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5—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5
1
作者 麦颖 管婧 +1 位作者 苏丹虹 卓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目的了解2005—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判... 目的了解2005—2014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株作药敏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标准判断药敏试验结果,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对10年间的资料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05—2014年该院共收集非重复分离菌23 258株,革兰阴性菌为79.4%(18 461/23 258),革兰阳性菌20.6%(4 797/23 258)。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MRSA)各年分离率为16.8%-59.1%,总体在2011年之后上升明显,达50%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检出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1株(MIC=8 mg/L)。未发现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占14.4%(29/201)。从2005—2014年,产ESBL大肠埃希菌检出率由23.5%升到54.9%,产ESBL肺炎克雷伯菌从22.1%升至33.9%。产ESBL株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株。共分离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肠杆菌科细菌(CRE)410株,各年度分离CRE占肠杆菌科细菌3%左右,但2011、2012年分离的CRE飙升至9.2%(117/1 271)、7.4%(122/1 638),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和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性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2005—2014年耐左氧氟沙星从35.7%降至11.3%,耐庆大霉素从25.6%降至8.1%,耐头孢吡肟从29.3%降至10.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2005—2008年保持20%以下,2009年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升至40.1%和36.2%,至2014年达到64.2%和64.7%。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从2009年开始出现,至2014年分离率达到14.4%。结论该院10年细菌耐药性变迁显示,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尤其CRE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更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多重耐药菌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广东某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培培 管婧 +3 位作者 麦颖 陈定强 蒋月婷 苏丹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了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2017年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CLSI 2017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分离菌共17645株,其中革兰阳性... 目的了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2017年临床分离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CLSI 2017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临床分离菌共176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091株(17.5%),革兰阴性菌14554株(82.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为50.7%和77.9%,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葡萄球菌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低于屎肠球菌,检出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9株(0.8%)。检出肺炎链球菌非脑膜炎分离株227株,成人和儿童各占44.1%和55.9%,成人和儿童青霉素敏感菌株分别占88.0%和81.1%。大肠埃希菌是3年中检出率最高的细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占53.3%和28.5%。3年间检出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255株(3.7%),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665株(26.2%),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900株(57.5%),每年检出率变化不大。3年间共检出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141株(5.6%),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58株(29.3%),2015-2017年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论该医院近3年细菌耐药情况趋于平稳,但仍应加强院感防控管理,继续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物敏感性试验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 广泛耐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核抗体两种检测方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性能比较 被引量:24
3
作者 高启健 向波 刘忠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98-1502,共5页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和线性免疫印迹技术(LI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评价和比较两种方法辅助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性能。方法:收集近两年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ANA的病例共597例,记录检测结果及临床诊断... 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和线性免疫印迹技术(LI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评价和比较两种方法辅助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性能。方法:收集近两年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检测血清ANA的病例共597例,记录检测结果及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两种方法针对SLE的诊断性能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分析ANA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ELISA法与LIA法检测ANA用于诊断SLE的灵敏度分别为79.3%、86.6%,特异度分别为81.7%、77.3%,准确度分别为81.4%、78.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0.9%、37.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1%、97.3%,两种方法的以上诊断性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81.4%,判断一致性κ=0.55,具备较好的一致性;在SLE组中两种方法的一致性κ=0.403。