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剂量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及Aβ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120例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28
1
作者 李智 李虎 +2 位作者 姚尚龙 程明华 陈建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0-606,共7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预防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合理剂量。方法选择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S组(n=30,0.2μg·kg^(-1)·h^(-1)DEX),M组(n=30,0.5μg·kg^(-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预防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免疫调节机制及合理剂量。方法选择行择期脊柱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S组(n=30,0.2μg·kg^(-1)·h^(-1)DEX),M组(n=30,0.5μg·kg^(-1)·h^(-1)DEX),L组(n=30,0.8μg·kg^(-1)·h^(-1)DEX),C组(n=30,等容量生理盐水);S组、M组、L组麻醉诱导前使用0.3μg/kg负荷量DEX泵注10 min,C组则使用等容量生理盐水泵注;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对S组、M组、L组分别静脉泵注DEX 0.2、0.5、0.8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40 min,记录苏醒时间和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术前(D0)及术后1 d(D1)、3 d(D2)、7 d(D_(3))评估患者MMSE评分及检测Aβ、TNF-α、IL-1β和IL-6的血清浓度。结果与DO比较,4组患者术后D1时间点的Aβ、TNF-α、IL-1β和IL-6血清水平明显升高(P<0.05);M组、L组Aβ血清水平D_(3)时间点下降至术前水平(P>0.05),而C组、S组仍较高水平;M组、L组的TNF-α、IL-1β和IL-6的血清水平在D2时间点恢复术前水平(P>0.05),而C组、S组D3时间点才恢复。与C组比较,M组、L组的POCD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但M组、L组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L组患者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最高(P<0.01),苏醒时间(Tw)也比其他3组长(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DEX0.3μg/kg负荷剂量泵注10 min后,持续泵注0.5μg·kg^(-1)·h^(-1)DEX可控制Aβ和促炎性细胞因子血清水平,有效预防老年脊柱手术患者POCD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X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因子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态MRI诊断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春元 杨智云 +5 位作者 许朝璇 侯瑜 陈素云 吴倩红 赵志清 罗帝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态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例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脑MRI、MRA、DWI及MRS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RI:MELAS病灶多位于枕顶叶大脑皮层,多发为主,多变性、游走性,与血管的走行不一致,5例海马、海... 目的:探讨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态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1例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脑MRI、MRA、DWI及MRS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RI:MELAS病灶多位于枕顶叶大脑皮层,多发为主,多变性、游走性,与血管的走行不一致,5例海马、海马旁回受累,5例合并基底节核团受累,4例合并大脑和(或)小脑萎缩,7例增强扫描未见强化;MRA:1例病灶处动脉分支增多,6例未见异常;DWI:5例均为高和(或)稍高信号,ADC图为稍高信号2例、稍低信号2例、稍高等稍低混杂信号1例;MRS:病灶区及对侧正常区均可见升高的乳酸(Lac)双峰,病灶区与对侧正常区比较Lac及Lac/Cr均明显增高(P<0.001)。结论:MELAS型线粒体脑肌病的多模态MRI表现有一定特异性,综合分析,可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MELAS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 被引量:5
3
作者 伍捡林 陈明富 +4 位作者 伍捡雄 刘安林 姚虹 黄波 刘淑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950-953,共4页
目的:分析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普通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接受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 目的:分析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普通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对照组、接受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每组各59例,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情况、术后血清学指标。结果:(1)血流动力学:观察组的低切、中切、高切全血粘度以及低切、中切、高切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炎症因子和补体: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C3、C4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小板功能:观察组的血栓素B2(TXB2)、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低于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用于骨科下肢手术中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发挥更好的麻醉效果,有助于改善血液动力学和免疫功能、抑制血小板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下肢手术 血流动力学 血小板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和尿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对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兴旺 赖剑波 +4 位作者 姚志军 李健球 陈少霖 周华锋 熊旭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74-3877,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血和尿液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浓度对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共84例,根据是否有感染因素分为Sepsis组及SIRS组,根据Sepsis组患者28 d时的... 