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比卡因脂质体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疗效与安全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小花 陈茜 +4 位作者 赵晴 郭欣莹 潘永英 季婉青 金宇林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的镇痛优势。方法 纳入我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布比卡因脂质体组和罗哌卡因组,两组患者均于... 目的 比较布比卡因脂质体与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TAP)联合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的镇痛优势。方法 纳入我院行择期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布比卡因脂质体组和罗哌卡因组,两组患者均于术毕,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罗哌卡因组患者每侧注射0.5%罗哌卡因20 mL。布比卡因脂质体组取266 mg布比卡因脂质体溶于0.9%生理盐水至40 mL,每侧注入20 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术后15项恢复质量(QoR15)的总体评分、术后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术后首次下地行走时间和排气时间,恶心、呕吐、便秘、瘙痒的发生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布比卡因脂质体组术后12、24、48 h时点的静息痛及运动痛VAS评分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 <0.001)。布比卡因脂质体组术后24 h及24~48 h的QoR-15评分为显著高于罗哌卡因组(P <0.001)。术后48 h内阿片类药物消耗量布比卡因脂质体组显著低于罗哌卡因组(P <0.001)。布比卡因脂质体组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短于罗哌卡因组(P <0.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便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未发生瘙痒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剖宫产术后TAP阻滞可提供长效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需求,改善术后恢复质量,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脂质体 罗哌卡因 剖宫产 疼痛评分 恢复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43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伟 黄萍 +6 位作者 张丽 汪周平 王燕飞 袁家 张旭 吴璠 谢小斐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29-73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诊断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LBBB患儿43例,男35例、女8例,中位年龄36(9~72)月。其中完全性LBBB 36例,左前分支阻滞7例;心脏增大36例,心... 目的探讨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诊断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LBBB患儿43例,男35例、女8例,中位年龄36(9~72)月。其中完全性LBBB 36例,左前分支阻滞7例;心脏增大36例,心功能减低16例。1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7例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6例为心肌病,4例为心肌炎,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3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颅脑外伤及溺水儿童各1例。12例患儿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第1~7日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术后早期均恢复,4例治疗后无好转在介入封堵术后第3~8日时取出封堵器及修补室间隔缺损后恢复正常。1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患儿恢复正常,3例逐渐进展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均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仍为LBBB;随访时间中位数24(12~49)月,随访结束时,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早期恢复正常随访7个月出现迟发性LBBB;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仍LBBB,1例暴发性心肌炎仍为LBBB并伴心脏增大及心功能减低;1例2月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因心力衰竭加重而死亡,余儿童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儿童LBBB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等,临床上应尽早诊断及处理,并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束支传导阻滞 治疗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浆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洪丽 耿岚岚 +4 位作者 龚四堂 李慧雯 陈佩瑜 谢静 吴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浆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浆膜病变型EGE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国内外近10年关于浆膜病变型EGE的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起病,以腹痛、腹... 目的探讨儿童浆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E)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浆膜病变型EGE患儿的临床资料,同时复习国内外近10年关于浆膜病变型EGE的文献。