结论:ELISA法和LIA法检测A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诊断性能无统计学差异,联合应用两种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酶联免疫吸附法 线性免疫印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蒋月婷 麦嘉玲 +1 位作者 陈定强 吴爱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2-556,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情况和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经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耐碳青霉烯菌99株,碳青霉烯敏感菌54株,分析其耐药特征;采用...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携带情况和基因型分布。方法收集经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的铜绿假单胞菌,筛选耐碳青霉烯菌99株,碳青霉烯敏感菌54株,分析其耐药特征;采用PCR法检测7种主要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PER、blaVEB、blaSHV、blaOXA、blaVIM及blaIMP)携带情况,并分析其与耐药相关性。结果碳青霉烯耐药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检出率为24.2%(24/99),单个基因携带率由高到低分别为IMP型13.1%(13/99),OXA-10型9.1%(9/99),TEM型8.1%(8/99),PER型6.1%(6/99),SHV型1.0%(1/99),VIM型1.0%(1/99);同时携带2种基因的菌株为4.0%(4/99),同时携带3种基因的菌株为3.0%(3/99),其中2株同时携带TEM、PER和OXA-10酶基因,另1株同时携带TEM、PER和VIM基因,这些菌中PER基因携带率最高为85.6%(6/7);而碳青霉烯敏感菌均未检出耐药基因;碳青霉烯耐药菌对11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除庆大霉素45.5%(45/99)和妥布霉素38.4%(38/99)外均大于66%,与碳青酶烯敏感菌的耐药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我院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产IMP型金属酶,产酶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DLE对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继发肺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黄伟青 刘升明 +3 位作者 武钊 郑埕斌 郭伟 梁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89-1693,共5页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肺组织光镜、电镜病理变化,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I/R)组...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肺组织光镜、电镜病理变化,探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I/R)组和DADLE处理组。采用改良的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DADLE处理组(n=10)于再灌注前经左侧颈静脉注射DADLE 5 mg/kg,再灌注120 min后,取肺组织,光镜、电镜观察其病理学改变及检测肺组织SOD活性、MDA含量。右侧股动脉取血测定氧分压,计算氧合指数。结果:I/R组与sham组比较,肺脏表现为肺泡间隔增宽,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胞腔内及血管周围中性粒细胞浸润,Ⅱ型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减少,肺胞腔及气管腔均有浆液渗出,大鼠肺组织SOD活性降低和MDA含量升高。DADLE处理组与I/R组比较肺脏充血减轻,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所减少,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降低。DADLE处理组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有升高趋势,与I/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肺有不同程度的损伤,DADLE可减轻急性肺损伤,对肺组织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DLE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肺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副流感病毒的快速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11
6
作者 秦笙 伍时冠 +4 位作者 孟少伟 郑贵星 陈德晖 李际强 陈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58-861,共4页
目的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为快速准确诊断副流感病毒感染,文中探讨一种从鼻拭子快速分离培养及鉴定副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采集0—5岁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鼻拭子标本,以3000r/min离心1h接种至96孔板... 目的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为快速准确诊断副流感病毒感染,文中探讨一种从鼻拭子快速分离培养及鉴定副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采集0—5岁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鼻拭子标本,以3000r/min离心1h接种至96孔板预制LLC—MK2细胞以及按照传统培养法进行接种,最后补充含4ug/mLTPCK胰酶的病毒维持培养基。每天观察细胞病变,培养第2、5、8天分别作血吸附、血凝试验,试验阳性时作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从83份鼻拭子标本中分离鉴定6株副流感病毒,阳性率7.2%。离心培养法与传统培养法在标本培养2d后其分离率分别为7.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感染的细胞镜下可见局部变长、融合、破碎的细胞病变,血凝试验4℃凝集而室温不凝集,血吸附试验4℃阳性而室温阴性,免疫荧光可见细胞内特异性苹果绿荧光。结论快速分离培养方法可最快在2d内从鼻拭子标本中获得有毒力和生物活性的副流感病毒并进行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流感病毒 分离培养 病毒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8种RND外排泵介导替加环素耐药表型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驰 杨羚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中8种RND外排泵基因的分布与替加环素耐药表型间的关系。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PCR扩增8种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中8种RND外排泵基因的分布与替加环素耐药表型间的关系。方法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2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性,PCR扩增8种外排泵及调控基因。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对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利用5种外排泵抑制判定外排泵表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出替加环素耐药菌8株,对18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中6株为广泛耐药菌;3种外排泵抑制剂CCCP、PAβN及维拉帕米的表型阳性率分别为50%、37.5%和12.5%。耐替加环素菌株除ACICU_02904和ACICU_03412基因外均为阳性;替加环素敏感菌中外排泵(ade ABC-ade RS、ade FGH-ade L和ade IJK-ade N)基因检测率为38.4%,新近发现外排泵(ACICU_00143、ACICU_03066和ACICU_03646)基因检测率为50.9%,然而,ACICU_02904和ACICU_03412基因检出率为0.9%。