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春花 江庆萍 +6 位作者 林丹 陈炜 肖艳怡 林莉 邓渊润 蒋惠萍 郭遂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7-164,共8页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并分析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P2K4蛋白和波形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128(38.3%)和83/128(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AP2K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FIGO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呈负相关(P=0.010,P=0.016),而波形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FIGO分期(P=0.025)、组织学分级(P=0.017)、肌层浸润深度(P=0.044)及淋巴结是否转移(P=0.032)呈正相关。在子宫内膜癌中,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8,P<0.001)。MAP2K4蛋白阳性表达(MAP2K4+)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其阴性表达(MAP2K4-)的患者高(P=0.002),而波形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其阴性表达的患者低(P=0.007)。并且,MAP2K4+/波形蛋白阴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最长,而MAP2K4-/波形蛋白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最短(P=0.004)。结论 MAP2K4和波形蛋白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4 波形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氧化损伤及其线粒体机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秀兰 俞永珍 +3 位作者 徐哲 张楚 王观峰 邹玉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34,共6页
背景 研究表明,线粒体及氧化应激反应在蓝光导致的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损伤与照射时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从供体眼球中分离和培养人RPE细胞,研究蓝光诱导的人RPE细胞氧化损伤... 背景 研究表明,线粒体及氧化应激反应在蓝光导致的视网膜光化学损伤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蓝光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损伤与照射时间的关系研究较少. 目的 从供体眼球中分离和培养人RPE细胞,研究蓝光诱导的人RPE细胞氧化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从供体眼球中分离和培养RPE细胞,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0h组)、光照0.5、1、2、3、4、5、6、12和24 h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培养在暗环境中且不给予蓝光照射,光照组细胞给予辐射强度为(4.0±0.5) mW/cm2的蓝光照射,按分组分别照射相应时间.采用MTT法检测各组RPE细胞的活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PE细胞中活性氧簇(ROS)的生成量以评价各组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PE细胞线粒体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及环氧合酶1(COX1) mRNA的相对表达量,评价RPE细胞中线粒体的功能.结果 正常对照组的细胞存活率为(100.00±20.00)%,光照1、2、3、4、5、6、12、24 h组人PRE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73±0.89)%、(94.67±2.56)%、(84.23±0.16)%、(78.57±3.09)%、(75.43±2.18)%、(66.13±1.42)%、(53.43±1.91)%和(47.97±1.36)%,各组细胞存活率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270,P=0.000),其中光照3、4、5、6、12、24 h组细胞存活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光照6、12、24 h组RPE细胞空泡样变、线粒体肿胀、微绒毛减少甚至消失等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正常对照组、光照0.5、1、2、3、4、5、6h组人RPE细胞中ROS的相对量分别为(14.75±2.49)%、(19.04±1.02)%、(22.81±3.20)%、(28.75±2.15)%、(33.06±0.96)%、(40.64±2.11)%、(48.25±2.50)%和(60.44±2.68%),其中光照1、2、3、4、5、6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PE细胞中ROS的相对量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照后3h,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人RPE细胞中NAPDH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1 mRNA在光照2、3、4和5h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后逐渐下降并接近正常值. 结论 蓝光照射3h即可引起RPE细胞中线粒体的氧化损伤,光照5 ~6h细胞损伤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活性氧簇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针治疗作用特点及留针利弊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方芳 李万瑶 +2 位作者 袁恺 万赖思琪 周颖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2202-2207,共6页
本文从临床实际出发,对蜜蜂针刺的治疗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在介绍蜂针的操作手法经验基础上,从直刺法入手,对蜂针操作时是否需要拔刺、留蜂针刺的利与弊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蜂针疗法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蜂针 治疗作用 手法 留针 利弊探讨 临床应用 直刺法 散刺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氟碳联合川芎嗪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志雄 彭雪梅 +2 位作者 席露 胡冬华 卢春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0-254,共5页
