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在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疗效对比
1
作者 陈芳 袁良 +2 位作者 王歌 陈诗婷 郑则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对比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LIP-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BLM组、BLM+NAC组、BLM+LIP-1组、NAC组和LIP-1... 目的:对比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LIP-1)和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在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肺纤维化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BLM组、BLM+NAC组、BLM+LIP-1组、NAC组和LIP-1组。除对照组、NAC组和LIP-1组外,其余3组通过气管内滴注BLM建立肺纤维化模型。于建模前1 d,分别给予BLM+NAC组和BLM+LIP-1组灌服NAC、腹腔注射LIP-1。建模后14 d,评估各组小鼠的肺纤维化程度以及肺泡上皮细胞标志物、铁死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AC相比:(1)LIP-1更显著改善BLM诱导的小鼠体重及生存率下降;(2)LIP-1更显著减少肺纤维化范围、改善胶原沉积;(3)LIP-1更显著改善肺泡结构破坏,更显著抑制BLM引起的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标志物平足蛋白及Ⅱ型肺泡上皮标志物表面活性蛋白C的减少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4)LIP-1更显著抑制BLM诱导的铁死亡及相关分子血红素加氧酶1的增加。结论:与NAC相比,LIP-1改善肺纤维化的作用更为显著,机制上,可能与LIP-1能够抑制肺泡上皮细胞铁死亡有关。本研究为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LIP-1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roxstatin-1 N-乙酰半胱氨酸 博来霉素 肺纤维化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康复在限制性肺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关力理 刘妮 +1 位作者 陈荣昌 郑则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6-260,共5页
1 呼吸康复的定义与对象 根据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提出:肺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是基础全面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方式改变,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 1 呼吸康复的定义与对象 根据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病学会提出:肺康复是一项综合性的干预措施,是基础全面评估患者整体状况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干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运动训练、教育和行为方式改变,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促进长期依从的健康行为^([1])。过去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是肺康复的重点关注对象及获益人群,缺乏对肺康复应用于非COPD疾病(如限制性肺疾病)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胸科学会 呼吸康复 呼吸病学 慢性呼吸道疾病 肺康复 健康行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干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10在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徐爱茹 彭杨 +2 位作者 陈诗颖 关伟杰 王德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克拉拉细胞10-kD蛋白(CC10)是呼吸道分泌物中表达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在免疫应答、抗感染和肺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CC10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深入了解C... 克拉拉细胞10-kD蛋白(CC10)是呼吸道分泌物中表达最丰富的蛋白之一,在免疫应答、抗感染和肺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是两种最常见的慢性下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与CC10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深入了解CC10的生物学特性,可为将来治疗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提供新的靶点。该文综述了CC10在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可行性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寅环 陈新 +3 位作者 肖锐 黄锦伦 植荣昌 郑则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35-2438,共4页
目的探讨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呼吸科门诊29例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5.6±7.2)岁。采用体表电极和多导食道电极同时记录患者吸入... 目的探讨体表电极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呼吸中枢驱动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呼吸科门诊29例稳定期中重度慢阻肺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5.6±7.2)岁。采用体表电极和多导食道电极同时记录患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静息状态和等二氧化碳高通气(MIV)时膈肌肌电和肺通气量的变化,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的呼吸中枢驱动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最小LSD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患者静息和MIV时的肺通气量增加,体表电极和多导食道电极测定的呼吸中枢驱动均同步降低,呈显著相关(r=0.660,P<0.01)。结论采取措施尽可能减少体表电极干扰的情况下,体表电极可以代替多导食道电极测定慢阻肺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中枢驱动 等二氧化碳高通气 支气管舒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烟雾与机动车尾气暴露建立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德富 叶园园 +5 位作者 章洪萍 侯润华 何耀军 张春云 胡杰英 陈蕊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对比烟草烟雾(CS)暴露和机动车尾气(MVE)暴露两种方法构建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的模拟程度。