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9岁儿童下颌乳磨牙根尖周病对恒牙发育影响的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吴文彬 黄文燕 +3 位作者 吕锦鸿 向茜 葛林虎 曾素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儿童下颌乳磨牙根尖周病对下颌继承恒前磨牙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335例4~9岁一侧患根尖周病,而另一侧同名牙正常健康的患儿,观察其全口曲面断层片,按牙位分为下颌第一乳磨牙(A组,n=200)及下颌第二乳磨牙(B组,n=135)... 目的:探讨广州市儿童下颌乳磨牙根尖周病对下颌继承恒前磨牙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335例4~9岁一侧患根尖周病,而另一侧同名牙正常健康的患儿,观察其全口曲面断层片,按牙位分为下颌第一乳磨牙(A组,n=200)及下颌第二乳磨牙(B组,n=135)(A1及B1亚组为根尖周炎组,A2及B2亚组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分析乳牙牙根破坏程度、继承恒牙牙囊破坏及发育程度、近远中方向改变及萌出高度。结果:7岁组的A1组及6岁组的B1组继承恒牙发育程度分别低于同龄的A2组及B2组(P<0.05)。6~7岁组的A1组中男生继承恒牙发育程度较女生迟缓(P<0.05)。A1组及B1组中继承恒牙牙囊破坏及方向改变在性别上均无差异(P>0.05)。随着乳牙破坏程度加深,A1组的继承恒牙方向改变占比增加(P<0.05),而B1组的继承恒牙方向改变占比无差异(P>0.05)。乳牙受炎症破坏程度与继承恒牙牙囊破坏程度间呈正相关性(rA1=0.41,rB1=0.21,P<0.05)。7~8岁组的A1组继承恒牙萌出高度高于A2组(P<0.05),各年龄组的B1组与B2组间继承恒牙萌出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乳牙牙根稳定期后期,乳牙根尖周炎症可能造成继承恒牙发育延迟,且男生延迟程度高于女生,随着乳牙根尖周组织破坏程度加深,可能造成其继承恒牙牙囊破坏加深,并且下颌第一前磨牙较易出现早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 根尖周炎 牙囊 下颌乳磨牙 曲面断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胞胎儿童牙菌斑宏基因组文库构建
2
作者 谢灵芝 陈泳杏 +3 位作者 李宇红 陆剑 相艳 杜民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861-864,共4页
目的:摸索构建口腔牙菌斑宏基因组文库的条件,为从口腔牙菌斑基因组中筛选耐酸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进的SDS方法提取牙菌斑总DNA,用BamHI限制性内切酶部分酶切基因组DNA,以质粒pUC18为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结果:最终... 目的:摸索构建口腔牙菌斑宏基因组文库的条件,为从口腔牙菌斑基因组中筛选耐酸基因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进的SDS方法提取牙菌斑总DNA,用BamHI限制性内切酶部分酶切基因组DNA,以质粒pUC18为载体,转入大肠杆菌DH5α中。结果:最终构建了1对双胞胎儿童的两个宏基因组文库,文库白斑率达到90%,两个文库的克隆子均在1000个左右,文库质量检测重组率达到85.5%,插入片段大小集中在1.5~10kb之间。结论:从文库的白斑率、重组率和插入片段大小可以看出文库的质量较好,这为后续从文库中筛选新的耐酸基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菌斑 双胞胎儿童 宏基因组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生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彭博 曾素娟 葛林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9-212,共4页
牙齿发育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发育异常,包括牙齿萌出与脱落异常、牙齿形态异常、牙齿数目异常及牙齿结构异常。多生牙又称额外牙,属牙齿发育异常中的数目异常,是指多于正常牙类、牙数以外的牙齿。临床上可见多种形态,包括锥形、结节型、补... 牙齿发育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发育异常,包括牙齿萌出与脱落异常、牙齿形态异常、牙齿数目异常及牙齿结构异常。多生牙又称额外牙,属牙齿发育异常中的数目异常,是指多于正常牙类、牙数以外的牙齿。临床上可见多种形态,包括锥形、结节型、补充型和牙瘤型等。研究报道显示多生牙在恒牙列的发生率高于在乳牙列的发生率,且男性多发。多生牙会影响口腔颌面、牙弓的发育,引起牙齿阻生,牙齿迟萌,异位萌出,牙囊形成,牙根弯曲及畸形,牙列拥挤等并发症,并且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Gardner综合征,唇腭裂等多种综合征有关。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多生牙做了相关的研究报道,本文就多生牙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相关疾病与基因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生牙 病因 临床表现 相关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铒钇铝石榴石激光与氟联合应用促进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冬雪 黄文燕 +2 位作者 黄毅鹏 封琼 曾素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0-533,共4页
目的比较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含氟涂膜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方法将50颗新鲜拔除的牛下前牙切割成6mm×5mm×2mm的釉质块,于每个标本唇面建立直径1mm的开窗区,在脱矿液中浸泡3d,制备早期釉质龋模... 目的比较铒钇铝石榴石(Er:YAG)激光、含氟涂膜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方法将50颗新鲜拔除的牛下前牙切割成6mm×5mm×2mm的釉质块,于每个标本唇面建立直径1mm的开窗区,在脱矿液中浸泡3d,制备早期釉质龋模型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颗。D组:脱矿组,C组:空白对照组,L组、FV组及FVL组分别用Er:YAG激光、含氟涂膜、Er:YAG激光+含氟涂膜处理后,置于37℃人工唾液中处理7d,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仪进行釉质表面形貌观察及成分分析。结果与C组相比,L组、FV组和FVL组均呈现釉质表面形态学的改变。对能谱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各组再矿化后Ca、P质量百分比及Ca/P均有所提高,FLV组的Ca、P质量百分比及Ca/P较其他组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r:YAG激光在氟化涂膜在早期釉质龋的再矿化中起到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釉质龋 铒钇铝石榴石激光 氟化涂膜 扫描电镜 能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膜干细胞移植促进兔牙槽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金汉 张清彬 +1 位作者 刘亚蕊 常世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目的:研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复合透明质酸钠凝胶载体(sodium hyaluronic acid gel,HAG)移植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区促进骨再生的效能与机制。