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2025)
1
作者 卓超 徐英春 +23 位作者 俞云松 井然 邹明祥 李军 邬靖敏 胡付品 张菁 郑波 刘正印 于湘友 邱海波 施毅 佘丹阳 冯四洲 梅雪 许巍 程剑剑 吴安华 李春辉 宗志勇 周志慧 陆旻雅 李雪 奕巧莲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2-1119,共18页
肠杆菌目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导致多种严重感染性疾病。自首次报道以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producingEnterobacterales,ESBL-E)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此类菌株常呈现多重耐药... 肠杆菌目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导致多种严重感染性疾病。自首次报道以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producingEnterobacterales,ESBL-E)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此类菌株常呈现多重耐药性,显著增加感染治疗失败风险及患者病死率。我国ESBL-E的防控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高流行率、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实验室检测能力不均衡、抗菌药物管理和用药能力存在差异等问题。为此,由卓超、徐英春、俞云松教授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了《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2025)》。本共识系统梳理了ESBL-E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药物、感染防控措施,并针对不同感染源(包括血流、颅内、呼吸系统、胸腔纵隔、腹腔、泌尿系统感染)和特殊人群(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急诊及儿童患者),详细阐述了病原学感染特点及分层治疗原则,旨在提高临床实验室对ESBL-E的检出能力,规范医疗机构针对ESBL-E感染的诊疗策略,为遏制ESBL-E在我国的流行、降低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 抗菌药物 目标治疗 分层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2025)
2
作者 卓超 徐英春 +23 位作者 俞云松 井然 邹明祥 李军 邬靖敏 胡付品 张菁 郑波 刘正印 于湘友 邱海波 施毅 佘丹阳 冯四洲 梅雪 许巍 程剑剑 吴安华 李春辉 宗志勇 周志慧 陆旻雅 李雪 奕巧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91-1207,共17页
肠杆菌目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导致多种严重感染性疾病。自首次报道以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ales, ESBL-E)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此类菌株常呈现多重... 肠杆菌目细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可导致多种严重感染性疾病。自首次报道以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ales, ESBL-E)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此类菌株常呈现多重耐药性,显著增加感染治疗失败风险及患者病死率。中国ESBL-E的防控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高流行率、区域分布差异显著、实验室检测能力不均衡、抗菌药物管理和用药能力存在差异等问题。为此,由卓超、徐英春、俞云松教授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共同制订了《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2025)》。本共识系统梳理了ESBL-E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实验室检测技术、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药物、感染防控措施,并针对不同感染源(包括血流、颅内、呼吸系统、胸腔纵隔、腹腔、泌尿系统感染)和特殊人群(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急诊及儿童患者),详细阐述了病原学感染特点及分层治疗原则,旨在提高临床实验室对ESBL-E的检出能力,规范医疗机构针对ESBL-E感染的诊疗策略,为遏制ESBL-E在中国的流行、降低相关发病率和病死率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 抗菌药物 目标治疗 分层治疗 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防控指南 被引量:24
3
作者 曾玫 夏君 +29 位作者 宗志勇 施毅 倪语星 胡付品 陈轶坚 卓超 胡必杰 吕晓菊 李家斌 刘正印 张菁 杨文杰 杨帆 杨启文 周华 李昕 王建华 黎毅敏 任建安 陈佰义 陈德昌 吴安华 管向东 瞿介明 吴德沛 黄晓军 邱海波 徐英春 俞云松 王明贵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51,共17页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阴性菌(CRGNB)的广泛播散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CRGNB临床分离株通常呈现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对其感染的抗菌治疗方案有限、死亡率高。由感染病临床诊疗、临床微生物、临床药理、医院感染控制及指南方法学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指南制定小组,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制定了本临床实践指南,以解答有关CRGNB检测、抗菌治疗及感染预防控制的系列临床优先问题。本指南聚焦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从当前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16个临床问题,采用人群、干预、对照及预后(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ator,outcomes,PICO)格式转换为研究问题,全面收集和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证据。采用推荐的分级、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方法评估相应干预措施的证据体质量、效益及风险,从而制定推荐意见或建议。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及系统评价获得的结果被优先用于治疗相关临床问题的推荐证据。在缺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观察性研究、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被考虑作为补充证据。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或弱推荐(有条件推荐)。结合中国的临床实践经验,本指南同时提出实施建议,便于指南推荐意见的临床实施。本指南对耐药菌感染诊疗相关的临床医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耐药 耐药菌感染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抗菌治疗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分离株 观察性研究 临床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7