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CS组与MVE组,每组8只。CS组与MVE组大鼠分别采用CS或MVE暴露建立COPD模型。建... 目的对比烟草烟雾(CS)暴露和机动车尾气(MVE)暴露两种方法构建的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的模拟程度。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CS组与MVE组,每组8只。CS组与MVE组大鼠分别采用CS或MVE暴露建立COPD模型。建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肺功能;收集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其中炎性细胞数、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黏蛋白5AC(MUC5AC)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和气道病理变化;PAS染色检测气道杯状细胞增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S组和MVE组大鼠的肺功能参数吸气阻力(RI)、肺总量(TLC)、肺静态顺应性(Cchord)均明显增高(P<0.05),而呼气流速参数FEV50/FVC明显降低(P<0.05);与MVE组相比,CS组大鼠的RI、TLC、Cchord均明显增高(P<0.05),FEV50/FVC降低(P<0.05)。肺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CS组和MVE组大鼠平均肺泡截距(MLI)均高于对照组(P<0.05),CS组MLI高于MVE组(P<0.05)。CS组和MVE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数,以及IL-6、TNF-α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S组中炎性细胞数、IL-6及TNF-α含量均高于MVE组(P<0.05)。肺组织PAS染色结果显示,CS组和MVE组大鼠大气道杯状细胞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且CS组杯状细胞数高于MVE组(P<0.05);CS组和MVE组BALF中MUC5A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S组大鼠BALF中MUC5AC含量高于MVE组(P<0.05)。结论应用CS或MVE暴露均可建立大鼠COPD模型,但CS暴露比MVE暴露能更好地模拟COPD急性加重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烟草烟雾 机动车尾气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患者生存现状调查 被引量:15
6
作者 罗勤 柳志红 +16 位作者 奚群英 纪求尚 熊长明 翟振国 杨媛华 刘春丽 顾虹 李梦涛 王琦光 应可净 谢育梅 万霞 安辰鸿 黄宁 段安琪 晏露 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右心与肺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 目的:调查我国动脉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生存现状,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在2020年12月9日至2021年3月31日期间,采用第一阶段定性访谈和第二阶段定量问卷的方法对PAH患者进行调研。定性访谈为电话或现场访谈;定量问卷是通过PAH患友互助组织的微信公众号以调研链接和二维码的方式发放问卷填写。对确诊时间、病因、生活质量评估及经济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共完成33例PAH患者线下访谈和461例PAH患者有效问卷。461例有效问卷PAH患者来自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女性343例(74.4%),平均年龄(36.3±11.7)岁,235例(51.0%)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461例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83(30,915)d;在375例进行了初诊WHO功能分级的患者中,Ⅲ级167例(44.5%)、Ⅳ级46例(12.3%);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为29(0,365)d;仅146例(31.7%)患者规律复诊。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诊治延迟最为明显,从出现症状到确诊中位时间为242(0,1461)d,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中位时间为31(0,2738)d。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PAH患者对药物和随访的依从性最差,仅62例(26.4%)患者能坚持用药并规律复诊。对2006年及以前、2007~2017年、2018年及以后3个时段确诊的PAH患者状况分析显示,2018年及以后从确诊到启动靶向药物治疗的中位时间明显缩短,规律复诊情况也明显改善(P均<0.001)。我国PAH患者的SF-36评分与肿瘤患者相当,其在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方面的评分远低于美国PAH患者。结论:我国PAH诊断延误且治疗不规范,PAH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严重,生活质量严重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型肺动脉高压 SF-36评分 靶向治疗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车尾气诱发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上调气道上皮细胞COX-2/PGE2/EP受体信号通路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德富 陈建安 +3 位作者 袁良 张嘉欣 叶园园 易高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3-201,共9页
目的:探究机动车尾气(MVE)长期暴露引起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时,气道上皮细胞中环加氧酶2(COX-2)/前列腺素E;(PGE;)/E-前列腺素类激素(EP)受体信号通路成员的表达变化。方法:(1)动物实验:健康雄性SD纯系大鼠(SPF级)16只,随机... 目的:探究机动车尾气(MVE)长期暴露引起大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时,气道上皮细胞中环加氧酶2(COX-2)/前列腺素E;(PGE;)/E-前列腺素类激素(EP)受体信号通路成员的表达变化。方法:(1)动物实验:健康雄性SD纯系大鼠(SPF级)16只,随机分为2组:MVE暴露组(n=8)和空白对照(CTL)组(n=8)。采用MVE暴露6个月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使用Buxco小动物有创肺功能仪检测大鼠肺功能;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并评估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PGE;的水平,评估大鼠肺部炎症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COX-2及EP受体蛋白水平;提取肺组织核蛋白,Western blot检测MVE对肺组织NF-κB核转位的影响。(2)细胞实验:采用MVE细颗粒物(PM2.5)标准品刺激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PGE;、IL-6和IL-8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OX-2及EP受体蛋白水平;收集细胞核蛋白,检测PM2.5对NF-κB核转位的影响。