目的探讨乳化氟碳联合川芎嗪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川芎嗪组(T组)、乳化氟碳组(P组)和乳化氟碳联合川芎嗪组(TP组),每组10只,分别在恢复血供前5 min由尾静脉给药,并在... 目的探讨乳化氟碳联合川芎嗪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川芎嗪组(T组)、乳化氟碳组(P组)和乳化氟碳联合川芎嗪组(TP组),每组10只,分别在恢复血供前5 min由尾静脉给药,并在恢复血供3 h后处死动物,取肺脏组织测定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观察肺脏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结果 T组、P组、TP组肺组织MDA、MPO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TP组MPO含量显著低于T组和P组(P<0.05);T组、P组、TP组肺组织SOD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TP组SOD活性显著高T组和P组(P<0.05);4组动物肺组织TNF-α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肺组织可见明显水肿、肺泡腔可见红细胞及渗出;T组、P组肺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可见少量红细胞及渗出;TP组肺组织未见明显水肿,可见少量渗出;C组病理积分大于T组、P组及TP组,T组及P组病理积分大于TP组(P<0.05)。结论乳化氟碳及川芎嗪可提高内源性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抑制中性粒细胞在肺内聚集,减少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氟碳 川芎嗪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及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林琼燕 王沂峰 +1 位作者 熊汉真 生秀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4-528,共5页
目的:观察顺铂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MTS法检测不同剂量顺铂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作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泡形成,应用Western blot检测LC3及Beclin1的积累,免疫荧光检测LC3的荧光聚集情况。结果:(1)10μg/... 目的:观察顺铂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的增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MTS法检测不同剂量顺铂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作用。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泡形成,应用Western blot检测LC3及Beclin1的积累,免疫荧光检测LC3的荧光聚集情况。结果:(1)10μg/m L顺铂对Ishikaw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随着时间及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加(P<0.01);(2)透射电镜显示顺铂处理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发生自噬,随着时间剂量增加,Western blot检测LC3表达增加,Becline1表达无明显变化;(3)与对照组相比,20μg/m L-12 h组的自噬体及LC3表达增加;20μg/m L-24 h组较12 h组的自噬体及LC3表达增加。结论:顺铂对Ishikawa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顺铂诱导Ishikawa细胞发生自噬,呈时间剂量依赖性。自噬相关基因LC3的变化可能为顺铂诱导子宫内膜癌自噬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ISHIKAWA细胞 增殖 自噬 自噬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MD基因点突变致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操基清 杨娟 +9 位作者 李亚勤 冯善伟 陈菲 郑卉 梁颖茵 赵保健 张旭 张惠丽 朱瑜龄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42-447,共6页
研究背景DMD基因点突变,主要是无义突变,可以引起基因编码提前终止,使产生的目的蛋白不稳定而降解,导致临床症状较重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见临床表型为症状较轻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DMD点突变患者。本研究旨... 研究背景DMD基因点突变,主要是无义突变,可以引起基因编码提前终止,使产生的目的蛋白不稳定而降解,导致临床症状较重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见临床表型为症状较轻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DMD点突变患者。本研究旨在探讨DMD基因点突变导致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病机制,以加深对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基因突变类型的认识。方法共11例临床和肌肉活检明确诊断、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显示DMD基因外显子非缺失或重复突变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高通量第2代DNA测序法检测DMD基因外显子突变类型。结果11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携带10种突变类型,无突变热点;6例携带无义突变[c.5002G>T,p.(Glu1668X);c.1615C>T,p.(Arg539X);c.7105G>T,p.(Glu2369X);c.5287C>T,p.(Arg1763X);c.9284T>G,p.(Leu3095X)];1例携带错义突变[c.5234G>A,p.(Arg1745His)];2例携带框移突变(c.10231dup T,c.10491del C);2例携带剪切位点突变(c.4518+3A>T,c.649+2T>C)。结论 DMD基因点突变可以引起临床症状较轻的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当MLPA技术显示DMD基因为非缺失和重复突变时,切勿漏诊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研究其发生机制对基因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肌营养不良蛋白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cyclin1上调转录因子Sp1促进TopoⅡα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林 陈春果 +1 位作者 江高峰 孙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2-715,共4页
