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12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
1
作者 秦积龙 魏建国 +5 位作者 林喜娜 范蕾 吴悦 林晓东 侯鹏 何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89-794,798,共7页
目的探讨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pulmonary mixed squamous cell and glandular papilloma,PMSGP)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提高小活检及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分析12例PMSG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采用PCR-Sanger... 目的探讨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pulmonary mixed squamous cell and glandular papilloma,PMSGP)的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提高小活检及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分析12例PMSG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采用PCR-Sanger测序法对6例PMSGP行ATK1及BRAF基因突变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男性8例,女性4例,男女比为2∶1,年龄51~71岁,中位年龄62岁。8例有吸烟史,2例有被动吸烟史,7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肿瘤最大径0.8~2.5 cm,平均1.7 cm。镜下肿瘤由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状结构构成,具有基底细胞和上皮细胞双层结构,乳头宽细不等,衬覆腺上皮及鳞状上皮,腺上皮由假复层纤毛或无纤毛柱状细胞及黏液柱状细胞构成,腺上皮与鳞状上皮相移行。9例(9/12,75%)肿瘤周围出现跳跃式生长模式,其中7例(7/12,58%)形成流产型微乳头脱落肺泡腔内,类似肺腺癌的气腔内播散(spread through airspaces,STAS)。10例(10/12,83%)见肿瘤上皮及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伴微脓肿形成。免疫表型:肿瘤腺上皮及鳞状上皮均弥漫表达CK5/6、CK7及Rb,10例腺上皮、鳞状上皮及基底细胞均表达TTF-1。6例腺上皮及鳞状上皮弥漫表达p16^(Ink4a)。6例均未检测到AKT1 E17K及BRAF V600E热点突变。结论PMSGP为罕见的肺良性肿瘤,好发于老人,多见于吸烟患者。在活检及冷冻病理诊断中易误诊为肺腺癌或黏液腺癌,肿瘤上皮及间质内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对PMSGP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 AKT1基因 BRA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性肺脑膜上皮瘤病10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全诗翠 王念 +6 位作者 谢智灵 刘琴 王琼 韦伟锋 李乃健 何萍 汪金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4-1199,共6页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脑膜上皮瘤病(diffuse pulmonary meningotheliomatosis,DP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0例经胸外科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的DPM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脑膜上皮瘤病(diffuse pulmonary meningotheliomatosis,DP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0例经胸外科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的DPM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DPM检出率为1.19‰,90%为女性患者,好发于40~60岁,平均50.7岁,多数无吸烟史。病理诊断结合影像学资料是诊断DPM的主要方法,80%患者合并早期肺浸润性腺癌,肺功能等实验室指标正常。胸部CT示双肺弥漫性多发磨玻璃样或囊性结节,双肺结节数量从几十到几百个不等,结节最大径2~6 mm。肺部结节的体积和CT值中位数分别为35.32 mm^(3)和-566 HU。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镜下可见多发性的脑膜上皮样结节。免疫表型:CD56、EMA、PR和vimentin常呈阳性。结论DPM为罕见的肺部疾病,临床无明显症状,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双肺弥漫多发结节是其主要影像学特征,大部分DPM患者合并肺腺癌,应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肺脑膜上皮瘤病 临床病理特征 肺结节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8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3
作者 刘春平 顾莹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肺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8例肺... 目的探讨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cell lymphoma,IV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8例肺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其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8例肺IVLBCL患者,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范围45~67岁,平均(51.25±8.6)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血清乳酸脱氢酶、Fe蛋白、血浆D二聚体和血沉多有不同程度升高。影像学检查多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模糊影。镜下8例组织学形态相似,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小血管和毛细血管腔内充有瘤细胞,瘤细胞体积大,核仁明显,核分裂象较易见。免疫表型:8例瘤细胞CD20、CD79a和PAX-5均弥漫强阳性,7例为非生发中心细胞表型(non-germinal cell phenotype,non-GCB),1例为生发中心细胞表型(germinal cell phenotype,GCB),1例为双表达淋巴瘤,3例CD5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60%~80%。结论肺IVLBCL罕见,特征性表现是淋巴瘤细胞在血管内选择性生长,该肿瘤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常误诊为间质性肺炎,需提高对该疾病的警觉性,正确诊断,早期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肺疾病 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肺黏液表皮样癌活检、冷冻与常规病理特征的对比分析及MAML2基因重排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秦积龙 魏建国 +4 位作者 刘海平 姚小飞 林晓东 范蕾 何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81-1186,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活检、冷冻与常规病理特征及MAML2基因重排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PMEC的活检、冷冻与常规切片的病理特征,采用FISH检测MAML2基因重排情况。