探寻全身麻醉维持肌松状态恒定时影响罗库溴铵静脉输注速率的因素。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中青年全麻手术患者60例。按性别和麻醉维持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女性七氟醚吸入麻醉组(F-S 组)、男性七氟醚吸入麻醉组(M-S 组)、女性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F-P组)和男性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组(M-P 组),每组15例。用 TOF Watch SX 监测仪监测拇内收肌对 TOF 刺激的诱发颤搐反应,待T1恢复至5%时开始静脉输注罗库溴铵,初始速率5μg/(kg·min)。当T1<5%或>15%时减慢或增快罗库溴铵1μg/(kg·min)以维持T1接近基础值10%。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输注。记录每5 min的T1值和输注速率。结果:罗库溴铵输注速率在 M-P 组[(8.3±0.3μg/(kg·min)]比 F-P 组[(6.2±0.4)μg/(kg·min)]快(P <0.05);M-S 组[(4.3±0.3)μg/(kg·min)]比 F-S 组[(3.4±0.4)μg/(kg·min)]快(P <0.05)。男性患者组的输注速率比女性组快(P <0.05)。持续输注罗库溴铵60 min后,四组输注速率均有减缓趋势。恢复指数无明显差异,T1恢复到基础值75%的时间七氟醚麻醉组比静脉麻醉组缓慢。结论:麻醉方法和性别是影响罗库溴铵静脉输注速率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库溴铵 丙泊酚 七氟醚 性别 输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最佳剂量的筛选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燕华 赵子良 黄焕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326-332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L)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地佐辛0.1 mg/kg组(D1组)、地佐辛0.15 mg/kg组(D2组)、地佐辛0.2 mg/kg...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L)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地佐辛0.1 mg/kg组(D1组)、地佐辛0.15 mg/kg组(D2组)、地佐辛0.2 mg/kg组(D3组)和芬太尼1μg/kg组(F组),每组20例。各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相应剂量地佐辛或芬太尼后进行丙泊酚TCI诱导与维持(血浆靶浓度均为3.0μg/m L)。记录麻醉前后HR、MAP、RR、Sp O2、BIS值变化,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4组患者麻醉前后的HR、MAP、RR、Sp O2、BIS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T3、T4、T5、T6时的MAP、BIS值均低于T1、T2(P<0.05);T4、T5、T6时的RR值、Sp O2值均较T1降低(P<0.05);D2组(10%)和D3组(5%)术中体动明显少于F组(40%)(P<0.05)。D1组(10%)和D2组(20%)术中呼吸抑制明显少于D3组(50%)和F组(40%)(P<0.05)。D1、D2组术后恶心、呕吐少于D3组和F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3.0μg/m L靶控输注能较好抑制URL术中心血管反应,其中以0.15 mg/kg的临床麻醉效应最好,术中体动较少、呼吸抑制轻,术后不良反应更少,可在URL麻醉中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丙泊酚 静脉麻醉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诱导剂量丙泊酚对病态肥胖患者心脏泵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廖武豪 邹启荣 +3 位作者 蒋德英 李佳阳 李景 彭雪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45-4148,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诱导剂丙泊酚对病态肥胖患者心脏泵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腹腔镜Rouc-en-Y胃旁路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去脂体质量组(LBW组)和总体质量组(TBW组)。LBW组于诱导时丙泊酚剂量按照患者的去脂体质量kg&#...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诱导剂丙泊酚对病态肥胖患者心脏泵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行腹腔镜Rouc-en-Y胃旁路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20):去脂体质量组(LBW组)和总体质量组(TBW组)。LBW组于诱导时丙泊酚剂量按照患者的去脂体质量kg×2.0 mg/kg计算,TBW组则按照患者总体质量计算。通过超声心动图监测麻醉前(T_1)与丙泊酚给药1 min后(T_2)患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每搏量(SV)变化情况;同时测量T_1、T_2两个时间点有创动脉压、无创动脉压、BIS值、SpO_2值。结果与T_1比较,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LVEF、SV均下降(P<0.05);与LBW组比较,麻醉诱导后TBW组对LVEF、SV影响较大(P<0.05);与T_1比较,麻醉诱导后患者无创动脉血压、有创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均下降(P<0.05);与LBW组比较,麻醉诱导后TBW组对无创动脉血压、有创动脉血压、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大(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BIS均<50。结论在保证麻醉深度的同时,LBW剂量丙泊酚诱导对病态肥胖患者心脏泵功能影响更小,作为丙泊酚的诱导剂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病态肥胖患者 去脂体质量 总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6
