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怡洁 陈瑶君 +2 位作者 罗嘉莹 黄昕昀 孙宝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3-637,共5页
嗜酸性粒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嗜酸性粒细胞成熟、迁移、活化、脱颗粒和延迟凋亡方面阐述嗜酸性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在三种不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嗜酸性粒... 嗜酸性粒细胞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嗜酸性粒细胞成熟、迁移、活化、脱颗粒和延迟凋亡方面阐述嗜酸性粒细胞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在三种不同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作用,寻找更多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方向,从而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变态反应性疾病 过敏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医药共管专家共识
2
作者 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呼吸疾病学分委会 广东省药学会 +4 位作者 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 王志鹏 朱政 魏理 李靖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85-1198,共14页
目的进一步规范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系统检索和临床经验总结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管理的相关问题,按照证据分级进行质量评价,并运用德尔菲法就共识建议达成共识,形成《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医... 目的进一步规范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系统检索和临床经验总结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管理的相关问题,按照证据分级进行质量评价,并运用德尔菲法就共识建议达成共识,形成《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过敏性哮喘的医药共管专家共识》(简称《共识》)。结果《共识》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形成了12条建议,涵盖了医药共管的工作模式、工作路径、分级诊疗和培训考核等内容,明确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医药共管的规范化管理路径。结论该《共识》为药师参与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管理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疾病预后,实现抗IgE单克隆抗体的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哮喘 医药共管 抗IgE单克隆抗体 奥马珠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神经酰胺酶1在硫酸钠葡聚糖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何榕茂 方泽扬 +3 位作者 张芸芸 吴友谅 梁世秀 王斯琪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4,共8页
目的研究碱性神经酰胺酶1(Acer1)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黏膜屏障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通过构建Acer1基因敲除鼠(Acer1 KO),利用硫酸钠葡聚糖(DSS)连续饮水7 d诱导构建UC模型,对比C57小鼠和Acer1 KO小鼠在UC疾病中症状严重... 目的研究碱性神经酰胺酶1(Acer1)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黏膜屏障和免疫调节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通过构建Acer1基因敲除鼠(Acer1 KO),利用硫酸钠葡聚糖(DSS)连续饮水7 d诱导构建UC模型,对比C57小鼠和Acer1 KO小鼠在UC疾病中症状严重程度,利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屏障(ZO-1、Occludin、Claudin、JAMA)的表达水平,通过ELISA评估全身免疫反应水平(IL-1β、IL-6、IL-23、IL-17、IL-10和TNF-α的水平)以及RT-PCR评估肠道炎症浸润程度(TNF-α、IL-1β、IL-6、IL-17、IL-21等)。结果自由饮水中C57和Acer1 KO小鼠两组无明显差异;在DSS诱导的UC模型中,与C57小鼠相比Acer1 KO小鼠存活率下降,体质量下降明显,机械屏障和黏液屏障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降低,肠上皮屏障损伤严重,炎症反应强烈,细胞因子浸润明显,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r1通过维持肠黏膜屏障完整性,防御内毒素抑制炎症浸润,在UC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神经酰胺酶1 溃疡性结肠炎 机械屏障 黏液屏障 炎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PD-L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4
