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市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感染患者临床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春明 胡中伟 +1 位作者 林菁 邓西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76-983,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突变株感染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2~14岁)和青年组(15~3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 目的探讨儿童和青年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2021年5月21日-6月18日收治的SARS-CoV-2 Delta突变株感染者,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2~14岁)和青年组(15~35岁),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的差异。结果儿童组21例,青年组24例,两组均无重症患者。儿童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特征,青年组普通型比儿童组更常见(66.7%VS 33.3%,P<0.05)。与青年组临床表现比较,儿童组咳嗽(33.3%VS 87.5%)、咳痰(33.3%VS 66.7%)和咽喉不适(28.6%VS 70.8%)少见(均P<0.05),儿童发热时间更短(2.5 d VS 4 d,P<0.05),但两组患者发热(76.2%VS 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青年组生化学指标比较,基线时儿童组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介素-6(IL-6)更低(均P<0.05),但淋巴细胞(LYM)、嗜酸性粒细胞(EOS)、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更高;第1周儿童组CRP和SAA更低,但LYM、EOS、LDH和CK-MB更高(均P<0.05)。儿童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均P<0.05)。儿童组基线时LYM减少5例(23.8%),EOS减少3例(14.3%),第1周LYM和EOS均恢复正常。胸部CT显示儿童组7例(33.3%)肺部感染,单侧受累为主;青年组16例(66.7%)肺部感染,双肺受累为主。儿童组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7(12,25)d,青年组核酸转阴时间中位日数为19(15,21)d,两组患者均预后良好。结论儿童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要特征。与青年患者比较,儿童患者呼吸道症状、炎症反应、免疫细胞和肺损伤更轻,免疫细胞恢复更快。儿童患者基线CK-MB和LDH升高更常见,需关注急性心肌损伤的可能性。青年和儿童患者SARS-CoV-2核酸转阴时间长,需延长监测上呼吸道核酸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Delta变异株 临床特征 儿童 青年 急性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游乐卿 沈爱萍 +2 位作者 胡中伟 詹远京 雷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834-2839,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6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145例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收集2020年1月20... 目的探讨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与野生株感染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2021年6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确诊的145例Delta变异株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10日期间,收治的278例COVID-19患者作为野生株组,比较两组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胸部CT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变异株感染者中,普通型居多,重型及危重型13例(11%),发病转重症时间方面,变异株组要短于野生株组(P <0.05)。咽部不适、嗅觉减退患者的比例变异株组要多于野生株组(均P <0.05)。变异株患者以淋巴细胞减少多见,下降人数要多于野生株组(P <0.05)。变异株组患者CT首次阳性时肺内病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间质性改变,与野生株组患者影像学特点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elta变异毒株感染患者仍以普通型为主,重症率未见上升,但转重症时间缩短,合并多器官损害的情况与野生株感染患者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变异毒株 野生株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