作者 范杞森 蓝岚 +23 位作者 吴镜湘 邱源 徐桂萍 王江 吴多志 罗金辉 冉建 李颖芬 潘鹏 张兵 周月兰 张奕文 许学兵 刘亚涛 王迎斌 王燕 王玉龙 胡友洋 王寿世 孟宏伟 徐海霞 唐培佳 庄小雪 张灿洲 《实用医学杂志》 2025年第13期1945-1951,共7页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是一种适合个体化的精准麻醉,鉴于这种麻醉方式对于呼吸功能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编写组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需求,针对保留自主呼吸胸科手术麻醉的适应... 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是一种适合个体化的精准麻醉,鉴于这种麻醉方式对于呼吸功能调控提出更高要求,《保留自主呼吸的胸科手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编写组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际需求,针对保留自主呼吸胸科手术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评估、麻醉实施、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制订详细的指导方案,旨在规范此麻醉方式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自主呼吸 胸科手术麻醉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库溴铵和顺阿曲库铵肌松残余作用发生率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庆龙 冉建 +2 位作者 杨汉宇 梁丽霞 欧阳葆怡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2期1740-1744,1751,共6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使用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后,以临床征象判断肌松程度,术毕和拔除气管导管时肌松药残余作用发生率,及引起肌松药残余作用的危险因素。方法:成年择期手术患者500例,分别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或七氟醚吸入麻醉,...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使用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后,以临床征象判断肌松程度,术毕和拔除气管导管时肌松药残余作用发生率,及引起肌松药残余作用的危险因素。方法:成年择期手术患者500例,分别实施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或七氟醚吸入麻醉,麻醉手术期间分别给予罗库溴铵或顺阿曲库铵。用TOF Watch SX监测仪盲法观察麻醉过程透皮连续4次(TOF)监测时第4次刺激肌颤搐反应值与第1次刺激肌颤搐反应值的比值(TOFr)的变化。结果:术毕平均TOFr=0.53±0.38,其中275例0<TOFr<0.9,112例TOFr=0。拔管时平均TOFr=0.97±0.12,其中60例TOFr<0.9。随着年龄或体质指数增加,拔管时肌松药残余作用发生率呈增加趋势。术毕给予新斯的明至拔管间隔时间≥10 min者拔管时平均TOFr值比<10 min者明显高。结论:凭临床征象和经验估计罗库溴铵和顺阿曲库铵作用消除程度,拔除气管导管时12%的患者TOFr<0.9,存在肌松药残余作用的隐患。年龄增大及给予肌松药后或给予新斯的明拮抗后至拔管时间偏短是增加肌松药残余作用发生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阿曲库铵 罗库溴铵 肌松药残余作用 发生率 肌松药效应拮抗 新斯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二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梁丽霞 陈磊 +1 位作者 周延然 董庆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43-1144,共2页
例1患者,男,6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0余年,加重1年”入院。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高血压3级,(3)2型糖尿病。拟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右侧单肺移植术”。查体:呼吸促,听诊双肺弥漫性呼吸双相干啰音。动脉血气:FiO233%,PaO2... 例1患者,男,61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30余年,加重1年”入院。诊断:(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高血压3级,(3)2型糖尿病。拟在全麻下行“同种异体右侧单肺移植术”。查体:呼吸促,听诊双肺弥漫性呼吸双相干啰音。动脉血气:FiO233%,PaO2122.9 mmHg,PaCO236.8 mmHg。肺功能:极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FEV1占预计值24%,FEV1/FVC 37%,FVC占预计值68%)。胸部X线片和CT示:桶状胸,两肺透亮度增高,两肺纹理增粗、增多、紊乱,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两肺多发肺大泡形成。肺灌注:双肺多发灌注功能受损,左肺占51%,右肺占48%。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收缩压34 mmHg。心脏彩超无异常。患者入室后采用依托咪酯、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置入左双腔支气管导管,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认导管位置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导管检查 肺动脉收缩压 顺式阿曲库铵 预计值 导管位置 依托咪酯 桶状胸 舒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卡因调控CXCR7并影响AKT和STAT3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膀胱癌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6
9