结果:(1)MVE长期暴露致大鼠出现类似COPD的症状,包括气道炎症、肺气肿及肺功能下降(P<0.05);(2)MVE长期暴露显著上调大鼠肺组织及气道上皮细胞COX-2和EP1/EP4受体表达(P<0.05),而对EP2/EP3受体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3)MVE PM2.5标准品长时间暴露导致BEAS-2B细胞COX-2、PGE;和EP1/EP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对EP2/EP3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4)PM2.5暴露诱导大鼠肺组织及BEAS-2B细胞中NF-κB活化增加(P<0.05)。结论:MVE诱导大鼠COPD发病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COX-2-PGE;-EP1/4受体信号通路成员表达增加并伴随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X-2/PGE2/EP受体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QP1促进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 被引量:3
8
作者 赖宁 钟典 +1 位作者 云昕 金颖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97-705,共9页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迁移和增殖是肺动脉重塑进而造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基础。水通道蛋白1(AQP1)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但机制不清。由于AQP1也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推测AQP1可能参与缺氧诱导的PASMCs增殖...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的迁移和增殖是肺动脉重塑进而造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病理基础。水通道蛋白1(AQP1)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内皮细胞迁移的作用,但机制不清。由于AQP1也表达于血管平滑肌细胞,推测AQP1可能参与缺氧诱导的PASMCs增殖及迁移。通过PCR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AQP的表达以及缺氧对AQP表达水平的影响,并通过细胞迁移以及增殖实验观察AQP1在缺氧诱导的PASMCs迁移与增殖中的作用。AQP1在PASMCs和主动脉平滑肌细胞(Ao SMCs)均表达,但缺氧只增加PASMCs中AQP1的表达,以及促进PASMCs的迁移与增殖。敲除AQP1可抑制PASMCs的增殖以及缺氧诱导的细胞增殖和迁移。过表达AQP1促进PASMCs的增殖和迁移。缺氧促进β联蛋白在PASMCs内的表达。敲除β联蛋白后,抑制Ad AQP1所介导的PASMCs迁移与增殖。这些结果表明,缺氧可促进AQP1在肺动脉内的表达,AQP1可通过β联蛋白对PASMCs的增殖和迁移进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缺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中的作用
9
作者 刘明 周承志 +1 位作者 郑丽霞 欧阳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656-1659,共4页
目的探讨自噬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inhibitor,EGFR-TKI)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浓度递增筛选法诱导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株对erlotinib耐药,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分子... 目的探讨自噬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inhibitor,EGFR-TKI)耐药中的作用。方法浓度递增筛选法诱导非小细胞肺癌PC9细胞株对erlotinib耐药,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分子LC3B、P62、Beclin1的表达,观察自噬抑制剂氯喹(chloroquine,CQ)PC9及其耐药细胞株敏感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ERKl/2、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诱导对erlotinib耐药的细胞株PER,其IC50为(9.6±2.1)μmol/L,是亲本PC-9细胞的192倍,且自噬相关分子LC3B、P62、Beclin1的表达明显增高。CQ可显著提高erlotinib对PC9和PER细胞的敏感性。P-ERKl/2、P-AKT在耐药PER细胞株中持续活化,联合给予自噬抑制剂CQ则可部分恢复erlotinib对P-ERKl/2、P-AKT信号的抑制作用。结论自噬参与了EGFR-TKI耐药的发生,联合自噬抑制剂和EGFR-TKI有望成为克服耐药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耐药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教育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华芬 李平东 +3 位作者 曾秋璇 罗冠祥 刘秋文 宫玉翠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83,共5页
目的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规范性肺康复教育提供指引与参考。方法依据循证资源"6S"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与COPD患者肺康复教育相关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由2名研... 目的为临床护理人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规范性肺康复教育提供指引与参考。方法依据循证资源"6S"模型,自上而下检索国内外与COPD患者肺康复教育相关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汇总。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其中指南11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2篇、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6篇。总结出教育原则、教育者资质、教育对象、教育时机、教育前评估、教育主题及内容、教育策略、教育方法和教育效果评价9个方面共27条最佳证据。结论本证据可作为临床医护人员实施肺康复教育的指引与参考,但需从证据应用、利益相关者和系统3个层面分析障碍因素,选择合适的证据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 健康教育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人专家项目干预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晗悦 刘春丽 +5 位作者 徐燕妮 陈文利 冯佩玉 李欣 高国贞 林燕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病人专家项目干预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病人专家项目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量... 目的探讨病人专家项目干预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病人专家项目干预。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9、27例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得分(除身体领域外)显著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病人专家项目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自我效能,促进其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病人专家项目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 呼吸系统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新冠”综合征研究最新进展 被引量:12