结果患儿,男,5岁起病,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外周血和骨髓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明显增高,腹水中可见大量EOS。腹腔镜下取肠管浆膜层多点活检可见大量EOS浸润,需长期小剂量激素维持。文献检索国内外关于浆膜病变型EGE文献共16篇,浆膜病变型EGE患儿多出现腹水,激素治疗比较敏感,激素减量或停药后病情易反复,部分患儿需小剂量长期维持。结论浆膜病变型EGE临床表现中腹水多见,浆膜层组织中EOS增多是病理诊断的关键,激素治疗比较敏感,激素减量或停药后病情易反复,部分患儿需小剂量激素长期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 浆膜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R宣教对比水合氯醛镇静对儿童磁共振检查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周燕 高文静 +3 位作者 杨园园 周宁 张笑春 尹训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7期517-520,共4页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VR)技术在儿童MR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并与常规水合氯醛镇静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22年6—9月我院放射科行脑部MR平扫和增强检查的学龄前期及低学龄期儿童为样本进行研究,按照干预方法和年龄将受试者分为4组(A组:3~5岁V... 目的:研究虚拟现实(VR)技术在儿童MR检查中的镇静效果,并与常规水合氯醛镇静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22年6—9月我院放射科行脑部MR平扫和增强检查的学龄前期及低学龄期儿童为样本进行研究,按照干预方法和年龄将受试者分为4组(A组:3~5岁VR宣教组;B组:3~5岁水合氯醛组;C组:6~8岁VR宣教组;D组:6~8岁水合氯醛组),每组20人。比较4组在镇静配合度、镇静完成时间和MR图像质量评分三个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于学龄前期儿童,在镇静配合度、镇静完成时间方面,A组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图像质量评分方面方面,B组优于A组。对于低学龄期儿童,在镇静配合度、镇静完成时间方面,C组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图像质量评分方面,C组与D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学龄前期儿童,VR宣教可以有效提高镇静配合度,减少检查完成时间,用于水合氯醛药物镇静的初筛手段。对于低学龄期儿童,VR宣教可以获得与水合氯醛药物镇静相似的图像质量,减少镇静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氯醛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影响4~6岁鼾症儿童术后首夜褪黑素的分泌但不造成抑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邱倩琪 宋兴荣 +6 位作者 孙昌志 谭永红 徐颖怡 黄桂亮 张娜 李峥科 魏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4,共7页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对4~6岁鼾症儿童术后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6岁拟行腺样体切除术的鼾症儿童2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II级。通过术前、术中、术后3 d共11个相对应时间点(T1~T11)测量唾液褪黑素,测量相同时间点的光照度和患儿体...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对4~6岁鼾症儿童术后褪黑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4~6岁拟行腺样体切除术的鼾症儿童20例,性别不限,ASA分级I或II级。通过术前、术中、术后3 d共11个相对应时间点(T1~T11)测量唾液褪黑素,测量相同时间点的光照度和患儿体温情况,记录患儿3 d夜晚睡眠时长及术后疼痛评分(FLACC)、镇静躁动评分(Riker)和康复质量评分量表-15(QoR-15),随访术前和术后28 d儿童睡眠呼吸障碍生活质量评价调查表(OSA-18)观察康复情况,并观察患儿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名患儿唾液褪黑素基线值(T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早7时(T8)比术前7 h(T4)降低(P<0.05),术后第2日早7时(T11)恢复,3 d(T4、T8、T11)早7时的唾液褪黑素均数超过3 pg/mL。测量3 d相对应的褪黑素时室内光照度和患儿体表温度无差异。FLACC评分、Riker评分和QoR-1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8 d随访OSA-18评分低于术前(P<0.05)。20名患儿均无出现呼吸抑制、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结论全身麻醉影响鼾症儿童术后首夜褪黑素的分泌,但不造成抑制,学龄前儿童在上午进行全身麻醉行短小手术不显著干扰褪黑素的分泌而造成昼夜节律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昼夜节律 睡眠 全麻 鼾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状态下儿童择期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6
作者 黄瑛 耿岚岚 +7 位作者 楼金玕 李中跃 朱莉 唐子斐 余卓文 张崇凡 麻醉状态下儿童择期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专家共识核心专家组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消化内镜学组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1-87,共7页