目的:初步评价血和尿液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浓度对于脓毒症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ICU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共84例,根据是否有感染因素分为Sepsis组及SIRS组,根据Sepsis组患者28 d时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测量其入组后1 h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和尿液sTREM-1的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评分),绘制ROC曲线分析相关指标对疾病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疾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Sepsis组患者的CRP、PCT、血sTREM-1和尿sTREM-1要显著高于SIRS组(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和尿sTREM-1水平对于脓毒症的诊断优于CRP和PCT(0.894,0.800 vs 0.722,0.692);死亡组入组后1 h的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CRP、PCT、血sTREM-1和尿sTREM-1均高于生存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血sTREM-1和尿sTREM-1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和尿液中的sTREM-1水平在脓毒症诊断上优于CRP和PCT,血sTREM-1和尿sTREM-1水平是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反射联合纯音听阈测试在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文渊 蔡永明 +3 位作者 殷亚磊 姜翠菊 李景青 姚美香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声反射联合纯音听阈测试在突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120例(240耳)突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患者治疗前均给予纯音听阈测试和声反射检查,对纯音听阈测试治疗前及治疗后3d,1w,10d,2w的听力水平进... 目的:探讨声反射联合纯音听阈测试在突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120例(240耳)突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14d为一个疗程,患者治疗前均给予纯音听阈测试和声反射检查,对纯音听阈测试治疗前及治疗后3d,1w,10d,2w的听力水平进行对比研究,同时通过治疗前后的耳声反射通过率评价其在治疗中的价值。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d、1w、10d、2w的听阈测试结果明显低于前一时间节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3d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w和治疗后3d相比,治疗后10d和治疗后1w相比,治疗后2w,研究组和治疗后10d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声反射检测能够初步快速客观反映听力功能,通过声反射测试联合纯音听阈测试进行突聋治疗效果的判断评价,进一步提高疗效水平,具有较为实用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反射 纯音听阈测试 突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帝林 赵志清 +5 位作者 黄春元 张建文 叶定开 陈利庆 彭华荣 莫金潮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4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对图像进行后... 目的:探讨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21例中胰腺浆液性囊腺瘤7例,其特征性的CT表现有蜂窝样囊性病灶(6例)且单个小囊最大直径≤2cm、分叶状(4例)、囊壁及囊内间隔增强后呈轻度强化(7例)、囊壁光整(7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主要CT表现为多房囊性病灶(4/4)、绝大多数小囊的最大直径>2cm、囊壁较厚且厚薄不均(4例)、2例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示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有轻度-中度强化。胰腺囊腺癌10例,CT平扫示肿瘤呈囊状低密度影,有壁结节及分隔;增强扫描示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呈中度-明显强化。结论:胰腺黏液性和浆液性囊腺瘤及囊腺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SCT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囊腺瘤 囊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i介导的IGF1R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别彩群 黄秋燕 +2 位作者 颜英 石珩 汤绍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36-2143,共8页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并筛选抑制IGF1R mRNA表达效率最高的siRNA序列,构建该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将包装好的慢... 目的:研究RNA干扰(RNAi)介导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设计并筛选抑制IGF1R mRNA表达效率最高的siRNA序列,构建该序列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将包装好的慢病毒感染Huh7和Hep3B肝癌细胞,筛选沉默IGF1R基因表达的稳定细胞株。将上述稳定细胞株扩大培养,检测细胞IGF1R mRNA表达变化,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能力变化,以及Ki-67、p-AKT、p-ERK1、Gli1、β-catenin、cyclin D1、p21、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感染携带IGF1R干扰序列慢病毒的Huh7和Hep3B肝癌细胞IGF1R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细胞中IGF1R、Ki-67、p-AKT、p-ERK1、Gli1、β-catenin、cyclin D1、p21及BCL-XL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RNAi介导的IGF1R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Huh7和Hep3B肝癌细胞生长及恶性生物学特征,这可能与IGF1R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而引起上述调控细胞增殖、抗凋亡基因以及相关信号通路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治疗对酒精性肝病疗效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别彩群 吴胜兰 汤绍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27-933,共7页
目的评价营养治疗对酒精性肝病(ALD)的疗效。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从建库到201... 目的评价营养治疗对酒精性肝病(ALD)的疗效。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从建库到2014年11月有关营养治疗对ALD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 Man 5.1.