作者 曾凯辉 吕慧莹 +1 位作者 罗金泰 赵子良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PCA)及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对膀胱癌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PCA处理人膀胱癌RT4细胞,并将细胞分为PBS组(无PCA处理)、PCA组(4 mmol/L PCA处理)、siRNA阴性对照(si-Con)组(...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PCA)及CXC趋化因子受体7(CXCR7)对膀胱癌细胞活力、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PCA处理人膀胱癌RT4细胞,并将细胞分为PBS组(无PCA处理)、PCA组(4 mmol/L PCA处理)、siRNA阴性对照(si-Con)组(转染si-Con)、CXCR7 siRNA(si-CXCR7)组(转染si-CXCR7)、PCA+pcDNA组(4 mmol/L PCA处理并转染pcDNA)和PCA+pcDNA-CXCR7组(4 mmol/L PCA处理并转染pcDNACXCR7),siRNA和pcDNA均用脂质体法转染至RT4细胞。运用RT-qPCR检测RT4细胞中CXCR7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XCR7、AKT、STAT3、p-AKT和p-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相较于PBS组,不同浓度PCA处理后RT4细胞的活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PCA组RT4细胞中CXCR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si-Con组,si-CXCR7组RT4细胞中CXCR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细胞的活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相较于PCA+pcDNA组,PCA+pcDNA-CXCR7组RT4细胞中CXCR7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细胞的活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提高(P<0.05)。相较于PBS组,PCA组的p-AKT和p-STAT3蛋白水平显著降低;相较于PCA+pcDNA组,PCA+pcDNA-CXCR7组的p-AKT和p-STAT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AKT和STAT3的蛋白水平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PCA可能通过抑制CXCR7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活力、迁移和侵袭。过表达CXCR7可逆转PCA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KT/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卡因 CXC趋化因子受体7 膀胱癌 AKT/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病理改变及单肺通气时呼吸力学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灿洲 古妙宁 +3 位作者 黄榕权 谢晓斌 叶靖 董庆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46-1448,共3页
目的:观测2型糖尿病患者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单肺通气时呼吸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4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患者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对照组(C组)。观测两组患者肺组织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 目的:观测2型糖尿病患者肺组织病理改变及单肺通气时呼吸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4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患者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对照组(C组)。观测两组患者肺组织病理改变并用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作定性分析。观测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1)、麻醉后单肺通气前(T2)、手术结束前(T3)、术后24 h(T4)各时刻血糖、血气分析及吸气峰压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C组比较,DM组患者的肺病理改变表现为:肺泡壁、动脉壁普遍增厚,肺泡间隔可见明显纤维组织增生,肺间质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法可见组织中的AGEs阳性表达;单肺通气时DM组出现吸气峰压升高及氧合指数降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单肺通气时呼吸力学指标出现吸气峰压升高及氧合指数降低的改变特点,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的肺病理损害及AGEs在肺组织中的沉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单肺通气 病理 氧合指数 糖基化终末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罩间歇正压通气应用于输尿管软镜术中的通气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子良 龚婷 +1 位作者 岑燕遗 杨凤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70-1471,共2页
