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嵌合体技术:靶向乳腺癌不可成药靶点的新工具
1
作者 陈中午 沈三弟 +1 位作者 宋筱羽 肖斌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4-1254,共11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且致命的癌症之一,其治疗效果往往受限于耐药性和不可成药靶点的存在。传统小分子药物难以有效干预某些关键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靶点,亟需新的治疗策略。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且致命的癌症之一,其治疗效果往往受限于耐药性和不可成药靶点的存在。传统小分子药物难以有效干预某些关键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靶点,亟需新的治疗策略。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s,PROTACs)通过将致病蛋白质招募至细胞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实现靶蛋白的特异性降解。而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ribonuclease targeting chimeras,RIBOTACs)则借助小分子配体结合RNA,并引导内源性核糖核酸酶切割降解目标RNA,从而实现对致病RNA的精准清除。靶向嵌合体技术通过“降解而非抑制”的新机制,拓展了药物研发的靶点范围,为乳腺癌(尤其是难治性、耐药性)病例提供了新的精准治疗策略。不仅克服了传统药物在结合位点缺乏或选择性差方面的局限,还能显著降低药物剂量与不良反应。现有研究已初步验证PROTACs和RIBOTACs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力,其应用涵盖临床前研究和早期临床试验中靶点设计、分子机制等的探索。基于对靶向嵌合体技术在乳腺癌等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PROTACs与RIBOTACs作用机制的解析,揭示该技术在不可成药靶点干预中的拓展潜力,为寻找安全性更优、治疗效能更高的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未来,随着药物递送系统优化和临床试验深入,PROTACs与RIBOTACs有望与免疫治疗、化疗等方式协同应用,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具前景的综合治疗方案,并可能推动肿瘤学向更广泛的不可成药靶点干预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嵌合体技术 乳腺癌 蛋白质水解靶向嵌合体 核糖核酸酶靶向嵌合体 不可成药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