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2项RCTs 508例ALD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治疗可以更有效地降低AL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P=0.04)及碱性磷酸酶(P=0.04)水平,提高血清转铁蛋白水平(P<0.00001),但在其他肝功能指标及ALD并发症等方面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治疗组短期及长期死亡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AL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转铁蛋白等部分肝功能指标,有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但不能改善短期或长期生存率、其他肝功能及ALD并发症等指标,可以作为ALD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酒精性 营养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干预对缓解子宫输卵管造影病人应激反应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邓八妹 梁焕莲 +2 位作者 吴倩红 钟雪花 许美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6期1972-1974,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音乐干预在不孕症病人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过程中缓解病人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不孕症病人随机分为音乐干预组和对照组,音乐干预组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过程中播放病人喜爱的音乐,对照组不播放音乐;测量... [目的]分析和探讨音乐干预在不孕症病人接受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过程中缓解病人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0例不孕症病人随机分为音乐干预组和对照组,音乐干预组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过程中播放病人喜爱的音乐,对照组不播放音乐;测量并比较两组病人的血压、心率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用焦虑自测量表(SAS)评估焦虑程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音乐干预组病人的收缩压和心率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音乐干预组病人的SAS评分和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下降,且音乐干预组病人干预后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干预应用于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可有效缓解病人紧张、焦虑心理,分散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干预 子宫输卵管造影 应激反应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腕掌侧双通道改良手术入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征 张振伟 +5 位作者 徐达传 余少校 白印伟 林慧鑫 曾锦浩 叶学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目的报道腕掌侧双通道入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1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于腕掌侧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做纵行切口,进入皮下后向桡侧、尺侧绕过腕管内结构,通过双通道入路来观测桡骨、尺骨远端的暴露情... 目的报道腕掌侧双通道入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10侧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于腕掌侧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做纵行切口,进入皮下后向桡侧、尺侧绕过腕管内结构,通过双通道入路来观测桡骨、尺骨远端的暴露情况。结果在腕横纹上方3.0 cm水平,桡侧通路牵拉最大横向暴露距离为(3.0±0.29)cm,尺侧通路牵拉最大横向暴露距离为(2.3±0.26)cm,桡侧通路暴露桡骨远端尺侧半效果欠佳,而尺侧通路可以有效暴露桡骨远端尺侧半及尺骨远端。结论腕掌侧双通道改良手术入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折具有可行性,暴露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掌侧手术入路 桡骨 尺骨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miR-34a表达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侵袭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直彦亮 张震 贺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5-1460,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通过调控微小RNA-34a(miR-34a)表达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侵袭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20、40、60和8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组。采用MTT法、Transwell小室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通过调控微小RNA-34a(miR-34a)表达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侵袭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骨肉瘤MG-63细胞分为对照组及10、20、40、60和8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组。采用MTT法、Transwell小室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骨肉瘤细胞的活力、侵袭能力及自噬蛋白表达;RT-q PCR检测各组骨肉瘤细胞中miR-34a的表达。转染miR-34a模拟物(miR-34a mimic)及阴性对照(miR-34a NC)至骨肉瘤细胞,检测miR-34a mimic和miR-34a NC在白藜芦醇处理后对骨肉瘤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Ⅰ、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可抑制肿瘤细胞的活力和侵袭能力,促进自噬(P<0.05)。白藜芦醇可上调肿瘤细胞中miR-34a的表达,并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促使LC3-Ⅱ/LC3-Ⅰ比值升高,beclin-1蛋白表达量上调(P<0.05)。miR-34a mimic可增加白藜芦醇对骨肉瘤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的抑制,并进一步促进自噬。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上调miR-34a表达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生长并促进其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白藜芦醇 微小RNA-34a 侵袭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教学中师生沟通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万美玲 李春华 +1 位作者 涂静 唐诚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3年第10期3107-3108,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中师生双方沟通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师生沟通状况调查问卷"对100名实习护生和100名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沟通状况一般(3.62分±0.51分)...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学中师生双方沟通现状。[方法]采用自编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师生沟通状况调查问卷"对100名实习护生和100名带教老师进行调查。[结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沟通状况一般(3.62分±0.51分),实习护生的沟通状况与带教老师的沟通状况呈正相关。[结论]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沟通状况尚待提高,师生双方均应重视师生沟通,以保证和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护生 带教老师 师生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熊云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2012-2015,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方法:将108例CAG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苏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 目的:探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疗效。