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生成素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6
1
作者 庄越 金文香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血流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和IL-1、(interleukin-1)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沙土鼠45只,随机分3组...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血流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和IL-1、(interleukin-1)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沙土鼠45只,随机分3组(每组n=15只):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组);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IR组);血管生成素1组(angiopoietin-1 group,Ang1组);于缺血前(T0)、再灌注2 h(T2)、再灌注6 h(T3)、再灌注12 h(T4)、再灌注24 h(T5)各时间点抽取颈静脉血测S-100β蛋白含量、TNF-a、IL-1的含量的变化;并于各时间段监测颈静脉血样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O2)。结果①与S组比较IR组血清TNF-a、IL-1、S-100?蛋白含量显著增高(0.815±0.080μg/L)(P<0.05)。Ang1组也较S组升高但幅度低于IR组(P<0.05)(0.58±0.11μg/L);②Ang1组的SjvO2明显高于IR组相对应时间点(P<0.05)(82%±12%)。结论血管生成素1可能通过减轻脑血管炎症反应过程和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来减轻脑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00Β蛋白 血管生成素-1 肿瘤坏死因子-A 白介素1(IL-1)颈静脉血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张盐水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NF-α、IL-1β、S-100β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赖永东 金文香 何荣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532-2534,共3页
目的:研究高张盐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1β、S-100β的影响,探讨高张盐水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4.2%NaCl组;D组:高张盐水组... 目的:研究高张盐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1β、S-100β的影响,探讨高张盐水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组;C组:4.2%NaCl组;D组:高张盐水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脑血流1.5 min时,经股静脉注射4 mL/kg的4.2%NaCl(C组)或7.5%NaCl(D组),A组和B组不给任何药物。再灌注22 h后,进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取缺血侧顶叶附近脑皮质测TNF-α、IL-1β、S-100β的含量。结果:经高张盐水后处理后,脑组织TNF-α、IL-1β、S-100β含量明显降低,但仍较假手术组高,C组和D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张盐水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TNF-α、IL-1β、S-100β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高张盐水 TNF-α IL-1Β S-100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钢丝加强型导管在硬膜外腔不同预置深度变向情况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靳永强 赵年章 +3 位作者 宗银东 张雷 郭林 黄焕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7-601,共5页
目的探讨柔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不同预置深度在硬膜外腔走行情况。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240例,ASA分级Ⅰ-Ⅱ,年龄18~54岁,身高152~176 cm,体质量46~77 kg,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各组行腰硬联合麻... 目的探讨柔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不同预置深度在硬膜外腔走行情况。方法选择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240例,ASA分级Ⅰ-Ⅱ,年龄18~54岁,身高152~176 cm,体质量46~77 kg,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各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选择L3/4间隙,硬膜外选择T11/12间隙),选择柔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头端置管,A组置入3 cm,B组置入4 cm,C组置入5 cm。观察记录各组置入顺畅度、神经刺激症状以及在X线显影下导管实际置入深度、游走形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置管顺畅度高于B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时神经刺激发生率低于B和C组(P<0.05)。各组患者硬膜外导管在X线显影下均呈异常走位,A组患者偏移比例33.75%;B组患者偏移比例52.5%,折返比例2.5%;C组患者偏移比例45%,折返比例15%,打圈比例2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实际误差深度,A组明显低于B和C组(P<0.05),B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柔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置管顺畅,但实际硬膜外腔游走变异较大,置入深度越深,神经刺激比例增大且导管折返、打圈现象加重,实际与预置深度偏差亦较大,临床硬膜外补充给药时值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 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 预置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舒张人体肺内动脉与内皮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崔建修 陈怡静 +2 位作者 梅莉 张光燕 赵国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0-843,共4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静息状态及预收缩人体肺内动脉张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是否依赖内皮功能。方法选取24例患者肺组织标本,随机分为三组:血管内皮完整组(N组)、机械去血管内皮组(D组)及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抑制内皮功能组(L组)。分...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静息状态及预收缩人体肺内动脉张力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是否依赖内皮功能。方法选取24例患者肺组织标本,随机分为三组:血管内皮完整组(N组)、机械去血管内皮组(D组)及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抑制内皮功能组(L组)。分离人体肺内动脉,采用微血管张力测定技术,分别测定三组人体肺内动脉静息及预收缩后舒张率。结果三组静息状态下人体肺内动脉舒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呈浓度依赖性舒张由U46619预收缩的血管环(N组EC50=206.7μmol/L,D组EC50=152.8μmol/L,L组EC50=331.0μmol/L),L组Emax和内皮舒张率明显低于N组和D组(P<0.05),二者呈正相关(r=0.872,P<0.01)。结论丙泊酚能舒张人肺内动脉,且内皮影响其舒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肺内动脉 血管内皮 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在小儿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肖庆华 邱卫东 +4 位作者 杨丽 陈荣萍 胡德念 古粤峰 黄焕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探讨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法在小儿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气管异物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观察组麻醉诱导成功后,在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下... 目的:探讨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法在小儿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气管异物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观察组麻醉诱导成功后,在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下行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对照组在高频通气法下行纤支镜气管异物取出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并观察两组麻醉前5min时(T0)、置入胃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钳取异物时(T3)和拨除气管导管时(T4)生命体症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取出气管异物,观察组手术总用时、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纤支镜在气管内一次持续停留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波动低于对照组,在T2、T3时SBP、DBP、HR均低于对照组,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松剂配合面罩加压呼吸可显著降低支气管异物患儿喉部肌肉及支气管痉挛,稳定患儿生命本征,对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松剂 面罩加压控制呼吸 小儿 气管异物 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