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吴玉 潘小平 +5 位作者 杨淞然 欧阳樱君 李蒙燕 余健敏 陈浩博 李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17-2720,共4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相关资料,完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3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修订的Hoehn-Yahr分级量表、修订的Sc...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52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相关资料,完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调查表-3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修订的Hoehn-Yahr分级量表、修订的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简明心理状态量表等,得出本研究中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帕金森病合并抑郁者36例,占69.23%;其中简明心理状态量表评分(r=-0.294,P=0.036)及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r=-0.506,P<0.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病程(r=0.274,P=0.049)、统一帕金森评分量表评分(r=0.485,P<0.001)、Hoehn-Yahr分级量表评分(r=0.459,P=0.001)、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评分(r=0.729,P<0.001)及生活质量调查表-39评分(r=0.619,P<0.001)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与之相关的因素较多,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非运动症状 生活质量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与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欧阳樱君 吴爱武 +2 位作者 余健敏 张惠丽 戴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55-3260,共6页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帕金森病(PD)及抑郁症(DD)的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DPD的细胞因子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7例患者(22例DPD,33例PD,22例DD)及23例健康志愿者其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帕金森病(PD)及抑郁症(DD)的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DPD的细胞因子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7例患者(22例DPD,33例PD,22例DD)及23例健康志愿者其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并对DPD患者进行相关量表评估。结果 DPD、PD及DD患者外周血清中IL-6和TNF-α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IL-18未见变化;DPD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其IL-6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但IL-18未见变化;细胞因子水平在DPD患者性别和抑郁严重程度不同中无差异;同时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DPD的UPDRS-Ⅲ、H&Y分期、MMSE以及HAMD-24评分不相关。结论外周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降低可能是DPD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但外周血清IL-18的作用暂不能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症 帕金森病合并抑郁 IL-6 IL-18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差异 被引量:9
3
作者 刘艳丽 魏新华 +3 位作者 王海林 吴可通 胡键浠 徐向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MDD)患者大脑镜像脑区的功能连接的差异性。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为MDD且为首发未用药的患者(MDD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静息态功能成像(rs-fMRI),对rsfMRI数据采用镜像同伦连接(VMHC)分析... 目的探讨首发未服药重性抑郁症(MDD)患者大脑镜像脑区的功能连接的差异性。方法对27例临床诊断为MDD且为首发未用药的患者(MDD组)和21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静息态功能成像(rs-fMRI),对rsfMRI数据采用镜像同伦连接(VMHC)分析方法,并对两组被试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DD组患者的双侧额上回、后扣带回、舌回的VMHC值增加,上述差异脑区VMHC值与HAMD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首发未服药MDD患者静息状态下多个大脑半球镜像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增加,可能为理解MDD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镜像同伦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sferlin肌病两家系三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惠丽 李泽 +5 位作者 成秋生 陈希 朱瑜龄 李亚勤 陈孟龙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4-519,共6页
目的总结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两家系3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肌肉病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Dysferlin肌病临床表现多样,同一家系表现出不... 目的总结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两家系3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肌肉病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Dysferlin肌病临床表现多样,同一家系表现出不同的临床亚型[例1为Miyoshi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例2(例1之父)为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肌肉MRI表现为不同程度肌肉脂肪化;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组织学形态可见肌营养不良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肌细胞胞膜dysferlin表达降低或缺如;基因检测提示DYSF基因外显子4 c.331C>T(p.Gln111Ter)无义突变(例1和例2)和外显子54c.6141del C移码突变(例1),以及外显子23 c.2311C>T(p.Gln771Ter)无义突变和外显子27 c.2870-2874del AGACC移码突变(例3)。结论 Dysferlin肌病存在临床异质性,易误诊和漏诊。详细的病史询问、肌肉组织活检特异性dysferlin显著降低或缺如、DYSF基因突变,有助于Dysferlin肌病的明确诊断和分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表型 基因 突变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波谱分析在帕金森病合并抑郁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欧阳樱君 邱恒峰 +4 位作者 赖明君 余建敏 徐向东 任继亮 胡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462-2463,共2页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病抑郁(DPD)患者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PD患者和20例DPD患者进行MRS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额叶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值的...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和帕金森病抑郁(DPD)患者磁共振波谱(MRS)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3例PD患者和20例DPD患者进行MRS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额叶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值的变化。结果 :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Cr值显著低于PD患者(P<0.05),Cho/Cr值显著高于PD患者(P<0.05);H-YⅠ级和Ⅱ级DPD患者症状首发侧额叶的NAA/Cr和Cho/Cr值与P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YⅢ级和Ⅳ级DPD患者额叶MRS有明显异常,提示MRS有助于DPD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E基因新发突变致GNE肌病一例临床表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倞 李亚勤 +5 位作者 张惠丽 朱瑜龄 何若洁 李欢 林金福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95-601,共7页
目的报告1例GNE肌病患者,总结其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扩展GNE基因突变谱。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33岁,双下肢远端对称性无力,以小腿前群肌显著,缓慢进展;父母为近亲婚配;血清肌酸激酶升高(1139U/L);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双下肢CT显示轻度... 目的报告1例GNE肌病患者,总结其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扩展GNE基因突变谱。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33岁,双下肢远端对称性无力,以小腿前群肌显著,缓慢进展;父母为近亲婚配;血清肌酸激酶升高(1139U/L);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双下肢CT显示轻度肌萎缩;肌肉组织活检可见肌纤维大小不等,肌细胞核内移,约2%的肌纤维存在镶边空泡;基因检测显示,患者存在GNE基因外显子9 c.1624C>T(p.Pro542Ser)纯合突变,其母、其子和其女均携带GNE基因外显子9 c.1624C>T(p.Pro542Ser)杂合突变,该突变尚未报道,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判断为有害,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会指南判断为Ⅱ类可能的致病性突变。患者最终明确诊断为GNE肌病,该家系明确诊断为GNE肌病家系。结论本研究系统报道1例GNE肌病患者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信息,扩展GNE基因突变谱,加深临床医师对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疾病 表型 基因 突变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抑郁-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与胆碱能通路白质病变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胡蓉 潘小平 +4 位作者 杨淞然 李广生 莫小恩 王小娟 陈树达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9期735-73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抑郁-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depression-execu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DES)与胆碱能通路上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9例,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有抑郁且有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为抑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抑郁-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depression-executive dysfunction syndrome,DES)与胆碱能通路上白质病变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9例,完善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有抑郁且有执行功能障碍的患者为抑郁-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组,其余的入组对象为非抑郁-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组,用胆碱能通路白质病变量表(cholinergic pathways hyperintensities scale,CHIPS)评估2组胆碱能通路上的白质病变。结果抑郁-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组较非抑郁-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组胆碱能通路上白质病变的CHIPS总分显著增高(P=0.033),CHIPS评分中的高外囊层面白质病变的评分也显著增高(P=0.017)。结论抑郁-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与胆碱能通路上白质病变有关,胆碱能通路上白质病变的损伤可能为DES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缺血性卒中 抑郁-执行功能障碍综合征 白质病变 胆碱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