在转录水平上,替加环素耐药组的ade B相对表达量是敏感组的23.5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中ade B相对表达量伴随菌株对替加环素MIC值增加而升高,主动外排泵表达活性增加是替加环素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外排泵 耐药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活动性结核诊断中的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陈定强 杨羚 向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9-793,共5页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在活动性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T-SPOT.TB试验的住院患者975例,对其临床资料与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该试验区分活动性结核的最佳阈值。结果:T-SPOT.T... 目的:评价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TB)试验在活动性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行T-SPOT.TB试验的住院患者975例,对其临床资料与相关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确定该试验区分活动性结核的最佳阈值。结果:T-SPOT.TB试验结果显示,非活动性结核患者组(n=793)的阳性率为29.26%,活动性结核患者组(n=182)则为91.21%,表明该试验在活动性结核检测中有显著作用(P<0.001)。T-SPOT.TB试验的检测敏感度为0.912,特异度为0.707,综合而言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对检测阈值进行优化发现当ESAT-6抗原刺激后斑点数阈值为11,CEP-10抗原刺激后斑点数阈值为9时,T-SPOT.TB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的检测效能为最高。结论:T-SPOT.TB试验对活动性结核诊断效果较好,并可进一步对检测阈值进行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 活动性结核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与相关耐药基因 被引量:8
9
作者 唐慧琴 陈定强 吴爱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947-3950,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特性及耐药基因。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68株IRPA的耐药特性;采用PCR方法检测金属酶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OprD_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的耐药特性及耐药基因。方法: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68株IRPA的耐药特性;采用PCR方法检测金属酶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OprD_2基因。结果: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其中对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VIM-2 2.9%、IMP-9 7.4%、aac(6′)-Ⅰ27.9%、aac(6′)-Ⅱ8.8%、aac(3)-Ⅱ5.9%、ant(3″)-Ⅰ8.8%、ant(2″)-Ⅰ8.8%、armA 5.9%,OprD_2基因缺失率为86.8%。结论:IRPA的耐药性高,携带多种AMEs基因和金属酶基因,并存在16Sr RNA甲基化酶基因及OprD_2基因的缺失,这些可能是造成该类菌株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耐药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红素在肺癌患者中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利东 马梓欣 +1 位作者 林琪英 周承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16-1719,1724,共5页
目的研究内源性抗氧化剂胆红素在肺癌患者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原发性肺癌患者402例和健康对照422例为研究对象,重氮盐法在Beckman Coult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21)上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并计算未结合胆红素;用黄嘌呤氧化... 目的研究内源性抗氧化剂胆红素在肺癌患者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原发性肺癌患者402例和健康对照422例为研究对象,重氮盐法在Beckman Coulte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21)上测定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并计算未结合胆红素;用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检测其中104例肺癌患者和57例健康人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丙二醛(MDA)含量;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的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和SOD显著性降低(P<0.05),MDA则显著性升高(P<0.05),但各检测指标在TNM分期T1到T4分期无显著性变化趋势。结论肺癌发生与机体抗氧化损伤有关,血清胆红素可能是影响或参与此过程的重要因素,其浓度水平与肺癌的发生与发展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血清胆红素 抗氧化 SOD 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NDM-LJ的高通量测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羚 唐海玲 +1 位作者 陈定强 裘宇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NDM-LJ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其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然后用Edena软件拼接测序数据,再利用RAST网上工具将拼接得到的contigs进行注释,并用BLAST网... 目的: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质粒pNDM-LJ的高通量测序分析,研究其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然后用Edena软件拼接测序数据,再利用RAST网上工具将拼接得到的contigs进行注释,并用BLAST网上工具进行分析。结果:pNDM-LJ为54 kb大小的环状质粒,GC含量约为49%,预测编码52个功能基因,在不相容群分类中属于Inc X3群质粒。该质粒与已知的Inc X质粒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blaNDM-1基因所在的基因环境比较复杂,推测其是由多个转座事件共同构建的。在pNDM-LJ中,blaNDM-1基因的5′端和3′端分别与ISAba125和IS26两种插入序列相连,形成大小约为10.8 kb的转座子样结构。结论:pNDM-LJ质粒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NDM-1,可能对我国的广泛传播blaNDM-1基因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p NDM-LJ blaNDM-1基因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Ⅰ类整合子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慧琴 陈定强 吴爱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94-1497,共4页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I类整合子基因携带情况,分析其携带的基因盒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6株IRPA的I类整合酶及I类整合子,测序确定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采用PCR检测...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IRPA)I类整合子基因携带情况,分析其携带的基因盒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86株IRPA的I类整合酶及I类整合子,测序确定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采用PCR检测携带整合子耐药基因盒中的金属酶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16Sr RNA甲基化酶基因和Opr D2基因;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特性。结果:在86株IRPA中,整合酶的检出率为23.3%(20/86),I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8.14%(7/86),共检出5种I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I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12种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并携带数量众多的耐药基因。结论:I类整合子中携带的多种耐药基因盒与IRPA的多重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Ⅰ类整合子 耐药基因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PA902耐药分子机制的基因组水平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定强 向波 杨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2-465,共4页