4
作者 卓楚越 郭颖异 +87 位作者 卓超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徐英春 张小江 张峰波 季萍 谢轶 康梅 王传清 付盼 徐元宏 黄颖 孙自镛 陈中举 倪语星 孙景勇 褚云卓 田素飞 胡志东 李金 俞云松 林洁 单斌 杜艳 郭素芳 魏莲花 邹凤梅 张泓 王春 胡云建 艾效曼 郭大文 赵金英 喻华 黄湘宁 刘文恩 李艳明 金炎 邵春红 徐雪松 鄢超 王山梅 楚亚菲 张利侠 马娟 周树平 周艳 朱镭 孟晋华 董方 吕志勇 胡芳芳 沈瀚 周万青 贾伟 李刚 吴劲松 卢月梅 李继红 段金菊 康建邦 马晓波 郑燕萍 郭如意 朱焱 陈运生 孟青 王世富 胡雪飞 沈继录 黄文辉 汪瑞忠 房华 俞碧霞 赵勇 龚萍 温开镇 张贻荣 刘江山 廖龙凤 顾洪芹 姜琳 贺雯 薛顺虹 冯佼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8-426,共9页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耐药监测网52所医院的克雷伯菌属细菌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对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21年CLSI M100折点标准。结果2015—2021年共分离到非重复克雷伯菌属细... 目的了解2015—2021年CHINET耐药监测网52所医院的克雷伯菌属细菌分布及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方法按照CHINET技术方案对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参照2021年CLSI M100折点标准。结果2015—2021年共分离到非重复克雷伯菌属细菌241549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88.0%、产气克雷伯菌5.8%、产酸克雷伯菌5.7%、其他克雷伯菌属0.6%。克雷伯菌属细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48.49±5.32)%;分离率前三的科室分别是内科(22.79±3.28)%、外科(17.98±3.10)%和ICU(14.03±1.39)%。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同属其他菌种,但替加环素及多黏菌素B仍在克雷伯菌属中显示较低的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其阴性菌株。ICU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ICU患者,成年患者的CRKP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儿童患者。结论2015—2021年临床分离克雷伯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较大幅度增长,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仍需加强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菌属 细菌耐药监测 耐药性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黄秋婵 区映研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究128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检测患者病毒核酸与分型及特异性抗体IgG与IgM。结果登革热好发于20~39岁,占49.22%,... 目的探究128例登革热患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监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28例登革热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流行病学特征,检测患者病毒核酸与分型及特异性抗体IgG与IgM。结果登革热好发于20~39岁,占49.22%,发病高峰在9月;登革热在工人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P<0.01);登革热在有蚊虫叮咬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蚊虫叮咬史人群(P<0.01);登革热在有发热患者接触史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发热患者接触史人群(P<0.01)。所有患者均有发热症状,热度最高峰值为40.5℃,平均热度最高峰值为39.1℃,以不规则发热为主;87例(67.97%)患者出现皮疹,食欲减退者92例(71.88%),恶心呕吐者46例(35.94%),腹痛腹泻者27例(21.09%)。128例登革热患者急性期标本IgM、IgG抗体检测,结果显示IgM抗体阳性者112例,IgG抗体阳性者35例,且IgG抗体阳性者的IgM抗体均为阳性。128例登革热患者核酸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12例阳性标本;其中DENV-1型占比明显高于其他血清分型(P<0.01)。结论广州市登革热发病以DENV-1型病毒多见,且临床症状典型,早期诊断并予以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热 流行病学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冠状病毒病患者危重症临床风险评分系统的外部验证
6
作者 郭颖异 李晓鹤 +4 位作者 刘宁静 卓楚越 肖书念 卓超 刘映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评价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医疗资源充足地区患者的适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11日—2月2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的病例,并进行严重程度分型。危重症COVID-19患者被定义为入住ICU、... 目的评价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对医疗资源充足地区患者的适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11日—2月22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COVID-19定点收治医院的病例,并进行严重程度分型。危重症COVID-19患者被定义为入住ICU、有创机械通气或死亡的患者。使用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的线上计算器对研究对象评分并进行危险分层。用SPSS 16.0软件进行Hosmer-Lemeshow检验,用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验证模型的校准度和区分度。结果共112例患者被纳入回顾性验证研究。其中严重COVID-19患者26例(23.2%),3例死亡(2.7%)。COVID-19患者危重症风险预测评分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P>0.05,AUC为0.681(P=0.002,95%CI 0.547~0.814),特异度为0.977,灵敏度为0.385。结论该模型预测在医疗资源充足条件下的COVID-19患者危重症发生风险的效能较差。未来应该建立更适合用于医疗资源充足时的COVID-19危重症风险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临床风险评分 危重症患者 医疗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