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阻抗成像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杨佳诺 刘春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6-126,共1页
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通过在人体胸部环绕16~32个电极,并持续注入安全电流,由于呼吸过程中肺的膨胀与收缩引起肺毛细血管血流以及气流改变等,即肺部电阻的改变,基于欧姆定律重建胸腔电阻抗分布从而形成肺的... 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通过在人体胸部环绕16~32个电极,并持续注入安全电流,由于呼吸过程中肺的膨胀与收缩引起肺毛细血管血流以及气流改变等,即肺部电阻的改变,基于欧姆定律重建胸腔电阻抗分布从而形成肺的呼吸模式图(图1)。EIT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无辐射的床旁肺通气监测技术,可实时显示肺部通气甚至血流灌注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抗成像 呼吸过程 安全电流 呼吸疾病 欧姆定律 肺通气 阻抗分布 肺毛细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特点及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控策略分析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冬莹 姚弥 +7 位作者 刘曼玲 郭发刚 吴江 王宝记 肖宝军 徐静 赖艳梅 郑劲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83-1386,1392,共5页
背景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城中村暴发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关注。城中村内道路错综,人口密集且人员结构复杂、跨区域流动频繁,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挑战。目的城中村因其空间环境、人口结构特征、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且居民就医... 背景一段时间以来,全国多地城中村暴发聚集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关注。城中村内道路错综,人口密集且人员结构复杂、跨区域流动频繁,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挑战。目的城中村因其空间环境、人口结构特征、跨区域流动的特点且居民就医行为特点更容易发生传染病的区域性暴发,了解我国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特点及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在此类区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为应对常态化防控、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基层防控工作及应对未来传染病发生的防控提供借鉴。方法通过舆情分析、文献检索、城中村基层疫情防控人员和疫情防控专家在线访谈等方法,总结城中村疫情发生及防控现状,分析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要漏洞。结果基于相关资料共提炼出6个关注点:(1)摸底排查量大面宽,是城中村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没有严格闭环管理,病毒携带者未被及时管控,存在疫情传播扩散风险;(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感防控工作不到位,院感发生风险大;(4)属地管理原则在排查密切接触者环节存在漏洞,对于生活与工作场所不在同一行政区域的密切接触者,只排查其生活场所容易导致工作场所的次密切接触者可能存在被感染风险未被及时排查而扩散疫情;(5)超负荷工作成常态,凸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力缺口大;(6)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居民麻痹大意,公共场所不戴口罩、人群聚集现象屡见不鲜,健康教育仍需深入并强调居民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结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者在城中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承担着社区健康管理、门诊诊疗、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新冠疫苗接种、隔离酒店驻守、联防联控等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增设发热哨点诊所,早发现早隔离,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征用出租屋满足隔离医学观察需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院感防控,开通绿色救助通道,保障特殊群体就医,组织志愿者增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强调居民是保持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提高个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风险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城中村 基层医疗卫生 防控现状 策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病症诊治及照护广东专家推荐意见
3
作者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基层医疗及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5 位作者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萧鲲 许浦生 梁振宇 张翠玲 钟智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45-2063,共19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病症(PCC)定义为在有可能或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感染的3个月后,出现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的、至少持续2个月的症状。PCC是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患病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病症(PCC)定义为在有可能或确诊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感染的3个月后,出现无法用其他诊断来解释的、至少持续2个月的症状。PCC是生物学因素、心理学因素及社会文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患病数较多、发病机制复杂、症状多样、长期照护需求大的特点。PCC的诊断被视为排除性诊断,可划分为“非重度COVID-19多器官后遗症”“肺纤维化后遗症”“肌痛性脑脊髓炎或慢性疲劳综合征”“体位性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重症监护后综合征”和“医学或临床后遗症”6种亚型,在整体性评估的基础上,可在多学科协作的模式下,通过药物、膳食、运动、心理干预、患者教育等方法进行治疗和照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病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基层 诊治 照护 推荐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疼痛相关患者报告结局与恐动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馨元 张小红 +3 位作者 陈经欣 余艳 曾天裕 李漓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8-31,共4页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疼痛相关患者报告结局与恐动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12例胸腔镜辅助下肺癌切除术患者于术后第1天使用恐动症评估简表和国际疼痛疗效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为38.68%,恐动水平评分... 目的分析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疼痛相关患者报告结局与恐动水平的关系。方法对212例胸腔镜辅助下肺癌切除术患者于术后第1天使用恐动症评估简表和国际疼痛疗效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为38.68%,恐动水平评分25(23,29)分;女性患者更易发生恐动症;疼痛严重程度、疼痛对功能情绪的影响和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感知与恐动水平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切除术后患者恐动水平较高,疼痛相关患者报告结局不佳加重了恐动水平。应针对患者疼痛特点和心理特征,减轻其对术后康复锻炼的恐惧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镜手术 肺癌切除术 恐动 疼痛 患者报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4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刘春平 陈朱城 顾莹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48-851,共4页
目的探讨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 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PLC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PLC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发病机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女比... 目的探讨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 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PLC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PLCH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发病机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女比为13∶1,年龄15~50岁,平均(31.25±8.49)岁。13例有吸烟史,多以反复咳嗽、咳痰入院。胸部CT均表现为两肺多发囊状影及小结节影,5例伴有气胸。光镜下可见朗格汉斯细胞呈结节状增生,伴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表型:14例朗格汉斯细胞均表达CD1a、Langerin及S-100。75%(9/12)的病例发生BRAF V600E突变。结论PLCH可能是一种肿瘤性病变,好发于成年男性,多见于吸烟患者,影像学检查常呈囊性伴小结节影,明确诊断需要依靠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囊性改变 嗜酸性粒细胞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内和肺外小细胞癌基本临床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熊艳 陈海文 +1 位作者 牛玉春 张洁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4-571,共8页
目的 收集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及生存时间,比较并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与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PSCC)患者的病例特征及生存预后差异... 目的 收集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及生存时间,比较并分析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与肺外小细胞癌(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EPSCC)患者的病例特征及生存预后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SCLC和EPSCC临床基本特征。方法 通过SEER stat软件提取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的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1975-2016年112 415例经病理学诊断为小细胞癌患者的病例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期和生存时间。分类变量用例(%)描述,卡方检验分析分类变量间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计算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单变量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影响生存相关的因素。结果 共收集112 415例小细胞癌患者,其中SCLC和EPSCC分别为107165例(95.3%)和5 250例(4.7%)。在肺外小细胞癌中,以泌尿和消化系统小细胞癌占比最多,分别为1.5%和1.4%。生存分析表明EPSCC的5年生存率远高于SCLC(P <0.001),其中头颈部小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最高,达28.6%;其次为子宫、卵巢的小细胞癌,为27%和26%;而原发于胰腺、阑尾和肝脏的5年生存率较低,分别为4.3%、0和0。Cox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及是否接受手术和(或)放化疗为影响预后的因素(P <0.05)。结论 肺内小细胞癌患者数量远高于肺外小细胞癌患者(95.3%vs. 4.7%),但其5年生存率远低于EPSCC(5.4%vs. 17.1%);在EPSCC患者中,原发于头颈部的小细胞癌5年生存率最高,为28.6%,而原发于肝脏和阑尾的小细胞癌的5年生存率最低,为0且低于SCLC的5年生存率(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肺外小细胞癌 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数据库(SE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