目的:应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902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PA902进行高通量测序,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数据进行拼接和分析。结果:PA902对除阿米卡星以外的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对测序数据... 目的:应用高通量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铜绿假单胞菌PA902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PA902进行高通量测序,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数据进行拼接和分析。结果:PA902对除阿米卡星以外的多种临床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发现编码β-内酰胺耐药基因3个(blaOXA-10、blaPER-1和blaVIM-2),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4个(aph(3‘)-Ⅱd、aac(6’)-Ⅰb-cr、aacA4和aadA2),磺胺类耐药基因1个(sul1);四环素耐药基因1个(tet G);氯霉素耐药基因1个(floR),另发现多个染色体上可能与耐药相关的基因,基因分析结果与临床药敏结果完全吻合。对contigs进行分析,发现多个耐药基因常可定位在同一个contig上,并与可移动元件相关联。MLST分析发现PA902属于ST389,在国内属首次发现。结论: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阐明了PA902的耐药分子机制,其发现与临床药敏结果相吻合,可为传统微生物检验技术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性 高通量测序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耐药性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丽东 肖锋 +1 位作者 杨羚 陈定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66-3169,共4页
目的:研究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并评估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不同来源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敏实验,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 目的:研究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性情况,并评估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药敏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不同来源香港海鸥型菌分离株进行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敏实验,并对两种检测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6株香港海鸥型菌对4种常见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依次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萘啶酮酸。鱼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对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达到90%以上。蛙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萘啶酮酸的敏感率分别为62.50%、37.50%、48.21%、19.64%。采用两种方法检测鱼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两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95%),对诺氟沙星具有完全一致性(100%)。对于蛙分离株,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则较差。结论:香港海鸥型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在蛙分离株中尤为明显。两种方法测定喹诺酮耐药性结果有一定差异,建议使用稀释法进行药敏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海鸥型菌 喹诺酮类药物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15
作者 郑贵星 李翊泉 +2 位作者 魏小平 吴颉 黄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TT法观察其对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Ⅰ型糖...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TT法观察其对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Ⅰ型糖尿病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B组和C组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A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B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B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抑制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促进细胞凋亡,继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发挥其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Ⅰ型糖尿病 大鼠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韩秀晶 龙惠东 +2 位作者 林晓东 何萍 林云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787-2789,共3页
目的 :检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PML)肿瘤抑制因子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良性肿瘤或正常体检员各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ML... 目的 :检测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基因(PML)肿瘤抑制因子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良性肿瘤或正常体检员各4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A、对照组B,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PML在各组患者细胞核及胞浆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PML表达位点的差异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A、B比较,细胞核、细胞胞浆中PML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ML在不同性别、年龄、吸烟史患者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核中PML的表达下调以及细胞浆中PML表达上调可能是小细胞肺癌的主要特点之一,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细胞肺 PML肿瘤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诺卡菌病胸部CT特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戴望春 曾庆思 +4 位作者 周嘉璇 刘琴 黄晓燕 王寿扬 陈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培养确诊的8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为单纯肺诺卡菌病,3例为播散型肺诺卡菌病。