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患者康复运动电子健康管理平台研究的范围综述
1
作者 张雁群 柳家贤 +3 位作者 吴晓冰 吴洁媛 曹迎春 张咏军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18-123,共6页
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康复运动电子健康管理平台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总结归纳相关的内容要素和应用情况,旨在为未来帕金森病患者的远程居家康复运动提供参考。方法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 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康复运动电子健康管理平台的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总结归纳相关的内容要素和应用情况,旨在为未来帕金森病患者的远程居家康复运动提供参考。方法以范围综述指南为方法学框架,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HINA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1月15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10篇随机对照试验,6篇类实验研究。电子康复运动平台的类型主要包括基于视频观看的应用程序、基于运动游戏和虚拟现实的应用程序、基于听觉训练的应用程序;平台康复主题主要包括综合康复运动和单领域康复运动;结局指标主要包括患者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步态、平衡、协调、认知功能、情绪状态、生活质量和患者体验。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康复运动电子健康管理平台内容及应用形式多样,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效果,但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平台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子健康管理 远程康复运动 视频观看 游戏 虚拟现实技术 康复护理 范围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社区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与“三高”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惠玲 邓杏艳 +4 位作者 曾谋 安娟 方晓涛 沈粤春 田作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97-900,905,共5页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与"三高"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查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确诊的广州社区本地新发脑梗死患者367例。先将患者分为前、后循环脑梗死两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 目的探讨广州社区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与"三高"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经查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确诊的广州社区本地新发脑梗死患者367例。先将患者分为前、后循环脑梗死两组,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三高"等因素与前、后循环脑梗死发病的关系;再将前循环脑梗死分为腔隙性和非腔隙性梗死2个亚组,以同样方法分析这两个亚组间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P=0.040)、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的比率(P=0.012)高于前循环,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前循环(P=0.05)。且其发病与患有高血压(OR=1.767,P=0.035)及HDL水平降低更相关(OR=0.380,P=0.021)。前循环中,非腔隙性梗死的收缩压(P=0.011)及舒张压(P=0.000)水平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的比率(P=0.000)均高于腔隙性梗死,且其发病与收缩压水平增高关系更密切(OR=1.045,P=0.001)。结论在"三高"因素中,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与患有高血压及HDL水平降低关系更密切;前循环中,非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舒张压、收缩压,特别与收缩压的水平升高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脑梗死 后循环脑梗死 危险因素 社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小檗碱对颅脑创伤模型小鼠双侧丘脑继发性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树宣 朱飞奇 +5 位作者 裴中 邓旭辉 杨志 朱瑾华 陈淳淳 林伟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282-289,共8页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颅脑创伤(TBI)模型小鼠双侧丘脑继发性损伤(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神经元缺失)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颅脑创伤模型,盐酸小檗碱组小鼠予以盐酸小檗碱50 mg/(kg·d)灌胃21 d,TBI组予等量生...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对颅脑创伤(TBI)模型小鼠双侧丘脑继发性损伤(炎症反应、氧化损伤和神经元缺失)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颅脑创伤模型,盐酸小檗碱组小鼠予以盐酸小檗碱50 mg/(kg·d)灌胃21 d,TBI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21 d,对照组不予自由落体撞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数双侧丘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氧合酶-2(COX-2)、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和神经元核抗原(Neu N)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双侧丘脑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离子钙结合蛋白1(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结果 3组小鼠颅脑创伤同侧丘脑i NOS(P=0.015)、COX-2(P=0.022)、8-OHd G(P=0.000)和Neu N(P=0.00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以及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P=0.024)和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BI组i NOS(P=0.005)、COX-2(P=0.011)和8-OHd G(P=0.00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以及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P=0.011)和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P=0.000)均高于对照组,而Neu N阳性神经元数目低于对照组(P=0.000);盐酸小檗碱组i NOS(P=0.031)、COX-2(P=0.024)和8-OHd G(P=0.008)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以及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P=0.031)和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P=0.012)均低于TBI组,仅8-OHd G阳性神经元数目(P=0.014)和Iba1阳性小胶质细胞数目(P=0.024)仍高于对照组,而Neu N阳性神经元数目高于TBI组(P=0.016)、仍低于对照组(P=0.027)。3组小鼠颅脑创伤对侧丘脑仅COX-2(P=0.029)和8-OHd G(P=0.00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BI组COX-2(P=0.011)和8-OHd G(P=0.00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高于对照组,盐酸小檗碱组COX-2(P=0.047)和8-OHd G(P=0.010)阳性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数目低于TBI组,仅8-OHd G阳性神经元数目仍高于对照组(P=0.004)。结论颅脑创伤可以引起双侧丘脑继发性损伤,尤以同侧丘脑显著,对侧丘脑仅出现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盐酸小檗碱通过抑制颅脑创伤后双侧丘脑炎症反应和氧化损伤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颅脑损伤 丘脑 炎症 氧化性应激 神经元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亨廷顿病基因治疗的进展
4
作者 裴中 吴腾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2-557,共6页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近年来多项针对mRNA水平的干预策略相继开展临床试验,同时随着聚集的规律性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关联基因(CRISPR associa... 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近年来多项针对mRNA水平的干预策略相继开展临床试验,同时随着聚集的规律性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SPR关联基因(CRISPR associated gene,Cas)系统的日渐成熟,针对致病基因组的基因编辑策略也屡有报道。本文将围绕亨廷顿病基因治疗的临床现状、研究进展、临床评估的改进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基因治疗 反义寡核苷酸 基因编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5