目的:探讨BM-cyclin 1逆转人口腔上皮癌C-A120细胞多药耐药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TopoⅡα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转录因子SP1、SP3表达的影响;报告基... 目的:探讨BM-cyclin 1逆转人口腔上皮癌C-A120细胞多药耐药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TopoⅡα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转录因子SP1、SP3表达的影响;报告基因法检测BM-cyclin 1对Sp1、Sp3转录调控的影响。结果:(1)BM-cyclin 1可以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C-A120细胞对ADM、VP-16、DDP敏感性分别提高了6.0、8.2及1.7倍。(2)BM-cyclin 1明显上调TopoⅡα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3)BM-cyclin 1可明显诱导转录因子SP1表达并上调其转录活性。结论:BM-cyclin 1能够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性;并且这种逆转作用可能与BM-cyclin 1上调转录因子Sp1活性,增加TopoⅡα表达相关,为BM-cyclin 1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cyclin1 拓扑异构酶Ⅱα SP1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氟碳联合腺苷A_2a受体激动剂对离体肺的保护作用
8
作者 卢春英 易艳萍 +3 位作者 蒋德英 席露 刘嘉奕 彭雪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2-856,共5页
【目的】观察乳化氟碳保存液联合A_2a受体激动剂对离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8只质量约250~28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乳化氟碳组(FCE)、低钾右旋糖酐组(LPD)、乳化氟碳+A_2a组(FCEA)和低钾右旋糖酐+A_2a组(LPDA)4组,每... 【目的】观察乳化氟碳保存液联合A_2a受体激动剂对离体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8只质量约250~28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乳化氟碳组(FCE)、低钾右旋糖酐组(LPD)、乳化氟碳+A_2a组(FCEA)和低钾右旋糖酐+A_2a组(LPDA)4组,每组12只。麻醉后建立离体肺模型并取心肺组织置于相应保存液中,其中FCE组与LPD组的肺灌注保存液分别为FCE液和LPD液;FCEA组与LPDA组的肺灌注保存液为FCE与LPD分别和A_2a受体激动剂CGS21680(0.1 mg/kg)的混合液。6 h后取肺组织检测NOS、iNOS、MPO、SOD的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及病理改变。【结果】LPD组与FCE组的NOS、iNOS、MPO、SOD、MD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LPDA组与FCEA组的MPO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LPDA和FCEA组的NOS、iNOS、MPO值均低于FCE和LPD组,SOD值均高于FCE和LPD组(P〈0.05),FCEA组的NOS、iNOS均低于LPDA组,SOD值均高于LPDA组(P〈0.05),FCEA组的MDA含量及病理积分均低于其他3组(P〈0.05)。【结论】乳化氟碳保存液联合A_2a受体激动剂能提高肺的抗炎能力,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氟碳 A2a受体激动剂 低钾右旋糖酐 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cyclin1上调转录因子Sp1促进TopoⅡα表达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
9
作者 王林 陈春果 +1 位作者 江高峰 孙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BM-cyclin 1逆转人口腔上皮癌C-A120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TopoⅡα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转录因子Sp1、Sp3表达的影响;报告基因法... 目的:探讨BM-cyclin 1逆转人口腔上皮癌C-A120细胞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TopoⅡα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Mcyclin 1对转录因子Sp1、Sp3表达的影响;报告基因法检测BM-cyclin 1对Sp1、Sp3转录调控的影响。结果:(1)BM-cyclin 1可以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C-A120细胞对ADM、VP-16、DDP敏感性分别提高了6.0、8.2及1.7倍。(2)BM-cyclin 1明显上调TopoⅡα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3)BM-cyclin 1可明显诱导转录因子SP1表达并上调其转录活性。结论:BM-cyclin 1能够明显逆转C-A120细胞多药耐药性;并且这种逆转作用可能与BM-cyclin 1上调转录因子Sp1活性,增加TopoⅡα表达相关,为BM-cyclin 1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cyclin 1 拓扑异构酶Ⅱα SP1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M及IVO桑椹胚全基因组CpG岛甲基化模式比较
10
作者 黄玉玲 陈士岭 +1 位作者 龙晓林 唐祥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61-1464,共4页
目的:比较来自体外成熟(IVM)和体内成熟(IVO)卵子的桑椹胚全基因组Cp G岛甲基化模式,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分析IVM胚胎发育潜能低下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患者和短时受精患者的未成熟MⅠ期卵子168枚进... 目的:比较来自体外成熟(IVM)和体内成熟(IVO)卵子的桑椹胚全基因组Cp G岛甲基化模式,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分析IVM胚胎发育潜能低下的机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患者和短时受精患者的未成熟MⅠ期卵子168枚进行IVM,成熟MⅡ卵行ICSI受精后继续培养至桑椹胚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来自助孕患者成功后捐赠的D3丢弃胚胎,继续培养至桑椹胚,两组来源桑椹胚提取DNA后进行甲基化芯片分析。结果:IVM和IVO的桑椹胚,在形态学上无差异,但在全基因组Cp G岛甲基化模式上两组存在差异,IVM桑椹胚的甲基化程度相比IVO桑椹胚更高;IVM桑椹胚甲基化的信号总数(n=3 281)多于IVO桑椹胚甲基化的信号总数(n=611);IVM桑椹胚Cp G岛高中甲基化的比例高于IVO桑椹胚,相反低甲基化区域却低于对照组;IVM桑椹胚的Cp G岛甲基化水平相对值在Intragenic、intergenic及Promotor各区域均高于IVO桑椹胚。结论:来自体外成熟卵与来自体内成熟卵的桑椹胚,在表观遗传学甲基化方面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这个差异可能与之后发育潜能差、妊娠率低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VM DNA甲基化 CPG岛 发育潜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导航下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被引量:20
11