1适用和应用人群1.1肠道准备适用人群不明原因腹泻,不明原因腹痛,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贫血,肛周病变(肛周脓肿、肛瘘),体重不增及生长发育迟缓者,发热待查考虑消化道疾病可能者,疑似黑斑息肉综合征者,其他系统疾病累及下消化道者,慢... 1适用和应用人群1.1肠道准备适用人群不明原因腹泻,不明原因腹痛,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贫血,肛周病变(肛周脓肿、肛瘘),体重不增及生长发育迟缓者,发热待查考虑消化道疾病可能者,疑似黑斑息肉综合征者,其他系统疾病累及下消化道者,慢性肠病随访评估者,各种结肠镜下治疗及随访者。1.2肠道准备相对禁忌人群活动性出血,不完全性肠梗阻,凝血功能障碍,吸入风险,肾功能不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不完全性肠梗阻 结肠镜检查 不明原因腹泻 活动性出血 其他系统疾病 下消化道 肛周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39例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韦紫倩 林晓滨 +10 位作者 李淑梅 蔡燕娜 邵咏贤 程静 梅慧芬 郑锐丹 梁翠丽 刘鸿圣 江华 江敏妍 刘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9例确诊X-AL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男性患儿,其中儿童脑型27例,主要首发症状为智力减退、视力障碍和步态异常;单纯肾上腺型12例,10例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另... 目的探讨儿童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X-ALD)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39例确诊X-AL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9例男性患儿,其中儿童脑型27例,主要首发症状为智力减退、视力障碍和步态异常;单纯肾上腺型12例,10例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另2例无明显临床表现。39例患儿血浆C26:0水平均异常升高。外周血ABCD1基因检测发现3种未见报道的新发变异,分别为c.578C>G(p.Prp 193Arg)、c.1615A>C(p.Met 539Leu^(*))和c.2_5dupTGCC(p.Pro 2=fs^(*))。基因变异为碱基替换的患儿Loes评分更高,且碱基替换组与缺失/重复组的Loes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儿童脑型的预后较单纯肾上腺病型差。结论儿童X-ALD首发症状不典型,碱基变异类型可预测X-ALD病情进展,3种新发变异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BCD1基因 新发变异 Loe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吴佩群 杨敏 耿岚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03-705,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7例肠息肉继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儿中,男17例、女10例,中位年龄5岁(11个月~16岁),中位病程3 d(4 h~13年),中位住院时长9 d(5~14 d)。主要表现为阵发性... 目的分析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7例肠息肉继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儿中,男17例、女10例,中位年龄5岁(11个月~16岁),中位病程3 d(4 h~13年),中位住院时长9 d(5~14 d)。主要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其次为恶心、呕吐。27例患儿均给予空气灌肠整复,17例成功,其中回结型肠套叠4例,结结型肠套叠13例;10例整复失败,其中回结型2例,结结型3例,小肠型5例,均予手术治疗。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组结结型肠套叠比例较高,失败组小肠型肠套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5例患儿经肠镜及手术探查,最后确诊结肠息肉18例,小肠息肉7例;黑斑息肉综合征(PJS)9例。16例患儿经术后病理诊断为幼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组小息肉(1.5~2.5 cm)比例较高,而PJS组巨大息肉(≥4.0 cm)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JS是导致肠套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7.82,95%CI:1.16~52.69,P=0.035)。结论儿童肠息肉≥1.5 cm时易继发肠套叠,PJS可增加肠套叠复发风险。结结型肠套叠易经空气灌肠整复成功,但应尽早行肠镜切除息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肠套叠 内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1作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分子标志物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邝彩云 罗霭玲 +2 位作者 蔡蔓斯 徐令 张文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41-746,共6页
目的:研究Bmi-1基因能否作为儿童ALL的临床风险分析和预后分析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qRTPCR检测127例初诊ALL患儿骨髓标本中Bmi-1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对应标本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不同的临床风险分级... 目的:研究Bmi-1基因能否作为儿童ALL的临床风险分析和预后分析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通过qRTPCR检测127例初诊ALL患儿骨髓标本中Bmi-1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对应标本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不同的临床风险分级,将收集到的骨髓标本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组,分析Bmi-1的表达与ALL患儿临床风险分级之间的关系。根据强的松试验敏感性将标本分为敏感和不敏感2组,比较Bmi-1的表达在2组之间是否有差异。根据Bmi-1表达量的中位数,将标本分成高水平和低水平2组,依据Kaplan-Meier方法计算儿童ALL患者预后与Bmi-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低风险组Bmi-1表达水平最低;高风险组Bmi-1表达水平最高,中风险组Bmi-1表达水平介于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之间,且统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强的松试验不敏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强的松试验敏感组(P <0.001)。