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陈悦 张晓薇 +3 位作者 邓志校 谭伟坚 黄晓军 范良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17-2420,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P16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P16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评价P16基因在宫颈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基因在74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对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 目的:通过检测P16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分析P16基因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评价P16基因在宫颈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16基因在74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并对P16基因表达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4例宫颈癌病例中,P16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85%(63/74),P16基因阳性表达与宫颈癌预后呈正相关(P=0.041)。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85.2%,P16基因阴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为100%。P16基因阳性表达组2年累积生存率低于P16基因阴性表达组(P=0.04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16基因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间质浸润及LVSI呈正相关(P<0.05),而与TNM及组织分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P16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P16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妊娠孕妇盆底二维超声特点与压力性尿失禁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关晓琳 张晓薇 +3 位作者 杜培 黎燕霞 汤佩玲 杨存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妊娠中、晚期孕妇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的表现特点,为研究妊娠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关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孕龄为14~40周的74例中晚期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尿失禁组(34例)和无尿失禁组(40例)。均接...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妊娠中、晚期孕妇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的表现特点,为研究妊娠与压力性尿失禁之间的关系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对孕龄为14~40周的74例中晚期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尿失禁组(34例)和无尿失禁组(40例)。均接受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经会阴盆底二维超声检查。观察指标有:膀胱颈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膀胱颈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偏相关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晚期妊娠尿失禁组的膀胱颈旋转角度、膀胱颈活动度以及最大Valsalva动作时的膀胱颈角度、膀胱尿道后角均大于无尿失禁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中晚期妊娠尿失禁组的尿道旋转角度与孕周呈中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SUI的中晚期妊娠孕妇膀胱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有明显改变,尿道旋转角度随孕周的增大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妊娠 盆底二维超声 压力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在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何月明 范良生 +3 位作者 罗锦文 李新春 关玉宝 王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0-1565,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所建立的分类预测模型对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连续90例FIGO-Ⅱ期宫颈癌患者的MRI资料,其中FIGOⅡB期宫旁浸润组45例,FIGO-ⅡA期非宫... 目的:探讨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所建立的分类预测模型对FIGO-Ⅱ期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连续90例FIGO-Ⅱ期宫颈癌患者的MRI资料,其中FIGOⅡB期宫旁浸润组45例,FIGO-ⅡA期非宫旁浸润组45例。使用Mazda软件在MR-T2WI上提取宫颈癌的794个纹理参数,经过特征选择降维得到10个纹理参数,比较2组中这10个MR纹理参数值的差异,选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作为自变量,采用SPSS软件进行决策树分类分析,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决策树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采用卡方自交互侦测决策树(CHAID)、穷举CHAID、快速无偏和高效统计树(QUEST)和分类回归树(CRT)四种决策树方法成功建立了能够判断宫旁浸润与非宫旁浸润的预测模型,4种决策树预测模型的分类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83.3%、92.2%和82.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833、0.922和0.822,敏感度分别为91.1%、77.8%、93.3%和82.2%,特异度分别为82.2%、88.9%、91.1%和82.2%。结论:基于MR-T2WI纹理特征的决策树分类分析能准确判断FIGOⅡ期宫颈癌的宫旁浸润情况,其中以分类回归树(CRT)生长法的鉴别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纹理分析 决策树 宫颈癌 肿瘤侵袭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和BRCA1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因素及铂类化疗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杜培 王沂峰 +2 位作者 张晓薇 陈礼全 陈国勤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751,共5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评价ERCC1和BRCA1基因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关系,以评价ERCC1和BRCA1基因对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铂类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及BRCA1的表达,并分析ERCC1及BRCA1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耐药者ERCC1高表达率高于敏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者BRCA1高表达率高于敏感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89.58%,BRCA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5.00%。结论 ERCC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临床分期有关,与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均无关,BRCA1的表达与原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ERCC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与临床含铂类化疗方案的敏感性有关;BRCA1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耐药 肿瘤 卵巢 乳腺癌易感基因1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危孕妇572例妊娠中期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朱蕊 曾爱群 杜晶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050-3052,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及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572例具备产前诊断指征的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羊...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及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为产前遗传咨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572例具备产前诊断指征的高危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及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查。结果:羊水细胞培养一次性成功率为99.83%;在572例培养成功的羊水细胞中,异常核型20例,异常率为3.5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17例,占85%,染色体结构异常3例,占15%。以高龄为产前诊断指征的299例孕妇中,异常核型7例,异常率为2.34%;在273例非高龄孕妇中,异常核型13例,异常率为4.76%。结论:(1)唐氏或无创DNA筛查高危、高龄、超声异常及不良孕产史者有必要进一步行产前诊断。(2)羊水细胞核型分析是一种相对安全性高,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其对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腔穿刺术 产前诊断 羊水细胞 染色体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β-tubulin Ⅲ 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培 张晓薇 +1 位作者 陈礼全 陈国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7-110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Ⅲ...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β-tubulinⅢ的表达与紫杉醇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接受卵巢癌分期手术及满意或较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β-tubulinⅢ的表达,并分析检测结果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病理特征、临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β-tubulinⅢ的表达与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化疗耐药者β-tubulinⅢ高表达率高于化疗敏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tubulinⅢ在卵巢上皮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0.83%(34/48)。结论:β-tubulinⅢ在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含紫杉醇方案耐药有关;β-tubulinⅢ可能成为预测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化疗敏感性的临床指标之一,以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β-tubulinⅢ 紫杉醇 肿瘤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粘连宫腔镜冷刀手术及术后管理 被引量:13