结果男性38例,女... 目的探讨原发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活检、冷冻与常规病理特征及MAML2基因重排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PMEC的活检、冷冻与常规切片的病理特征,采用FISH检测MAML2基因重排情况。结果男性38例,女性13例,男女比为2.9∶1,年龄范围8~81岁,中位年龄50岁。肿瘤最大径0.7~8.0 cm,平均3.2 cm。病理学分级:低级别26例,高级别25例。28例行活检,21例诊断为PMEC,7例诊断为其它类型的肿瘤。23例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8例诊断为PMEC,15例诊断为其它类型肺恶性肿瘤。常规石蜡切片中40例(40/51,78.4%)镜下见肿瘤间质出现淋巴浆细胞浸润,形成肿瘤相关淋巴增生(tumour associated lymphoid proliferation,TALP)。MAML2基因重排总检出率为68.6%(35/51),其中低级别组检出率为84.6%(22/26),高级别组检出率为52%(13/25)。MAML2基因重排与低级别、临床分期早(Ⅰ~Ⅱ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MAML2基因重排、治疗方案均与患者总生存期延长显著相关(P<0.05)。结论TALP对PMEC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作用,患者预后好的因素包括临床分期早、病理学分级为低级别、MAML2基因重排阳性及手术+辅助治疗/全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黏液表皮样癌 活检诊断 冷冻诊断 MAML2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17例临床病理与形态学分化谱系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秦积龙 何萍 +4 位作者 范蕾 林晓东 姚小飞 侯鹏 魏建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s with lymphoid stroma,MNN)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形态学分化谱系。方法收集17例MNN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 目的探讨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肿瘤(micronodular thymic neoplasms with lymphoid stroma,MNN)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形态学分化谱系。方法收集17例MNN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7例MNN中男性10例,女性7例,男女比为1.4∶1,年龄5~73岁,中位年龄55岁。肿瘤最大径1.4~6.0 cm,平均3.7 cm。Masaoka分期:Ⅰ期9例,Ⅱ期8例;TNM分级:17例均为Ⅰ期。随访时间2~97个月,平均随访5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镜检:肿瘤呈结节状,间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其中11例肿瘤结节细胞巢规则,瘤细胞形态温和。4例见肿瘤结节细胞巢不规则,细胞巢呈舌状及出芽式浸润淋巴样间质,瘤细胞多角形,伴轻~中度异型性。2例见肿瘤结节融合呈巢片状,部分呈条索状及岛状,可见粉刺样坏死,瘤细胞上皮样,核空泡状,见明显大核仁,间质见宽大的胶原纤维。11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瘤(micronodular thymic thymomas with lymphoid stroma,MNT),4例为不典型MNT,2例为伴淋巴样间质的微结节型胸腺癌(micronodular thymic carcinomas with lymphoid stroma,MNC)。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表达p40及CK19,间质淋巴细胞表达CD20,不典型MNT灶性表达CD5,p53>40%阳性,MNC弥漫表达CD5、CD117及p53。17例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结论MNN根据肿瘤细胞结节是否规则、细胞学的异型性、核分裂象、坏死及免疫表型特征,形成从良性至恶性(MNT→不典型MNT→MNC)的连续性形态学分化谱系。MNN为低度侵袭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节胸腺瘤 微结节胸腺癌 不典型微结节胸腺瘤 淋巴样间质 分化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腔扩散阳性的肺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范蕾 秦积龙 +3 位作者 林晓东 吴悦 何珍珍 何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50-658,共9页
背景与目的气腔扩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肺癌侵袭方式,其生物学特点及分子特征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STAS与肺浸润性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基因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7... 背景与目的气腔扩散(spread through air spaces,STAS)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肺癌侵袭方式,其生物学特点及分子特征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STAS与肺浸润性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基因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确诊的肺非黏液性浸润性腺癌手术切除标本694例,分析STAS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蛋白表达;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RMS-PCR)技术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应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技术检测肉瘤致癌因子受体(ROS proto-oncogene 1-receptor,ROS1)基因融合。结果STAS阳性病例共344例,STAS阴性病例共350例。STAS阳性与肿瘤最大径(P<0.001)、胸膜侵犯(P<0.001)、脉管侵犯(P<0.001)、神经束侵犯(P=0.013)、淋巴结转移(P<0.001)、临床分期(P<0.001)及组织学分型(P<0.001)相关;STAS与ALK蛋白表达(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STAS阳性与胸膜侵犯(P=0.001)、脉管侵犯(P<0.001)、淋巴结转移(P=0.005)及ALK蛋白表达(P=0.032)相关。结论STAS阳性与肺腺癌高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关,提示不良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腺癌 气腔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向临床实践转化的挑战 被引量:4
7