Bmi-1表达水平高的患者无复发存活率明显低于Bmi-1表达水平低的患者,前者为73.0%,后者为90.6%,在统计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Bmi-1可以作为1种新的儿童ALL临床风险分析指标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MI-1 临床风险分级 强的松试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灌肠复位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晓钢 曾纪晓 +5 位作者 刘斐 兰梦龙 陶波圆 梁子建 周少云 林玉珍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54-259,共6页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空气灌肠复位后,再行无瘢痕微创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或电子结肠镜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的19...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经空气灌肠复位后,再行无瘢痕微创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或电子结肠镜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的19例继发性肠套叠患儿临床资料。按照引起继发性肠套叠的原因分为两组:一组为结肠息肉所致(9例),均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其中7例经电子结肠镜切除息肉,2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息肉。另一组为非结肠息肉所致(10例),其中7例为继发性小肠套叠,3例为继发性回结型肠套叠;5例经空气灌肠复位成功,5例套叠肠管明显缩短;10例均采取经脐单孔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找到病理性诱发点后,提出已复位肠管或腔镜下复位后提出病变肠管,切除病理性诱发点。结果19例均经无瘢痕微创手术切除病理性诱发点,其中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12例,电子结肠镜手术7例,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结肠息肉9例,梅克尔憩室6例,小肠息肉2例,回盲部淋巴瘤1例,回盲部囊肿型重复畸形1例。19例均痊愈出院,随访5~36个月,无一例肠梗阻、复发肠套叠发生,腹部均无可视性手术瘢痕。结论空气灌肠复位联合无瘢痕微创手术可用于治疗儿童继发性肠套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美观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灌肠疗法 腹腔镜 结肠镜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11
作者 杨阳 温哲 梁奇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Meso-rex bypass)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启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完成首次Rex手术的95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术后血管并发症定义为... 目的探讨儿童门静脉高压Rex手术(Meso-rex bypass)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其临床启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完成首次Rex手术的95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患儿临床资料。术后血管并发症定义为: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Rex手术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者归入血管并发症组,未发生搭桥血管栓塞或吻合口狭窄者归入无血管并发症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95例患儿中,无血管并发症组81例;血管并发症组14例,包括吻合口狭窄10例、血管栓塞4例。两组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2.47±12.61)×10^(9)/L]低于无血管并发症组[(63.35±54.5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7,P<0.001);脾长径手术前后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9.38±24.16)mm]短于无血管并发症组[(23.20±20.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9,P=0.024);脾厚度手术前后差值比较:血管并发症组[(1.95±7.11)mm]小于无血管并发症组[(8.95±9.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2,P=0.007)。95例患儿按患病时间长短分为患病时间≤16个月组(60例)、患病时间>16个月组(35例),两组术后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3.3%(56/60)和71.4%(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按移植血管为腹腔内血管或颈内静脉分为腹腔内血管组(13例)和颈内静脉组(82例),两组术后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30.8%(4/13)、93.9%(7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的大小分为≤2 mmHg(1 mmHg=0.133 kPa)组(9例)和>2 mmHg组(86例),两组术后2年血管通畅率分别为44.4%(4/9)和89.5%(7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将单因素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患病时间(P=0.036)、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P=0.048)以及移植血管种类(P<0.001)是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Rex手术是治疗儿童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的理想术式,可重建入肝血流,并有效改善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患儿患病时间、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移植血管种类是Rex手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型门静脉梗阻 高血压 门静脉 Rex术 手术后并发症 栓塞和血栓形成 外科吻合口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血压管理