肺部病变以斑片、实变影最为多见(n=8),其次为结节影(n=5)... 目的探讨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原学培养确诊的8例肺诺卡菌病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5例为单纯肺诺卡菌病,3例为播散型肺诺卡菌病。肺部病变以斑片、实变影最为多见(n=8),其次为结节影(n=5)、空洞影(n=4)、团块影(n=2)。4例合并胸腔积液或积脓,5例肺内病灶区域胸膜增厚,3例合并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合并气胸、1例合并心包积液。结论肺诺卡菌病的胸部CT表现多样,常合并四肢或躯干皮肤或皮下软组织感染;当肺部病灶发展迅速,出现实变、结节、空洞、肿块等多样病灶时,应考虑肺部诺卡菌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森 吴上志 +6 位作者 黄展航 林育能 陈晓雯 谭锦莉 徐清云 卢成瑜 陈德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4-1179,共6页
目的探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21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因治疗和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使用过伏立康唑的5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 目的探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21年9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的因治疗和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使用过伏立康唑的5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患儿外周血,使用基因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根据药物浓度将患儿分为低浓度组和正常浓度组。比较不同血药浓度患儿基因型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儿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因素。结果58例患儿中4例拒绝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共检测54例,其中男35例,女19例。在6种CYP2C19基因型中,^(*)1/^(*)1(636 GG,681 GG)基因型患儿最多(30例),其余依次为^(*)1/^(*)2(636 GG,681 GA)基因型(20例)、^(*)1/^(*)3(636 GA,681 GG)基因型(2例)和^(*)2/^(*)3(636 GA,681 GA)基因型(2例),无^(*)2/^(*)2(636 GG,681 AA)基因型和^(*)3/^(*)3(636 AA,681 GG)基因型患儿。基因表型中快代谢型最多,30例;其次为中代谢型和慢代谢型,分别为22例和2例。等位基因CYP2C19^(*)1的频率最高(82例),其次为CYP2C19^(*)2和CYP2C19^(*)3(分别o 22例和4例)。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伏立康唑药谷浓度明显相关,与中、慢代谢型表型比较,快代谢型表型可明显降低伏立康唑的血药谷浓度。与CYP2C19^(*)2和CYP2C19^(*)3等位基因比较,CYP2C19^(*)1等位基因可明显降低伏立康唑药物浓度。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CRP、IL-6和基因型可明显影响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结论CYP2C19基因型以^(*)1/^(*)1(636 GG,681 GG)基因型为主,表型以快代谢型最多,等位基因以CYP2C19^(*)1最常见。炎性因子、BMI和基因型可明显影响伏立康唑的药物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CYP2C19 多态性 伏立康唑 血药谷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恶性胸水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姚秀琴 徐韫健 +1 位作者 付玉梅 刘忠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80-3983,共4页
目的应用ARMS-PCR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恶性胸水中EGFR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本院44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的恶性胸水,每份标本一部分进行直接提取肿瘤细胞DNA,采用ARMS-PCR扩增EGFR的18、19、20和21外显子突变,一部分进行病理包埋和镜... 目的应用ARMS-PCR检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恶性胸水中EGFR突变情况。方法收集本院44例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的恶性胸水,每份标本一部分进行直接提取肿瘤细胞DNA,采用ARMS-PCR扩增EGFR的18、19、20和21外显子突变,一部分进行病理包埋和镜检分析,以评估恶性胸水直接检测的可行性;并将部分病例结果与同时期组织或血浆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胸水EGFR的突变率为54.5%,包括19-del和21-L858R突变,各占50.0%;胸水沉渣形态分析有75.0%符合腺癌诊断,无癌细胞胸水中EGFR突变率为27.3%;22例胸水与组织比对一致率为72.7%,16例胸水与血浆比对一致率为50.0%,胸水与组织和血浆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恶性胸水EGFR的突变率比肿瘤组织标本低,肿瘤组织仍是最佳的检测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胸水 循环肿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LF1-C19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琦 陈涛 +6 位作者 刘蓉 陈国勤 孙红 陈晓雯 龙航 石燕情 谭亚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3,共5页
目的研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的多肽CKLF1-C19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以25m L/kg的CKLF1-C19(100μg/m L、1 mg/m L、10 mg/m L三种浓度)剂量注射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则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隔天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密切... 目的研究趋化素样因子1(CKLF1)的多肽CKLF1-C19对昆明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以25m L/kg的CKLF1-C19(100μg/m L、1 mg/m L、10 mg/m L三种浓度)剂量注射实验组小鼠,对照组则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后隔天记录小鼠的体重变化,密切观察实验组小鼠的一般状况。结束实验后留取小鼠腹主动脉血检测肝肾功能;留取肝、肾、脾、肺组织观察外观、做HE染色及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缓慢增长,两组小鼠体重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14 d后均无死亡情况;两组小鼠肝肾功能相关的血液生化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肉眼观察两组小鼠心脏、肝、肾、脾、肺等脏器正常,肝、肾、脾、肺组织HE染色后结构清晰,未见异常。结论 CKLF1-C19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KLF1 急性毒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