作者 蔡传旭 刘晓清 +3 位作者 胡海圣 陈希 李璐 孙宝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036-3040,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血清sPD-L1水平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本研究分过敏性鼻炎组(n=18),过敏性哮喘组(n=17)和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n=16),分别检测各组血清sPD-L1,屋尘螨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过敏性疾病...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血清sPD-L1水平与过敏性疾病之间的联系。方法本研究分过敏性鼻炎组(n=18),过敏性哮喘组(n=17)和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n=16),分别检测各组血清sPD-L1,屋尘螨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过敏性疾病患者sPD-L1水平显着降低(P <0.05)。血清sPD-L1诊断过敏性疾病ROC曲线的最佳诊断值为1.93 ng/mL,AUC为0.81(P <0.001)。在过敏性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组与过敏性哮喘组血清sPD-L1水平均高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P <0.001和P=0.026),血清IgE浓度较低的患者表现出较高的sPD-L1水平,且总IgE与sPD-L1呈显著负相关性(r=-0.29,P=0.038)。结论血清sPD-L1可能在过敏性疾病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是防止病程进一步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 T细胞 过敏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ImmunoCAP法和EUROLine法检测血清IgE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志锋 胡海圣 +4 位作者 邹湘玮 罗文婷 吴泽鸿 陶栎箫 孙宝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过敏原体内皮肤试验或体外特异性IgE测试。文中以ImmunoCAP法为标准方法,旨在探讨EUROLine法的检验效能及在中国南部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2017年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多过敏原致敏患者... 目的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主要通过过敏原体内皮肤试验或体外特异性IgE测试。文中以ImmunoCAP法为标准方法,旨在探讨EUROLine法的检验效能及在中国南部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5~2017年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多过敏原致敏患者血清样本283份,采用EUROLine法检测系统检测血清样本中蟑螂、犬毛、猫毛、艾蒿、矮豚草、尘螨组合、鸡蛋白、牛奶、花生、黄豆、蟹、虾过敏原s IgE。对EUROLine法的检验效能、可靠性和级别一致率进行评价。结果在检验效能上,EUROLine法检测鸡蛋白过敏原的灵敏度最高,为89.7%,其次是牛奶过敏原(86.3%);鸡蛋白和牛奶过敏原的特异度分别为79.6%和80.4%。吸入性过敏原猫毛的灵敏度最高,达81.3%,特异度为92.3%,其次是尘螨组合过敏原,灵敏度为80.2%,特异度81.4%。等级资料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屋尘螨、猫毛、艾蒿、鸡蛋白、牛奶、花生及蟹过敏原,ImmunoCAP法与EUROLine法检测结果等级相关性均>0.7,其中鸡蛋白相关性最佳,为0.825(95%CI:0.776-0.865),蟹的相关性最差,为0.366(95%CI:0.251-0.471)。本研究中12项过敏原中鸡蛋白的级别一致率最高(93.17%),其次为牛奶(89.86%),而虾的级别一致率最差(70.83%);总级别一致率为82.68%。结论 EUROLine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适用于广大南方地区患者过敏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特异性IGE EUROLine IMMUNOC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新型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呼吸道过敏疾病患者过敏原谱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志锋 罗文婷 +3 位作者 廖陈喜 陈浩 胡海圣 孙宝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2882-2887,共6页
目的:病因诊断的局限性导致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明确过敏原在疾病的诊治防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并经ImmunoCAP... 目的:病因诊断的局限性导致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的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明确过敏原在疾病的诊治防治中起着关键作用。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为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患者,并经ImmunoCAP系统检测血清sIgE为多重过敏原阳性的患者血清245例,进一步采用微阵列芯片法检测本地区19种常见过敏原特异性IgE,对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谱及共同致敏现象进行分析。结果:螨(包括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无爪螨)是呼吸道过敏症患者的主要过敏原,粉尘螨(86.94%)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屋尘螨(84.49%);食物过敏原中蟹(21.63%)阳性率最高。吸入性过敏原(91.02%)比食物过敏原(35.92%)阳性率高(χ2=160.417,P<0.01)。鼻炎组、哮喘组、鼻炎合并哮喘组的主要过敏原均为3种螨虫(屋尘螨、粉尘螨和热带无爪螨)和蟑螂,其中鼻炎合并哮喘组患者的猫毛、狗毛、蟑螂、虾蟹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疾病患者,其中以狗毛和蟑螂过敏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371,P<0.01;χ2=8.66,P<0.05)。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可将19项过敏分为5类不同致敏模式:第一类:屋尘螨/粉尘螨/热带螨/蟹/虾/蟑螂;第二类:狗牙根草/梯牧草/小麦/大豆/花生/矮豚草/杏仁;第三类:猫毛/狗毛/牛奶;第四类:曲霉菌/白色念珠菌;第五类:鸡蛋白。结论:微阵列芯片技术的引入有效克服当前过敏原检测市场医疗成本高,血清需求量大的缺点,可以大通量筛查患者过敏原谱敏感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过敏原谱,同时更好的解释共同致敏和交叉过敏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诊断 BioIC 过敏性鼻炎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