目的:评价喉罩间歇正压通气应用于输尿管软镜手术的通气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输尿管软镜下行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患者30例,用丙泊芬、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记录麻醉前(T1... 目的:评价喉罩间歇正压通气应用于输尿管软镜手术的通气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在输尿管软镜下行钬激光碎石手术的患者30例,用丙泊芬、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胺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行间歇正压通气,记录麻醉前(T1)、喉罩置入后通气5min(T2)、手术结束(T3)和拔除喉罩自主呼吸5min(T4)4个时间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作血气分析,记录T2和T3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分钟通气量(MV)、肺顺应性(Cdy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数值和压力-容量环(P-V环)、PETCO2波形。结果:4个时间点的PaO2、PaCO2、PH值和SpO2都在正常范围,T2和T3的PaO2明显高于T1和T4(P〈0.05).术中喉罩间歇正压通气时T2和T3的Ppeak、MV、Cdyn和PETC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V环、PETCO2波形无明显改变。结论:全身麻醉下喉罩间歇正压通气行输尿管软镜术通气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全身麻醉 间歇正压通气 输尿管软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肺移植术后手术室拔管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汉宇 周延然 +8 位作者 梁丽霞 徐鑫 韦兵 彭桂林 杨超 刘梦阳 钟凌芳 何建行 董庆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3-444,共2页
患者,男,56岁,169 cm,50 kg,ASAⅣ级,因“反复咳嗽咳痰9年,气促4年,加重2个月”入院。2个月前咳痰、气促明显加重,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予无创通气。既往患有焦虑症2年,长期吸烟史,... 患者,男,56岁,169 cm,50 kg,ASAⅣ级,因“反复咳嗽咳痰9年,气促4年,加重2个月”入院。2个月前咳痰、气促明显加重,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祛痰、平喘等治疗,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予无创通气。既往患有焦虑症2年,长期吸烟史,约20支/天,已戒烟2个月。查体:肋间隙增宽、双肺呼吸音低。术前心脏彩超检查: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胸部CT检查:肺气肿,两肺多发肺大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呼吸音 左心室收缩功能 辅助通气 肋间隙 肺大疱 长期吸烟史 无创通气 咳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曾凯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8期2468-2471,2475,共5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且合并冠心病的10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七氟醚组(S组)、右美托咪定+七氟醚组(D+S组)...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且合并冠心病的104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七氟醚组(S组)、右美托咪定+七氟醚组(D+S组),观察麻醉情况并检测手术前、手术后24小时血清中心肌损伤标志物、血管活性分子、氧化应激指标的含量。结果:四组患者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血压异常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24小时,四组患者血清中H-FABP、cTnI、CK-MB、Myo、NT-proBNP、NT-proANP、AT-II、ALD、IMA、MDA的含量及外周血中Nrf-2、ARE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且D组、S组、D+S组血清中HFABP、cTnI、CK-MB、Myo、NT-proBNP、NT-proANP、AT-II、ALD、IMA、MDA的含量及外周血中Nrf-2、ARE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C组,D+S组血清中H-FABP、cTnI、CK-MB、Myo、NT-proBNP、NT-proANP、AT-II、ALD、IMA、MDA的含量及外周血中Nrf-2、ARE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D组、S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能够减轻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后的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七氟醚 心肌损伤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监测气管内全麻患者人工气腹下膈肌移动度和肺不张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彬彬 余革 +2 位作者 温晓晖 林岚 汤庆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84-1988,1992,共6页
目的通过同步膈肌超声和肺超声评价人工气腹下膈肌移动度和肺不张的超声影像学变化,探讨人工气腹手术麻醉时可能出现气体交换异常的机制。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7例。分别在麻醉前自主呼吸时(... 目的通过同步膈肌超声和肺超声评价人工气腹下膈肌移动度和肺不张的超声影像学变化,探讨人工气腹手术麻醉时可能出现气体交换异常的机制。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选择行气管插管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7例。分别在麻醉前自主呼吸时(T0)、麻醉后机械通气5 min时(T1)、人工气腹稳定后5 min(T2)、机械通气时人工气腹结束后5 min(T3)、气管导管拔除后15 min(T4)5个时点采用M-型超声监测膈肌移动度以及采用B-型超声监测肺部超声影像。分别记录膈肌移动度以及上BLUE点、下BLUE点和膈肌点所监测的超声影像进行LUS评分。结果(1)T0、T2、T4时点膈肌移动度分别为(12.07±2.70)mm、(4.52±0.81)mm、(10.17±1.99)mm。