方法:将108例CAG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健脾益胃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胃苏颗粒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并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脾虚湿热瘀血证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IL-8、IL-11、TNF-α和G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研究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和胃镜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健脾益胃汤组方治疗CAG疗效显著,尤其适于基层医院推广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中药治疗 健脾益胃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高脂饮食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启章 陈茂刚 +1 位作者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高脂饮食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血管内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突变型INS2AKITA小鼠12只及同窝出生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6只,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高TC饮食... 目的探讨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高脂饮食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血管内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突变型INS2AKITA小鼠12只及同窝出生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6只,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高TC饮食组,干预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于颈动脉损伤后28d处死并取右颈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膜磷酸化p38MAPK、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TC饮食组术后28d管腔面积明显缩小,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磷酸化p38MAPK、VCAM-1、8-OHdG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与高TC饮食组比较,干预组术后28d管腔面积明显增加,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明显缩小,VCAM-1、8-OHdG、磷酸化p38MAPK表达明显降低(15.27±3.70 vs 28.39±5.33,P<0.05;8.75±3.32 vs 19.92±5.35,P<0.05;7.69±2.18 vs18.45±3.77,P<0.01)。结论 p38MAPK抑制剂可能主要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及VCAM-1等炎性反应控制糖尿病高脂饮食小鼠颈动脉血管内损伤后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糖尿病 1型 颈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式单瓶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连涛 张大微 +1 位作者 郝俊 钟琪光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4年第5期1664-1664,共1页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中应用广泛,其根据胸膜腔的生理特点设计,目的在于引流胸腔内的积液、积气,促进肺复张。此装置由引流连接管和水封瓶组成。通常引流连接管采用外径约0.8 cm 的透明塑料管... 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在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中应用广泛,其根据胸膜腔的生理特点设计,目的在于引流胸腔内的积液、积气,促进肺复张。此装置由引流连接管和水封瓶组成。通常引流连接管采用外径约0.8 cm 的透明塑料管。水封瓶一般分为单瓶、双瓶、三瓶式。我科单瓶式闭式引流装置较常用,在胸腔闭式引流临床护理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夹闭引流管。在引流术中,若过快排气或排液,病人可出现呼吸浅快、剧烈咳嗽、口唇发绀等急性肺水肿症状。通过将普通引流连接管改装成可调节式引流管后即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 引流装置 可调节式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3
16
作者 戴颖仪 黄志新 +1 位作者 刘新通 王启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78-1682,共5页
目的研究首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组在神经内科就诊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并经CTA或MRA证实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有入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脑梗死分为缺血性卒中复发组和... 目的研究首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组在神经内科就诊的首发缺血性卒中患者,并经CTA或MRA证实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所有入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复发脑梗死分为缺血性卒中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Cox回归模型确定复发性缺血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 256例符合纳入标准,全部病例完成随访,30例(11.7%)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饮酒习惯(P=0.028)、吸烟(P=0.00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0.045)、缺血性心脏病(P=0.002)、抗高血压药物(P=0.036)和他汀类药物(P=0.016)使用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使用他汀类药物(HR=0.410,P=0.043)、吸烟(HR=2.253,P=0.04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R=0.327,P=0.029)、缺血性心脏病(HR=8.566,P<0.001)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相关。结论不规则使用他汀类药物、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吸烟和既往有冠心病患者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复发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对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启章 张祥钦 +5 位作者 李玉浩 刘勇 李永坤 黄秋燕 颜英 尤洪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7-741,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中的预测性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入的脑梗死患者114例,其中END患者46例(END组),非END患者68例(非END组)。在发病24h内完成常规MRI平扫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技术在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中的预测性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12月收入的脑梗死患者114例,其中END患者46例(END组),非END患者68例(非END组)。