作者 林志宏 范蕾 何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5-612,共8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肺癌的组织学亚型之一,特点是高增殖、早转移、易耐药和复发。数年来SCLC一直被视为一种同质性疾病,治疗采用统一的放化疗策略。尽管早期疗效显著,但耐药和复发很快出现,缺乏满意的治疗效果,...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肺癌的组织学亚型之一,特点是高增殖、早转移、易耐药和复发。数年来SCLC一直被视为一种同质性疾病,治疗采用统一的放化疗策略。尽管早期疗效显著,但耐药和复发很快出现,缺乏满意的治疗效果,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对SCLC的肿瘤异质性认识不足所导致。最近,临床前研究提出了基于谱系转录因子相对高表达定义的SCLC分子分型概念。本文主要阐述SCLC分子分型的现状和相关最新发现,强调分子分型转化在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旨在增进对SCLC分子分型研究进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小细胞肺癌 分子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工免疫组化法检测ALK融合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顾霞 吴洁瑜 +5 位作者 何新明 何萍 付欣鸽 林云恩 李广秋 郝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40-1445,共6页
目的探讨手工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手工IHC检测519例NSCLC中ALK融合蛋白表达,分析ALK融合蛋白与临床特点、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IHC检测手术与活检... 目的探讨手工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手工IHC检测519例NSCLC中ALK融合蛋白表达,分析ALK融合蛋白与临床特点、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IHC检测手术与活检标本的差异,探究手工IHC与全自动免疫组化机器(Vantana)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一致性。结果 ALK融合蛋白阳性率为11.37%(59/519),病人较年轻(P=0.048),以腺癌为主,多为黏液性腺癌亚型(P〈0.01),ALK阳性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2.188(95%C.I∶1.161-4.122)];IHC检测ALK融合蛋白与组织大小无关(P〉0.05);手工IHC强阳性病例与Vantana IHC、FISH有一致性。结论手工IHC法能够成为条件不足的基层医院筛查ALK重排的可靠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中淋巴管密度的变化及其调控因子 被引量:6
9
作者 何萍 顾霞 +2 位作者 曾欣 郑咏玫 林晓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分析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中肿瘤淋巴管密度的变化及其可能的调控因子。方法收集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肺腺癌病例301例并分为原位腺癌(n=28,9.3%)、微浸润腺癌(n=86,28.6%)及浸润性腺癌(n=187,62.1%)3组。应用D2-4... 目的分析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中肿瘤淋巴管密度的变化及其可能的调控因子。方法收集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肺腺癌病例301例并分为原位腺癌(n=28,9.3%)、微浸润腺癌(n=86,28.6%)及浸润性腺癌(n=187,62.1%)3组。应用D2-40免疫组化标记计数各组肺腺癌中淋巴管密度,同时检测MT1-MMP、VEGF-C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肺腺癌3种病理类型病例中淋巴管密度的变化差异及其与MT1-MMP、VEGF-C蛋白表达、临床病理因子(特征)的关系。结果淋巴管密度在分析肺原位腺癌、微浸润腺癌及浸润性腺癌组中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管密度与VEGF-C蛋白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r=0.917, P=0.009)。淋巴管密度与肿瘤大小(r=0.686, P=0.017)、淋巴结转移(r=0.739, P=0.000)及临床分期(r=0.874, P=0.012)具有相关性。结论肿瘤淋巴管生成可能与肺腺癌进展过程和临床病理因子(特征)密切相关,VEGF-C可能是促进肿瘤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淋巴管密度 VEGF-C MT1-M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和BRCA1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因素及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杜培 王沂峰 +2 位作者 张晓薇 陈礼全 陈国勤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评价ERCC1和BRCA1基因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评价ERCC1和BRCA1基因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及BRCA1的表达,并分析ERCC1及BRCA1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耐药者ERCC1高表达率高于敏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者BRCA1高表达率高于敏感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9.58%,BRCA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5.00%。结论 ERCC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与临床含铂类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有关;BRCA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耐药 肿瘤 卵巢 乳腺癌易感基因1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CT表现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雁 刘琴 +4 位作者 陈淮 刘艳雯 梁锐烘 李广秋 曾庆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LELC的CT表现。结果 244例LELC中,中央型132例(132/244,54.10%),周围型112例(112/244,45.90%);肿瘤最大径1.2~13.1 cm,平均(5.42±2.64)cm;结节型49例(... 目的探讨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LELC的CT表现。结果 244例LELC中,中央型132例(132/244,54.10%),周围型112例(112/244,45.90%);肿瘤最大径1.2~13.1 cm,平均(5.42±2.64)cm;结节型49例(49/244,20.08%),肿块型195例(195/244,79.92%);169例(169/244,69.26%)边界清晰, 183例(183/244,75.00%)见分叶征,104例(104/244,42.62%)病灶边缘见毛刺;184例(184/244,75.41%)病灶紧贴纵隔,111例(111/244,45.49%)见"类胸膜尾征"改变。CT平扫158例(158/244,64.75%)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160例(160/223,71.75%),145例(145/193,75.13%)呈渐进强化,108例(108/193,55.96%)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受侵变细和异常细小杂乱的血管影,81例(81/193,41.97%)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包埋征。