作者 吴卓华 崔立谦 +6 位作者 许启锋 林杰 刘磊 吴宜娟 谭红愉 李少明 邵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601-605,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电生理学研究方法。方法选择56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组(A组)及常规治疗辅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B组),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两...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电生理学研究方法。方法选择56例符合纳入条件的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组(A组)及常规治疗辅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组(B组),连续治疗3周后评价两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评分、静息阈值、皮质潜伏期、神经根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后B组患者UPDRS评分降低,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改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此同时静息阈值升高、皮质潜伏期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帕金森病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经颅磁刺激 康复 电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行为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15
6
作者 冯晓瑜 叶慧玲 +3 位作者 周玉兰 黎静雯 吴洁媛 万丽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28-31,共4页
目的开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行为评估工具,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拟定量表条目池,通过15名专家2轮咨询后,对3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151例患者正式调查;计算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协调系数;计算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最... 目的开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行为评估工具,为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拟定量表条目池,通过15名专家2轮咨询后,对30例患者进行预调查、151例患者正式调查;计算专家的积极性、权威程度及协调系数;计算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最终形成的评价量表为6个维度24个条目,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1.765%;量表的I-CVI为0.867~1.000,S-CVI为0.833,重测信度为0.754,Cronbach′sα系数为0.931。专家积极性为100%、权威系数(Cr)为0.936,Kendall′s W系数为0.288、0.375(均P<0.01)。结论编制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全进食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作为患者安全进食行为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吞咽障碍 进食行为 评价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莉 区腾飞 +3 位作者 杨洁 庄红花 刘天妮 杨华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4-220,共7页
目的构建和验证基于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指标的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患者随访完善资料收集,发病后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检测,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6分定义为认知功能障碍。采用... 目的构建和验证基于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指标的脑卒中后的认知功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及患者随访完善资料收集,发病后3个月进行认知功能检测,以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6分定义为认知功能障碍。采用最优子集回归分析筛选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的构建,使用C-指数、校准图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可用性,并绘制列线图。结果筛选出脑卒中前认知功能、年龄、受教育年限、入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缺血性心脏病史、陈旧性腔隙性梗死病灶个数、内侧颞叶萎缩7个变量,构建出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845(95%CI:0.805~0.885),校准图显示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得出在阈概率为9.0%~90.0%时,模型具有正的净效益。结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为在各种亚型的脑卒中患者中筛查认知障碍的高危病例提供了有效的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障碍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董亚贤 石红婷 +1 位作者 钟高贤 刁芳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183例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T2DM组80例、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组45例和葡萄糖耐量正常(NGT)组58例,行空腹游离脂肪酸(fFFA)、2h游离脂肪酸...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183例患者,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T2DM组80例、葡萄糖耐量异常(IGT)组45例和葡萄糖耐量正常(NGT)组58例,行空腹游离脂肪酸(fFFA)、2h游离脂肪酸(2hFFA)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定。结果T2DM组患者fFFA、2hFFA高于NGT组和IGT组[(0.65±0.30)mmol/L vs(0.55±0.27)mmol/L和(0.43±0.19)mmol/L,P=0.001,(0.31±0.15)mmol/L vs(0.22±0.14)mmol/L和(0.11±0.13)mmol/L,P=0.000],MoCA评分低于NGT组和IGT组[(16.01±11.62)分vs(22.34±6.42)分和(27.21±2.83)分,P=0.000];fFFA、2hFFA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891,-0.469,P<0.05)。结论 fFFA、2hFFA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脂肪酸类 非酯化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影响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刘静 陈楚霜 +2 位作者 谭红愉 陆菲 邵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96-60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的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测量不同处理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并与性别、年龄、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及药物种类和日等效剂... 目的通过观察脑深部电刺激术后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的变化,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测量不同处理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并与性别、年龄、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Ⅲ评分、Hoehn-Yahr分级及药物种类和日等效剂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非手术组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减少(P=0.000),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rs=0.403,P=0.031),与性别、年龄、病程、Hoehn-Yahr分级及药物种类和日等效剂量无关联性(均P>0.05)。(2)手术组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137),与各项临床指标之间均无关联性(P>0.05)。(3)与手术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非手术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减少(P=0.006);Hoehn-Yahr分级相同时,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级:Z=2.197,P=0.043;3级:Z=1.875,P=0.027;4级:Z=3.760,P=0.016)。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目呈特异性改变,可能为疾病本身表现,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有关。脑深部电刺激术可能可以减轻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电刺激疗法 丘脑底核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赌博冲动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菲 陈楚霜 +2 位作者 刘静 郝宏莹 邵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712-714,共3页
为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赌博冲动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采用赌博症状评价量表对167例帕金森病患者赌博症状进行评价,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吸烟史、用药情况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 为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赌博冲动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采用赌博症状评价量表对167例帕金森病患者赌博症状进行评价,同时分析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吸烟史、用药情况等可能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帕金森病患者赌博冲动发生率较低,尚未发现相关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赌博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