作者 黄立荣 郭佳妮 +5 位作者 张慧芝 吕亚楠 黄国威 刘晓 卢振和 陈智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59-462,共4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机体潜伏在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的带状疱疹病毒急性发作,波及神经末梢、脊髓后角及以下的感觉神经组织,疼痛超过1个月以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目前脉冲射频(p...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入机体潜伏在脊神经背根神经节的带状疱疹病毒急性发作,波及神经末梢、脊髓后角及以下的感觉神经组织,疼痛超过1个月以上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目前脉冲射频(pulsed radiofrequency,PRF)联合糖皮质激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2~4],但部分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对部分糖尿病、高血压病病人会引起血糖、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脉冲射频 带状疱疹病毒 复方倍他米松 糖皮质激素 背根神经节 富血小板血浆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脐部切口管理专家共识(2022年版) 被引量:39
1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单孔与阴道腔镜学组 郑莹 +11 位作者 熊光武 刘娟 孙静 韩璐 沈扬 綦小蓉 孙力 訾聃 王延洲 刘畅 杨帆 凌斌(指导)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197,共6页
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sur-gery,LESS)通过单一小切口进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取标本快速安全等优点[1-4],践行了妇科手术趋近创伤最小化和康复最快化的理念[5]。经脐是妇科单孔腹腔镜... 单孔腹腔镜手术(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sur-gery,LESS)通过单一小切口进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取标本快速安全等优点[1-4],践行了妇科手术趋近创伤最小化和康复最快化的理念[5]。经脐是妇科单孔腹腔镜最常见的入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transumbilical laparoendoscopic single site surgery,TU-LESS)切口隐蔽性好,颇受女性患者青睐[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腹腔镜手术 妇科手术 小切口 经脐 术后疼痛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因子靶向肽对蓝光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丹丹 邹秀兰 +6 位作者 陈京霞 徐哲 俞永珍 周文杰 王观峰 饶本强 邹玉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3-609,共7页
背景视网膜光损伤可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是影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组织因子(TF)在氧化损伤的RPE细胞中和A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呈高表达,推测抑制TF可预防RP... 背景视网膜光损伤可造成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损伤,是影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组织因子(TF)在氧化损伤的RPE细胞中和AMD患者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呈高表达,推测抑制TF可预防RPE细胞的损伤以及抑制CNV。目的观察TF靶向肽(TF-TP)对蓝光诱导的人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和培养人RPE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蓝光照射组和TF-TP组。空白对照组细胞在常规条件下进行处理;蓝光照射组细胞用辐照强度为(4.0±0.5)mW/cm2的蓝光照射12 h建立蓝光损伤细胞模型;TF-TP组先分别用不同浓度(10、100、150、200、300 μmol/L)TF-TP培养细胞24 h,再用蓝光照射12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分别在普通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RPE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Hoechst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F蛋白和相关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TF-TP组间RPE细胞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5,P=0.11)。空白对照组、蓝光照射组和150 μmol/L TF-TP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0±0.00)%、(43.79±6.55)%和(63.45±3.57)%,150 μmol/L TF-TP组细胞存活率较蓝光照射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以150 μmol/L TF-TP为后续实验的最适浓度。光学显微镜下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显示,蓝光照射组有较多皱缩、变形、悬浮细胞,可见细胞微绒毛数量减少,部分线粒体嵴断裂和缺失以及细胞空泡样变性,而150 μmol/L TF-TP组异常形态的细胞较少,细胞绒毛结构较完整,细胞质中空泡样结构改变和线粒体损伤改变明显减轻。空白对照组、蓝光照射组和150 μmol/L TF-TP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98±0.19)%、(9.98±0.82)%和(5.73±0.88)%,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206.18,P=0.00),其中150 μmol/L TF-T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蓝光照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蓝光照射组细胞中bax蛋白和T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蓝光照射组相比,150 μmol/L TF-TP组细胞中bax蛋白和T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下降,而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F-TP预处理后可减少蓝光损伤的人RPE细胞的凋亡及增加细胞的存活率,从而对蓝光诱导的人RPE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F-TP抑制TF介导的bax/bcl-2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因子 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 上皮细胞/辐射效应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导航腰脊神经后根节脉冲射频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源勋 黄国威 +4 位作者 郭佳妮 曾梓雄 刘晓 卢振和 张从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0,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腿痛[1]。