7
作者 于兰 王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10-812,共3页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由于宫腔操作、感染等原因导致子宫腔或子宫颈部分或者全部的子宫内膜间质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的粘连闭塞。IUA通常表现为经量减少、闭经、不孕、痛经、反复流产等,严重影响女性...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由于宫腔操作、感染等原因导致子宫腔或子宫颈部分或者全部的子宫内膜间质被纤维组织替代导致的粘连闭塞。IUA通常表现为经量减少、闭经、不孕、痛经、反复流产等,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对于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IUA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宫腔的正常结构,预防宫腔粘连的再复发,改善子宫内膜的再生能力,促进生育。宫腔镜下IUA分解术(TCRA)因为可以在直视下操作、减少对子宫内膜的损伤,已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冷刀手术因为对粘连周围正常的子宫内膜损伤较小受到越来越多妇科医生的青睐。因此,本文就IUA冷刀手术及其术后管理作一报告,以期改进手术操作方式,改善患者预后,预防复发及多次手术,促进患者生育等方面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损伤 宫腔粘连 妇科医生 预防复发 子宫腔 宫腔操作 纤维组织 术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Ⅸ联合CD8^(+)TIL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杨 梁罗娇 +2 位作者 周琛斐 陈晓静 王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49-1553,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碳酸酐酶Ⅸ(carbonicanhydraseⅨ,CAⅨ)及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联合检测对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手术切除...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碳酸酐酶Ⅸ(carbonicanhydraseⅨ,CAⅨ)及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联合检测对淋巴结转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5例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中CAⅨ和CD8^(+)TIL的表达分布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宫颈癌组织中,CAⅨ的表达与癌巢CD8^(+)TIL数量呈负相关(P<0.001),与间质CD8^(+)TIL数量呈正相关(P<0.001)。同时,CAⅨ高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002)相关。CAⅨ的表达随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01),癌巢CD8^(+)TIL数量随淋巴结转移而减少(P<0.001),CAⅨ联合癌巢CD8^(+)TI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0.837,P<0.001)、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准确度(85.3%)高于联合间质CD8^(+)TIL及单独CAⅨ的检测。结论缺氧可能参与CD8^(+)TIL的调控,缺氧、癌巢CD8^(+)TIL可能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AⅨ联合癌巢CD8^(+)TIL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减少淋巴结转移的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缺氧 碳酸酐酶Ⅸ CD8+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PD-1/PD-L1阻断疗法与妇科恶性肿瘤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梓慈 吴砂 王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12-1515,共4页
妇科恶性肿瘤威胁全球女性健康,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放化疗。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并获得2018年诺贝尔奖。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及国内上市相关治疗药物日渐增多,P... 妇科恶性肿瘤威胁全球女性健康,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放化疗。近年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突出成效并获得2018年诺贝尔奖。随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及国内上市相关治疗药物日渐增多,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逐渐被用于到妇科肿瘤的临床试验。本综述对PD-1/PD-L1免疫疗法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和临床实验进展,包括患者筛选、临床研究、毒副反应管理进行总结,为肿瘤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1 PD-L1 妇科恶性肿瘤 不良反应 筛选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牡荆素通过上调miR-342-3p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糖酵解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佳芝 宁舒婷 +2 位作者 邓金金 冯伟峰 宁映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0-469,共10页
目的:探讨紫花牡荆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miR-342-3p表达和糖酵解的影响,验证紫花牡荆素是否通过上调miR-342-3p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糖酵解。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30,100 nmol/L)的紫花牡荆素处理HeLa细胞,采用紫花牡荆素(30 nmol/L... 目的:探讨紫花牡荆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miR-342-3p表达和糖酵解的影响,验证紫花牡荆素是否通过上调miR-342-3p表达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糖酵解。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0,30,100 nmol/L)的紫花牡荆素处理HeLa细胞,采用紫花牡荆素(30 nmol/L)联合miR-342-3p模拟物或抑制物转染HeLa细胞,随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eLa细胞miR-342-3p的表达水平,通过测定相对葡萄糖消耗量和相对乳酸产物,分析紫花牡荆素及紫花牡荆素联合miR-342-3p模拟物或抑制物转染对宫颈癌HeLa细胞糖酵解的影响。结果:紫花牡荆素以浓度依赖方式上调HeLa细胞miR-342-3p表达水平,同时降低HeLa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和抑制乳酸产生。此外,miR-342-3p模拟物协同紫花牡荆素抑制HeLa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和乳酸产生;相反miR-342-3p抑制物减弱紫花牡荆素上调miR-342-3p表达水平的作用和减弱紫花牡荆素抑制HeLa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和乳酸产生作用。结论:紫花牡荆素通过上调miR-342-3p表达水平抑制HeLa细胞糖酵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紫花牡荆素 糖酵解 miR-342-3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7-SIRPα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楚鸿(综述) 吴砂 王薇(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91-595,共5页
CD47是新型的免疫检查点分子,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启动"别吃我"抑制性信号,从而使肿瘤细胞躲避巨噬细胞的吞噬,并影响特异性杀瘤性T细胞活化,介导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近年来,CD47-SIRPα轴促... CD47是新型的免疫检查点分子,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启动"别吃我"抑制性信号,从而使肿瘤细胞躲避巨噬细胞的吞噬,并影响特异性杀瘤性T细胞活化,介导肿瘤细胞的生长及转移。近年来,CD47-SIRPα轴促使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以及宫颈癌等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及恶性进展的重要作用逐渐被证实,尤其在卵巢癌的预后评估、协同高危HPV感染促进子宫颈癌变进展和子宫内膜癌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等方面意义显著。通过靶向结合于CD47或SIRPα的药物来阻断CD47-SIRPα信号通路,是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7 SIRPα 免疫检查点 妇科恶性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