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常春藤皂苷元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
1
作者
朱胤福
李怡燃
+4 位作者
王奕
黄颖而
龚昆翔
郝文波
孙玲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3-1433,共11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通过实验手段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OMIM、T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桂枝茯苓丸的作用靶点和宫颈癌发病相关...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通过实验手段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OMIM、T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桂枝茯苓丸的作用靶点和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靶点。构建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生物学过程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v10.0.0构建桂枝茯苓丸治疗宫颈癌的“中药-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CB-Dock2软件对药物和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的具体作用靶点。在实验验证部分,采用CCK-8、Western blotting实验体外验证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中,使用12只雌性BALB/c裸鼠构建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2组(DMSO组及用药组,6只/组),用于评估药物体内抗肿瘤活性,并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评估药物体内使用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分析显示,桂枝茯苓丸共有338个活性成分,涉及247个作用靶点。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靶点共10127个,通过取交集获得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靶点195个。基于节点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为GABRA1、PTK2、JAK2、HTR3A、GSR和IL-17,并将它们与桂枝茯苓丸的关键前10名活性成分进行后续的分子对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常春藤皂苷元,菜油甾醇,豆甾醇等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低的结合能。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在治疗宫颈癌主要集中在对类固醇激素,氧化应激,脂多糖等生物学过程。常春藤皂苷元在体外和体内都能够表现出抗肿瘤活性,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同时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动物实验提示,裸鼠皮下瘤体积生长速度更慢(P<0.05),且常春藤皂苷元的体内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桂枝茯苓丸中的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可通过多个途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常春藤皂苷元可能通过与JAK2蛋白紧密结合,抑制STAT3磷酸化,进而显著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桂枝茯苓丸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常春藤皂苷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TRNT1基因突变致SIFD 2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陈香元
符芳
+4 位作者
莫小兰
李茹
张松
程苏云
曾华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3-827,共5页
目的分析2例父母无亲缘关系的同胞TRNT1基因突变致铁粒幼细胞贫血、B细胞免疫缺陷、周期性发热和发育迟缓(SIF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表型,为临床医师对SIFD的认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过敏免疫风湿科确诊的2例姐弟SIF...
目的分析2例父母无亲缘关系的同胞TRNT1基因突变致铁粒幼细胞贫血、B细胞免疫缺陷、周期性发热和发育迟缓(SIF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表型,为临床医师对SIFD的认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过敏免疫风湿科确诊的2例姐弟SIFD患儿的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总结5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结果。结果先证者,女,15岁,自生后8个月起出现反复发热、炎性标志物升高;1岁以后渐出现右膝关节肿痛继发屈曲畸形、双眼白内障并失明,发育迟缓,生长停滞,至今不会说话,不能行走,无月经来潮。先证者同胞弟弟,男,7岁,生后3个月左右体检发现低免疫球蛋白血症,B细胞计数正常;4个月起出现腹泻,8个月左右因发热、支气管肺炎、腹泻住院,此后易反复发热、腹泻;生后19个月时出现双膝关节炎,2岁出现双眼白内障,复查免疫球蛋白A低于正常,B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自27个月起不定期输注免疫球蛋白,关节肿痛渐有好转,发热次数减少;发育迟缓,生长停滞,能说简单的3~7字的短句,发音欠清晰,能理解并执行父母的命令;能独走,稳定性欠佳。对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两例患儿均携带TNRT1基因c.1056+1G>A及c.1246A>G(p.K416E)复合杂合突变。文献共报道病例55例,男21例,女30例,另4例文献中未提及性别;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不同程度的铁粒幼细胞贫血和免疫学异常、关节炎、发育迟缓、听力异常、白内障、反复感染、皮疹等;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积极的对症处理可改善预后。结论TRNT1基因突变致SIF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依据为基因检测,明确TRNT1基因致病性突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FD
基因
TRNT1
免疫缺陷综合征
白内障
发育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常春藤皂苷元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
1
作者
朱胤福
李怡燃
王奕
黄颖而
龚昆翔
郝文波
孙玲玲
机构
南方
医科大
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
南方
医科大
学中医药学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优生围产研究所
南方
医科大