185例(185/244,75.82%)见支气管包埋和/或闭塞。124例(124/244,50.82%)病灶周围见磨玻璃密度影,81例(81/244,33.20%)间质增厚,132例(132/244,54.10%)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167例(167/244,68.44%)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右肺中叶、两肺下叶纵隔胸膜旁肿块,边界清、浅分叶,伴类胸膜尾征、增强动脉期血管包埋征、周围肺区磨玻璃密度影及网格增粗影和淋巴结肿大是肺LELC的相对特征性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上皮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7例并临床诊断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思达 谭获 +3 位作者 黄振倩 郑润辉 覃鹏飞 姜桔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肺MALT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CD20,CD79a,CD5,CD10,CD23,CyclinD1,Ki-67等)...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样淋巴瘤(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7例肺MALT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免疫组织化学(CD20,CD79a,CD5,CD10,CD23,CyclinD1,Ki-67等)、诊断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例患者男3例、女4例,男女比例:1:1.3。平均年龄58岁。4例患者存在吸烟、肺部反复感染等慢性免疫系统刺激因素。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例,余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及不规则发热。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性浸润病变,双肺多发者4例,右肺者3例,胸腔积液5例。所有患者均呈CD19(+),CD20(+)。Ki-67阳性率较低。CD5、CD10、CyclinD1阴性。结论:肺MALT大多数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CT表现 被引量:10
13
作者 雷永霞 李新春 +3 位作者 包盈莹 胡剑锋 赖婷 李广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观察炎症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0例炎症型PI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30例CT均见肺内实变灶,其中5例为单纯实变,25例实变伴多种改变;肺内... 目的观察炎症型肺浸润性黏液腺癌(PIM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30例炎症型PIM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CT平扫+增强扫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30例CT均见肺内实变灶,其中5例为单纯实变,25例实变伴多种改变;肺内实变平扫CT密度均低于同层面肌肉,增强后多呈轻度强化;26例实变灶内见血管造影征,12例见肺叶膨隆征。30例中,首次CT诊断肺癌9例,21例误诊为感染性病变或其他病变。结论炎症型PIMA实变平扫CT密度低于同层面肌肉,增强后轻中度强化,可见血管造影征、肺叶膨隆征等;合并GGO、结节及囊状透亮影有助于鉴别诊断炎症型PIMA与炎症性病变及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黏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中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顾霞 吴洁瑜 +4 位作者 何新明 林云恩 何萍 吴其年 李广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171例已知EGFR突变情况[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mplification refr...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特异性抗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171例已知EGFR突变情况[扩增阻滞突变系统-PCR(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CR,ARMS-PCR)法检测]的肺腺癌中EGFR基因19、21号外显子突变特异性蛋白(EGFR-19、EGFR-21)和非突变蛋白(EGFR-P)的表达,分析EGFR-19、2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检验IHC与ARMS-PCR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EGFR突变蛋白表达与低分化腺癌(微乳头型、实体型)有关(P=0.021);EGFR-21高表达与肿瘤侵犯胸膜有关(P=0.005)。IHC法检测EGFR-19、21表达与ARMS-PCR法检测EGFR突变具有一致性(Kappa值均>0.4);EGFR-19、21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5.0%、89.4%和70.0%、97.6%。结论肺腺癌中EGFR突变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差、胸膜侵犯有关,提示其可作为预后不良的指标;IHC法检测EGFR突变特异性蛋白可用作EGFR突变初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EGFR 特异性抗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例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8F-FDGPET/CT显像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海平 陈萍 +5 位作者 刘清奎 侯鹏 邓怀福 莫静恩 席寅 秦积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据此进行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18 F-FDG PET/CT资料,采用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根据恶性淋巴瘤PET/CT疗效...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据此进行临床分期和疗效评估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的18 F-FDG PET/CT资料,采用Ann Arbor分期标准进行分期,根据恶性淋巴瘤PET/CT疗效评价修订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7例PET/CT均发现18 F-FDG摄取,灵敏度为100%(7/7),中位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5.29(3.63~14.39)。3例治疗前根据PET/CT结果而上调分期,其中2例发现胸膜浸润而上调至Ⅳ期,1例发现肝脏浸润而上调至Ⅳ期。6例治疗后接受PET/CT复查,3例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结论肺MALT淋巴瘤PET/CT显像存在18F-FDG摄取。18 F-FDG PET/CT可作为肺MALT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18F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NK1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林晓东 吴其年 +2 位作者 梁剑菲 顾霞 肖洪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3-626,共4页