由于影像引导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研究证明对那些症状明显但未超过3个月、身体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椎间盘微创治疗者,责任神经后根节的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消炎治疗是一种有效疗法[2]。但传统C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腿痛[1]。由于影像引导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研究证明对那些症状明显但未超过3个月、身体或其他原因不能使用椎间盘微创治疗者,责任神经后根节的脉冲射频联合药物消炎治疗是一种有效疗法[2]。但传统C形臂X线或CT引导穿刺下存在放射性辐射、软组织辨别差等弊端一直是医师困扰的问题,而开放式MRI导航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等优势,是医师对微创技术的进一步追求[3]。既往李成利等人已报道成功应用MRI导引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而我科在传统X线引导下微创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开放式MRI导航下腰脊神经后根节脉冲射频治疗,实现了临床上在无辐射条件下,对腰脊神经后根节进行成像同步及精确操作的微创诊疗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现总结MRI引导下穿刺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消炎治疗 微创治疗 影像引导 腰椎间盘突出症 穿刺方法 放射性辐射 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林莉 江庆萍 +6 位作者 林丹 陈炜 蒋惠萍 刘春花 肖艳怡 朱丽彤 郭遂群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1-476,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1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分析PGK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1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K1的表达,分析PGK1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结果(1)3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PGK1低表达27例(90%),高表达3例(10%),1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PGK1低表达72例(55.4%),高表达58例(44.6%),相对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GK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显著,有统计学差异(P<0.001);(2)PGK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FIGO分级(P<0.001),组织学分级(P=0.002),淋巴结转移状态(P<0.001)中差异显著;(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PGK1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少于低表达患者(P=0.002);(4)多因素分析提示,PGK1高表达不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77)。结论 PGK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行为相关,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通过检测PGK1的表达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PGK1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诊断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早期损伤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慈慈 沈思 +1 位作者 张景 刘斯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早期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对40名非运动员(正常组)和17例专业曲棍球运动员(运动组)的双膝关节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DTI扫描,生成DTI伪彩图,于连续两个髌软骨最大层面上选...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诊断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早期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对40名非运动员(正常组)和17例专业曲棍球运动员(运动组)的双膝关节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和DTI扫描,生成DTI伪彩图,于连续两个髌软骨最大层面上选择5个ROI(内侧、偏内侧、中间、偏外侧、外侧),测量各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系数(MD),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运动组右侧髌软骨各部位的FA值减小,MD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左侧髌软骨上层偏外侧、外侧及下层偏外侧MD值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运动组左、右髌软骨各部位的FA和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运动组右侧髌软骨的上层内侧与外侧M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P=0.012)。结论 FA值和MD值能够体现髌软骨水分子弥散能力的变化,量化髌软骨早期损伤的生化改变。DTI技术可以对曲棍球运动员髌软骨不同程度早期损伤的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磁共振成像 髌软骨 曲棍球 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液优选对精子DNA碎片的影响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冯娜 陈欣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85-2888,共4页
