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影响4~6岁鼾症儿童术后首夜褪黑素的分泌但不造成抑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邱倩琪 宋兴荣 +6 位作者 孙昌志 谭永红 徐颖怡 黄桂亮 张娜 李峥科 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对4~6岁鼾症儿童术后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6岁拟行腺样体切除术的鼾症儿童2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II级。通过术前、术中、术后3 d共11个相对应时间点(T1~T11)测量唾液褪黑素,测量相同时间点的光照度和患儿体...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对4~6岁鼾症儿童术后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6岁拟行腺样体切除术的鼾症儿童2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II级。通过术前、术中、术后3 d共11个相对应时间点(T1~T11)测量唾液褪黑素,测量相同时间点的光照度和患儿体温情况,记录患儿3 d夜晚睡眠时长及术后疼痛评分(FLACC)、镇静躁动评分(Riker)和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QoR-15),随访术前和术后28 d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生活质量评价调查表(OSA-18)观察康复情况,并观察患儿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名患儿唾液褪黑素基线值(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7时(T8)比术前7 h(T4)降低(P<0.05),术后第2日早7时(T11)恢复,3 d(T4、T8、T11)早7时的唾液褪黑素均数超过3 pg/mL。测量3 d相对应的褪黑素时室内光照度和患儿体表温度无差异。FLACC评分、Riker评分和QoR-1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8 d随访OSA-18评分低于术前(P<0.05)。20名患儿均无出现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结论全身麻醉影响鼾症儿童术后首夜褪黑素的分泌,但不造成抑制,学龄前儿童在上午进行全身麻醉行短小手术不显著干扰褪黑素的分泌而造成昼夜节律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昼夜节律 睡眠 全麻 鼾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小花 陈茜 +4 位作者 赵晴 郭欣莹 潘永英 季婉青 金宇林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的镇痛优势。方法 纳入我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布比卡因脂质体组和罗哌卡因组,两组患者均于...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的镇痛优势。方法 纳入我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布比卡因脂质体组和罗哌卡因组,两组患者均于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罗哌卡因组患者每侧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布比卡因脂质体组取266 mg布比卡因脂质体溶于0.9%生理盐水至40 mL,每侧注入2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术后15项恢复质量(QoR15)的总体评分、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和排气时间,恶心、呕吐、便秘、瘙痒的发生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布比卡因脂质体组术后12、24、48 h时点的静息痛及运动痛VAS评分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 <0.001)。布比卡因脂质体组术后24 h及24~48 h的QoR-15评分为显著高于罗哌卡因组(P <0.001)。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布比卡因脂质体组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 <0.001)。布比卡因脂质体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罗哌卡因组(P <0.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未发生瘙痒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剖宫产术后TAP阻滞可提供长效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需求,改善术后恢复质量,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脂质体 罗哌卡因 剖宫产 疼痛评分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药对发育期大脑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宋兴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3-502,共10页
随着外科学的快速发展,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妊娠期非产科手术及婴幼儿手术的数量均不断增加。这些手术大多数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致胎儿和婴幼儿发育期的大脑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全麻药。故近年来,全麻药对发育大脑的神经毒性成为医学... 随着外科学的快速发展,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扩大,妊娠期非产科手术及婴幼儿手术的数量均不断增加。这些手术大多数需要在全身麻醉下实施,致胎儿和婴幼儿发育期的大脑不可避免地暴露于全麻药。故近年来,全麻药对发育大脑的神经毒性成为医学科学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尤其是20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临床常用全麻药添加黑框警告,造成医患及相关领域人员的困惑。因此,我们结合发育大脑的特点,对全麻药发育期神经毒性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作一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产科手术 婴幼儿 发育期大脑 全麻药 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颖怡 张娜 +4 位作者 邱倩琪 毛喆 梁宇峰 区信栩 谭永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9-913,共5页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指标测量值的差异。并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CT测量指标与Cormack-Lehane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术前相比,术后患儿Cormack-Lehane评分与声门暴露困难发生率降低(P<0.05),D1、D2、D3、D4、D5、D6、D7、D8、D9、D10、D11长度均增加(P<0.05);角1、角2和角5增大;角3、角4和角6均减小(P<0.05);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0.05),并与Cormack-Lehane分级呈负相关。结论随着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牵张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序列征 下颌骨牵引成骨 上气道形态 声门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