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3^+ CD4^+ T细胞计数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病毒感染的预示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莫文健 孙倩倩 +6 位作者 潘世毅 毛平 陈小卫 张玉平 周铭 许艳丽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1767,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对预测病毒感染的价值。方法:选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SAA行allo-HSCT患者78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后第1、2、3、6、12个月外周血CD3^+ CD4^+ T细胞计数,并根据结果分为<50/μl(n=120)、50-100/μl(n=48)和>100/μl 3个组(n=123)。在时间点的前后2周,监测巨细胞病毒、EB病毒DNA的感染情况,计算各类感染发生率。移植后3个月,按移植患者的CD3^+ CD4^+ T细胞计数分为2组,>100/μl组(n=30)及≤100/μl组(n=48),计算2组的CMV和EBV感染率、持续时间及发病情况,并进行随访,行生存情况比较。结果: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较50-100/μl和<50/μl组的CMV、EBV感染率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计数>100/μl组CMV及EBV感染率较≤100/μl组低,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移植后3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组生存情况优于≤100/μl组。结论:SAA患者allo-HSCT后,CD3^+ CD4^+ T细胞数恢复至100/μl以上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移植后第3个月,CD3^+ CD4^+ T细胞绝对数>100/μl时CMV及EBV感染率明显下降,CMV感染持续时间缩短,生存率较高。CD3^+ CD4^+ T细胞绝对数是SAA患者alloHSCT后良好的CMV及EBV感染的一个预示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 CD4^+ T细胞计数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EB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RNA下调LSD1基因表达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
2
作者 林秀梅 曾丽华 +2 位作者 许世林 王顺清 毛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58,共5页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shRNA靶向沉默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LSD1基因干扰的... 目的:观察慢病毒载体介导shRNA靶向沉默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基因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构建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SHI-1细胞LSD1基因干扰的稳定细胞系。设置空白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和LSD1-shRNA干扰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LSD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Annexin V-PE/7-AAD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PI染色后检测细胞周期。结果:HL-60细胞和SHI-1细胞LSD1-shRNA干扰组LS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1)。干扰LSD1后,HL-60细胞和SHI-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_0/G_1期(P<0.01)。结论:shRNA下调LSD1表达使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增加并发生细胞周期G_0/G_1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HL-60 SHI-1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物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小玉 吴亮亮 +4 位作者 周睿卿 许艳丽 李孔扬 张玉玲 王顺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744-2749,共6页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AA患者,其中12例为初诊AA患者(初诊组),36例为非初诊AA患者(非初诊组)。收集48例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2周(移植前组)和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的粪便样...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肠道微生物的变化。方法选取48例AA患者,其中12例为初诊AA患者(初诊组),36例为非初诊AA患者(非初诊组)。收集48例AA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2周(移植前组)和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的粪便样品;同时收集26例供者及1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微生物中的16S r RNA并扩增其V4可变区,扩增产物在IlluminaHi Seq 2500平台测序,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初诊组毛螺菌科中位数比对照组降低(6.91%vs.11.27%,P=0.039)。非初诊组毛螺菌科为7.31%,也比对照组降低(P=0.010);但非出诊组毛螺菌科与初诊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5)。移植前组毛螺菌科为7.20%,也比对照组降低(P=0.005)。移植后组毛螺菌科为9.39%,与移植前组相比,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移植后组毛螺菌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61)。结论毛螺菌科相对丰度的降低可能与AA相关,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也许对毛螺菌科的影响较少,allo-HSCT术后AA的免疫紊乱和骨髓衰竭基本被纠正时,毛螺菌科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肠道微生物 毛螺菌科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MV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乐玲 莫文健 +4 位作者 张玉平 陈小卫 王彩霞 周铭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44-950,共7页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SAA患者行allo-HSCT的临床资料,包括108例同胞全相合和162例替代供者(68例非亲缘全相... 目的:探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SAA患者行allo-HSCT的临床资料,包括108例同胞全相合和162例替代供者(68例非亲缘全相合和94例亲缘单倍体)。不同移植方式选择不同预处理方案。同胞全相合和单倍体的移植物均为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非亲缘供者移植物为外周血干细胞。待粒细胞植入后,定期监测血液CMV-DNA。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移植术后第1、2、3、6、12个月的CD3^(+)、CD4^(+)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的绝对数。结果:270例SAA患者移植后229例发生了CMV病毒感染,发生率为84.8%,其中有18例患者进展为巨细胞疾病。单因素分析显示,替代供者(非亲缘全相合及亲缘单倍体供者)、吗替麦考酚酯的应用以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与CMV感染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则显示,替代供者与CMV感染相关。替代供者6个月内CD3^(+)、CD4^(+)恢复较前同胞全相合组延迟。结论:Allo-HSCT后替代供者比同胞全相合供者移植更易发生CMV感染,且替代供者移植术后免疫功能重建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替代供者(非亲缘全相合+单倍体供者) 巨细胞病毒感染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YBP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靶基因预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秋兰 王顺清 +3 位作者 张玉平 陈晓燕 谢健晋 吴亮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620-2625,共6页
目的探讨RYBP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靶基因。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多批次RYBP基因稳定沉默的HL60细胞株及空载体对照组(NC);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不同批次干扰的上述3对细胞进行mRNA测序及miRNA测序,利用KEGG等生物信息学... 目的探讨RYBP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靶基因。方法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多批次RYBP基因稳定沉默的HL60细胞株及空载体对照组(NC);通过二代测序技术对不同批次干扰的上述3对细胞进行mRNA测序及miRNA测序,利用KEGG等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预测靶基因。结果成功构建RYBP稳定沉默的HL60细胞株。二代测序筛选出明显差异的mRNA及miRNA(P<0.05)。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表达下调的基因与氨基酸合成,癌症转录调节紊乱,氨基酸代谢等相关的KEGG pathway有关,详见后述;沉默RYBP后,SPI1与hsa-miR-214-3p均表达降低(P<0.05)。结论RYBP介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靶基因可能为:BBC3、BAI1、SESN2、CCNG2、JAK3、STAT4、SPI1、BCL6、CD11b和hsa-miR-214-3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BP 白血病 二代测序 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陈小玉 王顺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9-245,共7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肠道(gastrointestinal,GI)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血液病患者移植前2周(移植前组),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及GI GVH...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与肠道(gastrointestinal,GI)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关系。方法:收集65例血液病患者移植前2周(移植前组),移植后1个月(移植后组)及GI GVHD发生时的粪便样品;同时收集26例供者及1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微生物中的16S rRNA并扩增其V4可变区,扩增产物在Illumina HiSeq 2500平台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移植前组微生物多样性为5.70(3.74,10.60),对照组为7.30(4.89,11.4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后组微生物多样性为3.88(2.39,6.49),低于对照组及移植前组。移植后微生物多样性在不发生GI GVHD的患者中为4.24(2.47,7.16),随后发生GI GVHD的患者中为2.90(1.48,5.6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I GVHD发生时的患者中微生物多样性为2.13(1.76,3.75),低于不发生GI GVHD的患者。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并与GI GVHD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生物多样性 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