目的评估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改善精子DNA碎片(sperm DNA fragmentation)的效率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份处理前后的精液,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检测精子DNA碎片,评估其对100个新鲜移植患者妊娠结... 目的评估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改善精子DNA碎片(sperm DNA fragmentation)的效率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120份处理前后的精液,用精子染色质扩散法检测精子DNA碎片,评估其对100个新鲜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优选后,男性不育组精子DNA碎片率(SDFI)由22.75(14.44,30.25)降至11.5(5.60,22.79),对照组则由20.86(15.00,26.81)降至7.5(3.63,15.44);妊娠组精子DNA碎片明显低于非妊娠组,ROC曲线下面积是0.667;高水平组(DFI≥20%)的妊娠率和出生率低于低水平组(DFI<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可减少精子DNA碎片;优选后DNA碎片对IVF-ET妊娠结局具有预测价值,一旦超过阈值,虽可正常受精,但妊娠率和出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染色质扩散法 精子DNA碎片 密度梯度离心联合上游法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图发现骶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源勋 卢振和 司徒嘉欣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8-720,共3页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是周围神经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神经鞘瘤常单发,为有包膜的梭行结节,借助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然而发生在椎管内肿瘤一般在MRI影像增强扫描下才能发现,对于所产生的卡压神经症状也常归咎为其它疾病所引起。我...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细胞瘤,是周围神经中常见的良性肿瘤,神经鞘瘤常单发,为有包膜的梭行结节,借助B型超声检查可发现。然而发生在椎管内肿瘤一般在MRI影像增强扫描下才能发现,对于所产生的卡压神经症状也常归咎为其它疾病所引起。我院应用红外热成像图发现骶神经鞘瘤并成功治疗了1例有10余年的跟腿痛病史的病人,现报告如下。邱某,男,63岁,因“左侧足底部疼痛10余年,加重1天”于2016年10月来我院疼痛科再次诊疗,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7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热成像 神经鞘瘤 视觉模拟评分法 B型超声检查 雪旺细胞瘤 MRI影像 椎管内肿瘤 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感染对Balb/c小鼠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曹得萍 张耀刚 +3 位作者 姜博璠 李建华 庞明泉 陈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分析Balb/c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后脾脏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Balb/c小鼠脾脏和血液中T、B、Th1、Th2、Treg、NK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脾脏B、Th1、Th2、Treg细胞... 目的分析Balb/c小鼠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后脾脏和血液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感染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的Balb/c小鼠脾脏和血液中T、B、Th1、Th2、Treg、NK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脾脏B、Th1、Th2、Treg细胞在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Th1和Th2细胞在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h1=3.669,P<0.01;tTh2=4.302,P<0.01)。脾脏B、Th1、Th2、Treg细胞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3.396,P<0.05;tTh1=3.539,P<0.05;tTh2=3.731,P<0.05;tTreg=2.197,P<0.05);血液B、NK、Th1、Th2细胞在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2.125,P<0.05;tNK=3.569,P<0.05;tTh1=6.532,P<0.05;tTh2=4.463,P<0.05)。结论小鼠脾脏B、Th1、Th2、Treg细胞在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棘球蚴感染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多房棘球蚴感染组血液中Th1和Th2细胞有变化,细粒棘球蚴感染组血液中B、NK、Th1和Th2细胞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棘球蚴 BALB/C小鼠 脾脏 血液 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giotensinⅡ通过氧化应激引起巨噬细胞AMPK/SIRT1能量信号紊乱 被引量:1
20
作者 肖珊 马郁文 +4 位作者 李婧 张彦红 何泓 方春香 王万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390,共7页
目的探讨Angiotensin Ⅱ诱导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与AMPK/SIRT1通路活化关系的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正常培养后给予不同浓度的Angiotensin Ⅱ(0、0.5、1、3、10、20μmol/L)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 目的探讨Angiotensin Ⅱ诱导巨噬细胞氧化应激反应与AMPK/SIRT1通路活化关系的机制。方法 RAW264.7细胞正常培养后给予不同浓度的Angiotensin Ⅱ(0、0.5、1、3、10、20μmol/L)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平变化,和用DCFH探针检测ROS水平的变化,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SOD活性和MDA表达量;同时采用基因编辑技术将Angiotensin Ⅱ的受体AT1R成功沉默后给予Angiotensin Ⅱ刺激,检测对AMPK,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使用ROS的抑制剂来观察细胞AMPK和SIRT1的变化情况。结果 20μmol/L的Angiotensin Ⅱ的刺激能显著抑制蛋白AMPK的磷酸化(P<0.05),抑制SIRT1的表达;同时增加了细胞ROS的释放(P<0.05)。在检测SOD活性和MDA表达量时,0.5~10μmol/L的Angiotensin Ⅱ对细胞无明显改变(P>0.05),20μmol/L的Angiotensin Ⅱ明显抑制SOD活性(P<0.05),能显著增加MDA的产生。沉默了AT1R后,Angiotensin Ⅱ不能抑制AMPK蛋白磷酸化以及对SIRT1的表达无明显下调作用;使用ROS抑制剂后,Angiotensin Ⅱ处理无法降低细胞磷酸化AMPK和SIRT1的表达。结论 Angiotensin Ⅱ通过诱导巨噬细胞发生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引起AMPK/SIRT1信号通路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2 AMPK/SIRT1 RAW264.7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