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在不同年龄群体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亚蕊 张清彬 +4 位作者 冯梓峻 张颖 曹威 黎星阳 崔诗曼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群体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差异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68名65-75岁广东籍老人和681名18-23岁广东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χ^2检验对调查结...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群体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患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其差异性。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68名65-75岁广东籍老人和681名18-23岁广东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χ^2检验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老人组,TMD体征阳性者239名(239/368,64.9%),表现为关节弹响和杂音46人次(46/368,12.5%),下颌运动异常58人次(58/368,15.8%),疼痛192人次(192/368,52.2%),人均临床症状1.2(296/239);在大学生组中,TMD体征阳性者286名(286/681,41.9%),表现为关节弹响和杂音102名(102/681,15%),下颌运动异常185名(185/681,27.2%),疼痛127名(127/681,18.5%),人均临床症状1.4(414/286)。老年人后牙缺失、偏侧咀嚼和牙合创伤是主要危险因素;而在大学生组,精神因素、错颌畸形/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偏侧咀嚼是这一年龄段人群TM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广东籍老年人TMD的发病率高于大学生组,后牙缺失是老年人TMD发生的最主要致病因素;精神因素则是大学生群体TMD发病的首要致病因素。老年人首要临床症状是疼痛,而大学生则是弹响与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老年人 大学生 流行病学调查 牙合因素 精神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2
作者 于红静 黎婉婷 +3 位作者 郭玮 凌冬兰 顾玉琴 刘雪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1年第12期1899-1905,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行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7月—10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延续护理,对实验组实施基... 目的:研究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在急性心梗行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7月—10月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延续护理,对实验组实施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结果:出院1、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依从性、焦虑抑郁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可改善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依从性及焦虑抑郁状况,该模式值得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互联网+” 延续护理 IMB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