在发病24h内完成常规MRI平扫及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通过扩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级,计算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FA)值。结果 END组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及FA值明显高于非END组[(65.94±19.49)岁vs(59.81±22.52)岁,P=0.043;65.22%vs 45.59%,P=0.039;(10.61±3.42)mmol/L vs(7.73±1.84)mmol/L,P=0.032;0.35±0.14 vs 0.26±0.09,P=0.041],且2组DTT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在校正年龄、高血压等因素后,logistic分析显示,空腹血糖(95%CI:1.577~2.859,P=0.019)、DTT分级(95%CI:1.089~2.223,P=0.037)及FA值(95%CI:1.045~1.793,P=0.047)与END相关。DTT分级为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D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值无关(r=0.134,P=0.312),FA值与NIHSS评分差值呈负相关(r=-0.612,P=0.037)。结论 DTT分级及入院时高血糖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FA值与END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高血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照射保温技术在指尖离断再植及手部组织缺损静脉皮瓣修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谭亚茜 贺海燕 +5 位作者 旷玲玉 陶红芳 张丽君 张慧 周望高 魏水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4135-413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照射保温技术在指尖离断再植及手部组织缺损静脉皮瓣修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指尖离断再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1组(33~35℃常规保温照射)和观察1组(29~31℃保温照射),26例手...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照射保温技术在指尖离断再植及手部组织缺损静脉皮瓣修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6例指尖离断再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1组(33~35℃常规保温照射)和观察1组(29~31℃保温照射),26例手部组织缺损行静脉皮瓣修复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2组(33~35℃常规保温照射)和观察2组(29~31℃保温照射),比较指尖离断再植及静脉皮瓣修复病人血管危象发生率和成活率,观察静脉皮瓣术后肿胀情况。[结果]观察1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1.1%,成活率为93.3%,对照1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7.5%,成活率为8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6.7%,成活率为100.0%,对照2组血管危象发生率为35.7%,成活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术后肿胀发生率为58.3%,对照2组术后肿胀发生率为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尖离断再植及手部组织缺损静脉皮瓣修复术后采用低于常规温度(29~31℃)保温照射治疗有助于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率,提高成活率,降低静脉皮瓣肿胀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灯 指尖再植 静脉皮瓣 护理 温度 血管危象 成活 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板骨折区增加螺钉帽对胫骨骨折内固定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耿 张振伟 +1 位作者 张美超 李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固定胫骨骨折时骨折区钢板置入螺钉帽对固定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数据和三维图像重建,模拟临床手术固定建立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有限元模型,13孔钢板布钉位置为1、2、4、5、9、10、12、13孔,骨折... 目的探讨固定胫骨骨折时骨折区钢板置入螺钉帽对固定结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通过CT扫描数据和三维图像重建,模拟临床手术固定建立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固定有限元模型,13孔钢板布钉位置为1、2、4、5、9、10、12、13孔,骨折区钉孔为6,7,8,并设计两种钢板固定方式:A(骨折区置入螺钉帽)和B(骨折区不置螺钉帽),对模型A和模型B分别进行600N压缩试验和1000N三点弯曲试验,计算分析模型各部位的力学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压缩试验中,模型A钢板最大应力出现在钢板下端,模型B钢板最大应力出现在骨折区,模型A钢板最大应力明显小于模型B;三点弯曲试验中,两种模型钢板最大应力均出现在骨折区,模型A钢板最大应力明显小于模型B。结论在钢板骨折区空螺钉孔处增加螺钉帽,可以明显降低钢板的最大应力,减少钢板骨折区的应力集中,从而减少在骨折端处钢板发生疲劳性断裂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钉帽 锁定钢板 骨折内固定术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PCR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窦宇红 梁鸿 +4 位作者 何玥 刘和录 刘琼 马彩凤 李玉霞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64-769,共6页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A标志筛选;经DNA MAN比对后,选择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1~2套引物、探针,建立单重及双重q PCR,用临床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筛选出检测性能最好的基因片段作为检测标志物,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和耐药双重q 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l基因(CP009361.1:1010217~1010341)、mec A基因(KF058908.1:1715~1843)两片段检测性能最优,将其作为标志物建立双重q PCR法。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低至4 copies/反应;扩增线性范围均达2.0×102~8copies/m L。33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94份MRSA)培养阳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335份,MRSA 94份;9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阴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17份,MRSA 4份,经PCR产物测序,与标准菌株同源性均≥90%。双重q PCR法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2.0 h。结论 q PCR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望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并实现快速检测,为尽早精准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atl基因 MECA基因 精准诊断 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