12
作者 栾涛 杨罡 +6 位作者 王帅颖 刘辰 普丹丹 秦剑 谢晓鸿 周承志 张云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5-1200,共6页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流行以来,许多感染患者在急性感染期后会出现不同症状,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称为“长新冠”综合征。“长新冠”综合征不等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而是病毒感染后的长期持续症状,...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球流行以来,许多感染患者在急性感染期后会出现不同症状,涉及全身多个器官,其症状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称为“长新冠”综合征。“长新冠”综合征不等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而是病毒感染后的长期持续症状,主要累及呼吸、循环、神经、消化等多个系统。本文对“长新冠”综合征展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对“长新冠”综合征的重视,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长新冠”综合征 并发症 后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妍妍 刘文婷 +2 位作者 牟晓玲 何彬 陈瑜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5,69,共4页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真实体验,为急诊科护士自身及管理者预防、干预共情疲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5例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根据Colaizzi分析法...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真实体验,为急诊科护士自身及管理者预防、干预共情疲劳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通过便利抽样法和目的抽样法,对广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5例急诊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根据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真实体验可归纳为3类主题和7个亚主题: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特点(生理症状、心理症状、行为特征);自我应对方式(认知重建、寻求支持);共情疲劳的累积效应(共情能力受损、自我成长)。结论 共情疲劳对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有重大影响;急诊科护士自身及管理者应重视共情疲劳现象,及时开展评估和干预以促进护士身心健康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急诊科 共情疲劳 真实体验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黏液表型与基因型预测肺炎克雷伯菌毒力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马明葱 李晓雨 卓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评价高黏液表型、毒力基因预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4月广东省4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拉丝试验判断菌株黏液表型,检测毒力基因和血清型情况,采用蜡螟模型计算菌株的半数致死率(LD... 目的评价高黏液表型、毒力基因预测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1月-2018年4月广东省4所医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拉丝试验判断菌株黏液表型,检测毒力基因和血清型情况,采用蜡螟模型计算菌株的半数致死率(LD_(50)),比较不同高黏液(hm)表型和毒力基因型菌株LD_(50)。结果共收集194株肺炎克雷伯菌,拉丝试验阳性菌株占40.2%(78株)。蜡螟试验结果显示,仅毒力基因iuc A、iro B、fim H阳性菌株LD_(50)低于相应的阴性菌株(P<0.05)。iuc A+iro B+fim H+hm全阳性组(n=58)、iuc A阳性+iro B阳性+fim H阳性+hm阴性组(n=23)、iuc A+iro B+fim H+hm全阴性组(n=28)3组LD_(50)分别为(5.39±0.71)、(5.44±0.62)、(5.83±0.64)log10 CFU/mL,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6),但前两组分别与第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黏液表型菌株中血清型K1、K2、K57检出率高于非高黏液表型菌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仅依据高黏液表型预测hvKp准确性较低,与高黏液表型相比,毒力基因iuc A+、iro B+、fim H+预测hvKp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力基因 拉丝试验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应用于诊断肺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陈钊铭 李征途 叶枫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人类利用呼出气诊断疾病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首次描述了伤寒与呼出气的关系。18世纪末,安托万•拉瓦锡发明了现代呼气检测方法,从而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取代了燃素理论[1]。20世纪80年代^(13)C-... 人类利用呼出气诊断疾病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0年)首次描述了伤寒与呼出气的关系。18世纪末,安托万•拉瓦锡发明了现代呼气检测方法,从而发现了氧气和二氧化碳,取代了燃素理论[1]。20世纪80年代^(13)C-尿素呼气试验首次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经过30年的发展,尿素呼气试验已被认为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标准[2]。2011年,美国胸科协会制定了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测定作为一种无创方法来诊断哮喘和监测抗炎治疗疗效的应用指南,并强烈建议使用FeNO测定诊断嗜酸性气道炎症[3]。呼出气挥发性有机物(VOC)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分析方法,促进了呼出气代谢组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与发展[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出气 挥发性有机物 肺部感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