12
作者 柳征 柴成伟 +3 位作者 杨纪亮 刘国昌 黄萍 邹焱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6例嗜铬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嗜铬细胞瘤的文献。结果... 目的探讨儿童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围手术期的血压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6例嗜铬细胞瘤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嗜铬细胞瘤的文献。结果6例均为男性,表现为头痛2例(阵发性1例,反复发作且进行性加重1例),体检发现高血压3例(1例波动于120~160/60~110 mmHg,伴心悸、多汗;1例波动于150~190/80~110 mmHg,伴视物不清;1例波动于150~190/60~80 mmHg,伴腹痛),1例为复发病例。入院时主要症状:肿瘤切除术后出现心悸、多汗1例,视物不清1例,反复夜间头痛且进行性加重1例,生后检查发现肾上腺结合部肿块1例,腹痛伴血压升高1例,先心病术后检查发现肾上腺占位1例。6例均行手术治疗,控制围手术期血压,有高血压表现者适当使用降血压药物,缓慢使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内,同时避免血压低于80/45 mmHg。6例中3例为开放手术,3例为腹腔镜手术,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3例使用激素替代治疗。6例病理检查均提示良性嗜铬细胞瘤,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嗜铬细胞瘤儿童时期罕见,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恰当的围手术期血压管理能有效预防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于保障患儿手术安全、确保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围手术期 血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外型门脉高压行急诊Rex手术1例经验总结
13
作者 杨阳 温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94-297,共4页
门静脉高压并发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儿童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一例既往外院行Rex手术治疗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反复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手术止血后再次成功施行Rex术治疗的案例。探讨出血情况下... 门静脉高压并发急性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儿童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一例既往外院行Rex手术治疗后发生搭桥血管栓塞,反复消化道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而急诊手术止血后再次成功施行Rex术治疗的案例。探讨出血情况下的治疗方式、急诊情况下Rex手术的术前评估及其指征、手术方案的设计及术后管理措施,总结临床诊治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外型门脉高压出血 儿童 急诊手术 Rex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种与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托 胡丹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0-575,共6页
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然而,临床报告显示,该年龄阶段疫苗接种可能与癫痫或癫痫发作有关,因而可能会增加公众对疫苗接种的忧虑意识,引起“疫苗犹豫”,降低疫苗接种的覆盖率。目前,尚没有研究证据表明... 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性疾病的有效策略。然而,临床报告显示,该年龄阶段疫苗接种可能与癫痫或癫痫发作有关,因而可能会增加公众对疫苗接种的忧虑意识,引起“疫苗犹豫”,降低疫苗接种的覆盖率。目前,尚没有研究证据表明疫苗接种影响儿童和青少年神经发育及诱发癫痫或癫痫发作。在本综述中,我们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疫苗如百日咳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乙型肝炎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多种疫苗与癫痫或癫痫发作的相关性分析,综合归纳分析结果,为正确认识疫苗接种的安全性,提高我国疫苗覆盖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接种 癫痫 癫痫发作 儿童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非HIV感染重症肺孢子菌肺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龚沁嫱 黄宇萍 +7 位作者 李雪萍 吴彩容 肖勤 王琼琼 陈冬艳 洪婕 陶建平 梁宇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97-702,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非HIV感染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住院的非HIV感染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为PCP的患儿归入病例组,其他呼吸道... 目的探讨儿童非HIV感染重症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住院的非HIV感染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确诊为PCP的患儿归入病例组,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重症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预后及并发症差异。