学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3-143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304781,82404926)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自然科学基金(2024A1515012978,2025A1515011316)。
文摘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通过实验手段对其抗肿瘤作用进行验证。方法利用TCMSP、Genecards、OMIM、TTD、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得桂枝茯苓丸的作用靶点和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靶点。构建靶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生物学过程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Cytoscape v10.0.0构建桂枝茯苓丸治疗宫颈癌的“中药-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利用CB-Dock2软件对药物和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的具体作用靶点。在实验验证部分,采用CCK-8、Western blotting实验体外验证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的抗肿瘤活性。动物实验中,使用12只雌性BALB/c裸鼠构建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并将其分为2组(DMSO组及用药组,6只/组),用于评估药物体内抗肿瘤活性,并行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评估药物体内使用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分析显示,桂枝茯苓丸共有338个活性成分,涉及247个作用靶点。宫颈癌发病相关的靶点共10127个,通过取交集获得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治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靶点195个。基于节点度分析筛选出关键靶点为GABRA1、PTK2、JAK2、HTR3A、GSR和IL-17,并将它们与桂枝茯苓丸的关键前10名活性成分进行后续的分子对接。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常春藤皂苷元,菜油甾醇,豆甾醇等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低的结合能。基因本体富集分析显示,桂枝茯苓丸有效成分在治疗宫颈癌主要集中在对类固醇激素,氧化应激,脂多糖等生物学过程。常春藤皂苷元在体外和体内都能够表现出抗肿瘤活性,细胞生长受到抑制(P<0.05),同时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动物实验提示,裸鼠皮下瘤体积生长速度更慢(P<0.05),且常春藤皂苷元的体内使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桂枝茯苓丸中的多种有效活性成分可通过多个途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其中,常春藤皂苷元可能通过与JAK2蛋白紧密结合,抑制STAT3磷酸化,进而显著发挥其抗肿瘤活性。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桂枝茯苓丸
宫颈癌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常春藤皂苷元
Keywords
network pharmacology
Guizhi Fuling Pellets
cervical cancer
HPV infection
hederagenin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TRNT1基因突变致SIFD 2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陈香元
符芳
莫小兰
李茹
张松
程苏云
曾华松
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
妇女儿童
医疗
中心
过敏免疫风湿科/广东省
儿童
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
研究
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优生围产研究所
/广东省
儿童
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
研究
中心
广州医科大学
附属
妇女儿童
医疗
中心
药学部/广东省
儿童
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
研究
中心
出处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23-827,共5页
基金
广州市卫生健康科技一般引导项目(20211A011024)。
文摘
目的分析2例父母无亲缘关系的同胞TRNT1基因突变致铁粒幼细胞贫血、B细胞免疫缺陷、周期性发热和发育迟缓(SIF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表型,为临床医师对SIFD的认识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过敏免疫风湿科确诊的2例姐弟SIFD患儿的临床资料,抽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总结55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结果。结果先证者,女,15岁,自生后8个月起出现反复发热、炎性标志物升高;1岁以后渐出现右膝关节肿痛继发屈曲畸形、双眼白内障并失明,发育迟缓,生长停滞,至今不会说话,不能行走,无月经来潮。先证者同胞弟弟,男,7岁,生后3个月左右体检发现低免疫球蛋白血症,B细胞计数正常;4个月起出现腹泻,8个月左右因发热、支气管肺炎、腹泻住院,此后易反复发热、腹泻;生后19个月时出现双膝关节炎,2岁出现双眼白内障,复查免疫球蛋白A低于正常,B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自27个月起不定期输注免疫球蛋白,关节肿痛渐有好转,发热次数减少;发育迟缓,生长停滞,能说简单的3~7字的短句,发音欠清晰,能理解并执行父母的命令;能独走,稳定性欠佳。对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两例患儿均携带TNRT1基因c.1056+1G>A及c.1246A>G(p.K416E)复合杂合突变。文献共报道病例55例,男21例,女30例,另4例文献中未提及性别;临床表现为反复发热、不同程度的铁粒幼细胞贫血和免疫学异常、关节炎、发育迟缓、听力异常、白内障、反复感染、皮疹等;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积极的对症处理可改善预后。结论TRNT1基因突变致SIFD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诊断依据为基因检测,明确TRNT1基因致病性突变;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可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SIFD
基因
TRNT1
免疫缺陷综合征
白内障
发育障碍
Keywords
SIFD
genes,TRNT1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cataract
developmental delay
分类号
R725.9 [医药卫生—儿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桂枝茯苓丸活性成分常春藤皂苷元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生长
朱胤福
李怡燃
王奕
黄颖而
龚昆翔
郝文波
孙玲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TRNT1基因突变致SIFD 2例临床特征分析及文献复习
陈香元
符芳
莫小兰
李茹
张松
程苏云
曾华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