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增强MRI定量监测血管阻断剂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蕊梦 邹永 +8 位作者 罗良平 黄丹萍 徐向东 常汉征 魏新华 伍丽琼 唐文洁 王黎 江新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86-1790,共5页
目的评价采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监测血管阻断剂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方法成功建立28只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以数字法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给予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前(基线时间点baseline)、给药... 目的评价采用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监测血管阻断剂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方法成功建立28只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以数字法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给予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前(基线时间点baseline)、给药后4h、1天、4天、7天、14天分别行MR平扫及DCE-MRI,并于每个时间点取肿瘤组织行病理检查(HE及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两组肿瘤体积、对比剂容积转移常量(Ktrans)、各时间点肿瘤Ktrans变化率(ΔKtrans)及病理结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肿瘤较对照组生长缓慢,给药后第4天、7天、14天,两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trans值于给药4h后降低,至4天达最低,随后逐渐恢复,于14天时接近处理前水平。给药后4h、1天、4天治疗组的Ktrans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余各时间点Ktrans值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ΔKtrans%变化趋势与Ktrans值变化趋势相同。DCE-MRI血管功能参数值改变与肿瘤组织HE及CD34染色结果相符。结论 DCE-MRI可动态定量评价血管阻断剂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后肿瘤组织的变化,是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后监测和评价疗效的理想的影像学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MRI活体评价外源野生型P53逆转SW480/5-FU人类结肠癌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谢琦 吴敏仪 +5 位作者 杨逸铭 张鼎旋 雷正贤 张静 许进 钟维德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探索扩散加权MRI(DWI)活体评价rAd/p53逆转耐5-FU结肠癌SW480/5-FU对5-FU耐药性效果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 100只结肠癌SW480/5-FU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5-FU组、rAd/p53组、rAd/p53+5-FU组。各组在治疗后24 h、48 h、72 h、1... 目的探索扩散加权MRI(DWI)活体评价rAd/p53逆转耐5-FU结肠癌SW480/5-FU对5-FU耐药性效果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 100只结肠癌SW480/5-FU荷瘤裸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5-FU组、rAd/p53组、rAd/p53+5-FU组。各组在治疗后24 h、48 h、72 h、120 h、168 h分别随机取5只荷瘤鼠行DWI检查,随后处死荷瘤鼠,切下肿瘤检测肿瘤细胞凋亡(TUNNEL法)。结果 rAd/p53组与rAd/p53+5-FU组在观察时间点肿瘤ADC值均较对照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rAd/p53组与rAd/p53+5-FU组在观察时间点肿瘤凋亡较对照组增加;rAd/p53+5-FU组在观察时间点肿瘤肿瘤凋亡和ADC值较rAd/p53组高。ADC值与肿瘤凋亡呈正相关。结论 ADC值能活体评价外源野生型p53逆转SW480/5-FU耐药性早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p53 结肠肿瘤 氟尿嘧啶 弥散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WI动态监测新型血管阻断剂对兔VX2种植性肝癌的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丹萍 邹永 +7 位作者 杨蕊梦 徐向东 常汉征 魏新华 伍丽琼 王黎 唐文洁 江新青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评价DWI动态监测新型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建立28只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静脉注射M410(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于给药前、给药后4h、1天、4天、7天、14天分别行MR平扫及DW... 目的评价DWI动态监测新型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建立28只兔VX2种植性肝癌模型,随机等分为2组,分别静脉注射M410(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两组于给药前、给药后4h、1天、4天、7天、14天分别行MR平扫及DWI检查,并于各时间点取肿瘤组织行HE染色和CD34免疫组化检查,观察肿瘤体积、肿瘤整体及实质平均ADC值及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增长缓慢,给药后4~14天各时间点两组肿瘤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整体及实质平均ADC值:给药后1天实验组低于对照组,4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改变与肿瘤组织病理学结果相符。结论 DWI可动态反映新型血管阻断剂M410治疗兔VX2种植性肝癌后肿瘤分子水平的变化,通过测量肿瘤ADC值可早期监测M410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阻断剂 扩散磁共振成像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