结果共60例纳入研究,男38例、女22例,中位年龄1.6(0.7~4.3)岁。病例组20例,对照组40例。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原发性免疫缺陷、肾脏-结缔组织病、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1月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肺部啰音比例、上机24小时内P/F值、CD4+T细胞计数、CD4^(+)/CD8^(+)较低,上机24小时内OI值较高,合并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EBV)及其他真菌感染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磨玻璃影、条索影比例,气漏发生率、病死率高于对照组,片状实变、胸腔积液比例低于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非HIV感染重症PCP起病前多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使用史或存在原发性免疫缺陷,低氧血症严重、持续时间长,病死率高。胸部CT以弥漫性磨玻璃影、条索影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重症 非HIV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在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中的应用
16
作者 陶波圆 曾纪晓 +3 位作者 刘斐 徐晓钢 兰梦龙 梁子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45-350,共6页
目的探讨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Heineke-Mikulicz pyloroplasty,HMP)在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指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例因良性... 目的探讨Heineke-Mikulicz幽门成形术(Heineke-Mikulicz pyloroplasty,HMP)在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中的应用指征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5年8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1例因良性胃流出道梗阻病变接受HMP患儿临床资料。其中4例为消化性溃疡致幽门或十二指肠球部狭窄;3例为胃壁肿物(2例为异位胰腺,1例为胃重复畸形);2例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致幽门狭窄;1例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幽门环肌切开术后幽门再梗阻;1例为化学性损伤致胃窦近幽门处狭窄。收集所有患儿年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11例患儿中,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5岁1个月。均成功施行HMP,其中9例行开放手术,2例行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62±92)min,术中出血量(10±3)mL,术后住院时间(12±4)d。11例共行14次手术。1例化学性损伤患儿出院时需半流质饮食,其余10例恢复至正常饮食。术后随访(38±23)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有2例饱食后偶有轻微腹痛,1例偶有胃潴留,均经保守治疗好转;术后12个月随访患儿身高、身体质量发育正常,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情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HMP是治疗儿童胃流出道梗阻良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近期和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出口梗阻 幽门狭窄 幽门成形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蒂包皮岛状皮瓣阴道成形术在46,XX性发育异常患儿女性化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正涛 刘国昌 +4 位作者 邓富铭 高晓峰 朱士博 赵天鑫 伏雯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讨带蒂包皮岛状皮瓣阴道成形术在46,XX性发育异常(46,XX differences of sex development/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46,XX DSD)患儿女性化手术中的应用,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 目的探讨带蒂包皮岛状皮瓣阴道成形术在46,XX性发育异常(46,XX differences of sex development/disorders of sex development,46,XX DSD)患儿女性化手术中的应用,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泌尿外科采用带蒂包皮岛状皮瓣阴道成形+阴蒂短缩、Y-V阴唇成形手术治疗46,XX DSD患儿共9例。此9例全部为21-羟化酶缺乏导致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均为失盐型,外阴Prader分型为Ⅲ~Ⅴ型,泌尿生殖窦造影均为高位尿道阴道合流。平均年龄20.2个月(10~62个月)。观察术后外生殖器外观及术后尿道阴道瘘、阴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中失访1例,8例获随访;术后3~4 d拆除敷料,术后5~7 d出院,术后2周拔除尿管及阴道支架管。8例术后外生殖器外观均得到患儿家属认可,仅1例出现阴道狭窄,经阴道扩张改善。8例均未出现尿失禁及尿频、排尿困难等下尿路症状,无一例出现尿道阴道瘘。随访12~60个月,术后外生殖器外观和早期排尿功能均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带蒂包皮岛状皮瓣阴道成形术是治疗46,XX DSD高位尿道阴道合流的有效方法,可单独或联合整体尿生殖窦游离(total urogenital mobilization,TUM)成形阴道。术后可获得开口于前庭的无狭窄阴道、良好的排尿控制能力和满意的外生殖器外观,适用于各种外阴女性化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成形术 带蒂包皮岛状皮瓣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硬化性胆管炎为首发表现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6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汪雪莲 房春晓 +7 位作者 陈敏霞 杨花梅 佘兰辉 龚余 徐翼 艾斌 黄莉 李旭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讨以硬化性胆管炎(SC)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肝脏受累LCH的认识。