T1~T4时点膈肌移动度测量值与T0时点比较都下降(P <0.01);膈肌移动度在T2时点最小,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膈肌移动度在T4与T0时点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 <0.01)。(2)T0、T2、T4时点LUS评分分别为(0.05±0.23)分、(2.19±0.57)分、(0.81±0.40)分。T1~T4时点LUS评分与T0时点比较显著性增高(P <0.01);LUS评分在T2时点最大,与其他各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T4时点LUS评分与T0时点比较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采用超声可以同步监测膈肌移动度和肺泡萎陷(肺不张),显示全麻气腹胆囊切除术会引起较严重的肺泡萎陷(肺不张),由人工气腹后膈肌移动度明显受限所致;这种肺下部的肺泡萎陷(肺不张)是可恢复的,但在麻醉复苏期仍然不能恢复到麻醉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膈肌移动度 肺不张 人工气腹 气管内全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的探索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延然 董庆龙 +9 位作者 杨汉宇 刘辉 陈磊 李颖芬 吴蕾 徐鑫 杨超 彭桂林 刘梦杨 梁丽霞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6-252,共7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因终末期COPD行单肺移植的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本院制定的手术室内气管拔管评估指标进行评估,符合条件、在手术室完成... 目的探讨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因终末期COPD行单肺移植的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本院制定的手术室内气管拔管评估指标进行评估,符合条件、在手术室完成气管拔管的为手术室拔管组(OR拔管组,17例),在重症监护室(ICU)完成气管拔管的为ICU拔管组(40例)。比较两组术中气管拔管评估结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与ICU拔管组比较,OR拔管组受者的氧合指数较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乳酸水平较低,血压波动幅度较小,术中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例数较少(均为P<0.05)。OR拔管组2例受者分别于返回ICU 6、8 h再次气管插管,术后6、9 d拔除气管导管。OR拔管组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ICU拔管组受者短(均为P<0.05)。两组受者术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3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例数和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本院制定的COPD患者单肺移植术后手术室内气管拔管方案安全可行,可减少受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术后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麻醉管理 加速康复外科 气管拔管 机械通气 手术室 重症监护室 氧合指数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中TRPV1激活对钠-钾-氯共转运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诗瑜 许珍珍 +7 位作者 陈沁怡 谭朝阳 田俊杰 王洋 马克涛 李丽 司军强 马新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741-747,共7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神经源性炎性痛模型中,用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后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钠-钾-氯共转运体(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 目的:探讨在急性神经源性炎性痛模型中,用辣椒素激活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后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细胞钠-钾-氯共转运体(sodium-potassium-chloride co-transorter 1,NKCC1)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4)、辣椒素组(n=36)和辣椒素+布美他尼组(n=6)。运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NKCC1和p-NKCC1的蛋白分布及其变化;运用膜片钳技术检测GABA激活电流大小;运用氯离子荧光探针检测DRG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变化。结果: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RPV1和NKCC1在正常大鼠DRG细胞共表达,辣椒素组NKCC1和p-NKCC1荧光强度高于正常组;行为学结果显示辣椒素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减小、冷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给予NKCC1的抑制剂布美他尼预处理后,则能逆转该效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辣椒素组NKCC1和p-NKCC1的蛋白表达升高;膜片钳结果显示辣椒素组GABA激活电流明显增加,布美他尼可逆转此作用;荧光探针结果显示辣椒素组DRG细胞内氯离子浓度增加,给予布美他尼后DRG细胞中氯离子浓度降低。结论:外源性激活TRPV1后促进了NKCC1的表达增加和功能变化,提示NKCC1参与了激活TRPV1引起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辣椒素 背根神经节 钠-钾-氯共转运体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