方法 :拔除兔下颌磨牙,获取牙周膜组织做细胞培养;在兔下颌... 目的:研究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复合透明质酸钠凝胶载体(sodium hyaluronic acid gel,HAG)移植在兔下颌牙槽骨缺损区促进骨再生的效能与机制。方法 :拔除兔下颌磨牙,获取牙周膜组织做细胞培养;在兔下颌骨双尖牙区邻牙间隙的下方制备6 mm×6 mm×3 mm骨缺损,建立兔下颌牙槽骨骨缺损的动物模型,实验共分为4组,透明质酸钠凝胶复合牙周膜干细胞组(HAG+PDLSC组)、单纯牙周膜干细胞组(PDLSC组),透明质酸钠凝胶组(HAG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组织学检测、免疫组化染色和骨计量学研究分析各组修复效果。结果:透明质酸钠凝胶复合牙周膜干细胞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单纯牙周膜干细胞组与空白组及单纯透明质酸钠凝胶组在成骨情况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牙周膜干细胞移植没有明显促进成骨的性能,当透明质酸钠凝胶作为细胞载体,牙周膜干细胞可显著促进牙槽骨再生修复重建,该复合体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透明质酸钠凝胶 牙槽骨缺损 成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通路在骨代谢中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赵雪丹 向茜 +2 位作者 杨晶晶 葛林虎 曾素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如何实现理想的骨再生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难题,目前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调控因子,在调节细胞和全身能量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 如何实现理想的骨再生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难题,目前仍未得到有效地解决。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调控因子,在调节细胞和全身能量稳态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调控成骨细胞分化和骨形成,在骨代谢调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就近年AMPK对骨代谢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更好地为临床修复骨缺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 骨代谢 激动剂 抑制剂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K在组织工程骨促骨再生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敏 葛林虎 曾素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85-1689,共5页
组织工程骨(tissue engineered bone,TEB)由于其材料范围广泛,骨传导性及骨诱导能力极佳,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及骨再生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TEB与骨缺损处的血管再生过程极其复杂,需要种子细胞及细胞产生的各种生长因子的参与,而间充... 组织工程骨(tissue engineered bone,TEB)由于其材料范围广泛,骨传导性及骨诱导能力极佳,在大段骨缺损的治疗及骨再生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TEB与骨缺损处的血管再生过程极其复杂,需要种子细胞及细胞产生的各种生长因子的参与,而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取材方便,伦理争议及免疫原性低,且具有成骨及成血管分化等能力,已作为骨缺损修复治疗中的新方式,可改善目前现有治疗方法的缺点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真核生物中调节细胞能量稳态及多种代谢相关激素的重要分子,可被多种途径激活而发挥生理调控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它与骨再生及骨微环境形成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通过作用于MSCs、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血管再生等发挥促成骨效应,也有不少研究者利用AMPK与MSCs联合治疗骨损伤的再生修复,在TEB促骨再生中产生积极影响。另外,该文也总结出AMPK参与骨再生作用机制可能与活性氧、细胞自噬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等信号通路有关。笔者就AMPK在TEB促骨再生中的研究及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骨缺损修复、骨再生靶向治疗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活化蛋白激酶 组织工程骨 间充质干细胞 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引导光声流清除乳牙根管累积碎屑的micro-CT研究
8
作者 孟斯 黄文燕 +3 位作者 伍岳钧 杨晶晶 葛立宏 曾素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82-1086,共5页
目的:采用micro-CT分析光子引导光声流(PIPS)技术对乳前牙根管内累积硬组织碎屑(AHTD)的清除效果。方法:将30颗人乳切牙分成6组(n=5):t1(1%NaOCl)、t2(1%NaOCl+17%EDTA)、t3(UAI)、t4(0.15 W-PIPS)、t5(0.3 W-PIPS)、t6(0.6 W-PIPS),计... 目的:采用micro-CT分析光子引导光声流(PIPS)技术对乳前牙根管内累积硬组织碎屑(AHTD)的清除效果。方法:将30颗人乳切牙分成6组(n=5):t1(1%NaOCl)、t2(1%NaOCl+17%EDTA)、t3(UAI)、t4(0.15 W-PIPS)、t5(0.3 W-PIPS)、t6(0.6 W-PIPS),计算根管预备前、后体积和冲洗前、后碎屑体积、AHTD减少百分比。结果:冲洗后,各组间碎屑体积均有差异(P<0.05),在根管上段、下段和整个根管中,t5组AHTD减少率均为最高,t1组和t2组的AHTD减少率最低。在组内分析中,t1组、t5组、和t6组根管上段的AHTD减少率高于根管下段(P<0.05)。结论:不同的根管冲洗技术均显著提高了乳牙根管的清洁度,其中,0.3 W功率下PIPS冲洗技术对乳牙根管上段及下段碎屑的清除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组织碎屑 光子引导光声流 超声波 乳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