方法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初步诊断为SC,其后确诊为LCH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 目的探讨以硬化性胆管炎(SC)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儿童肝脏受累LCH的认识。方法2018年10月至2021年12月初步诊断为SC,其后确诊为LCH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以SC为首发表现的LCH患儿6例。女∶男=5∶1。中位发病年龄为12(12~22)个月。6例患儿均以胆汁淤积为首发表现,表现为以γ-谷氨酰转肽酶和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异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均呈现局灶性肝内胆管狭窄和扩张,影像学诊断为SC。5例通过皮疹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确诊LCH,其中4例表现为SC同时伴有皮疹;1例仅表现为SC,其后近2个月出现皮疹增多并获得组织学诊断依据。1例表现为SC同时伴垂体受累所致的尿崩症,2次肝穿活检仅提示结节性肝硬化。肝移植术后肝大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确诊LCH。6例病理诊断LCH后予LCH一线方案化疗。1例肝移植后进行化疗及对症治疗,全身病情获得缓解;4例至随诊结束全身病情较前好转,但肝脏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善;1例发生肝衰竭死亡。结论SC是LCH肝脏受累的一种晚期及严重形式,可伴或不伴其他组织器官病变。诊断需结合特征性皮疹、溶骨性改变及垂体等组织受累表现,并获得病理诊断依据。LCH所致SC预后较差。SC如合并肝硬化,尤其伴有门静脉高压、顽固性皮肤瘙痒或生长发育迟缓,可考虑先进行肝移植,术后再进行化疗可能是获得较好预后的一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硬化性胆管炎 胆汁淤积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婴幼儿TB-ABR与CE-Chirp ASSR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佳霖 刘大波 +5 位作者 黄振云 钟建文 冯爽 刘少峰 邹文婷 钟洁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对10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幼儿进行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tb-ABR)和CE-Chirp声诱发的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CE-Chirp ASSR)测试,对各频率反应阈的结果进... 目的对10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幼儿进行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tone burst 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tb-ABR)和CE-Chirp声诱发的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CE-Chirp ASSR)测试,对各频率反应阈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比较两种测试方法的异同点。方法对100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婴幼儿进行短纯音ABR与CE-Chirp ASSR各频率反应阈值的测试,分别记录0.5k、1.0 k、2.0 k和4.0k Hz的反应阈值,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检验和χ2检验。结果短纯音ABR与CE-Chirp ASSR各频率能引出不同程度的阈值,V波引出阈值百分比主要集中在91~100d BHL,500~4000Hz波V阈值引出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0.911、0.870、0.910,所有P〈0.001。CE-Chirp ASSR与短纯音ABR各频率反应阈的χ2检验,P〉0.05。。结论短声ABR提示极重度感音性听力损失婴幼儿,其短纯音ABR与CE-Chirp ASSR各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残余听力,短纯音ABR与CE-Chirp ASSR各频率反应阈引出率有很好的相关性,耳别间也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重度 短纯音 CE-Chirp ASSR 婴幼儿 感音神经性 残余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动态观察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 被引量:11
20
作者 陈文敏 伍素卿 +1 位作者 邱文慧 戴常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17-1320,共4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SEH)的超声表现。方法对42例SEH新生儿进行定期颅脑超声检查及随访,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超声显示在侧脑室前角外下方及丘脑尾状核沟呈回声增强区,未侵入侧脑室。在出血初始阶段,病灶呈中高度回声;出血... 目的观察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SEH)的超声表现。方法对42例SEH新生儿进行定期颅脑超声检查及随访,并分析其影像学资料。结果超声显示在侧脑室前角外下方及丘脑尾状核沟呈回声增强区,未侵入侧脑室。在出血初始阶段,病灶呈中高度回声;出血稳定期回声渐强、边界更清;吸收期,病灶中央出现低回声而边缘仍为高回声,并逐渐形成透声差、有分隔的厚壁囊腔;随后病灶中央出现无回声区,最终形成出血后室管膜下囊腔。在出院后追踪随访显示,4.76%(2/42)、54.76%(23/42)、23.81%(10/42)的患儿分别在出血1个月、2个月、3个月囊腔消失,3个月内病灶基本吸收的患儿占83.33%(35/42)。结论颅脑超声具有早期诊断SEH的优势,可动态观察病程变化、评估出血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室管膜下出血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