目的:研究p-M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对11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MNK1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p-M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分型(P&... 目的:研究p-M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对115例非小细胞肺癌中p-MNK1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p-MNK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组织分型(P<0.05)、临床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及预后(P<0.05)相关,Cox多重回归分析显示p-MNK1表达量为非小细胞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0.01)。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p-MNK1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可作为独立预后指标及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MNK1 分子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及其血浆浓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艳 顾霞 +2 位作者 富玲 邹红云 石雨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5-719,共5页
目的探讨TNF-α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血浆浓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38例DLBCL患者及77例健康... 目的探讨TNF-α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血浆浓度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38例DLBCL患者及77例健康对照者TNF-α和IL-10基因6个位点SNPs,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浆TNF-α和IL-10浓度。结果 DLBCL组血浆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NF-α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8个候选的SNPs位点中,TNF-α-863C/A多态性分布在DLBCL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CA/AA基因型携带者罹患DLBCL的风险为CC基因型的2.280倍(95%CI=1.091~4.765,P=0.028),其余7个SNPs多态性分布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排除患病状况对血浆TNF-α和IL-10水平的影响后,各基因多态性对其相应血浆浓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TNF-α-863C/A位点多态性与DLBCL易感性有关,IL-10可能在DLBCL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NF-Α IL-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感染与P16基因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晓东 吴其年 +3 位作者 吴锐槟 吴洁瑜 林云恩 张雅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355-235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肺鳞状细胞癌标本中的EB病毒感染情况及P16基因状态,了解肺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感染及其与P16基因的关系。方法:基于组织芯片技术,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16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P16基因状态、原位... 目的:通过检测肺鳞状细胞癌标本中的EB病毒感染情况及P16基因状态,了解肺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感染及其与P16基因的关系。方法:基于组织芯片技术,在肺鳞状细胞癌中应用免疫组化检测P16蛋白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P16基因状态、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 :肺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的感染阳性率2.92%(4/137),P16基因纯合缺失与EB病毒感染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在肺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抑癌基因P16缺失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EB病毒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β-tubulin Ⅲ 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培 张晓薇 +1 位作者 陈礼全 陈国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Ⅲ...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Ⅲ的表达,并分析检测结果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β-tubulinⅢ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化疗耐药者β-tubulinⅢ高表达率高于化疗敏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Ⅲ在卵巢上皮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83%(34/48)。结论:β-tubulinⅢ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耐药有关;β-tubulinⅢ可能成为预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指标之一,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β-tubulinⅢ 紫杉醇 肿瘤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及按压脱脂法在提高脂肪组织制片质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岳永亮 顾霞 朱文欣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5-366,共2页
脂肪组织因其细胞内的油脂成分不利于其脱水、透明及浸蜡,最终导致由于缺少石蜡的支撑作用使脂肪组织切片不完整,呈碎渣样,有大空洞;有些切片无法漂片,表现为入水后蜡片即炸开,无法得到组织切片。有医院通过针对脂肪组织设置特殊的脱水... 脂肪组织因其细胞内的油脂成分不利于其脱水、透明及浸蜡,最终导致由于缺少石蜡的支撑作用使脂肪组织切片不完整,呈碎渣样,有大空洞;有些切片无法漂片,表现为入水后蜡片即炸开,无法得到组织切片。有医院通过针对脂肪组织设置特殊的脱水程序、延长固定时间或改善取材方法等[1-2],对提高脂肪组织制片质量起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丙酮 按压 常规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